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红玲,张永臣|刘玉檀教授论华佗夹脊穴

作者简介:

刘玉檀,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贾红玲,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永臣,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摘要

本研究阐述了刘玉檀教授对华佗夹脊穴的名称、定位及与华佗取背俞法关系的认识,归纳了刘玉檀教授对华佗夹脊穴的局部选穴、按神经分布、根据脏腑经络理论、根据压痛点和阳性反应4种选穴方法以及华佗夹脊穴和募穴、俞穴、原穴、下合穴4种配伍方法,为临床、科研提供借鉴。

华佗夹脊穴,又称夹脊、脊旁、佗脊、华佗穴、肘椎、挟脊穴、华佗狭脊穴等,系位于背、腰部脊柱两旁的一组穴位,现已经为临床所常用,对多种脏腑病、肢体经络病病有较好的疗效。关于本穴的出处、名称、定位,有多种说法,易于混淆,影响了华佗夹脊穴的规范化使用。刘玉檀教授研究华佗夹脊穴30余年,现将其对将华佗夹脊穴的认识从名称、命名、定位、与华佗取背俞法的关系以及选穴、配伍等方面介绍如下。

1
夹脊、肘椎、挟脊穴、华佗狭脊穴、华佗夹脊穴

夹脊,又作俠脊、挟脊,指脊柱两旁的部位或阿是穴,在此部位可以寻找阿是穴。《素问·刺疟》篇曰:“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侠脊,泛指脊柱两旁的穴位。《素问·缪刺论》篇载:“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柱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即以手按压脊柱两旁,寻找压痛点,进行针刺,且效果较好,这些阿是穴(每侧3个,两侧共计6个)均位于脊柱两旁。隋代杨上善《太素·量缪刺论》[1]曰:“脊有廿一椎,以两手挟脊当椎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傍,各刺三痏也。”杨氏明确脊柱有21椎,此处的“挟脊”,也泛指脊柱两旁的部位,在此通过按压寻找阿是穴并针刺,针刺之阿是穴也在脊柱两旁,每侧3个,两侧共计6个。


肘椎,为奇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旁开各1寸处,共计2个。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2]曰:“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差者,捧病人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背脊大骨穴中,去脊各一寸,久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毕而起坐,佗以此术传子孙,代代皆秘之。”所灸之处约当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寸处,并命名为肘椎,每侧1个,共计2个。《备急千金要方》[3]在文字上略有出入,“去脊各一寸”变为“去脊各一寸半”。《外台秘要》[4]在转录时,也略有出入,将“可灸肘椎”录为“所谓灸肘椎”,定位为“去脊各一寸”。


夹(挟)脊穴,作为奇穴,国内外医家定位不一,穴位个数不一。在明代张景岳《类经图翼·奇俞类集》[5]记载为:“夹脊穴,《肘后》云此华佗法。《千金翼》云治霍乱转筋,令病者合面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牵两肘尖,当脊间绳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所,灸百壮,无不瘥者。”清代岳含珍《经穴解》[6]曰:“夹脊穴,《千金翼》云:治霍乱转筋,令病者合面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牵两肋间,当脊间绳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灸百壮,无不差者。”《类经图翼》《经穴解》的夹脊穴的位置约当第2腰椎夹脊1.5寸处,每侧1个,共计2个,虽然均记载出自《千金翼方》,但《千金翼方》没有这个记载,应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日本江户后期的著名针灸家石坂宗哲(清朝同时代人,1812年)在其所撰的《针灸说约》[7]记载:“挟脊穴,左右各十七穴,合三十四穴,可针可灸,从大椎至十七椎,去脊中左右旁开各半寸。”位置约当第7颈椎至第5腰椎旁开各0.5寸处,每侧17个,共计34个。之后,清代廖润鸿《针灸集成》(1874年)中也称为“挟脊穴”[8],描述基本同《经穴解》。《类经图翼》《经穴解》《针灸集成》均作为奇穴,命名为夹脊穴,但定位同《备急千金要方》。


