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各国名字的由来

 

欧洲:Europe欧罗巴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公主,被爱慕她的宙斯带往了另一个大陆,后来这个大陆取名为欧罗巴,也就是现今的欧洲。根据神话,欧罗巴是欧洲最初的人类,也就是说欧洲人都是她的孩子

欧洲Europe)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共45个国家和地区。西临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非洲大陆相望 ,东与亚洲大陆相连。

欧洲的面积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2,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欧洲是人类生活水平较高、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及适宜居住的大洲之一。约7.39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5%。欧洲是世界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等各领域水平最高的大洲之一,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位于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

          欧洲国家国名来源和历史简介

希腊共和国,Hellenic Republic。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也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注意到希腊的英文名字是Greece,但中文为“希腊”。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希腊正式英文名Hellenic Republic,并非应该出现的Greece Republic。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因为英语对希腊的音译来自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Graecia,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语Γραικ??,有学者认为这个词是罗马人遇到的第一个希腊城市之名,本意是“灰色”。而希腊人则自称为Ελλ?δα,读音似“黑拉”,汉语音译为“希腊”。Ελλ?δα是希腊人相对蛮族的一种自称,我们知道希腊在马其顿入侵前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所以这个词类似于汉语中的“华夏”或者“中原”。那么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呢?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觉得人类的痛苦还不够,于是掀起滔天洪水袭击人类,只有一对夫妻存活了下来,他们是“丢卡利翁”和“皮拉”。这两人也绝非凡夫俗子,丢卡利翁是“普罗米修斯”的儿子,皮拉是“潘多拉”的女儿。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叫“赫拉斯”或“赫愣”,此人就是所有希腊人的祖先,英文写作Hellas,读起来也很像中文的“希腊”。希腊的形容词就写为Hellenic。所以希腊的英文全称是Hellenic Republic。圣经中也有诺亚方舟救人的故事,

以希腊文化对整个中东地区、尤其是耶路撒冷地区的影响来看,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故事,很有可能取自于这个神话。希腊历史按时间大致可被分为: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时期、迈锡尼文明时期、多利安人入侵的黑暗时代、希腊城邦时期、亚历山大帝国时期、马其顿王国时期(安提柯王朝)、罗马时期、拜占庭时期、奥斯曼土耳其时期、希腊王国时期,直到1974年希腊成为共和国。

历史上的希腊曾极其先进强大。克里特文明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考古证明这个文明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该文明又被称为米诺斯文明,米诺斯是希腊神话中克里特的国王。克里特文明是谁建立的,不可考,但通常认为他们是东方民族,而非希腊人。

公元前1600年,迈锡尼文明崛起,并取代了克里特文明。人们所熟知的《荷马史诗》、特洛伊战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迈锡尼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城市,如今的研究认为迈锡尼人是希腊人的直系先祖,但他们的文明远没有超越克里特文明。

公元前1100年后,蛮族多利安人入侵,毁灭了迈锡尼。但多利安人依然是说希腊语的,现研究认为多利安人是斯巴达人的祖先,而雅典则更接近迈锡尼。此后300年,希腊进入了一个混乱的黑暗时代。

公元前800年后,希腊产生了很多城邦,互相攻伐,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上也大概一致。许多伟大的哲学家、艺术家都是此时代出现的,但希腊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公元前337年北方的马其顿王国统一了整个希腊,但不包括斯巴达。马其顿是希腊北部的一个蛮族城邦,可能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及多利安人的混血,希腊人并不把马其顿当做自己人看待,马其顿也有着自己的语言系统,不过随后迅速希腊化。

基本上,马其顿和希腊的关系,相当于满清和中华的关系。随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创造了一个希腊化的大帝国。他于公元前323年死去,年仅33岁。此后帝国陷入内战,他的部将们列土分疆,这些无法团结在一起的希腊人或马其顿人最终都被罗马人征服——公元前30年,最后一个希腊化的政治实体埃及托勒密王朝被罗马人屋大维征服,末代帝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埃及艳后)自杀,此后,古希腊基本告一段落。

意大利共和国,Italian Republic。


国家之间是平等的,但每个国家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并不完全等同。以我之愚见,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国家就是意大利,没有之一。

仅凭两点就足够了,一是古罗马,二是文艺复兴。最早给意大利带来文明曙光的是希腊人,他们在今天的西西里岛等地建立了殖民城市,比如阿基米德的故乡“叙拉古”。

传统认为,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进入“王政时代”;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元老院,进入“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27年屋大维为“奥古斯都”,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先后以米兰和拉文纳为首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君士坦丁堡最早的名字叫做“拜占庭”,是希腊人建立的一个小城市,所以东罗马帝国在学术上又叫“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罢黜,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破,东罗马帝国灭亡。

古罗马存在了2206年,对欧洲及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意大利遭到了蛮族的入侵,虽曾短暂的被拜占庭帝国统一过,但基本陷入分裂的状态。

公元10世纪后意大利城邦崛起,15世纪后达到鼎盛,文艺复兴开始,这段时间意大利出现了大大小小400多个城邦国家,以及无数伟大的艺术家和文学家。

16世纪后,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先后被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796年拿破仑入侵,客观上帮助了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统一运动”蓬勃开展。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成立。

那么为什么意大利叫Italy,而不是用如雷贯耳的“罗马”呢?相比较下,“罗马”是一个古代政权的政治性、宗教性概念,而“意大利”则是一个地理、民族概念。“意大利”这个词古已有之,最早可能是希腊人对亚平宁半岛的称呼,来自一种业已灭亡的、叫做Oscan的意大利原住民语言,其意思是“小牛成长的土地”,拉丁语写作Víteliú。罗马强大后,奴役亚平宁半岛其他地区的人民,在公元前91年到公元前88年,亚平宁半岛的非罗马人为争取权益,与罗马展开了“同盟者战争”, “小牛成长的土地”这种称呼,就成为了对抗罗马“狼城”的一种象征性名词——众所周知,罗马的标志是一只母狼——于是这个词很快在整个半岛流行起来,以至于今日成为了“意大利”的国名。

另外,在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统一运动展开之际,罗马因其宗教上的特殊性,而被法国人占据着,所以用一个并不在自己手里的城市去定义国名,也许不太合适。

简而言之,罗马是意大利的一部分,虽然“意大利”这个词在拉丁语中出现得很早,但“意大利”这个国家概念更多的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罗马”是高贵的、宗教的、城市的,而“意大利”是草根的、世俗的、民族的。

如今的意大利人是罗马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等多民族的混血,罗马光荣的血脉仍然流淌在意大利人的血液中。

圣马力诺

最宁静的圣马力诺共和国, Most Serene Republic of San Marino。如果一个国家只有3万人口,那么想不宁静也很难——圣马力诺就是这样一个袖珍小国。在西方文明中,只要涉及到“圣”字的——除了巧克力圣代——基本都和基督教有关,圣马力诺也不例外。

公元301年,一个叫“马力诺”的石匠在意大利北部的蒂塔诺山建立了这个国家。马力诺本来生活在今天克罗地亚的拉布岛,后来搬到了意大利的里米尼城。当时,罗马人对基督教并不信任,当朝皇帝“戴克里先”对基督徒发动了著名的“戴克里先大迫害”,于是马力诺从里米尼逃到了附近的蒂塔诺山,作为石匠,他用自己的特殊技能彰显自己的宗教信仰——修了一个石头教堂,并建立了一个“石匠公社”,传播基督教。老马也是着急了,他要再等几年,就不用这么大费周折了——313年,就是他上山的12年后,戴克里先的继任者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世外桃源一直存在了下去。15世纪,强大的罗马帝国早就烟消云散了,意大利境内邦国林立,圣马力诺也成立了共和国,为纪念马力诺,定国名为“圣马力诺”。以宗教的强大力量做后盾,圣马力诺虽然弱小至极,但国祚安然数百年。1631年,罗马教皇承认了圣马力诺;1797年,强大的拿破仑法国承认了圣马力诺,而后该国逐渐被各国承认。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运动领袖“加里波第”曾在圣马力诺躲避敌人。1862年起,圣马力诺与意大利签署了友好条约。

梵蒂冈城国

Vatican City State。Vatica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vaticinari ,意为“先知”。基督教在其建教的早期一直遭到罗马帝国的压制,直到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规定基督教合法,从此基督教横扫西方世界。

君士坦丁曾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伯多禄”(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君士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伯多禄大殿,成为天主教会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意大利北部被日耳曼蛮族“伦巴第”人占领,而南部则为拜占庭帝国控制。伦巴第人不断南下,教会不堪其扰,求助于拜占庭,但没有得到回应。于是教会想到了位于法国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虽然有国王,但其权利已经被架空,宫相(相当于最高大臣)“丕平”掌有实权,其实他的父亲“铁锤查理”就已经成为了法兰克王国最有权力的人,查理也是宫相,曾在732年大胜入侵法国的阿拉伯人,为欧洲文明避免伊斯兰化立下汗马功劳。教会需要一个保护者,而丕平需要一顶王冠,双方一拍即合。

