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三余:笔墨人生,主要在于自身的修养



刘三余访谈

原载于《笔墨三味——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集》


  姜丽雯:刘老师您曾与老学者徐方先生学诗词古文,以文入画,以书写意,先后出版有《蜀道行·刘三余诗画集》、《焦荷二十四品·刘三余诗画》等画集,被称为“四川画坛诗、书、画、文综合型的优秀画家”。中国画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最为重要的灵魂,古人曾云:“画者,文之极也。”您对此一定感悟颇深,请您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谈谈画与文之间、文人画与文人之间的关系。在您看来,在追逐“创新与突破”的今天,如何保持一份从容淡定的文人心性?


  刘三余:中国画最早起源于“有意识”,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的“象形”。从原始的积累到意识形态的苏醒,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应物写形”,都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进步。所以,历代文人的出现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其重大的贡献。




  绘画在最初阶段是有意识、有功利、有目的的,比如:农事、战争、宗教、政治等。汉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的大发展时代。随着文人雅士的着力推动,中国绘画也随之找到了笔墨的依托。所以到了唐宋,中国画就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绘画不仅需要保持创作的自由,更需要精神的自由和独立。文人画往往如是:东坡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米海岳更是“天真烂漫”,王维是大诗家,米芾是大书法家,而苏东坡是大文豪,其画是绝对的文人画,并且他把文人画提升到了一个很纯粹的境界上——没有功利目的,只有思想和精神的自由。从另一种界面来说,此时的中国画是非常明净的、极具创造性的,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一如太白诗、稼轩词,梦幻而明洁,大气而广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到达一个纯粹的境界,就能保持思想和精神的绝对自由,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才能创造,才能进入“无意识”的境界。所以说,文人画是“无意识”的精神产物,在这种“无意识”中只有艺术生命的存在和衍生。




  文人画从元人的“写胸中意气”到石涛的“自我面目”,都是要求“脱俗”——脱去前人窠臼,追求自我的精神面目,这就要求我们进入一种“道”的境界。“道”,一也。“画”,一也。每人皆有一画,不管是黄宾虹或者是齐白石,都有他们自己的一画,绝无仅有的一画,不可复制和替代的一画。


  创新只是一种突破。在我们这个纷繁的时代,更需要的是坚持,更需要的是寂静。我们要不断地突破自我的藩篱,竭力去净化自我,摆脱“有意识”的束缚,进入“无意识”的境界,无拘无束,从而直达“本我”。




  姜丽雯:焦墨或可称之为枯笔、渴笔、竭墨,讲究用墨的纯粹和层次性,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深沉而浓黑,当为焦墨画者之楷模。后者有张仃、崔振宽等皆擅以焦墨作画。您作为青年画家,继承了焦墨画,并在焦墨荷花领域取得了新的拓展。焦墨的枯笔、渴笔往往能营造出“生拙高古”之气,您是如何理解焦墨画的“生熟”问题的?并请您谈一下在创作中的笔墨运用心得。此外,您的焦墨荷花在构图方面颇有意蕴,既有疏朗美,又有密集的美。中国的书画艺术讲求“位置经营”、“空间意造”、“澄怀味象”,如在构图方面求得成功突破,将艺高一筹。请刘老师谈一下对“空间意造”的体悟。谈及花鸟画,八大、齐白石、吴昌硕等诸多画家都是构图方面的高手,历代的画家对您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哪几位?


  刘三余:绘画之美在于其艺术哲学的思想性和笔墨形式的可读性。在中国画里,焦墨可以和水墨、彩墨(泛指设色)并列为三大体系。同水墨一样,焦墨也同样能达到水墨之中的任何变化,黑与白的对比,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色是色之母,焦墨则是最厚重的黑色。我用焦墨重彩,行走在两个极端。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用焦墨重彩来表现荷花,得到了一种明快而强烈的表达方式,那是一种愉悦和快慰。我用色不加水分,直接以纯色来皴、擦、点、写、抹、扫,在极枯的重墨之中,陡现极枯之重色,在极致中去表现一种虚灵。钩花平涂的大红色就成了一种跳跃,黑与白、色与墨终于融成了和谐的艳丽。于是,精神和激情就多了一种韵,一种超越于画外的韵。


   “画到生时是熟时”,“生”是脱俗,是出于习惯之外。我们常一提笔就有惯性思维,不管是笔墨也好,构成也好,都是习惯性地去画。“熟”易巧,巧就流于滑。“熟”了就养成了习惯,所以就要求“生”,“生”才有生机,才有新意。由生而熟,由熟而生,在有意与无意之中寻变而已。




  孙过庭论书曰“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方一下笔,即定笔势,全篇布局,便由此展开,千笔万笔,随势而行,黑白相依,虚实相就,互揖互让。一画之下,就生矛盾,就有虚实,在黑白中衍变化,在矛盾中求统一。所谓布白,就是以白为重,让画面的空白更美,计白当黑,所有的笔墨是虚,是为白服务。黄宾虹的黑密,但却通透虚灵;陈子庄的疏简,但却沉博意远。不管是潘天寿或是齐白石,都是画意空间的完美者,黑白棋子,随势就势,变化无穷,处处有空,处处盘活,处处有精神。


  笔墨人生,主要在于自身的修养。胸襟广博,才有高人的画品;随意布局,皆有出人之意境。笔墨的修炼,当随人生之经验学识而日臻完美。




艺术简介


  刘三余


  男,蜀中知名画家。1969年生,现居成都。自号斋名为“半罐水”。因“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其三余意也为“闲”,不喜俗事羁绊,故而得此名。现任中国画焦墨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岷山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对外友协特聘画家、四川省艺术促进会委员、成都市美协理事、成都市政协画院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救救中国画 :致全国美术家
中国美术馆展出穆家善新作:用最少笔墨达到最高意境
关注 | 焦墨艺术看丁杰
私享品鉴丨当代著名画家邵璞焦墨画解读
《艺展中国》孙忠义中国画作品展
刘运君“田园·诗韵山水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