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琴教育里的启发性教育——恩师徐君跃


徐老师对我在音乐上的影响很大,包括在音乐鉴赏和演奏上,都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帮助。尤其要强调的是徐老师那种带有'启发'性质的教学方式,是我作为一个学生体会最深刻的部分。因为我在学习中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在面对自己喜欢的琴曲上,我有想要去尝试和探索的这样一种特别的冲动。即尝试用不同的节拍,用不同的轻重缓急和不同的指法搭配,去体会各种组合带给我的不同体验。这样一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而我在这里面自由的徜徉,心情是无比快乐的。那么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我的启发,给了我在音乐上的探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记得我在学习 '醉渔唱晚'的时候,徐老师一边弹奏一边告诉我说:'这个地方可以连起来弹,也可以处理成戛然而止,可以你自己取舍。'听着徐老师的这个建议,我就像看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原来古琴曲真的是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手法的。

还有一次我请教徐老师 '古琴曲中的气息应该怎么去把握?' 徐老师告诉我: '气换于音转之时和句段之末'。我当时不太明白,却在每次的练习时就会想起老师的话,到后来才渐渐的有所感悟。在钢琴和吉他曲里都有'篇章'的说法,不同的两个篇章往往在曲风和调性上都会有所不同,这会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我发现在古琴曲里也有着类似'篇章'的现象,其中较为典型的琴曲是'山居吟'。它从一开始的调性不明到出现紧五弦的曲调,然后再转为正调,最后又以三调不靠的形式结尾。而这期间的几次转调都应学会换气,才能顺利的带起韵的走动。这或许跟我之前接触过西洋乐器,以及从小受流行音乐的影响有关吧。虽然古琴我刚接触不久,但我也发现了它跟西洋乐器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古琴中对待乐句,我们应该是按照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感觉来弹,而不是数拍子那样来弹。如果把古琴曲按照数拍子的方式去演奏,你会觉得像是上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还没有结束就弹下一个乐句了。在古琴谱中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停顿用 '圈'来表示,而在简谱或者五线谱里记成两拍或是两拍以上。我们在弹曲子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即如果是数拍子,你会发现句尾常常不止两拍,却又不到三拍,而简谱或者五线谱上往往记成两拍。这说明古琴演奏中,节拍的律动并不平均。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间隙是'乐句的语气'在这个地方的一个停顿。不仅如此,其实每一段的结尾和下一段的开始亦是如此。这也是古琴与钢琴,吉他等西洋乐器之间的一个很明显的不同,所以我说古琴有着这种独具特色的魅力,也唯有它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的特色!


我对古琴的好奇,更加深了我对它的喜爱。我也越发的觉得古琴的美它跟西洋乐的不一样。如果我把西洋乐的美比做是 '工笔画',那么古琴音乐的美就是 '一副泼墨山水画',这其中的意境美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古琴应该被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喜爱。我常在古琴与钢琴之间来回探索,想要找到能够连接两者之间的一个枢纽,也希望我可以把钢琴曲移植在古琴上。它要既能体现钢琴的点状灵动,又能凸显古琴线状的深沉魅力。关于这个课题我还会继续努力的探索下去。


徐老师每次语重心长的教导,我都记在心里。常常回想起来的时候,我也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我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一些不好的演奏习惯。我觉得我能遇到这样一位明师是我的福气,徐老师的启发和指导能够打开我的思路,令我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不仅是我喜欢的方式,也是我在学琴路上最为难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琴中,有哪些普遍存在,却不自知的问题?
怎么最快速地与钢琴伴奏配合好?
贝多芬《第十五钢琴奏鸣曲“田园”》
《中西语言与音乐》
琴曲《归去来辞》细节讲解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一级曲目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