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救中医困局 师承是良方吗


【导语】


有人说,三十年后中国再无真正的中医,因为现代中医教育毁了中医,以前的中医是师承制,现在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教育其实是用西医的方式和理论基础去进行中医教学,培养出来的都是“伪中医”。


今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中医药法》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就是对于“确有专长”民间中医的考核认定以及师承教育方式的认定。业内人士认为,《中医药法》对师承教育的认可,将极大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式将发生一定变化。



也有人认为,此举不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在规范化管理和教育标准的设定上存在很多不足。中医人才到底该如何培养呢?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参与承办的第22期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中,中医药领域的各路大咖对此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现场直击】

/ 师承派 PK 学院派 /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怀琼认为:“目前院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在于,现在学校的老师大多就是照课本读,而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幸运的遇到一批老先生,这些老先生都是中医大家,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所教授的《内经》和院校毕业后直接做讲师的老师是完全不同的。这次《中医药法》一大突破是长期跟师学习,或者是长期临床实践,确有专长的医生,通过考核可以取得中医的医师资格,这对缺乏临床实践的院校教育来说是有益的补充。”不过,师承教育的放开也引来临床医生的担忧。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刘华认为,师承最大的缺点就是遇到好的老师太难了。“好老师会教你很多,可是这样的好老师太少了,可遇不可求,而快速的培养,是院校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另外,他最担心的是师承中徒弟的质量无法保证,难保有浑水摸鱼的人“钻”进来。“找一个国医大师跟几年,考一考试就可以了。今天拜师黄教授,明年就是蔡大师了!这点我个人是很‘感冒’的,我觉得这种方式会被一些人滥用,大量的人进来(中医队伍),良莠不齐,倘若是比较LOW的人进来,则会让中医发展速度变缓,治疗品质难以保证。”



刘华院长的发言引来印象中医门诊部主治中医师顾志君的赞同。他认为,师承教育的放开,等于宽进严出,严出是必须的,但是宽进他不认同,因为医学是一门高要求学科,医者司命之所属,不可以乱来。

“以前中医靠师承,跟着老师,吃在老师家里,住在老师家里,给老师打杂,几乎24小时都在老师身边转。然而,我身边有个学IT的朋友,后来从医,把职业助理医师证已经考到了,也是走的师承,我给他一张心电图他都看不懂,我告诉他一张方剂他倒是听得懂。再说前两天,我在一家诊所门诊的时候,一位患者主诉头晕,他的朋友问能不能扎一针,我一看不对,瞳孔反射,人的反应都不对了,再仔细一问病史,告诉他很危险,要他马上去医院。到了医院,医生问他谁让他来的,救了他一命,差半天就完蛋了,脑溢血,就这么简单。如果基础知识不打好,光会开方、扎针是不行的。”



“中医人才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家不要以为中医那么难学,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的学科,非常生活化。伤寒论翻开第一张方剂——桂枝汤,里面五味药,这五味药都在厨房里面找得到: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是师承派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他的一位徒弟王建华就是民间中医爱好者,王建华原是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在跟师学习经方后,不但给自己家人和朋友看好了许多病,还在网上开了经方班,每期都有五、六百人报名,目前已经培训到第七期。

黄煌认为,中医人才的培养就是需要帮助一些能解决问题的临床医生。不要“高精专”,而要“短平快”。“‘短’是将原来坐在大学里面要三年时间学习的内容,三个月甚至三个星期解决,把最经典的内容拿出来开胃。开胃以后就好办了,不要先大肉一吃吃饱了,下面的好菜没味道。‘平’是不要很精专的内容,而选择最实用的内容。‘快’是培训以后要上手快,要见效快,今天学了,明天就能用。”



对此,顾志君并不认同:“不能把学医想成很简单的事情,学几个穴位扎两针就好了这不可取。黄老师说了桂枝汤,自己家里可以,跑出门不行,人家不承认,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完。”

顾志君曾经也带过一些中医爱好者,他说许多中医爱好者刚开始开药有效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虽然利人是从医的根本,但仅仅凭着这份开心是不能长久的,因为医生遇到的病会越来越复杂,挫折和沮丧也随之而来,这时这些民间中医爱好者大多都不能坚持下去。

从我的角度来讲,就是重开自考,主要不是给社会上的人员,而是医界的从业人员,我们如果有自考的这个门槛,便可以系统化的再学习。



【热点思考】

/ 院校教育与师承如何衔接 /


中欧商学院蔡江南教授与君和堂品牌创始人潘学才


在创办和发展医馆的过程中,君和堂中医馆创始人潘学才接触了大量中医人才,有师承派,也有学院派,他认为,民间中医有很多人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经验,然而他们往往是通过师承、家传等方式培养出来,现有的医师资格考试难以评判其真实水平。《中医药法》对师承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开辟了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新途径。不过,在承认师承的同时,不能否定院校教育。


目前,院校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流,不可能完全抛开院校教育谈师承。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怀琼认为,这么多的医院,要看这么多的病,看这么多的人,师承的数量不足以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刘华称,师承不能作为中医人才教育的主体,教育还应该以院校为主。目前中医药大学在教学体制上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除了中医专业知识,还有医学伦理知识、西医急救常识等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我觉得师承需要在毕业以后。没有扎实的学习很难谈个性化发展。太过强调个性,实际上对于整个学术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



上海中医药大学法律教研室主任张静认为,应该鼓励在院校教育基础上开展师承教育,哪个为主哪个为辅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二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医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述评】

/ 君和观点 /



任何行业,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中医要有人才才会有希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法》放宽了中医药人才选拔的门槛,中医药的春天来了。从医馆自身来讲,人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氛围,同时,我们也给年轻的中医生成长的时间。我一直坚信,中医有他的生命力,当然有后来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未来之路,抉择由己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发展也需“拿来主义”
中医馆中医人才培养
“铁涛班”“何任班”“刘敏如班”……中医实验班为何青睐以国医大师命名
[首藏作品](2599)医教协同 好中医是这样养成的
【荐读】好中医应是什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