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群芳谱 | 世外仙姝寂寞林(一)


 

作者简介

韩乾昌,自由职业。西北汉子,红楼痴人。天性好自由,胸无大志。红楼一醉不愿醒,从此长做梦中人。




作者

韩乾昌

那一年,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出阁,夫婿是前科探花林如海。


从北国到江南,旖旎而下,锦帏华盖、乐鸣堂前。


时值鼎盛的贾家把女儿嫁那么远,可见这林如海不一般。


的确,出身侯门,学问又好,为人温雅又有才干的林如海,可不正是乘龙快婿么?

当然,贾敏也不单是贵族小姐那么简单。贾母给小女起名“敏”字,而非一般的春花秋月,可见其人必有不俗之处。这“敏”字,让人想起敏探春。


这样一对玉人,可谓珠联璧合。


江南温煦和暖,物宝天华之地,林如海和贾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日子像江南春水一样流淌,所谓现世安稳,不过如此。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有一种爱的表达,就是我要为你生孩子,生一窝孩子。


黛玉的如期降临,便是这爱的注脚。


小戏骨《红楼梦》,周漾玥饰林黛玉


无奈,贾敏许是生来芊芊弱质,因此黛玉也是先天禀赋不足。从出生起,除了吃饭就是吃药。


林如海虽仕途畅达,又有爱女萦怀,美眷环顾,唯一不足者,林家支庶不盛,未免略落寞些。


天遂人愿,一年后,贾敏又顺利产下一个男婴,黛玉有了弟弟。夫妻自是喜不自胜,但也让贾敏原本虚弱的身体留下亏空不足之症。


田里有苗不愁长,转眼黛玉四岁了,弟弟三岁,二幼子得如海夫妇悉心抚育,已能学文识字。一家幸福和睦、其乐融融。


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黛玉幼弟突然因病夭亡。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了贾敏夫妻一个致命打击。从此,贾敏身体每况愈下,汤药不断。幸福和睦的家庭一下子笼罩了一层悲愁。小小的黛玉失去朝夕相处的弟弟,在父母的长吁短叹里,开始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天伦无常。加之禀母亲所赋,天生多愁善感,一团奇情别绪在她柔弱的生命里潜伏下来。

此后,贾敏身体虚弱,已无力再生育。林如海也曾续得两个姬妾,无奈竟再无子嗣孕育。如海渐次把心暗了下去,于是把黛玉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以上,是根据前后文本对黛玉幼年光景做的一个合理推测。之所以推测黛玉的幼年经历,恰因为人在幼年时期的经历对人一生心性品格有着特殊而深远的影响。


黛玉的幼年,前期是一段幸福平静的时光。自从弟弟夭折以后,伴随这个小家庭的便是风雨波折未断。幼弟的夭亡给黛玉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重大创伤——从黛玉之母贾敏早早亡故,可见一斑。


黛玉的多愁善感应当是从母亲那里得到遗传。同样,母亲也把细腻多情与才思敏捷赋予了黛玉。


弟弟夭折后,父亲林如海身体亦每况愈下,致终再无子嗣。且亦最终壮年早逝,这是后话。


黛玉的整个幼年和童年都处于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从弟弟到母亲再到父亲,至亲至爱之人一个个先后离去,加之自身又从小多病多愁。以致对生命产生强烈的幻灭之感。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生命如漂萍飞絮一般,飘忽无常又捉摸不定。在尚不能对人生做出正确认识的年纪,遭遇一连串的巨大变故,使她有一种被命运的疏离感与抛弃感。难怪离别父亲去外祖母家时,她是撒泪“抛”了父亲而去。


小戏骨《红楼梦》:黛玉别父进京都


这种抛弃感,是对人心灵的撕扯和啃啮。


对于幼年的孩子,父母是天地,家是最温暖安全的庇所。父母和家就是心中的整个世界。


人在那样的年纪,认为一切都是想当然的,完全没有死亡的概念。就像我们小时候,认为父母亲人是不可能死去的,从不相信他们某天会离我们而去。


但是,弟弟的突然夭折,打破了黛玉幼小心灵里对生命的认知——原来,人是可以这么轻易地死去的,生命原本如此脆弱。再联系到自身,自己某天也会如一丝柳絮一样随风而逝,像一朵花一样,被风吹雨打而凋零……她的心,又是生来丰富而细腻的。可以想见,过早的面对死亡与离别,对林黛玉的心灵造成的是结痂又破溃,破溃再结痂的创伤。


生命亦真亦幻,一如美丽的肥皂泡,外头是炫目的光彩,内里写着随时可能破灭的惶恐与不安。


弟弟夭折后,父母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黛玉身上。一定是对她无比宠爱,有求必应。这种畸形的爱的寄托与转嫁,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种强烈的互相依赖,时刻有一种怕失去的焦虑。


由于林家人丁不盛。黛玉从小缺乏玩伴。又有父母的过度保护,形成了内心的孤僻。而孤僻的孩子常常陷入一种自我冥想状态。黛玉内心又天生敏感多情,细腻丰富。因此会常常天马行空的幻想。逐渐给自己心理上编织出一个属于自我自由出入的世界。由于现实世界的幻灭与疏离,她在自己内心的小世界里才能感受到温暖与自由。在不断地自我强化过程中容易导致自我认知上的偏差。