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南下,教皇亲自赴法国为丕平加冕,使其成为真正的法兰克王国国王,于是丕平投桃报李,南下征虏,大获全胜,并将从伦巴第人手里得到的拉文纳到罗马间的土地送给教皇,于是延续了1100年的教皇国诞生了,史称“丕平献土”。

丕平死后,其子查理曼继位,开创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在公元800年,查理曼在罗马被教皇封为“法兰克帝国皇帝”,教会和查理一家人合作愉快,从那以后,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国王总喜欢从教皇那里得到帝王的虚名,以利其统治。

查理曼死后,843年,帝国一分为三,成为今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地理雏形。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使教皇国于意大利的领土愈来愈少,身为教皇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的问题。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教会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与教宗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宗,其领土位于梵蒂冈城,称为梵蒂冈城国,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而教皇国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此条约正式解决了教皇国与意大利政府间多年的纠纷。

马耳他

马耳他共和国,Republic of Malta。马耳他是地中海的一个小岛,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Malta来源于古希腊语μ?λι,意思是“蜜”,可能是因为马耳他产蜜。而后罗马人把这个词拉丁化,又演变为英语。

马耳他最早可能是由善于航海的腓尼基人经营的,而后在漫长的历史中成为了许多国家拉锯战的主要战场,如罗马与迦太基、哥特人与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人与欧洲人等。

因为历史上长期受阿拉伯人统治,所以“马耳他语”是由阿拉伯语演化而来的。马耳他历史上最重大的事儿是1523年,“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德岛搬迁至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骑士团为“马耳他骑士团”。

骑士团是欧洲基督教文明在耶路撒冷对抗阿拉伯人的产物,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意大利人为主的“圣约翰骑士团”,也就是“马耳他骑士团”,又被称为“医院骑士团”,全称有点儿长,叫“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成立于1099年;第二个是以法国人为主的“圣殿骑士团”,全称叫“基督和所罗门圣殿贫苦骑士团”,成立于1118年;第三个是以德国人为主的“条顿骑士团”,全称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医院骑士团”,成立于1190年。骑士团本来是为了救助来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的,所以名字多和“医院”有关,其标志都以“十字”为核心,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红十字代表医院的原因。不过,伴随着旷日持久的“十字军东征”,这些骑士团逐渐成为了军事人员,与阿拉伯人斗争。

不过最终,在耶路撒冷及整个中东,欧洲人不敌阿拉伯人,所以骑士团都转回欧洲发展。他们的命运也大有不同——圣殿骑士团在1312年因法国贵族对其财产的觊觎和军事力量的忌惮而被解散;

条顿骑士团回欧洲后也身处窘境,不过在13世纪,波兰一位大公邀请他们攻打波罗的海小国“普鲁士”(今立陶宛人建立的公国),条顿骑士团把普鲁士消灭后,占有其国,普鲁士最终发展成德意志的“普鲁士王国”,并于1871年统一整个德意志,此为德国的前身。

不过,条顿骑士团在战胜普鲁士后轮番被蒙古人、俄罗斯人和波兰立陶宛联盟击败,基本丧失战斗能力。如今,条顿骑士团仍然存在,但已经变成一个纯粹的宗教组织,成员有上千人,主要承担照顾老人等社区工作,其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马耳他骑士团更顺利一些,其从耶路撒冷撤离后,来到了罗德岛,又因奥斯曼土耳其的压力而来到了马耳他岛。1565年,土耳其大军进攻马耳他,在西班牙援军的帮助下,马耳他骑士团大获全胜,一时间美名传遍欧洲,各国纷纷慷慨解囊资助。

1571年,土耳其人再次杀来,不过他们运气太差,在海上碰到了著名的西班牙 “无敌舰队”,结果全军覆没。直到1796年,拿破仑进攻马耳他岛,骑士团不得不迁往俄罗斯。1834年,马耳他骑士团在罗马重建总部。

今天,马耳他骑士团依然存在,并且是联合国观察员,享有外交权利,是一个“准国家”,不过其没有领土,基本工作是慈善事业。而马耳他岛在拿破仑占领后,又被英国占领,1964年独立,1974年成立共和国,不过仍然是英联邦成员。尽管骑士团“保卫耶路撒冷”的任务在历史上失败了,不过如今的耶路撒冷被以色列统治,基本又回到了西方文明的怀抱。不得不说,骑士团对宗教的虔诚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还是值得称道的,不过其对穆斯林所作过的许多勾当,和今日中东的恐怖分子也没什么区别。

法兰西共和国


French Republic。古罗马把法国称之为“高卢”,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地理学家“赫卡塔埃乌斯”的著作,似乎是一个高卢部落的名称的希腊语音译。居住在此地的人也被称之为“高卢人”,英语音译拉丁语而记为Celts,既“凯尔特”人。巧合的是,“高卢”在古拉丁语中与“公鸡”读音相似,直到今天,“高卢雄鸡”仍然是法国的象征。

公元前1世纪,法国领土被凯撒征服,成为罗马的高卢行省。公元3世纪末,东方的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法兰克人”逐渐控制了高卢。随着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的崩溃,公元486年,他们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法兰克”在拉丁语中写为Franks,本意有争议,较为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在原始日耳曼语中该词有“自由”的意思,因为罗马征服高卢后,只有法兰克人不用纳税。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时期达到鼎盛(查理曼是丕平的儿子,在介绍梵蒂冈时我们说过他),领土遍及今日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公元843年,王国以《凡尔登条约》一分为三,其中的“西法兰克王国”,演变今日之法国,而东法兰克和中法兰克则与德国和意大利有关。987年,西法兰克王国国王“路易五世”去世,他膝下无嗣,其后,神职人员及贵族们推举卡佩家族的继承人“雨果·卡佩”为西法兰克国王。雨果·卡佩建立起卡佩王朝,西法兰克王国从此由法兰西王国所取代。

法兰西拉丁文为Francia,既法兰克人的土地之意。法兰克王国写为Kingdom of the Franks,法兰西王国写为Kingdom of France。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兰西王国灭亡,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3年最后一位法兰西王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而后,“王国”、“共和国”和“帝国”对法国进行了轮番轰炸。如今的法国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可见法国革命进程之复杂。汉语将该国名字音译为“法兰西”,简称法国。

摩纳哥

摩纳哥公国,或摩纳哥亲王国,Principality of Monaco。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在此地建立了一个殖民城市,名字叫做Monoikos,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大力士“海格力斯”曾经到过这里,于是希腊人在这里修建了一个神庙,名字就叫做Monoikos,希腊文字写作Μ?νοικο?,意思是“独栋的神殿”。随后这个城邦消失于历史。到了1215年,意大利境内众多的城邦共和国之一的“热那亚”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新的殖民城市,这是现代摩纳哥的前身。

历史上摩纳哥成为了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人争夺的热门地区,不过最终谁也没有胜利,但摩纳哥基本是依附于法国的。

1919年,摩纳哥与法国签署的条约规定,一旦摩纳哥国家元首没有男嗣,则摩纳哥并入法国。不过2002年两国另立新约,取消了这个规定。摩纳哥于1911年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摩纳哥也是欧洲仅有的三个“公国”或“亲王国”之一,另外两个是“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亲王是仅次于国王的爵位,一般为国王的孩子。摩纳哥1215年成立时,其公国地位之上的“王”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不过如今摩纳哥亲王之上已经没有王或者皇帝了,摩纳哥是完全的主权独立国家。其实,所有的公国都应该被翻译为“亲王国”,但是汉语一般翻译为“公国”。

安道尔公国

或安道尔亲王国,The Principality of Andorra。尽管这个国家非常小,但它在历史上有大故事。Andorra这个词来源有争议。一种说法认为该词来源于纳瓦拉语andurrial,意思是“灌木覆盖的土地”,纳瓦拉是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区域。另一种说法认为其读音来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森林”,因为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公元7世纪时后曾长期被穆斯林统治,直到1492年全半岛才彻底摆脱伊斯兰政权。

有趣的是,同一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安道尔与伊斯兰教有着深刻的关系——伊斯兰教崛起后,改信伊斯兰教的北非柏柏尔人于公元711年入侵伊比利亚半岛,摧毁了原本的哥特王朝,兵锋直指法国(法兰克王国)。但最终他们在公元732年的“图尔战役”中被法国人“铁锤查理”击溃。(此人是查理曼大帝的祖父,丕平的父亲)查理曼即位后,为表彰安道尔人帮助法国人对战穆斯林,而将这块土地赐给了他们。

i“图尔战役”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场战役,如果法国人战败,穆斯林很有可能统治欧洲腹地,那么世界历史将有很大改变——看地图就可以知道,图尔离巴黎已经很近了。

当然,查理曼大帝设置“安道尔公国”的目的,其实是为法国人建立一个与穆斯林之间的缓冲区。尽管安道尔公国成立时,其公国地位之上的“王”是查理曼大帝,不过如今其主权完全独立,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为两位亲王:一位是法国总统,另一位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罗马天主教“赛·德·乌赫尔教区”的主教,但这两位只是虚衔,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安道尔是欧洲仅有的三个“公国”或“亲王国”之一,另外两个是“列支敦士登”和“摩纳哥”。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希腊地理学家“波希多尼”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日耳曼”这个词,并且在公元前80年开始使用它。公元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也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代指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在那之前,古罗马人误以为日耳曼人只是凯尔特人(高卢人)的一部分。实际上,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德意志人,都是日耳曼人。

