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领导的四个难处
A

“领导”与“管理”

记得以前在复旦念MBA时,组织行为学的彭老师给我们讲述“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彭老师列了一张对比表,时隔多年,很多内容我都不记得了,唯有一条至今未忘、记忆犹新:

领导者偏爱风险,他们欢迎并拥抱不确定性。因为往往在不确定中才有打破平衡的机会。危机危机,他们在危中找机。卓越的领导者,甚至要主动制造危机,以此激活组织,避免熵增。

而管理者正好相反。管理者致力于消除不确定性,他们希望通过管理手段,让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令万事万物都井然有序。所以他们回避甚至厌恶风险。

念MBA那会,我还在一家大型公司担任管理岗位,没做过领导。所以对上述观点,只能说有那么一点点旁观者的粗浅认知,体会不深。

后来,从大公司出来,加入小公司,逐渐从管理者的角色向领导者的角色转换。

才真正有切身体会,“切肤之痛”。


B

“华为”与“小松”

我所在的公司虽然是小公司,但燕雀有鸿鹄之志。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大丈夫当志存高远,那么,企业的志是什么?

企业的志,就是企业的顶层设计:使命愿景价值观、战略规划、经营方针等。

为了筑造我们自身企业的顶层设计,我带着大家共读《华为基本法》。

或许有人会不屑,小小创业公司学什么华为?东施效颦,可笑可笑。

但我们清楚,我们不是学习华为的现在,而是学习华为如何一路走到现在。

华为最开始,不也就是一个交换机代理商吗?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我喜读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诗,这是最喜欢的一首,诗名《小松》。

华为,而今高耸入云,曾经也是小松。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华为,每家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华为。

只有多一些华为,中华方能有为。


C

“治”与“乱”

华为的领导者,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1998年发布的《华为基本法》,有一段话让我很受冲击:

“公司组织的矩阵结构,是一个不断适应战略和环境变化,从原有的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演进过程。不打破原有的平衡,就不能抓住机会,快速发展;不建立新的平衡,就会给公司组织运作造成长期的不确定性,削弱责任建立的基础。

任正非曾说:“华为人力资源的政策要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而培育战略预备队就是一个主要措施。战略预备队的主要目标是激活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干部、专家。各部门的循环赋能、干部的循环流动千万不能停,停下来就沉淀了,就不可能适应未来新的作战方式。战略预备队方式的旋涡越旋越大,把该卷进来的都激活一下。这种流动有利于熵减,使公司不出现超稳定惰性。

华为不能像部分西方公司一样,在温柔乡中葬送了几十年的奋斗。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要看到我们未来的艰难,基于此构建未来胜利的基础。循环不能终止,训战也不能终止,超稳定状态一定是毁灭华为的重要隐患,不是别人打垮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打垮了自己。

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乱中求治,治中求乱。

华为的“平衡-不平衡-平衡”观点,和领导与管理之别,异曲同工。

管理往往是追求“乱中求治”,而领导是谋求“乱中求治,治中求乱”的有机循环。

我们读历史,发现短的朝代,从头到尾都是乱的;长的朝代,是从治到乱,不是内乱,就是外乱,都是被动的乱,很少有主动“求乱”的君主(明代的很多皇帝是乱搞,此乱非彼乱)。君主们都祈求世世代代太平盛世,海晏河清,他们最怕天下大乱。只有造反者,唯恐天下不乱。但成功造反者,往往最后又被别人造了反。

宏观的历史更替如此。我们微观的职业发展亦然:有“治”时,有“乱”时。

这是我们经常提及的一张人才发展生命周期表。

向上走,是治;向下走,就乱了。

35岁时,你不主动找麻烦。40岁时,麻烦就会主动找到你。

所以,还是自己先动手吧,让麻烦也麻烦一下!

D

做领导的四大难处

做领导,是一门艺术。做管理,是一门技术。技术好学,艺术不好学。

那么,做领导,到底难在哪里?

以我浅薄的体悟,做领导,至少有四大难处:

01职责是不确定的

如果哪位领导者开展工作,要先谈岗位说明书。那我觉得他很难称得上是称职的领导者。

领导者的职责是什么?绝非岗位说明书可以框定。

在我心目中,领导者是这样一副画像:结果兜底者、方向决策者、体系建设者、资源统筹者、难题解决者、文化塑造者、团队赋能者......

