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的孩子总喜欢和你作对?

01

繁花,暖阳,和风,好像冥冥之中有谁在用尽一切的力量,让熬过寒冬的众生享受这最美的时光。

可是,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却亲眼目睹了一对母女的争执。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公园里玩耍的时候,摔了一跤,把自己的毛绒玩具弄脏了,开始大哭起来。

妈妈看着狼狈的女儿,马上开启了训斥模式,“叫你别乱跑,你不听话,你看,把玩具弄脏了吧,回家又要我给你洗干净,你以后再这么顽皮,我就不带你出来玩了!”

小女孩一听,悲伤变成了愤怒,手一甩,把玩具扔到了地上,“哼,不玩就不玩!我也不喜欢和你玩!”

女儿的反应让妈妈非常不满,于是妈妈指着地上的玩具,大声喊道:“你什么时候学会摔东西的?马上给我捡起来!”

“我不捡,你捡!”

“你在跟谁说话呢?你不捡是吧?那你就别跟我回家了!”

“不回就不回!”

妈妈见女儿竟然对自己如此无礼,于是开始用起了恐吓的手段,“好,那你就别回家了,留在这里,等坏人把你抓走!”

小女孩哭得更厉害了,她扯着妈妈的裤腿,带着乞求的眼神,反复说道:“妈妈,你捡,妈妈,你捡!”

“我不捡,你扔的东西,我不捡!”

“妈妈,你捡,妈妈,你捡……”

我作为一个路人甲,虽然有一颗八卦的心,却没有停止脚下的步伐,以至于我并不知道,最后到底谁捡起了那个脏兮兮的玩具。

可是我知道,不管最后谁捡起了那个玩具,这两个都想在争执中获胜的人,都输了。

我在惋惜,春天的风景多美啊,我们却用争吵的方式挥霍了这美好的时光;我也在叹息,这对母女的内心,本来应该装满天伦之乐,如今却被愤怒和不安填满了。

02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家庭权力之争”,在这场斗争里,父母常说“你应该”,孩子常说“我不要”。

“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我不!”

“别看电视了,快洗澡!” “我不!”

“时间到了,赶快睡觉!” “我不!”

面对孩子的抵抗,很多父母都会采取抱怨和恐吓的手段,“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还是这样,你再这样,我就怎么怎么样啦!”

不管最后父母能不能得逞,亲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始终属于家庭的内耗,是一场双输的战争。

那么,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才是科学合理的呢?

03

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一个原则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克服冲动反应。

我见过一些家长,眼里容不得沙子,孩子一犯错,马上就去批评。孩子一反驳,就骂得更狠,当大骂不起作用的时候,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

这些家长以为这样做,就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可实际却恰恰相反,当他们开始动手打孩子的时候,其实已经在间接地向孩子宣告自己的无能——我说不过你,难道我还打不过你吗?

有的时候,家长打孩子,他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并不是在教育孩子。

一个情绪失控的父母,怎么教好自己的孩子呢?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的父母,又怎能管理好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情绪管理课,学会克服自身的冲动反应。

我见过一位几乎从来没骂过孩子的妈妈,我问她:“你女儿这么优秀,你应该很省心吧?”

她微微一笑,接着叹了一口气,说:“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让人省心的孩子吗?我女儿犯的错,一点都不少。我之所以不骂她,是因为我知道骂是没有用的。每次看到孩子犯错,我都会先深呼吸,然后提醒自己,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等我冷静下来之后,办法就冒出来了。”

这就是理智战胜了情绪,只有理智的思考,才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

04

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二个原则是:不卷入战争,或者及时退出战争。

之前过年的时候,我去探亲。亲戚家有个四岁的小男孩,家人都说这个小家伙啊,顽皮得很。我才没坐多久,马上就见识到了。

他从阳台那里拿了一把小扫把,笑哈哈地说他要扫地,然后走到我们面前,将扫把伸向了茶几,把茶几上的水果、点心扫了下来。

他妈妈连忙大声地喝止,“你这熊孩子,又来捣乱!别扫了,快把扫把给我!”

小男孩一脸的不屑,连声说道:“不给,不给。”

这时,他妈妈熟练地从沙发上抽出一根鸡毛掸子,“不给是吧?那我就好好地教训你一顿。”

小男孩见状,转身就跑了。你以为终于天下太平了吧,可没过多久,他又拿出了一个大脸盆,笑嘻嘻地说自己要吃火锅……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就像有些人喜欢坐过山车、蹦极和跳伞一样,有些孩子觉得和父母作对也是一项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

小孩也许未必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只是觉得这样做很有乐趣。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断绝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需求。

如何断绝呢?那就是避免和孩子产生冲突。

一个巴掌拍不响,当孩子尝试着和你争夺权力的时候,你的反应应该是——不争。

05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不争,那我这个家长的权威从哪儿来啊?不批评,那孩子怎么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

别急,接下来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三个原则是:扔掉敌对心态,保持温和的坚定。

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个泰国妈妈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五岁的儿子一大早就闹着不想上学,于是妈妈就干脆帮孩子请了一天的假,带他出门捡垃圾。

他们沿着马路去捡塑料瓶,开始的时候这孩子还挺兴奋,可是没过多久就喊累了。妈妈也没批评他,只是坚持着带他走了大半天,捡了一小袋的塑料瓶,去回收站那里换了两泰铢,两泰铢大约相当于人民币的四毛钱。

赚了钱的小男孩很高兴,对妈妈说想买冰淇淋。妈妈说:“冰淇淋要5泰铢,我们钱够吗?”

又走了一段路,到了餐厅门口,小男孩说想吃燕麦。妈妈说,你想买啊,可是这要15泰铢哦。

小男孩很累了,想坐车回家,却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赚回来的钱,连公交车都坐不起。

最后,又热又累的他,对妈妈说了一句“我想上学”。

在上述的这个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打骂声,没有亲子之间的冲突,母亲只是坚定地带着孩子去体验,体验错误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而这种体验,比千言万语更刻骨铭心。

是的,我们应该抛掉内心的那一句“我就不信我治不了你”,换成一句“我和孩子共进退”。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与其要一个听话的下属,不如要一个贴心的朋友。

所以,今后当我们再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抛掉你的敌对心态,然后用温和的姿态给孩子创造一个从错误中成长的机会。最后坚定地告诉孩子:我很爱你,但有一些原则和规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不负美好时光,尽享天伦之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样是孩子犯错,聪明父母和普通父母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有格局的父母,都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犯错不听话,99%的家长可能会用错方法!教育型父母告诉你这样做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1
每个孩子被无条件爱着的瞬间,值得所有父母看看
“再这样妈妈要生气了”父母用情绪去管教孩子,效果一时伤害一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