英语中把“日耳曼”等同为德国,可能是突出了“日耳曼”的地理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因为“日耳曼尼亚”是古罗马的一个地理名词,包含了今天的德国,所以英语Germany既为拉丁语“日耳曼”的音译。

德国人的祖先叫做“条顿人”。 “条顿”是一个古日耳曼部落的名字,具体意思已经不可考。公元9年9月9号,罗马帝国最精锐的3个军团在“条顿堡森林”被条顿人击败,大概位置是今天德国多特蒙德东北60公里。从此以后罗马人一直没能彻底征服条顿人,也就没能彻底征服日耳曼人。因此“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是条顿人,或者说德意志民族的立族之战,从此以后条顿人名声大噪。

那么为什么汉语称这个国家是“德意志”呢?“德意志”这个词音译于德语Deutsch,Deutsch来源于古高地德语thiuda,意为“人民”,德意志人居住的地方就叫Deutschland。

在漫长的历史中,Deutsch类似于“中华”,是德意志人的自称;而Deutschland类似于“中原”,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文化概念。德意志人这个概念,要大于条顿人。

德意志人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分为诸多公国,类似于中国的战国七雄,比如“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等。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占领高卢等地,建立“法兰克王国”,而后逐渐强大,拥有包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内的众多土地。

公元843年,法兰克帝国分裂为三个国家,既西、中、东法兰克王国。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德意志人“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称为“罗马皇帝”,东法兰克王国便转变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这是一个以德意志为中心的封建国家。

“神圣罗马帝国”类似于中国的“周”王朝,虽有周天子,春秋五霸却也不听命于他。直到1871年,比较弱小的公国才在普鲁士的主导下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但不包括较为强大的奥地利,那以后,才有“德国”这个政治概念,这相当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但把楚国排除在外了。

“普鲁士”、Prussia原本是“波罗的海”周边的一个小国,与波兰发生战争,于是波兰人请条顿骑士团帮助自己攻击普鲁士,最终条顿人把普鲁士人击败(我们在马耳他介绍骑士团的条目里说过这个故事)。Prussia可能来源于“斯洛伐克语”,意思是“临近俄国的土地”,既Po-Rus Near the Rusi。条顿人征服普鲁士后,把普鲁士人同化了,这部分条顿人也自称为普鲁士了。曾经的“普鲁士人”是今日的立陶宛人。汉语音译Deutsch为“德意志”,简称“德国”。

奥地利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Austria。奥地利本来也是凯尔特人的地盘,而后被罗马帝国吞并。罗马帝国衰落后,该地先后被匈奴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巴伐利亚人和法国人占领。

“伦巴第”可以理解为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地区,重要城市是米兰,他们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我们在梵蒂冈历史中介绍过这个民族);“东哥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如今已经不存在;“巴伐利亚人”是日耳曼人、具体说来是德意志人的一支,他们的主要城市是慕尼黑,BMW就是德语“巴伐利亚汽车工厂”的缩写,汉语音译为“宝马”。

巴伐利亚人对奥地利的历史影响深远。公元976年,巴伐利亚人在奥地利境内建立了“巴本堡王朝”。由于奥地利在巴伐利亚以东,所以巴伐利亚乃至整个德意志人都认为奥地利是德意志的最东方的边界。Austria最早出现在12世纪,是拉丁语对德语的音译,德语为Oesterreich,意思是“东方边界”或者“东方疆土”。

奥地利人至今仍然使用德语。实际上,奥地利与普鲁士、巴伐利亚、勃兰登堡、汉诺威等一样,都是“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公国,类似于中国的战国七雄。 “神圣罗马帝国”以今日德国为中心,类似于中国的“周王朝”,是一个比较松散的联邦,旗下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他们互相之间没有很深刻的“同胞情谊”。

普鲁士和奥地利一直在争夺整个德意志的主导权,发生过许多场战争,类似于秦、楚争霸中原。尽管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里,奥地利都是德意志最为强大的邦国,但最终普鲁士获胜。

1871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欧洲大陆霸主法国,而后联合一众相对弱小的公国,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从那以后,才有“德国”这个政治概念。当然,普鲁士的老对手奥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帝国”之外。二战前,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使得德意志彻底统一起来,这也是历史上德意志唯一的一次“大一统”,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其实是奥地利人。

二战后,奥地利成为独立的国家。欧洲人对于“统一”的认识和中国人不同,奥地利自古就是独立的,所以尽管奥地利与德国同文同种,都是“德意志人”,但是他们并不想“统一”。毕竟,普鲁士人是踩着奥地利人的尸体统一整个德意志的。汉语音译Austria为“奥地利”。

瑞士联邦

Swiss Confederation。Switzerland就是Switzer的土地,switzer来自于德语方言 Schwyz,是瑞士的一个核心区域,Schwyz来自于古高地德语Suittes,是“烧”的意思,可能当时烧毁了森林以建立居民点。

瑞士最早的居民是凯尔特人,而后被罗马征服。西罗马崩溃后,日耳曼人的一支Alemanni,“阿勒曼尼人”来到了瑞士。他们说高地德语,直到今天法语中还把德国称为Allemagne,可见阿勒曼尼人是德意志人的一支。阿勒曼尼人的瑞士先后受到法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

1499年瑞士打败神圣罗马帝国,几乎独立。后被拿破仑法国吞并,1814年独立,并成为永久中立国。瑞士主要使用德语和法语。

列支敦士登公国

或列支敦士登亲王国,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列支敦士登是一个袖珍国,全国人口才3万多人,说德语。列支敦士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家,他是被人买来做“敲门砖”的。

“列支敦士登”名字来源于奥地利的“列支敦士登堡”,这个城堡位于维亚纳附近,建于12世纪,拥有这个城堡的贵族被称为“列支敦士登家族”。

12世纪开始,该家族统治过很多土地,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捷克。但是这些土地都是其更高级别的贵族分封给他们家族的,而他们名义上没有直属的土地,因此,他们就不能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议会拥有一席之地。

为了政治上的需求,家族于1699年和1712年在今天奥地利和瑞士的边界购买了两块地,171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两块地合并,封为“列支敦士登亲王国”。从此以后,列支敦士登家族终于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合理合法的亲王。

不过,列支敦士登家族在购买了土地后,仍然在传统地区进行统治,并没有在列支敦士登生活。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瓦解后,封建分封制也被粉碎,列支敦士登家族的土地逐渐丧失了,到1919年,也就是一战结束后,就只剩下曾经购买的列支敦士登。在1938年德国奥地利合并后,列支敦士登家族正式搬迁到列支敦士登居住。

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一样,都是没有被其他强国所吸收的、前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列支敦士登德语原意是“发光的石头”,该家族在欧洲历史上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主导权方面。列支敦士登是欧洲仅有的三个“公国”或“亲王国”之一,另外两个是“安道尔”和“摩纳哥”。

西班牙王国

Kingdom of Spain。西班牙可能是欧洲国家中民族构成最复杂的。其原住民是伊比利亚人,而后有凯尔特人、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腓尼基人建立的殖民城市)、罗马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的一支)、摩尔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北非柏柏尔人及阿拉伯人的统称)的入侵。

罗马统治时期西班牙是一个重要的行省,被称为Hispania,这是西班牙语国名Espa?a的来源,但是意思众说纷纭,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是该词来自古迦太基语“岩狸岛”。因为在罗马统治前,西班牙中部地区被迦太基人统治,后经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征服整个迦太基。电影《角斗士》里反抗罗马皇帝的将军就是西班牙行省人。英语spain逐渐由Hispania演变而来。

西罗马帝国于476年崩溃后,罗马化的日耳曼蛮族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哥特王朝,于711年后逐渐被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灭亡,而后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在西班牙展开拉锯战。终于在1492年,伊斯兰教政权被彻底消灭,也是同一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此后300年间,西班牙进入一个黄金时期,贸易和殖民地经济极其发达,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以至于如今全世界有5亿人使用西班牙语。

17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逐渐让位给英国和法国。西班牙强盛时期,基本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这个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同源,是发端于德意志的一个家族,其家族成员长期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其他国家的国王,西班牙之所以被这个家族统治是欧洲皇室间联姻的结果

欧洲古代皇室联姻错综复杂,基本上互相都有一些血统上的关系——比如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德意志人,她的家族原姓也是德国姓氏,后因英国民众不满,改姓“温莎”;瑞典国王是法国人;挪威国王是丹麦人;比利时国王是德国人……1701年到1714年,因哈布斯堡王朝绝嗣而发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终法国波旁王朝入主西班牙。在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弗朗哥独裁,1975年弗朗哥死后,波旁王朝复辟。也就是说,如今的西班牙国王是法国人,和法国大革命中被砍头的那位“路易十六”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西班牙是早期海上强国,所以中国南方人以西班牙语音译其名,Espana读起来类似“西班牙”。