但凡与这些内容相关,都是领导者的责任。

万物皆可领导。

这个领导,是担责,是尽责,是责无旁贷,是躬身入局,而不是躲在后方营帐美人歌舞、吆五喝六、颐指气使。

领导,必须兼容一切。向外兼容,向下兼容。没有他容不下的。

02挑战是不确定的

面对一项新任务,很多人喜欢做SWOT分析。

但往往是走形式。

分析不深刻,且不谈。分析完了呢?怎么用?

吭哧吭哧,一股脑全列上:强化优势,补足短板,抓住机会,消除威胁。

嘿,面面俱到,说了等于没说。

SWOT分析的关键,在于得出应对策略。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机会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做出选择,鱼与熊掌很难兼得。

譬如,面对当下的竞争,是发展“长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还是修补“木桶”(查漏补缺,无懈可击)?

长板是矛,木桶是盾。有时候,足够长的一块长板,远胜过一个矮小的木桶。

再者,SWOT的各项内容,是瞬息万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你写下SWOT的瞬间,外界环境、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可能一切都变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能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根本不用历史长河冲刷。前一眼看他起高楼,下一眼看他楼塌了。

所以,一个领导者,面对的挑战是无法穷举的,是很难预测的,是极难描绘的。

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黑天鹅比灰犀牛多得多。

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的挑战呢?

唯有一招:胸有成竹,见招拆招。

03策略是不确定的

最近我在面试质量总监的候选人。

我发现很多候选人,谈的都是质量管理的套路:建立质量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培养质量人才、优化质量手段等等。

但我觉得,这些套路,在规范、稳定、成熟的公司,是有用的。但在我们这种初创业、打恶仗的阶段,几乎没有用。

好比敌人已经兵临城下,我方统帅说,要先修建城池,要训练士兵,要打造武器,要筹措粮草......

问题是,敌人答应吗?

所以,毛主席说,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为什么很多大公司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到了小公司表现不佳?

因为他们很会守正,不会出奇。

孙子兵法又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从数据、信息中提炼规律,升华智慧。又能用智慧、规律去指导新的实践。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此之谓,知行合一。

04回报是极不确定的

上述三条,难吗?难,但不算最难。

大部分中国人都有官僚情结,想做领导。能做领导过过瘾,苦就苦点,累就累点。前呼后拥、一呼百应的感觉,容易中毒。

而这第四条,从人性角度,是最难克服的一点,就是钱。

想想看,您在大公司拿着80-100万的年薪,是否愿意接受到小公司拿30万年薪+经营分红+领导头衔?

不确定性太高了,大部分人都求稳。

说到这点,总让人想到蔡崇信。

据说当年蔡崇信放弃580万年薪,选择加入阿里巴巴,年薪500块。

这成了一个传奇。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蔡崇信早都财务自由了。他有N个580万,也不差多几个、少几个。哪怕蔡崇信在阿里失败,完全可以重操旧业、东山再起。

但在我看来,蔡崇信的选择成本,主要不在于经济成本。而在于他的业界声誉,他对自己洞察力判断力的信心,这些比经济成本大多了。

比起金子,更爱惜羽毛。

我们没有蔡崇信那样的资历和机遇,也极难取得他那样的成就。但我们可以和他一样,拥有一颗折腾的心。

要想获取最大的价值,就必须到价值最大的地方去:市场。诚如德鲁克所说,企业的一切成果都在外部,企业的唯一使命就是创造顾客。

说白了,就是去领导一个业务,把业务做成。

做生意,没有稳赚不赔。要想稳赚不赔,只有打工,日结。即便被老板骗,最多损失一天工钱。

古往今来,蔡崇信肯定不止一个,失败的蔡崇信籍籍无名,成功的蔡崇信青史留名。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第一步,是迈出那一步:放弃确定,拥抱不确定。

我自己也正走在这样艰难的一条路上。

大部分时候,是坚定的,偶尔,也会有迷茫,会彷徨。但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想对所有人说: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么一群怀抱理想而艰难前行的人。

如果他们成功了,不用嫉妒他们名利双收。要看见他们放弃了安稳,牺牲了无数,只为博那一点点微乎其微的成功可能性。

他们成了,是实至名归。

如果他们失败了,不要嘲讽他们两手空空。要看见他们至少勇于走出舒适区,为理想而战,每一场战役,都是生命的沛然。

他们败了,是虽败犹荣。

向每一位领导者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回不回去,老人该死还是要死的”:领导会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马云: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看这3点,懂的人已经成功了
从马云到任正非 你知道他们背后神秘的朋友吗?
副职领导者:这三项能力不能少
马云靠什么吸引了蔡崇信?
关明生和蔡崇信为什么抛弃高薪跟随马云?马云旧将分析的对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