华佗狭脊穴,作为奇穴,在中国和日本著作中均见。1926年日本玉森贞助在其《针灸经穴医典》中记载了华佗狭脊穴[9],“从第一胸椎下至第五腰椎下止,去脊中各旁开五分。一共三十四穴。皆灸,灸七壮至十五壮”。张赞臣在《针灸经穴医典》的基础上略加损益,编辑了《精简经穴治疗学》[10]记载的华佗狭脊穴定位同《针灸经穴医典》。狭义为窄,与宽相对,可能是因为穴在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之内,距脊柱较近之故。


1955年承淡安在其《中国针灸学》中首次提出了“华佗夹脊穴”[11]的名称,并归入经外奇穴,定位和穴位个数同日本玉森贞助的《针灸经穴医典》,同时也指出了另一个奇穴夹脊(即肘椎)。承淡安将玉森氏“华佗狭脊穴“中的“狭”字改为“夹”字,是有真知灼见的。之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针灸学》(1957)及池澄清的《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1959年)等针灸专著均收录了华佗夹脊穴。从此华佗夹脊穴越来越受到我国针灸家的重视,应用越来越广泛。


夹脊,为奇穴名称,现为国际标准穴名。1931年6月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出版了承淡安的《中国针灸治疗学》[12],其中的奇穴即有夹脊,定位和穴位个数同《备急千金要方》。1977年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中作为奇穴,其定位为:“脊柱棘突两旁凹凹陷,正中线旁开五分到一寸。原为华佗取背俞法,其穴自第一椎(胸1)至第十七椎(腰5)两旁夹脊”[13]。定位为第1胸至第5腰椎旁开各0.5~1.0寸处,每侧17个,共计34个。腧穴国际标准[14]也命名为夹脊(EX-B2),“在脊柱区,第1胸椎~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李鼎的《针灸学释难》[15]指出,华佗夹脊穴其实就是华佗对脏腑背俞的特殊定位法。黄龙祥的《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16]指出:“古代诸家背俞取法中,只有‘华佗夹脊’沿用至今。”

2
华佗取背俞法

背俞穴始见于《灵枢·背俞》,同时指出“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即指出按压过程中出现的敏感点才是俞穴之所在。但又指出

“灸之则可,针之则不可”,说明当时已经认识到针刺背俞穴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华佗为三国时名医,他对背俞穴的定位不同于《灵枢·背俞》。日本丹波康赖(宋朝同时代人)在《医心方·诸家取背俞穴法》[17]中云“华佗针灸经法第一椎名大椎,第三椎名云门俞,第四椎名神俞,第五椎名脉俞(又云厥阴俞,又名少商),第六椎名心俞(又云督脉俞,又名膏肓)……凡诸椎,侠脊相去一寸也。”相去一寸应该理解为距离脊柱正中1寸,他将背俞穴从距脊柱正中旁开1.5寸改为1寸,这种改动意义重大,既保持了背俞穴特有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作用,又可避免伤及肺,因为凡胸九以上背俞穴,刺深时易造成气胸。《三国志·魏志·华佗传》[18]记载“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藏乃五六寸,而病辄皆廖。”华佗的学生樊阿针背入一、二寸,就是用的其老师华佗的针背俞法,如果针刺的是距正中五分0.5寸),只能针到椎骨上,不可能针这么深。

3
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和命名

医家对夹脊穴定位、穴数的确定不尽相同。《针灸经穴医典》《中国针灸学》与腧穴国际标准均定位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各0.5寸,凡34穴。王乐亭根据临床实践中医患双方体验到的针感敏感区域,定位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各0.3寸[19],凡34穴。上海中医学院所编《针灸学》[13]中定位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各0.5寸~1寸,凡34穴。