葡萄牙共和国

Portuguese Republic。葡萄牙的原住民是凯尔特人,而后被罗马征服,所以英语Portugal来源于拉丁语Portus Cale,意思是“Cale的港口“。Cale可能是最早定居在杜罗河的一个部落,大概是古凯尔特语,愿意已不可考。Portus演变为英语Porto,就是葡萄牙首都波尔图。

西罗马帝国解体后,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711年,北非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灭亡哥特王朝,开始了穆斯林的统治,他们甚至进攻法国,但在732年被击败,欧洲避免了被伊斯兰化的命运(法国历史中我们讲过这个“图尔战役”)。而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基督徒展开了长达7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旨在消灭穆斯林政权,在此期间,半岛内部产生了许多基督教及穆斯林政权。

1139年,信奉基督教的贵族“阿方索”在混乱中建立了“葡萄牙王国”,自此,葡萄牙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该国就是如今葡萄牙的雏形。

到了1492年,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政权才被消灭。15世纪,东方的奥斯曼土耳其迅速兴起,为了绕开土耳其人,开辟新航路,西欧开始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成为了头号海上强国。1500年,葡萄牙人发现巴西。但随着其他欧洲国家的兴起,葡萄牙逐渐没落。1580年,葡萄牙并入西班牙,1640年独立,1808年被拿破仑的法国占领,葡萄王皇室迁居殖民地巴西,1815年葡萄牙光复,皇室迁回,但皇帝之子“佩德罗一世”选择留在巴西,并于1822年使巴西独立于葡萄牙。1910年,葡萄牙王室被推翻,建立共和国。

葡萄牙是海洋强国,在16世纪就与中国南部港口有接触,所以其音译带有南方方言特点,为“葡萄牙”。

荷兰王国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荷兰的英语全名是Kingdom of Netherland,那Holland又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Netherland的范围比Holland大。Holland来源于古荷兰语holt和lant,意思分别为“树林”和“土地”。

Holland本来是形容荷兰的一个地区的,主要包含如今荷兰12个省中的“南荷兰省”和“北荷兰省”,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重要城市都在这两个省。17世纪中叶,荷兰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当人们问起纵横四海的荷兰水手“你来自哪里”时,他们会回答:Holland。

所以,汉语中“荷兰”来自Holland的音译。而Netherland是一个地区的统称,不但包括Holland,也包括比利时、卢森堡等地,这种说法在古罗马时期就已存在,意思是“低地国家”,因为该区域地势低洼。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此地被法兰克王国、法兰西王国、神圣罗马帝国及西班牙统治。1568年,低地国家为反对西班牙的统治而展开 “八十年战争”,1648年低地国家独立,成立“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尼德兰荷兰语写为Nederland,既“低地”,英语音译为Netherland。这个词应该来源于古高地德语nitheraz,意思为“低的”。而后该国进入了黄金时代,成为贸易和海上强国。但随后在与英、法的对抗中不断失败,并被拿破仑征服,1814年荷兰脱离法国,于翌年与比利时、卢森堡组成荷兰王国(Kingdom of Holland)。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王国,1839年卢森堡脱离荷兰王国,剩下了一个新的“小荷兰”,被重新命名为Netherland。所以,Holland只是荷兰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个地区,这个国家真正的名字应该是Netherland。

由于历史原因,Netherland这个国家在汉语中的正式翻译是“荷兰”,这样容易引起歧义——比如当中国人说起“荷兰王国”时,到底是指19世纪的那个包含比利时和卢森堡的Kingdom of Holland呢,还是如今的Kingdom of Netherland呢?所以我个人建议应该把“荷兰”正式更名为“尼德兰”,而“荷兰”则恢复它的本意,既一个历史地理名词。总之,这个国家真正的名字显然应该是“尼德兰王国 。

比利时王国

The Kingdom of Belgium。和许多西欧国家一样,比利时最早的居民还是凯尔特人。“比利时”的英语名字Belgium源于古罗马的一个行省,名为Gallia Belgica,意为“贝尔盖人的高卢”。而Belgica,“贝尔盖”这个词来自于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凯尔特人部落,其意不可考。

历史上,比利时经过了凯尔特、罗马、法兰克帝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奥地利、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的统治。拿破仑战败后,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一起组成了“荷兰王国”,1830年比利时发生革命并独立,成为世袭君主立宪王国,并选择了一位德国贵族作为比利时的第一任国王。

比利时分为荷兰语区和法语区,也有小部分人说德语。汉语音译其名。

卢森堡大公国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Luxembourg源自凯尔特语Lucilem加上德语burg,意思分别是“小”和“城堡”。

公元963年神圣罗马帝国的阿登伯爵在此地建立要塞,从而得名,1060年,阿登伯爵的后嗣康拉德被封为“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土基本形成。1308年卢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推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从而开创了“卢森堡”王朝。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中,列强重新分配拿破仑战败后的世界版图,卢森堡升为“大公国”,以荷兰国王为大公,于是卢森堡和荷兰、比利时共同组成“荷兰王国”。1839年卢森堡独立,但仍以荷兰国王为大公,1890年卢森堡彻底从荷兰独立。

卢森堡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公国,另外欧洲还有安道尔、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三个“亲王国”,但一般翻译为“公国”。大公应该比亲王要低一等,但这都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这些国家主权平等。卢森堡和列支敦士登一样,都是没有被其他强国所吸收的、前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大不列颠”原本是该国所在的群岛的名称,最早来源于古希腊地理学家“皮西亚斯”,他在游历不列颠群岛时发现了一个纹身的部落,于是用古希腊语“纹身人的地盘”来形容这个地方,发音为Prettanike,古拉丁语音译为Britannia,于是古罗马人称该岛为“不列颠尼亚”,最终发展成今日英语的Britain,汉语音译为“不列颠”,而“大”只是一个敬称。不列颠的原始居民是来自今西班牙的伊比利亚人,他们建立了“巨石阵”等著名遗迹。

公元前700年后,来自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既“高卢人”开始定居不列颠,并消灭了伊比利亚原住民。公元43年到408年罗马人统治不列颠,并设行省。公元5世纪左右,日耳曼人的三个分支,“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分别从今天的德国、丹麦等地入侵不列颠,并把凯尔特人赶到了不列颠的边缘地区。

“盎格鲁”这个发音可能来源于盎格鲁人德国老家的一个地名,他们是这些日耳曼人中最为强大的,于是古英语中用Engla land既“盎格鲁人的土地”来代称这个地域,逐渐发展为现代英语的England,汉语音译为“英格兰”。

“苏格兰”这个词来源不明,有学者认为其来源于古拉丁文Scotti,是“迷雾带来的黑暗”之意,用以命名一个在黑暗中偷袭罗马人的凯尔特部落,逐渐演变为英语中的Scot,其土地被称为Scotland,汉语音译为“苏格兰”。

“威尔士”这个词来源于古罗马人对一个强大的凯尔特部落Volcae的称呼,汉语音译为“沃尔卡”人,它可能来源于古凯尔特语中Uolcae一词,意思为“隼”。这个部落曾经入侵过巴尔干等地区。所以统治不列颠的罗马人用Volcae来代指一部分凯尔特人。日耳曼人进入不列颠后,Volcae被音译为Walha,又演变成现代英语的Walsh,汉语音译为“威尔士”。

“爱尔兰”这个词来源于盖尔人的女神ériu,盖尔人是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而后这个词演变为现代英语Irish,此地域被称为Ireland,汉语音译为“爱尔兰”。

英国是过去1000年中几次合并的结果。10世纪以后苏格兰和英格兰各自是独立的国家。1284年威尔士被英格兰控制,1535年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603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国共有一位君主,1707年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合并,组成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1919年爱尔兰宣布独立,1949年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北方6个郡仍属于英国,被称为“北爱尔兰”。由于英格兰是联合王国最为强大的成员,所以通常用英国代指整个“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19世纪遥遥领先的世界大国和海上霸主,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的倡导者,并且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水平都对世界有显著的贡献。

爱尔兰共和国

Republic of Ireland。公元前700年后,来自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开始移民不列颠群岛,包括爱尔兰。而后该地被罗马征服,公元5世纪后,日耳曼人入侵,把凯尔特人赶到了不列颠群岛的边缘,形成了今天的“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所以说爱尔兰人和英格兰人并非一个民族。

“爱尔兰”这个词来源于盖尔人的女神ériu,盖尔人是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如今盖尔语仍存在,是爱尔兰的第一官方语言,而第二官方语言是英语。而后ériu这个词演变为现代英语Irish,此地域被称为Ireland,汉语音译为“爱尔兰”。1541年英格兰国王成为爱尔兰国王,1801年英格兰正式吞并爱尔兰。1919年爱尔兰宣布独立,1937年成立共和国,1949年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北方6个郡仍属于英国,被称为“北爱尔兰”。这主要是因为北方6郡信奉英国国教(新教的一个分支),而爱尔兰信奉天主教。

