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苹果落地:戴士和谈写生

即使是很具象的画面,即使是很写实的画面,作者画笔所追寻的,也不是直接的客体,不是那个对象本身,而是风中之竹在作者心中唤起的一个意象,不是苹果落地而是万物落地那个奇怪的意象,不是游动的虾而是成仙得道的老翁。出于“似与不似之间”。—— 戴士和



写生是学画的必由之路。


学会了写生,就学会了观察,就能够听得进大自然讲的话,就能够不断得到山川造化的滋养。但是,写生并不是充分条件,并不是说只要出去了,面对景物去画了,那就万事大吉。画得好不好,还要看怎么写生,看会不会写生。



1



齐白石的虾画得好。许多记载讲他怎么写生的方法,养虾,观察,也说到他从小在星斗塘玩耍,儿时记忆,思乡之情刻骨铭心。


是的,他的虾来自写生,来自于齐白石独到的、绝妙的写生。他的虾的典型画法成于六十多岁以后,此前虽然也画,但所画的虾是些草虾,乱蓬蓬的,也很生动,但如同芸芸众生,懵懵懂懂没有开化。七老八十以后,他笔下的虾真是脱胎换骨成仙得道了。“生动”两个字已经远远不足以描述白石老人的神笔。草虾被换成了长臂青虾,凡夫俗子升华为智慧的老叟形象,须发飘飘,成仙得道。两臂前伸双目眯缝,游弋于虚空。老人笔下的形象,笔笔是虾,又笔笔不是虾,不只是准确生动的虾,同时也是他的人生体验所寄。


是写生,但不是一般照抄对象的写生,所以,才不一般。


悠然自得,仙风道骨。这是虾的神韵,更是白石老人的创造,他慧眼独具的创造。



2



想到林风眠先生的水鸟,想到徐悲鸿先生的奔马。


马并不是从来就像徐悲鸿笔下的那样子,仿佛某种人格的寄托。并不是从来都如此。这是徐先生的创造。徐先生特别看重写生,但不是那种不动心的写生。


从风中之竹,到笔下之竹,二者之间仿佛被写生沟通了。其实,是被“某种的”写生沟通了,被那种动了心的,绝妙的写生所沟通。也就是说,从风中之竹并不能“逻辑地归纳出”笔下之竹,笔下之竹也并不能“清晰地推导出”其风中的本源。二者之间的相似是表面的,而二者之间性质却有天渊之别。


风中之竹是大自然的造化。笔下之竹却是人的造物,是郑板桥或者谁的造物。天渊之别。苹果从树上落下,千万年如此,何以得出“万有引力”的定律?并不是从苹果落地“逻辑地归纳”出来,而是牛顿的创造。


3



即使是很具象的画面,即使是很写实的画面,作者画笔所追寻的,也不是直接的客体,不是那个对象本身,而是风中之竹在作者心中唤起的一个意象,不是苹果落地而是万物落地那个奇怪的意象,不是游动的虾而是成仙得道的老翁。出于“似与不似之间”。


并不是科学的观察,逻辑地归纳,合理地推导就可以获得那个绝妙的意象。万物落地是永远也“看不见”的景色,老翁挥动的前臂也只能在想象中飘然而至并不是真在眼前。


而意象恰恰是写生的灵魂,没有意象的产生,其实也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只剩下空洞的样式、规矩。如果说写生是值得重视的,恐怕就因为在写生的过程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现场”,在与大自然短兵相接的时刻,艺术创作最可贵的这个“意象”会常常惠顾。


从画的不像到像,到具体生动,是一道关,过了这道关,后面还有更高更险峻的关隘。艺无止境。虽然每进一步都要用真心开悟,而越往高处就越是需要提升心境的整体状态,其中个别单项的力量比如智能,比如勤勉,比如学识等等都不够了。


4



写生讲究“取舍”,讲究提炼。采一炼十,提炼意象,提炼笔墨。


齐白石成熟的大虾,比早期的河虾的笔墨是精炼的多了。娄师白先生的介绍文章能够把每一笔一划讲清楚,白石老人是何等的简约笔墨。


但笔墨的简炼却只是风格手法之一种。


康斯泰勃的风景,那些泥泞和风雨。


弗洛伊德的人体,那些累赘的肉臭哄哄的毛,沉重的生的欲望。


他俩的笔墨并不是简洁,相反,倒是千笔万笔不嫌多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笔墨是语言,样式不限,小说也行,绝句也行,精炼与否不只在语言。更要精炼那个感受,那个意象。要说的意思应该确切中肯,把那最有意思的东西摘出来,干干净净的。


2009年12月


本文摘选自戴士和先生的新书《苹果落地》


关于此书


当代写意油画代表人物戴士和先生近20年的谈艺随笔及经典作品集。


1.和人:戴士和是当代写意油画代表人物,从他的简历来看,他一直是“身居庙堂”的学院派,但他却认为在野派对学院派很多批评都是对的,他笃信开放与自由的现代价值理念。他从艺执着、为人低调,即使上了一定年纪到任何一个场合都会受人瞩目,不容小视。他是少有理性特点突出的艺术家,有人说他的东西不是艺术,是哲学,但在这里,你只要从绘画这个生态圈里走来,读他的文字,就会觉兴味盎然,不累,还会从中得到会意、启发、信心。

2.和画:戴士和的创作方向是“写意油画”。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像中国画一样注重笔墨韵味,注重构图格局,他喜欢笔随心运,下笔痕迹明确果敢、顾盼相生,他喜欢让东方元素的平面、意境和西方元素的色彩、造型在作品里充分碰撞,他在追求一个“说不清,但却相信有”的真理。他说:“把民族遗产的好东西融到油画里去,还是人同此心。”写意“每笔即兴,并不是潦草,里面的信息量很大,但无需解读,只需被感染。”

本书特别收录了戴士和画作六十余幅,四色精印,一文、一画,即可窥见戴士和完整的艺术世界,值得收藏。

3.封面首次披露戴士和画室面貌,让你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点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心中的别样:李苦禅的大气和王雪涛的清新
摆脱旧习 超轶古人——徐培晨笔下的猴/中国文化报
小写意画家王雪涛:他笔下的花鸟艺术,难以超越
小写意画家王雪涛:他笔下的花鸟艺术
刘怀勇教授——太行山写生之二(结构塑造)
庄毓聪 | 中国写意画的写生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