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刀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与病因因素的探讨

来源:世界中联针刀专业委员会2015国际针刀医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一、面肌痉挛的定义:(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是面部表情肌阵发性强力不自主痉挛性收缩,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偶可见于两侧。开始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

二、面肌痉挛的临床分型:

1.中枢性面肌痉挛:多为原发型面肌痉挛,

2.外周性面肌痉挛:多发生在面神经麻痹面瘫后;有的是面神经炎的后遗症:面神经通路上受到某些病理性刺激所致。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三、面神经的解剖

面神经是一混合性神经,其功能以运动为主,也含有感觉纤维及副交感纤维。面神经为含有运动纤维与感觉纤维的混合神经,约有一万根神经纤维,70%为运动纤维;其粗细可占骨管容积之30%-50%,其余由血管和结缔组织所充填。走行于颞骨内,长约87.5px,是颅神经走行于骨管中最长者。因此,从其中枢到末梢之间的任何部位受损和刺激,皆可导致部分性或完全性病变。

(1)运动神经核上段 (2)运动神经核段 (3)小脑脑桥角段 (4)内耳道 (5)迷路段面神经 (6)鼓室段 (7)乳突段又称垂直段;(8)颌骨外段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茎突的外侧向外、前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腺内分为上支与下支,二者弧形绕过腮腺脚部后又分为5;各分支间的纤维相互吻合,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面神经在腮腺的浅叶与深叶之间,分为5: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面神经支配的薄肌有两层,一层在皮肤和皮下组织,能使面部活动以传达表情;一层分布于面部3个轮匝肌及其周围肌。3个轮匝肌:对称的眼轮匝肌使眼裂闭合,单个的口轮匝肌有三组肌群,将口及口角向不同方向牵拉。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任军四、面肌痉挛的发病因素

⑴血管因素 据报道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发自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和小脑前下动脉(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 HFS。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HFS,且上述血管可两者或多者对面神经形成联合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的预后。

⑵非血管因素 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

⑶其他因素 继发性常因精神紧张及情绪过度刺激或工作疲劳过度而诱发本病发作,使患者难堪痛苦。本病在发作频率和强度上不断恶化并逐年加重。

此外,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五、面肌痉挛的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达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 

六、面肌痉挛的 按Cohen等制定的痉挛强度分级。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自行走困难。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七、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到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可以服些B1B12但收效甚微。

(二)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三)中医针灸 面肌痉挛针灸有效,但是易反复。

(四)注射肉毒素 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面肌痉挛,一般打一针最长能控制一年,长时间注射会产生抗药性,而且因A型肉毒毒素可麻痹面部的神经造成人为的面瘫,所以当时打完面肌痉挛会控制。但长时间注射的病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面瘫的症状。

(五)手术治疗 

1.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 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2.面神经减压术 即将面神经出颅之骨管磨开减压,在局麻下凿开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纵行切开神经鞘膜,使神经纤维得以减压。减压术较复杂,尤其全段减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有一定危险。所谓疗效是否因手术中创伤面神所致,并非减压之效,也值得商榷。

3.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 依上法将垂直段面神经骨管磨开后,用纤刀将垂直段纵行剖开25px,并在其间隔以硅胶薄膜,其目的是切断交叉的神经纤维,以减少异常冲动传导,缺点是很难确切地达到既不明显面瘫又不出现痉挛的程度。

4.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方法。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100px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这些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即使内听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聋。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绊顶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 

六、针刀松解治疗面肌痉孪

1、临床上,针刀松解治疗面肌痉孪与国内外,药物或采取切开面部皮肤选择性切断部分面神经手术切断部分面神经是一次性行为,创伤大且留有瘢痕、矫枉过正、遗留有面肌瘫痪等并发症,相比针刀具有创伤小、不留瘢痕、疗程短,疗效好,可反复治疗等优点,近年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2、由于面肌痉孪病因复杂,因此临床选择病例上,针刀松解面肌痉孪有以下几点建议:

临床疗效与此病发病因素密切相关,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给临床提供可靠支持。

中枢性面肌痉孪占位压迫面神经不属针刀的治疗范畴。

颅内血管因素压迫面神经引起面肌痉孪,针刀的治疗有效,可减轻症状,但因病因在颅内,压迫、刺激的原因未能消除,故易反复。

周围性面肌痉孪,首选针刀松解治疗可有效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的目地。

3、面肌痉挛综合治疗治疗要点:

眼部宜选择眼眶外周缘和颧弓上,选额支、颞支支配:额肌、耳前肌、耳上肌、眼轮匝肌、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的部分神经末梢。

体位:患者仰卧位。根据患者痉挛表现确定针刀进针点。

口角痉挛宜在咬肌前缘处。选面神经的颧支:上、下睑的眼轮匝肌、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颊支: 上唇部肌、鼻肌、颊肌、笑肌。

体位:患者仰卧位。根据患者痉挛表现确定针刀进针点。

颈部压痛点。通经活脉络,改善肌肉痉挛。

体位:患者俯卧位。环椎横突,枢椎横突,棘突等部软组织变硬。压痛点为主。

4、针刀治疗面肌痉挛的刀法:针刀口方向与神经走形呈垂直横向切割面神经末梢,减少病理性刺激回传到中枢神经,降低面肌的兴奋性减弱神经反射弧强化作用。注意避免伤其避开腮腺、神经拌行血管造成局部血肿。

注意事项:

1.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很多,注意病史采集,注重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临床上应根据病人情况和医疗条件灵活选用。

2.特发性面肌痉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有关。

3.如患者是30岁以下青年,常暗示脑小脑角、内听道、膝状节、中耳乳突或腮腺内存在着神经刺激性病变,如先天性胆脂瘤、血管瘤、听神经瘤和蛛网膜囊肿等。痉挛是该病的一个危险信号。遇有此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有条件的要先做CT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和血管因素以免贻误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技巧及策略--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
20130904饮食养生汇全集:于炎冰讲面肌痉挛的治疗
半面痉挛的研究进展
多模态重建技术应用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研究
面肌痉挛的病因与显微血管减压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