丹麦王国

Kingdom of Denmark。在维京人活跃的历史上,英格兰人把他们称之为Danes,“丹人”。这个词猜测可能来源于古印欧语,意思是平坦的,而mark则是“土地、边界”之意。这也许是丹麦名字的来源。不过总体看,danmark到底是怎么来的,有很大的争议,没有什么让人信服的结论。

丹麦小镇“耶灵”有两块石刻,雕刻于公元10世纪,其上有古斯堪的纳维亚文字tanmaurk的字样,被认为是丹麦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名字。这个词的发音应该也和英语danmark比较相似,也许双方有联系。这两块石头属于丹麦第一位国王“高姆”和他的儿子“蓝牙哈拉尔”。蓝牙哈拉尔统一了丹麦,并征服了挪威。此外,哈拉尔将基督教带入了丹麦,皈依基督教后的维京人也基本停止了海盗生涯。

更有趣的是,我们手机使用的“蓝牙”技术的名字就来自于“蓝牙哈拉尔”,因为他是北欧著名的国王,据说其伶牙俐齿,而蓝牙技术的发明者是瑞典爱立信公司。蓝牙的标志,就是古斯堪的纳维亚字母“蓝牙”二字首字母的组合。汉语音译丹麦为国名。

历史上,丹麦、瑞典、挪威和冰岛四国有着共同的祖先和纠缠不清的历史。8世纪开始的维京人入侵欧洲,把欧洲先进文明带进了北欧,促成了北欧国家的形成1397年,为对付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汉萨联盟”,丹麦与瑞典和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三个构成国在联邦内享有平等地位。在联邦成立后的125年里,斯堪地纳维亚地区的历史始终围绕这个联合展开,瑞典多次获得独立,但随即又被丹麦征服。1523年,瑞典国王攻陷斯德哥尔摩,瑞典获得独立,随后丹麦与挪威组成丹麦挪威联合。在瑞典独立后,丹麦曾两次尝试重新控制瑞典,第一次为北方七年战争,第二次为卡尔马战争,但丹麦没能如愿。在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丹麦沦落,瑞典崛起成为北欧第一强国。在拿破仑时代,英国视丹麦为法国的支持者而进攻丹麦,丹麦更加失势。1814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丹麦把挪威被割让给瑞典。1905年,挪威从瑞典独立。而冰岛在13世纪后被挪威吞并,1814年后被丹麦统治,1944年建立共和国。

瑞典王国

Kingdom of Sweden。英语Sweden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Svítjóe,是“swedes的土地”,swedes是一个部落之名称,具体意思不可考,有说法认为其有“某人所拥有的”之意。瑞典11世纪形成国家,并吞并芬兰。1397年,挪威、瑞典、丹麦成立“卡尔马联盟”,共拥一主。1521年瑞典从联盟中独立。17世纪时,瑞典在“三十年战争”后成为欧洲强国,取得了波罗的海的控制权,也取代了丹麦在北欧诸国中的领导地位。这场战争是一场复杂的宗教战争,主要对立面是新教和天主教。

1721年“大北方战争”结束,该战是新兴的俄国为了取得波罗的海入海口而发起的,最终瑞典战败,从此瑞典不再是欧洲强国。1808年在“芬兰战争”中,瑞典再次败于俄国,丢失芬兰。1814年,瑞典在拿破仑战争中站对了队伍,从衰落的丹麦手中取得了挪威,但1905年挪威独立。瑞典的现代史比较平静,在芬兰战争后,原皇室倒台,瑞典人觉得选择一个拿破仑能接受的人做国王最好,于是选择了一位法国元帅,也就是说,现在的瑞典国王是法国人。

挪威王国

Kingdom of Norway。挪威语中这个国家的名字是Norge,在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中是“北方之路”的意思,所以英语也由nor加上way来表示这个意思。挪威历史与它的两个主要的邻居,丹麦和瑞典纠缠不清,直到1905年,今天的这个挪威王国才正式成立,挪威人选择了一位丹麦王子来做国王。

冰岛共和国

Republic of Iceland。大约8世纪后,凯尔特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逐渐移民该岛。当最初的移民船驶近南部海岸时,首先见到的是一座巨大的冰川,即冰岛著名的“瓦特纳冰川”。人们对这个冰川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于是把该岛命名为“冰岛”。由于这个词言简意赅,所以和一般的情况不同,各个国家对它的翻译都是意译,包括汉语。冰岛语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非常相近,因为该岛在最初发现的300年内是与世隔绝的。实际上,北欧五国除了芬兰外,其他四国,既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的语言都极其相似,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先祖的同源性。冰岛在13世纪后被挪威吞并,1814年后被丹麦统治,1944年建立共和国。

芬兰共和国

Republic of Finland。公元98年,古罗马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使用了finns这个词来代指芬兰地区。此外,瑞典发现过3块符文石,历史大约一千年,其上刻有 finlonti或finlandi等字样,表示芬兰。符文英文写作rune,可能来源于原始日耳曼语,意思是“耳语”,古斯堪的纳维亚人喜欢制作符文石,以做纪念或占卜之用。如今“符文”被广泛用于游戏中。符文上的文字不是乱写的,而是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被称为“如尼文”。至于芬兰国名有关词汇的原始意义,已经无法探求。

芬兰人自称为suomi,这来源于北欧少数民族“萨米人”,既sami,也被称为“拉普人”,他们是北欧的原住民之一。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称芬兰为suomi,可见波罗的海附近的民族,历史上以sami指代芬兰。至于finns和sami的联系,已经无从知晓了。

历史上芬兰被更先进的邻居瑞典人统治,直到1808年“芬兰战争”后被俄国控制。1917年十月革命后芬兰独立。

爱沙尼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Estonia。公元前320年,古希腊地理学家“皮西亚斯”用Ostiatoi来形容爱沙尼亚,这个词的发音与今天的国名相距不远。公元98年,古罗马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使用了aestii这个词来代指爱沙尼亚地区,并指出此地产琥珀。这个词可能来自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esti,西部斯堪的纳维亚人用这个词形容东部人群。但爱沙尼亚名称的具体来源还不可考。爱沙尼亚人与芬兰人同源,其语言非常相近。作为一个小国,爱沙尼亚在历史上饱受欺凌,曾被丹麦、瑞典、波兰、俄罗斯等列强兼并。俄国十月革命后爱沙尼亚独立,但二战初期又被苏联吞并。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再次独立。

立陶宛共和国

Republic of Lithuania。立陶宛源自波罗的海的古民族,其国名说法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立陶宛语中该国写作Lietuva,源自“雨”,lietus,表示立陶宛是一个多雨的地方。立陶宛在12世纪形成民族和国家,成立了神圣罗马帝国下的公国。13世纪,立陶宛境内的小国普鲁士与波兰作战,波兰不敌,于是请求条顿骑士团帮忙,最终条顿人击败普鲁士,把普鲁士发展成一个强国(我们在德国和马耳他的历史中提到过这件事)。在1569年,面对条顿骑士团的威胁,立陶宛与波兰合并,称“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后该国逐渐衰落,在18世纪末被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逐渐瓜分,史称“瓜分波兰”。1795年波兰亡国,立陶宛成为俄国的领地。一战中被德国占领,1918年独立,二战后被苏联吞并,1990年再次独立。

立陶宛语与拉脱维亚语是波罗的语族仅有的两种语言,非常相似,证明了两国民族的同源性。

拉脱维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Latvia。Latvia脱胎于波罗的海古民族Latgalians,其意不可考。拉脱维亚语与立陶宛语是波罗的语族仅有的两种语言,非常相似,证明了两国民族的同源性。

拉脱维亚历史上主要受波兰、德国和俄国控制,1991年从苏联独立。

匈牙利共和国

Republic of Hungary。匈牙利历史上最早是罗马帝国的行省,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落,该地被其他民族占领,最早是匈人,而后有日耳曼人、阿瓦尔人(如今的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人)、斯拉夫人。

9世纪,东方游牧民族马札尔人占领了这片土地,建立国家,成为了如今的主体民族。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匈牙利被一分为三,1699年,奥地利打败奥斯曼土耳其,把分裂的匈牙利重新统一起来,而后匈牙利属于奥地利。

