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回坐忘与儒家静坐

静坐,也称为盘坐、打坐,在道家最早被称为“坐忘”,在佛家被称为“禅坐”、“禅定”。

一提到静坐,一般人会联想到这是道家、佛家的常见修身修炼方法,很少会联想到与儒家有什么关系,但是最早关于静坐的文字记载,却是出自道家的《庄子·大宗师》,记载了一段儒家师徒关于静坐的故事。

原文: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句原文的意思是:孔子问,什么是坐忘?颜回答道:“忘却自己的肢体,去除自身的聪明。当这种心念离开外在的形体去认知大道,跟道相通,这就是坐忘。”这便是著名的“颜回坐忘”的典故。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非常认同“坐忘”之说,他在《我说参同契》一书中说:庄子笑我们,所谓静坐,说是“坐驰”,坐在那里开运动会,又想观音菩萨又想西方又想东方,又想转河车又想上下颠倒,在那里忙得很。所以庄子提到真正的静坐叫做“坐忘”,坐到忘记我忘记身体了,那叫做修道。

在“颜回坐忘”的典故里,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颜回的“坐忘”功夫达致“同则无好,化则无常”境界,孔子谦虚地表示,“也请从而后也”愿意向颜回学习。颜回是孔子门下的第一大弟子,老师要向弟子学习静坐、坐忘,说明在儒家学派里,静坐是一门比较重要又比较普遍存在的修身修养的功夫。

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的静坐功夫,想来也是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境界。

他在龙场悟道中““日夜端居沉默,以求静一””,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一方面,是心境和物境两种交互对撞的“生死一念”催生了这种大彻大悟,另一方面,也是阳明先生静坐功夫达致一定境界,放下对身体的接触式体验和依靠大脑的生理性反应,内在的身之灵命的那颗心被唤醒,“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瞬间体悟如火山般爆发出来!

静坐对于心学的学习与体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作用,知行合一里边的知与行的功夫,都是首先要在静坐状态下才能获得有效感知。知觉与行为的统一,是知行合一的基本功,要修炼出心学的基本功来,少不了修炼静坐这一关。在静坐中切实去感知这个世界,感知我们这个身体的主宰之灵明到底是何物,感知如何“省察克治”,去除“心贼”,培育“心侠”;保养良知,从而践行良知。 儒家静坐,或者说心学静坐,有哪些要点呢?简而言之,大约有两点。

其一,守中主一。也就是坚守“未发之中”,回归于寂,澄明良知,用“一个心思(良知)”来统领内外意识,并逐渐放大一。

王龙溪《水西别言》说,“千古圣学,只从一念灵明识取。只此便是入圣真脉路。当下保此一念灵明,便是学;以此触发感通,便是教。随事不昧此一念灵明,谓之格物;不欺此一念灵明,谓之诚意;一念廓然,无有一毫固必之私,谓之正心。直造先天羲皇,更无别路。此是易简直截根源,知此谓之知道,见此谓之见易,千圣之密藏也。”

在这其中,对各种念头,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自然念头消去;以诚明的心态,连接内外,打通更广泛的外部世界,直至“万物一体”。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说静坐“非如坐禅入定,断绝思虑,只收敛此心,使毋走于烦思虑而已。此心湛然无事,自然专心”,

阳明先生在回答弟子时说“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体也。戒慎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地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传习录下》,《王文成全书》卷三)

其二,动中求静,儒家修身功夫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动修,在日常生活和事物上时时归正,在事务上体现自己的良知良能。日常的言谈举止、站立坐行走、礼、乐、射、御、书、数都是静修功夫,都是在动中求静、求正。儒家的这种动中静修的功夫,是儒家思想的秘藏瑰宝。比如一个简单的静走修炼法,就让我们在日常行走上体会到“未发之中”时身体、意识的各种反应,体会到脚部在归寂守中状态下的放松、舒适感受,进而扩散至全身,获得身心的愉悦和能量的聚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为静坐忘了入洞房,又提出“静坐”说,王阳明为何如此痴迷?
良知之道——阳明禅与儒学修道养静工夫
阳明心学启示录 转载
王守仁之《传习录》(上)11
心学如何修?王阳明论静坐功夫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中国人必读!(深度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