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画中的规律和感觉无法用语言确切描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知道了什么是好画,什么是坏的就明白了。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作画不要有利害心,竞争心,骨气完达充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在一张画中,不可把手段用尽,总须留几分余地。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画中不可表达意思过多,技法过多过炫,不如老老实实地简单。


“上善若水。”------好画亦如水。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灵魂和道不离,婴儿般精气内敛专纯细柔地创作,白玉无瑕般的玄妙意境,这样的画家和作品存在吗?老子只是告诉我们追求的最远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画要善于空,善于无。

“五色令人目盲。”------色少为佳,水墨至上。


“无物之象,是谓惚恍。”------似有似无,象,意到或恍惚。画人知之。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中国画大美之境。


“致虚极,守静笃。”------虚极,静笃,人不可到之境。不可到不可不追求,画亦如此。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百态,循环往复,观察体味,付之绢素。


“太上,下知有之。”----最好的画让观者忘掉画本身。




“大道废,有仁义。”-----最好的画,连道都不用了。但画者不可弃道,因世上并无最好之画。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画画用朴素的方法,莫胡思乱想。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画者不能为周围繁华纷乱所动。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画画不妨昏呆笨傻,无所追求。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好画的样子,只能是符合道的。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用曲,用枉,用洼,用敝,用少,画中想得到什么效果,就从其反面表现之。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画不可一味刚猛。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画者不可自以为是,自我吹嘘。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大,人亦大,画是小道,从于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画附属于人,要与自然通,就必须经过人,地,天,最后接近道,通自然。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画忌轻,忌燥。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学画师从,要找高人学习,找善本观摹,知善与不善,说来简单,实则“要妙”。


“知其白,守其黑。”-----有关画面安排,以及更深玄的道理和方法。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好的艺术作品不是刻意做出来的。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所谓军旅画家不能不知道其中道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画者要正确认识前辈画家和周围画家的优长,以便于学习提高,更要对自己的水平正确评估,不能狂妄自恋,也不要妄自菲薄。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画者知足,对自己不必过于苛求,要明白时势禀赋的道理。爱艺术并一直坚持的人是强大的,可谓有志;爱艺术,能坚持自己的追求就会长久;画者故去了,他的作品被后人所喜爱流传,可称为寿。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画,要善于制造矛盾,解决矛盾。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用“无名之朴”的理念作画,无杂念,画面自然和谐。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画,厚与薄,朴实与浮华,是高下之分。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一,道也。画得一,即得道。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画面中的生机,律动,气韵等规律变化是循环,相接的,都是在有与无的微妙变化之间产生。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学习艺术的道路和规律也是如此,关键是能否正确判断明道,进道和夷道,并不为暂时的昧,退和纇所动摇。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洁白的好像有些污黑,最方正的好像没有棱角,最高贵的器具最后完成,最美妙的音乐好似并没有发出声响,最好的形象好似没有形状。都是一正一反,一高一低的描述,老子的“示弱,居下,怀柔”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是中华文化真正的精神内核。必须看到,“小”是因,“大”是果,大小一体,大器,大音,大象都是从弱,下,柔中转化而来。


“道隐无名” -------真正的道,幽隐,无名,无声,无迹,并不会显露在世人面前。人,很多因“道”而成名,画界亦然。古代便有“南山之隐”,非为道,只为隐,隐为腾达的手段,不是真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阴阳,万物,这是生发的过程和顺序。画中的生机活力同此规律。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画里的形象,意象,动态,气韵,也要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不言之教”,----------教画,学画,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渠道,言传身教大多不得法,不得道。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获得名利的快感和体验生命的价值,哪个更重要呢?得与失哪个更痛苦呢?所谓画者应该认真思考一下。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收藏的本质是,越爱越花钱,藏的越多失去越多。知道够了,就不会受辱;知道停止,就没有危险,可保长久。在书画收藏火热的今天,深具意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中,这种正反相生相成的思辨比比皆是,后人艺术论述中反复论及,为艺者不可不研究思考。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古人画清,静,今人画燥,热。故以古人为正。


“知足之足,常足矣。”-------画面上的知足,是多么重要的问题呀。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不难做到不出户而知天下,但出户的感受更鲜活。只是宅与不宅,更重要的在于体味事物和物像的敏感度与能力,能力强,千里外而知之,能力差,眼前而不见。要出去,更要静下来消化与实践。否则,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因为只在纷乱中走马观花,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转化。

“圣人皆孩之”-------善画的人要归于孩童的纯真。


“物形之,势成之。”-------画中物态的形成,要通过势来实现,强化。

“用其光,复归其明。”--------强调自省,使内心澄澈光明。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画者最高段位就是赤子,天生禀赋,无知之知,和之至,极其纯真朴实又极有能力。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画界盛行侃山之风,不懂的在哪胡说,懂的却不说话。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笔墨正,手段奇,创作时专注无他想。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中国画中体现出的意味和品格就像圣人的品德那样,是一种艺术创作类比道德人格化的表现。这是中国画的特殊


性所在,也是中国画高度所在。


“治人事天,莫若啬。”--------画虽小事,也须啬,一是画中笔墨要啬,能一不二,能二不三;二是,不可随处随时乱画,画乱,画油,不精,不考究。


“治大国,若烹小鲜。”----------画画,最要步骤清楚,知道一二三都要做什么。最忌翻来覆去,盲目补笔,心中没数,超出掌控,画烂一张画。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作画最好出于本能无意,非刻意为之,体会无所谓味道的味道,进入自由通达之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学画,由易到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艺术之路,贵在坚持;不断努力,终有所成。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善画者,如江海,善下,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遂成名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画者三宝,一曰善良,二曰勤奋,三曰善学。善良则有心体味人生和自然,善学则进步,勤奋终能成大器。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善画者,如何?


“圣人被褐而怀玉。”-------好的画家往往不被人发现知道。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人贵有自知之明,画界很有些尸位者,招摇过市,大言不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艺术要表现的是生机和活力。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画之道,在于和谐,去掉多余的,补充不足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画论应该朴实,那些华丽,啰嗦的论述是不实用的。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正善良的画者不巧辩,巧辩的不善良。



文  张大拙




投稿信箱  1013102739@qq.com

投稿指南    公开征集啦!------艺术家介绍,展讯,及各类文章

坦腹斋主人 张大拙微信  zdazhuo


为方便沟通,坦腹斋已建立交流群,请加群主shandd1978 为微信好友,发姓名 电话进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简读第三十七章
81位书家笔下的《道德经》,你最喜欢谁的?
《道德经》全文+解释(下)
32.道德经三十二章:朴,天下莫能臣,万物将自宾
【道德经】摘文记录
道德经 (帛书乙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