1849年,匈牙利宣布独立,但被奥地利和俄国联合扼杀,面对“匈独”,奥地利不得已为之,承认匈牙利的主体性,于1867年建立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一战后,奥匈帝国战争失败解体,1949年,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建立共产党政权,1989年改名匈牙利共和国,取消一党制。在早期占领匈牙利的民族中,游牧民族“匈人”最有名气。匈人既Huns,汉语音译其名。公元350年,匈人突然出现在欧洲基督教文明的最东面,他们最早灭亡了一个叫“阿兰”的国家,而后几乎战无不胜,“阿提拉”在位时,匈人的帝国达到鼎盛,曾迫使拜占庭人在首都签下城下之盟,也曾兵临罗马,甚至还入侵过波斯萨珊王朝,可谓肆虐亚欧大陆。公元451年,阿提拉领导匈人的军队在今天法国香槟沙隆地区与西罗马帝国大战,结果失败。这场战役保住了西欧的基督教文明,可谓历史意义极其重大。453年阿提拉在新婚之夜暴毙,而后匈人很快被其他民族融合,以至于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讨论:第一,匈人是中国古代的匈奴人吗?第二,匈人是匈牙利人的祖先吗、Hungary和Huns有联系吗?匈奴人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与汉帝国的争夺中失败,从而在公元48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逐渐被中国同化,而北匈奴在公元151年被东汉军队打败后逐渐西迁,从此不再出现在中国史书上。350年,匈人出现在欧洲。根据欧洲历史典籍中的记载,匈人灭阿兰国,而《北史》中说:“粟特国,......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而文中对粟特国的位置描述符合《三国志》中对奄蔡的描述,而《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 ......”。有人以此证明中国历史中的匈奴就是欧洲记载的匈人。不过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证据了。匈人和匈奴人都消失在历史中,此事死无对证。学术上并不认为匈人和匈奴人有联系。不过有趣的是,匈牙利人“名后姓前”,这与东方人相同,与欧洲所有国家都不一样。关于第二个问题,答案则要简单的多——不是。匈牙利人自称为“Magyar”,汉语音译为马扎尔人。

公元9世纪,来自东方的马扎尔人在匈牙利站稳了脚跟,并且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肆虐欧洲,后被神圣罗马帝国击败,改信基督教,从此融入欧洲。马扎尔人与突厥人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他们长期保持着同盟的关系,Hungary来自于突厥语On-Ogur,意思是“十支箭”,拜占庭人以希腊语音译,而后转译为日耳曼诸语。“十支箭”是指十个部落,其中有七个是马扎尔人部落,还有三个是突厥可萨汗国的部落。我们可以说,如今的匈牙利人有一定的,但原始的马扎尔人绝不是突厥人,这从语言可以看出。突厥人都使用“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的语言,而匈牙利语属于“乌拉尔语系”中的“芬兰乌戈尔语族”,与突厥语完全不是一回事。

马扎尔人在皈依基督教后,由原来的欧洲麻烦制造者变成了欧洲文明保护者,因为他们的领地位于欧洲东部,很多来自东方的蛮族都被马扎尔人挡住了,没有能进一步威胁西欧。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扎尔人顽强抵抗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而土耳其人的确是突厥人,可见民族之间也并没有什么永恒的友谊可言。马扎尔人建立的Hungary,汉语音译其名,匈牙利。所以说,匈人与匈奴人的关系我们无法确定,而匈牙利这个名字和匈奴则并不相干。

俄罗斯联邦


Russian Federation。Russia这个词来源英语音译拜占庭时期的希腊语,意思是“罗斯的土地”,而罗斯写为Rus。而Rus这个词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可能有“划船”的意思。为什么俄罗斯的名字与北欧的维京人有关呢?我们慢慢说——公元6世纪开始,原本居住在亚欧交界处的斯拉夫人开始向西部迁移,来到了今天乌克兰及巴尔干地区。由于大迁徙的冲击,他们逐步分化为3大支系:

西支称“西斯拉夫人”,主要包括今天的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等;

南支称“南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等;东支称“东斯拉夫人”,主要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等民族。

这个民族本来并没有统一的名称。当时,南斯拉夫人以单词slova来指代自己,意思是“会说话的人”,用neomi来指其他民族,就是“哑巴”的意思。由于南斯拉夫人地理位置距“拜占庭帝国”比较近,所以拜占庭人也以音译 slova来指代这些人。由于拜占庭在文化上的强势地位,逐渐地slova就成为整个斯拉夫民族的名字。英语演变为slavic,汉语音译为“斯拉夫”。

东斯拉夫人是距离文明国度最远的一支,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形成国家。直到公元862年,来自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通过波罗的海入侵此地,征服了东斯拉夫人,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虽然成立晚,但基辅罗斯公国却很快成为斯拉夫人中最强大的国家。正因基辅罗斯公国的出现,斯拉夫人又被称为“罗斯人”。另外,关于“罗斯”还有一种说法—— “罗斯”是第聂伯河一条支流的名字,生活在这里的一个部落以河为名,并逐渐强大,所以加入这个部落的斯拉夫人都被称为是“罗斯人”

另外,古斯拉夫人有一个传说,勇敢的兄弟三人Lech,Cech (Czech),和Rus建立了三个不同的斯拉夫国度,既波兰、捷克和俄罗斯,所以Rus也可能是一个神话人物,后来成为民族名字。但学术上认为,罗斯这个词是来源于北欧人的。那么,汉语中“俄罗斯”这个“俄”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是汉语音译的问题。罗斯是正确的说法,但与俄罗斯人最早接触的中国人,是北部的蒙古人,实际上,强大的基辅罗斯公国就是被蒙古西征军灭亡的。蒙古人在称人名、地名时,习惯前面加上“额”的元音,但没有实际意义。于是汉语中就称罗斯为“俄罗斯”。清代曾称俄罗斯为“罗刹”,可能是满人比较熟悉蒙古语吧。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定该国名为“俄罗斯”。基辅罗斯灭亡后,俄罗斯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二子拔都建立的。而后莫斯科公国崛起,蒙古势力迅速消退。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沙皇俄国建立。沙皇,既俄语царь,是拉丁语“凯撒”的西里尔字母转写,读音为“沙 。彼得大帝时期,沙皇俄国全面西化,晋升为欧洲一流强国。1

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称“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

乌克兰

Ukraine,乌克兰的原住民就是斯拉夫人,公元9世纪,从波罗的海而来的古斯堪的纳维亚人和斯拉夫人一起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该国是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前身。而后基辅罗斯逐渐变成了群雄割据的散沙国家。

13世纪,蒙古人灭亡了基辅罗斯,占领了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但加利西亚和沃伦公国却没有被蒙古人统治,这两个公国位于基辅罗斯的西南边境地区,该地方的人就被称为“乌克兰人”、即古斯拉夫语,“边界上的人”。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原本就是同源的,其语言也差不多,字母稍有区别,18世纪后俄罗斯逐渐强大,形成了一股东斯拉夫民族向心力,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觉得自己就是俄罗斯人,特别是东部地区,但西乌克兰由于信奉天主教而相对疏远俄国,同时西部也有很多与东斯拉夫关系较远的波兰人,他们属于西斯拉夫人。1783年,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吞并其附属国“克里米亚汗国”,大量俄罗斯人移民克里米亚。1919到1921年,波兰与苏联就乌克兰领土发生战争,最终双方在拉脱维亚首都签订《里加条约》,东乌克兰并入苏联,西乌克兰并入波兰。

二战后,苏联获得波兰的西乌克兰领土,而波兰获得了德国的东部领土,三国领土向西移动了200公里。1990年,乌克兰从苏联独立。所以,就今天的乌克兰来说,克里米亚完全就是俄罗斯人的天下,东乌克兰对俄罗斯有很强的归属感,而西乌克兰则相反。从长远看,乌克兰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

白俄罗斯共和国

Republic of Belarus。Belarus是英语对俄语“白色俄罗斯”的音译。俄语中“白”发音为“别类”,和汉语发音有些类似,但这只是一个巧合。所以汉语“白俄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白俄罗斯人与俄罗斯人一样属于东斯拉夫人,语言十分相似,历史上也同属“基辅罗斯公国”,可以说两国关系非常紧密。为什么叫“白”俄罗斯呢?其实,不但有白俄罗斯人,还有黑俄罗斯人,甚至还有红俄罗斯人。

13到14世纪,日耳曼人把信奉基督教的斯拉夫人称之为“白俄罗斯人”,而把其西边的波罗的海附近的异教徒斯拉夫人称之为“黑俄罗斯人”。这种称呼的原因可能是白色显得光明纯洁,而黑色则黑暗野蛮。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关于为什么叫“白俄罗斯”人还有许多其他传说,比如白俄罗斯人喜欢穿白衣、白俄罗斯人未被鞑靼人征服等。

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红俄罗斯”。波兰有些古籍中把东南波兰和西乌克兰称为“红俄罗斯。”据说,这是因为古斯拉夫人有一种叫做Svetovid的战争神,它有四张脸,北边的脸是白色的、东边的脸是绿色的、西边的脸是红色的、南边的脸是黑色的,传说这代表了四季。那么我们只需要一个基准点,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波兰人是“红俄罗斯了”。这个基准点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强大的基辅罗斯公国,其中心就是今日的乌克兰首都基辅。所以,位于基辅西边的波兰人,对应红色,自称为“红俄罗斯人”。北边的脸是白色的,所以被称为“白俄罗斯”。但是南面应该是“黑俄罗斯”,这与日耳曼人称波罗的海附近的斯拉夫人为“黑俄罗斯人”矛盾,而且也没有绿俄罗斯人这种说法,故此种说法也仅为一家之言。前文提到了,日耳曼人给“白俄罗斯”和“黑俄罗斯”起名字的时候,已经是13世纪了,而基辅罗斯是9世纪建立的。此时罗斯早已成为了斯拉夫人的一个别称了。