刘玉檀教授从解剖结构、临床疗效、作用途径上看,认为脊柱的颈段、胸段均可设夹脊穴,骶端以八髎代之,不必另设。第1颈椎无棘突,难以定位,针刺危险,因此不设夹脊穴,由于颈椎比胸椎、腰椎要小,故颈夹脊穴为第2至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颈部共计6对。胸部、腰部的夹脊穴定位为椎体棘突下旁开各1寸,共计17对。因为从解剖上看,胸、腰部距正中0.5寸,针尖均到达椎板上[20],针感不强;距正中1寸,针体在上下两横突之间,可以针刺至1.5寸左右,获得较强的针感,且较安全,即胸部、腰部的夹脊穴定位为正中旁开1寸的理由是针感强、效果好且安全。骶部的4对,正中旁开各1寸,但骶部夹脊穴与八髎穴重合,八髎的定位、主治已已经明确,不必另设骶部夹脊穴。


在名称和表示方法方面,刘玉檀教授认为由于自承淡安先生命名“华佗夹脊穴”后,多认同此名称,故夹脊穴以命名“华佗夹脊穴”为好,且可以纪念华佗这位对背俞穴刺法有开拓性贡献的医家。表示方法可以英语颈、胸、腰椎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加数字表示,如颈第2~7华佗夹脊穴表示为C2~7华佗夹脊穴,胸第1~12华佗夹脊穴表示为T1~12华佗夹脊穴,腰第1~5华佗夹脊穴为L1~5华佗夹脊穴。

4
华佗夹脊穴选穴、配伍方法

关于华佗夹脊穴的选穴、配伍方法,根据刘玉檀教授和其学生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以下几种。


4.1局部选穴

脊柱疾病,取相应节段的华佗夹脊穴。如腰椎骨质增生取腰部华佗夹脊穴,多个椎体增生者取多个华佗夹脊穴;而强直性脊柱炎往往涉及多个椎体,可取发病部位的华佗夹脊穴,也可隔1个取1个,交替使用。


4.2按神经分布选穴

根据脊髓与神经节段分布选穴。如C2~4华佗夹脊穴治疗头部疾病,C3~7华佗夹脊穴治疗颈部疾病,C4~7华佗夹脊穴治疗上肢疾病,用C3~T9华佗夹脊穴治疗胸部及腹腔内脏疾病,T3~L5华佗夹脊穴治疗腹腔内脏疾病,T11~L5华佗夹脊穴治疗腰骶部疾病,L1~L5华佗夹脊穴治疗盆腔内脏疾病和下肢疾病。再如,依据带状疱疹所发部位的不同,选取发病侧相应节段的夹脊穴[21];脊髓空洞症选用病变相应节段的华佗夹脊穴;进行性肌萎缩症取人迎、C3~6华佗佗夹脊穴配伍曲池、外关、合谷、八邪[22];冠心病心绞痛取T4~6,华佗夹脊穴配伍丰隆、膈俞、膻中、气海、关元、太溪[23];房颤取T3~7华佗夹脊穴配伍风池、天柱、曲泽、合谷、太冲、太溪。


4.3在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选穴

肝脏功能失调或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病症,即可取与肝俞同一水平的T9华佗夹脊穴,或取心包、胆经相应背俞同一水平T4、T10华佗夹脊穴。病在单侧取病侧的华佗夹脊穴,病在双侧取两侧的华佗夹脊穴。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肾虚证取T9华佗夹脊穴、L2华佗夹脊穴、太冲、太溪;高脂血症与心、肝胆关系最为密切,故取T5、7、9华佗夹脊穴配伍风池、天柱、人迎、太冲等穴[24];高泌乳素血症涉及多个脏腑,取T5~12华佗佗夹脊穴配伍风池、天柱、人迎、扶突、足三里、太冲等穴[25]。


4.4根据压痛点、阳性反应选穴

脊柱旁压痛、阳性反应物可以反应相应脏腑的病变,故取对应华佗夹脊穴治疗常获良效。如刘教授观察到胆绞痛、胆囊炎时在T6~8华佗夹脊穴常有压痛,泌尿系结石常在L1、L2华佗夹脊穴有压痛,故取之。


4.5华佗夹脊穴配伍募穴

华佗夹脊穴配伍募穴,为俞募配穴的演变,前后相配,一阴一阳,能调节脏腑功能,治疗脏腑疾病。《难经本义》滑伯仁解释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如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取T9~12、L1~5华佗夹脊穴和天枢、关元、章门等。


