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针刀科医患交流的技巧

医患交流是医生和患者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以达到医疗认识和行为上统一的过程。医患交流并非简单的医—患会谈和对话。良好的医患交流是临床治疗的需要,是成功医疗活动的基础。医患关系基于以诚相待、信任和细致方式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这样说,医患关系是所有临床工作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满意度。作为一位针刀临床医生,在此谈谈针刀科医患交流的的技巧。

医患交流的意义

    医疗过程中的检查、诊断和治疗需要医患的双方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为了对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医生需要患者提供详尽的病史资料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地反馈信息,因此取得患者的合作尤为重要。而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能显著提高医患之间的合作程度,有助于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的针刀治疗。

    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功效,即针刀治疗效果的取得与医患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实践经验不容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相仿的医生在诊治同类疾病患者时其疗效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说明了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医生的医学知识及操作技能,同时也取决于医患之间的关系状态。

有效的医患交流基本技巧

    同情心是指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要体察患者的病痛,在病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通过有效的医患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缩短医生与病人的距离,尊重病人的谈话以获得其对医生的信任。对不同地位和职业的病人要一视同仁。针刀科的病人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情况相对比较差,见过的世面比较少,见到医生多比较紧张,叙述病情不清,这时医生要热情,询问病情的同时要表示自己对农村人的理解,交谈中询问的语气应自然、温和;方式应循序渐进,先间接、一般性提问,然后对部分问题进行直接或针对性提问,这样就能很快获得患者的信任,迅速掌握病情。

    认真倾听病人的陈述非常重要。医生应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体现关注的倾听并不会过多的延长医患交流的时间,事实上可能节约医生的时间。尤其在门诊的医患交流中,医生应选择可以接近患者的位置,保持目光的联系,尽量避免在与病人交谈时打电话或处理其他事务。尽量避免中断病人的叙述和谈话。医生还可以采用点头、手势及适当的表情鼓励病人继续陈述自己对疾病的感受和反应。有时可以重复病人所谈的问题,以便及时表达、澄清和肯定病人所述病情的程度和状态。切忌医生表现出控制与病人谈话的习惯。如果患者不能确信已被倾听和理解,她可能再次重复所讲的病史和症状。在针刀科经常可以遇到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滔滔不绝的叙述自己的焦虑和病痛。此时医生应及时的诱导,可采用过渡性提问调整话题,重新回到与疾病有关的讨论中去。避免粗暴的打断病人的谈话而伤害病人的自尊。

    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理解和帮助病人的前提。病人希望医生有学问有技术有能力处理她的病痛。医生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及治疗方案决策的说明,可以有效的获得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从而达到医患之间的真正沟通。协作式处理问题的态度使病人更容易接受医生的建议,确保病人按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对于自恃有“学识”的患者应避免采取驳回和拒绝的态度,应对其从互联网和报刊杂志上获得的不全面的医学常识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指教。针刀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患者以前都没听说过,作为针刀医生更应用最通俗的医学语言与患者交流,如肩周炎患者,我们可以告诉患者,其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粘连,而针刀的作用就是直接松解粘连,粘连松开了,病就恢复了。

    当患者表示不信任时,不要表现出愤怒和沮丧。应耐心的与病人探讨其不信任的问题,如果对针刀表示恐惧、不能接受,可以适时的向患者推荐其可以接受的方法,并告诉患者如果疗效不佳的时候,可以再采用针刀疗法。或者介绍本专业领域或相关专业的其他医生,使相互理解达到最佳效果。

医生的语言

    许多患者(尤其是大面积慢性软组织疾病)在承担起患者的角色后往往都开始明显关注自己,希望医生能对自己的疾病十分重视,也希望家人都关心和照顾他,甚至还会出现对医生提出过分要求。此时,医生要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浅显明白的解释病情,让患者充分认识自己的病情的复杂性与治疗的注意事项,使医生的治疗与患者的休养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针刀治疗后要卧床休息,而肩周炎患者针刀术后反应消失后,即要加强功能锻炼。医生除了要善于用鼓励和安慰的语言,还要对那些病情较重而自己满不在乎,对疾病没有充分认识的病人提出告戒,而不是恐吓。

    医生说话的语气也影响医患交流。医生说话如果声音高而尖、语速太快会让病人觉得医生不耐烦、浮躁、粗心和不尊重自己。而说话的音质较为低沉、浑厚,保持中等语速,音调不是太高,可能会让病人觉得医生平和、可信。说话时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但有时隐私又是弄清病情的关键,就更需要语言的艺术或提问的技巧。医生要学会“察言观色”,善于从病人的神情和叙述中敏感到其病情后有“难言之隐”。医生意识到“有事”,但不宜贸然直接提出。医生提问较婉转,即使病人回避,双方也不会难堪。

    医生在医患交流中还应该明白自己在医疗团队中的角色 ,不要在病人面前诋毁其他针刀医生所做的医疗决策,保护其他医生即是保护自己。

医生的仪表修养

    医生的仪表应该严肃、整洁、干净给人以信赖的印象。医生的修养还表现在查体态度,查体不是检查或修理机器。医生切忌在查体过程中一言不发。特别是针刀科检查,检查时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可以帮助找到敏感压痛点,同时可以解释一下病情。医生应该把自己想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要求病人怎么配合,随时告诉病人。态度要关切而严肃,敏感部位的检查即需要必要的裸露,又应及时的覆盖,检查时应让无关人员回避,要注意保护病人的身体“隐私”。针刀操作时,要时刻询问患者的针感,酸麻胀痛,酸胀是最佳的针刀感觉,如果疼痛剧烈就有可能刺到了正常组织,或血管,麻则是针刀碰到了神经,这时就应调整进针的方向和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总之,建立医患之间友善的、真诚的伙伴关系,强调医生和患者的平等,可以改善医患交流的和谐与统一。在医患交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医生,要成为一位有仁心仁术的医者,就要适时适地的变位思考病人的感受和反应,缩短病人与医生对疾病观念上差距,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病人的需求。做为医生,当你面对每一位愿意帮助你认识疾病的患者时,要时时心怀感激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患沟通技巧
电话回访——民营医院非广告营销模式的法宝
【随感】“龙手”针灸记||上善若水
诊所对医生接诊技巧 交流技巧(三)之查体态度要严肃
【医学人文】交流的技巧 ——郎景和
癌症患者看病难?3个技巧教你如何与医生高效交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