其实,“白俄罗斯”应该被称为“白斯拉夫”,由于基辅罗斯的强大,国名替代了本来的民族名,所以成了“白罗斯”,英语也翻译为Belarus,bela(白)加上rus(罗斯),又因为汉语音译自蒙古语(我们前文提到了原因),又变成了“白俄罗斯”。

波兰共和国

Republic of Poland。波兰名字来源于一个西斯拉夫部落Polanie,在波兰语中是“林间空地”之意。英语又加上land,表示为该部落的土地。罗马帝国时期,波兰是帝国东方边界,6世纪左右斯拉夫人逐渐迁入,10世纪,“皮亚斯特”家族的“梅什科一世”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成为波兰的雏形,而后波兰内部的西斯拉夫部落之间,及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之间多有争夺。

13世纪,波兰一位大公邀请条顿骑士团打击其敌人,波罗的海小国“普鲁士”,结果引狼入室。条顿骑士团灭掉普鲁士后,自立为国,不但成了波兰的敌人,而且发展为一个强大的王国,最终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战胜法国,统一德意志,于是一个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正式新鲜出炉了(我们在德国和马耳他历史中讲过这个故事) 。

16世纪,为了对抗条顿骑士团的军事威胁,波兰与立陶宛组成“波兰立陶宛联盟”,成为欧洲强权,而后逐渐衰落,到1795年波兰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瓜分,从而亡国。

拿破仑君临欧洲后,对波兰人的独立事业非常同情,于是成立了“华沙公国”,但该国被法国统治,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拿破仑战败后,华沙公国再遭瓜分。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奥匈帝国解体,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于是在1918年,波兰再次建国。二战后,波兰继承了德国东部的一些领土,而波兰自身东部的领土则为苏联窃取(今乌克兰西部),所以波兰整个国家相当于西移了大概200多公里(我们在介绍乌克兰时也讲到了)。

直到今天,许多著名的德国球星仍然出生于波兰,比如克洛泽、波多尔斯基等,他们加入德国国籍后,被定义为“归侨”,而不是“移民”。

捷克共和国

Czech Republic。“波西米亚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艺术风格。其实“波西米亚”就是捷克的一个地区,也是捷克的别称,音译自英语Bohemia,愿意是“博伊的土地”,博伊是一个凯尔特部落。15世纪,很多吉普赛人流浪到波西米亚地区,于是人们一提到波西米亚就想到了吉普赛。19世纪的法国,厌倦了庸俗的艺术家们以“波西米亚”为名,借吉普赛人四处流浪的民族特性,创造了波西米亚风格,有自由、神秘、异域情调等涵义。吉普赛人是从印度北部进入阿拉伯地区,而后又进入欧洲的流浪民族。欧洲人最开始误以为他们来自于埃及,于是就称呼他们为Gypsy,与英语Egypt(埃及)同源。如今的波西米亚位于捷克的中西部。

捷克的古居民是凯尔特人,公元4世纪后斯拉夫人迁入。公元623年,萨摩公国成立,这是最早的斯拉夫国家。从神圣罗马帝国开始,捷克和斯洛伐克逐渐成为一个区域,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从奥匈帝国的统治中挣脱,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Czech来源于英语对波兰语的音译。斯拉夫人有一个传说,猎人三兄弟Lech, Cech (Czech),和Rus,建立了三个不同的斯拉夫国度,既波兰、捷克和俄罗斯,所以Czech可能是一位神话人物,但此说法有争议。

斯洛伐克共和国

Slovak Republic。Slovak国名来源自民族名,slav,既斯拉夫人。5世纪斯拉夫人从东方迁移至此地,建立国家,10世纪开始成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后随匈牙利并入奥地利及奥匈帝国。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二战中斯洛伐克独立,战后再次与捷克合并。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民主革命,1993年斯洛伐克从捷克独立。

塞尔维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Serbia。塞尔维亚这个名字最早来自希腊语Σ?ρβια,意思是“Serbs的土地”。Serbs在现代汉语中就翻译为“塞尔维亚人”,而在西方语言中最早来自公元50年的塔西陀,用以形容被高加索的一个部落。这个词的意思还不可考证,不过塔西陀的serbs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的塞尔维亚人,因为塞尔维亚人属于斯拉夫人,他们在公元8世纪以后从南俄草原迁移至现在的塞尔维亚。北高加索和南俄草原有重叠的部分。最早以“塞尔维亚”为名的国家10世纪中叶由卡罗尼米洛维奇所建立。

15世纪开始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1878年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独立,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导致一战爆发。1918年一战结束后,塞尔维亚复国,该年12月,塞尔维亚、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二战结束后,克罗地亚人铁托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包括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赛哥维纳、马其顿共六个加盟国。1980年铁托逝世,而南斯拉夫国内民族、宗教矛盾逐渐激化——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奉天主教,而塞尔维亚和黑山信奉东正教,波黑信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马其顿主要信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终于在1990年开始解体,到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赛哥维纳、马其顿先后从该国独立。此时段发生过一系列战争,都是各独立国家与塞尔维亚军队的战斗,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1999年北约轰炸驻南联盟大使馆就是在这个国家发生的。

2003年,南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黑山独立,塞黑改名为塞尔维亚。汉语音译其名。黑山:黑山共和国,Republic of Montenegro。黑山在西里尔字母中写作Црна Гора,意思就是“黑色的山”,此地在地理上也的确是连绵不断的山区。英语中使用的Montenegro读音来自意大利威尼斯方言,意思也是黑色的山。威尼斯共和国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城邦国家,兴起于8世纪,1866年最终并入意大利。历史上的威尼斯曾较为强大,以贸易和海军闻名,所以大家熟悉“威尼斯商人”这样的称谓。其领土也绝不仅限于水城威尼斯,而是包括今天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黑山,所以英语会音译威尼斯方言来代指黑山。黑山的先民是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伊利里亚人,而后在公元6世纪左右斯拉夫人迁入这里。黑山人使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历史也和这些斯拉夫人国家息息相关。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后,入侵巴尔干半岛,黑山人坚决抵抗,成为了整个巴尔干唯一没有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的地方,该地也是历史上反对奥斯曼土耳其最坚决、最彻底的。一战后,黑山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共和国的一部分。1992年解体,四个加盟国,既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马其顿相继独立,唯有黑山留下了。2006年黑山举行全民公投,从塞黑独立。黑山人与塞尔维亚人完全是一个民族,关系也非常紧密,其公投独立的得票率仅为55%。

克罗地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Croatia。克罗地亚的原住民是凯尔特人,公元前168年,罗马帝国征服了该地区。罗马帝国衰弱后,此地区相继由匈奴人、东哥德人、以及拜占庭帝国征服。斯拉夫人于7世纪时进入此地区。9世纪时克罗地亚已基本改信基督教。1102年克罗地亚与匈牙利签订条约,同意让匈牙利国王担任克罗地亚君主,自此克罗地亚即成为匈牙利的一部分。匈牙利于1409年把达尔马提亚地区(即克罗地亚的沿海部分)卖给威尼斯共和国,著名的马克·波罗就出生于克罗地亚,但因此而被认为是威尼斯人(我们在黑山历史中也介绍过此事)(我们还讲到了两个克罗地亚名人,一个是南斯拉夫领袖铁托,另一个是建立圣马力诺的马力诺)。

1526年,奥斯曼帝国击败匈牙利,匈牙利雅盖洛王朝随之崩溃,克罗地亚地区由奥斯曼土耳其所兼并。匈牙利剩余地区由奥地利接管。19世纪时,克罗地亚已全部由奥地利所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战败,旋即崩溃。克罗地亚成为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王国于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成为了轴心国的傀儡国,称为克罗地亚独立国。战后克罗地亚又重新成为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91年5月19日,克罗地亚独立。比较特殊的是,一般的斯拉夫人都信仰东正教,但是克罗地亚信仰天主教,所以克罗地亚人虽然使用塞尔维亚语,但文字是拉丁字母。

英语Croatia来自于拉丁语DUX CRUATORVM,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公元9世纪的一块石刻上,用以描述这片土地,它可能来源于古斯拉夫语。至于这个词的真正意思,有许多种说法,比如古哥特语、古波斯语等,不过这些语言早就灭绝了。所以Croatia和DUX CRUATORVM到底是怎么来的,完全没有共识。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Slovenia。国名是古斯拉夫语中land of slavs之意,既斯拉夫人的土地。在远古时代,斯洛文尼亚的居民为古凯尔特人及古伊利里亚人。罗马帝国经过长达两百年与当地民族的冲突以后,于1世纪时开始对该地进行统治,并在当地建立的多个城市。从6世纪起,斯洛文尼亚民族的祖先古斯拉夫人渐渐在此地定居。7世纪时当地兴起了第一个斯洛文尼亚族国家。745年该国由法兰克帝国吞并,许多斯拉夫人自此转信天主教。14世纪时斯洛文尼亚大部分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后属奥匈帝国。1918年,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旋即崩溃。斯洛文尼亚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王国于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斯洛文尼亚大部分由德国及意大利所兼并,战后又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重归南斯拉夫。1991年,斯洛文尼亚正式宣布独立。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黑是由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组成的国家,曾是南斯拉夫的加盟国。15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入侵该地,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南斯拉夫人成为了穆斯林,这些人被称为“波斯尼亚人”,而克罗地亚人则信天主教,塞尔维亚人信东正教,但波斯尼亚人仍然使用和塞尔维亚人一样的文字语言,不过由于政治原因,他们自己称为“波斯尼亚语”。波黑由“波黑联邦”(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和“塞族共和国”(塞尔维亚人)组成。“波斯尼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0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典籍中,指代该地区的一个小国家。此词有可能来源于古拉丁语,也可能是古伊利里亚语。(伊利里亚是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非斯拉夫人)其意思可能是“流水”。在今天,波黑境内有河名为“波斯尼亚河”。“波斯尼亚”国名来自于河名,还是河名来自于国名,不可考。“黑塞哥维纳”是古高地德语,意思是“公爵之地”。该公爵指Stjepan Vuk?i?,他于1448年被神圣罗马帝国封为“圣萨瓦和塞尔维亚之公爵”。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都是地理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汉语简称该国为“波黑”。1992年,波黑从南斯拉夫独立。