4.6华佗夹脊穴配伍俞穴

华佗夹脊穴和背俞穴在同一水平上,有“位邻气近、经气相通”的特点,相邻的两穴配伍,可以增强经络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作用。如阳痿取L1、2华佗夹脊穴和三焦俞、肾俞,肝胆病取T8、9华佗夹脊穴和肝俞、胆俞。


4.7华佗夹脊穴配伍原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别使并转输的部位,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对本脏腑、本经脉的急慢性虚实证均有较好的调治作用。华佗夹脊穴位于脏腑邻近,直接调节脏腑功能;原穴居远端而循经调节脏腑原气,远道取穴和局部取穴结合。如失眠取T4、5、7、9、11、12华佗夹脊穴配伍天柱、人迎、内关、三阴交、太冲、足三里[26],乳腺增生症取T1、3、5、7华佗夹脊穴配伍风池、天柱、人迎、扶突、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4.8华佗夹脊穴配伍下合穴

《素问·咳论》曰:“治腑者治其合”,下合穴主要用来治疗六腑的病变,偏于调治六腑实证。华佗夹脊穴和下合穴配伍,治疗腑病,如胆囊炎取T6~8华佗夹脊穴配伍阳陵泉[27],慢性萎缩性胃炎取T7~12,华佗夹脊穴配伍足三里[28],上尿路结石取T12华佗夹脊穴、L1~2,华佗夹脊穴配伍肓门、志室、委阳[29],肾炎取L1、2华佗夹脊穴、委中、委阳等。


综上所述,华佗夹脊穴是除背俞穴、督脉背腰部腧穴以外,与经络、脏腑直接相互转输、流注的腧穴,它依附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借助“气街”,使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更显突出,故而对全身多种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病起到良好的疗效,在保健和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45

[2]葛洪.肘后备急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9

[3]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369

[4]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81

[5]张景岳.类经图翼[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430

[6]岳含珍.经穴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37

[7]石坂宗哲.针灸说约[M].日本东都书铺千钟房刻本,1812:67

[8]廖润鸿.针灸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44

[9]玉森贞助.鍼灸经穴医典[M].日本鍼灸经穴学会,1926:68

[10]张赞臣.精简经穴治疗学[M].千顷堂书局,1954:253

[11]承淡安.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09

[12]承淡安.近代中医珍本集·中国针灸治疗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09

[13]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68

[14]王德深.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简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04

[15]李鼎.针灸学释难[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27

[16]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28

[17]丹波康赖.医心方[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38

[18]陈寿.三国志[M].太原: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26

[19]北京中医学院.金针王乐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6

[20]张慰民,关强,陈昌富.夹脊穴的定位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12(4):23-24

[21]谭奇纹.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8):537-538

[22]梁希斌,刘玉檀,严振国.针刺人迎穴治验[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9):37-39

[23]王英.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1996:11-15

[24]郭静.以气街理论为指导针刺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1996:12-16

[25]田德全.针刺治疗特发性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1994:11-14

[26]刘荣芬.顽固性失眠针刺验案[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0):632-633

[27]LiuYutan,ZhangYongchen,XiaoFei,etal.ComparisonBeteenAcupunc-turePrescriptionsfortheTreatmentofCholecystitis:AReporton71Case[J].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1996,24(2/3):115-121

[28]谭奇纹,鞠琰莉,王育锋,等.针刺夹脊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针灸,2000,20(3):113-115

[29]LiuYutan,JuYanli,ZhangEnping,etal.ClincalandExperimentResearchontheAcupunctureTreatmentofUpperUrinaryTractCalculi[J].JournalofChinesMedicine,1998,58(9):15-19

本文原载于《针灸临床杂志》2016年第32卷第2期,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 | 医学分享部落~灰狼、  监制 | 医学分享部落~独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夹脊穴之我见
颈肩部疼痛、麻木、上肢痛,(三穴合用)
《庸胜堂中医》今天开始连载“针灸处方学”,针药并用治病特点!
中都
华佗夹脊穴综述
中医针灸学歌诀之《标幽赋》 针灸学歌诀 中医针灸学歌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