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马其顿是古希腊北部的一个城邦,尽管古希腊不把它视作文明希腊的一部分,但现代考古发现马其顿人是伊利里亚人、多利安人和色雷斯人的混血,至少多利安人还是一个说希腊语的民族。马其顿名字在希腊语中写作Μακεδον?α,词源是古希腊语的形容词μακεδν??,意思是“高的”,可能是指当地居民。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城邦崛起,逐渐将因内战而四分五裂的希腊统一起来,亚历山大大帝就是马其顿人,其建立的帝国深远影响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我们在希腊历史中提到了)。

不过如今这个马其顿共和国和当年的马其顿并没有什么关系。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崩溃,马其顿被其部将统治,后又被罗马征服。公元5世纪后,斯拉夫人迁入该地,逐渐地,马其顿北部以斯拉夫人为主,而南部以希腊人为主。而后几个世纪,马其顿主权在保加利亚、拜占庭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转换,15世纪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于是很多人皈依伊斯兰教。19世纪,保加利亚、希腊和塞尔维亚因马其顿而展开了两次巴尔干战争,最终马其顿被三国瓜分,塞尔维亚基本获得了马其顿北部的斯拉夫地区。一战后,马其顿和塞尔维亚一起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1991年马其顿与南斯拉夫和平分手。

这个新马其顿是以斯拉夫人为主要民族、以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以斯拉夫语族的马其顿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历史上的马其顿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事实上,就连“是否有马其顿语”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其充其量只能算作保加利亚语或塞尔维亚语的方言,其发音很接近保加利亚语,其文字很接近塞尔维亚文。因为马其顿使用这个名字,希腊非常不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亚历山大的马其顿代表了希腊的辉煌,而斯拉夫人用这个名字做国名,显然没什么说服力。最终,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字进入联合国。马其顿在这个国家的名字中,主要是地理概念,而不是文化概念。所以关于“亚历山大到底是希腊人还是马其顿人”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说,亚历山大是马其顿人,也是希腊人,但他绝对和现在这个马其顿没关系。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Albania。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城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天文学家,叫“托勒密”,他生长在埃及,但却是希腊人。托勒密在公元150年绘制了一张地图,其中用希腊语在今天阿尔巴尼亚的位置标注了一个“伊利里亚”部落,英语发音类似Albania,逐渐流传至今。“伊利里亚人”是古代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逐渐被迁入的斯拉夫人同化。阿尔巴尼亚人认为他们是伊利里亚人的后裔,不过没有太多的证据去支撑这一观点。但阿尔巴尼亚人使用的阿尔巴尼亚语,不同于希腊语或者南斯拉夫诸国的语言,它是印欧语系中独立的一个语族,这反映出阿尔巴尼亚人区别于希腊人和斯拉夫人的独特性。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在15世纪的侵略,阿尔巴尼亚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阿尔巴尼亚族是前南斯拉夫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和塞尔维亚族(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族(信奉天主教)三足鼎立。南斯拉夫解体后,阿族、塞族和克族大打出手,造成了许多灾难。汉语音译英语的Albania为“阿尔巴尼亚”。如今,阿尔巴尼亚与塞尔维亚仍然在为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进行主权争夺,科索沃地区主要民族为阿尔巴尼亚人。注意要区分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尔干原住民,而波斯尼亚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斯拉夫人(我们在波黑历史中讲到了)。

历史上,阿尔巴尼亚曾是希腊殖民地,在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4世纪末先后被拜占庭帝国和斯拉夫人占领。1415年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的扶植下,宣布独立,其目的是阻止塞尔维亚取得出海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奥匈、意、法军占领。二战中先后被意、德侵占。1944年获得解放。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宣布放弃一党制,建立多党制。同年4月26日更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是东欧国家中最后一个结束共产党执政的国家。

保加利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Bulgaria。保加利亚的原住民是凯特人,而后被色雷斯人取代。6世纪后,大量斯拉夫人来到这里,与少量讲突厥语的“保加尔人”融合,产生了保加利亚人。保加尔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在7世纪,他们联合斯拉夫人等民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与拜占庭分庭抗礼,甚至强迫拜占庭向其纳贡,后在14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亡。“保加利亚”这个词应该来源于突厥部落保加尔,所以名字应该是古突厥语,可能是“混合”的意思。但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虽然保加尔人很可能是保加利亚名字的由来,不过如今保加利亚的主体民族并不能说是突厥人,而且保加利亚语也不属于突厥语系,而是斯拉夫语系,并使用西里尔字母。受拜占廷影响,保加利亚人信奉东正教。1878年俄土战争后,保加利亚从奥斯曼土耳其独立。二战后保加利亚被划入苏联的势力圈。1946年废除君主制,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随着东欧剧变,1990年保加利亚决定实行多党制,11月大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从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罗马尼亚共和国

Romania。罗马尼亚最早的居民叫“达契亚人”,他们是色雷斯人的一支,“色雷斯”的英语“thrace”来自于古拉丁语,词源是古希腊语,可能是对闪米特语的音译,也可能来源于“麻烦的”这个意思。

色雷斯人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如今已经被其他民族融合了,古罗马的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就是色雷斯人,而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地区。公元2世纪后罗马尼亚被罗马帝国吞并,设行省,东西罗马分裂后,此地属拜占庭帝国。一般的东欧国家以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但罗马尼亚例外,他们是达契亚人与罗马人的后裔,所以罗马尼亚国名也和罗马人有关。

16世纪,意大利人在形容这片土地时最早使用了Roumania,意为“罗马的公民”。东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后,罗马尼亚出现了三个地方政权,既“瓦拉几亚”(中部)、“摩尔达维亚”(东部)与“特兰西瓦尼亚”(西部)。其中“摩尔达维亚” 就是如今“摩尔多瓦”的前身。16世纪开始,他们先后依附于奥斯曼土耳其。其中瓦拉几亚有一位大公,名为“弗拉德三世”(1431-1476),他在与土耳其人作战时,把土耳其战俘穿在木桩上处死,后来对反对自己的同胞也采用同样方式,残忍至极,人们称其“嗜血”。400年后的1879年,爱尔兰小说家斯托克以他为原型写了一本小说《德古拉》,描写吸血鬼,从此该种怪物一炮而红。话说回来——1858年,欧洲列强为限制俄罗斯崛起而发起的“克里米亚战争”落幕,为了掣肘俄罗斯,在法国的鼓吹下,“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在1859年合并,合并后的新国家名字就是“罗马尼亚”。而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则一直被地理位置较近的奥地利、匈牙利及奥匈帝国控制。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特兰西瓦尼亚被并入罗马尼亚。二战结束后,“摩尔达维亚”被苏联吞并,成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此后,罗马尼亚版图基本形成,并走入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革命,抛弃社会主义体制,改国名为“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在其周边的东欧诸国中比较另类,首先其人种不是斯拉夫人,第二其语言也不是斯拉夫语族,而属于罗曼语族,与意大利语、法语同族,发展自古拉丁语。汉语音译其名。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共和国,Republic of Moldova。Moldova名字来源于Moldova河,是摩尔多瓦的古代中心。传说中一位古代国王在此打猎,其爱犬Molda死于河谷间,河因此得名。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同文同种,都是色雷斯人的一支达契亚人和罗马人的后代。东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后,罗马尼亚出现了三个地方政权,既“瓦拉几亚”(中部)、“摩尔达维亚”(东部)与“特兰西瓦尼亚”(西部)。其中“摩尔达维亚” 就是如今“摩尔多瓦”的前身。二战结束后,“摩尔达维亚”被苏联吞并,成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6月改称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摩尔多瓦独立。汉语音译其名。至此,欧洲被广泛承认的44个国家的国名和大致历史就介绍完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波恩仇录--波兰为何与德国势同水火
保加利亚承认马其顿共和国,为何拒绝承认马其顿语和马其顿民族?
塞尔维亚人与塞尔维亚王国
东南欧诸国中古时期历史大事典
巴尔干地区南斯拉夫民族历史起源
承认吧,这是全球最怂的国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