黛玉从小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素材,容易把自己的主观意象和书里的内容融合揉杂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由于这种独特而美好的体验,她对现实世界的规则是漠视的,她所愿意遵循的是自己内心理想化、诗意化的规则。


黛玉的父亲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公务应该比较繁忙,平时主要的教育任务由母亲来完成。她的母亲贾敏本身是个有着敏感多情特质的才女,又出身侯门大家,深得母亲宠爱,心性自然比较高。对黛玉的要求应该比较严格。这从两点似乎可以印证——


一、贾雨村说黛玉遇到“敏”字,为了避母亲的讳,常常念做“密”或者少写一两笔,这固然可以看做是对母亲的深爱,当然也能看出其中的敬畏。


二、初入贾府的黛玉时常回想起母亲当年的告诫,说外祖母家与一般家庭自是不同,平日不可多有一步路,多说一句话。


母亲去世时,黛玉才六岁,这句话已在她心里打下了深刻烙印,可见在平日的生活起居和教养上,母亲对黛玉是严格要求的。


小戏骨《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五岁时,父亲林如海为黛玉请来了老师贾雨村。贾雨村的处事风格我们从文本已知,他自己是个不循常理、不论黑道黄道的人。那么在对黛玉的教育过程中难免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黛玉,以至于黛玉对世俗规则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轻视。


接着,母亲的去世,让小小的黛玉又一次真切的面对死亡。这再次让她看到了生命的虚妄无常,强化了幻灭与无力感。她的意识里,人生是轻飘飘的,没有根基的。因此,她常以飞絮蛛丝,落花流水来自喻。


母亲去世以后,尽管父亲极尽宠爱,可毕竟公务在身。孤独的黛玉陷入无助之中,常常和花鸟说话,和天地对诗,她在自我的世界里形成了诗化的人格。为了躲避现实的无情,她靠诗意里的温情取暖,获得心灵的安放与自由。


很快,她被祖母接到了贾府。然而,此刻的黛玉心里已然漂泊无依,连自己的家都不能庇护自己了,只能被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想起母亲的教诲,又看到贾府的三等下人穿的已是不凡,见到了那么多繁杂的规矩礼仪,需要时时留意,处处小心谨慎。

黛玉内心的苦闷无人能懂。虽然祖母把对她母亲的爱转嫁、叠加到了她的身上,物质上极尽关怀,可精神上,她依然是孤独的。唯一能理解她的只有一个宝玉。从此,宝玉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父亲去世后,没有看到一个人劝慰黛玉。在黛玉回家料理时,只有宝玉天天惦念着。在贾府的日子,虽然衣食无虞,但精神上,却是寄人篱下。因此,她对宝玉的强烈依赖就是自然而然。在宝玉那里,她的安全感得以重建。


由于家庭成长环境因素,她的性格天真、笃实、孤僻、敏感、自卑、没有安全感,喜散不喜聚。


在她不长的生命里,是不停的散,先是弟弟,再是母亲,最后,唯一的亲人,父亲也抛散她而去。


聚了就要散,还不如不聚。


没爸的孩子林黛玉,成了一根草。成了一只没有线的风筝。她的心随风飘零、无所归依。


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是很容易自卑的。身体又不好。对生命的无力,对未来的不可期许,对未知的不可预见……由于找不到一个发泄的出口,只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和诗意的世界里寻找出路。


于是,她把自己化为了一首首诗,化作一个诗意的存在。“葬花吟”就是最显著的体现。她写的是诗,也是自己,诗与她自己本身化为一体。


小戏骨《红楼梦》:黛玉作诗


她的内心是落寞的,荒凉的。所以,一切弱小的、离散的、漂泊的、感伤的事物,都可以触发她敏感多情的诗意。黛玉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一切感时伤逝的情境里,她的生命和灵魂是诗意的生命与灵魂。


于是,这种自我的诗化又容易形成自恋。


黛玉不赖命运关爱,现实又缺乏温存。除了宝玉和贾母的格外关注,人们称赞的更多是宝钗那样的人缘儿好的女子,就连起初亲厚的湘云后来也公开称赞宝钗。她的自我世界与外界是疏离的。


这种疏离感,让她看到落花就想到自己的身世;嘱咐丫头把帘子打起来,怕燕子回不了家……寂寞时,她会和鹦鹉说话。


于是,她因自怜而自恋。极致的自恋又会发展成极致的自尊。


自卑、自恋到自尊,是孪生仨姐妹。


自尊是自卑的表象,而自卑是自尊的内里,自恋是内外纠结的最终归宿。这样的黛玉,是一只小心翼翼把自己包裹起来的寄居蟹。


因为自卑而敏感多疑,因为自恋而比较自我,喜欢占上风,因为自尊而显得刻薄。


失去亲人庇护与关爱的黛玉,在面对宝玉时的敏感多疑与小性子,不过是在印证、在寻找,寻找一份可依赖的安全感,印证这份情爱的存在感。

她是一个现实和内心世界里双重的孤儿。就像一座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的房子,这根柱子就是宝玉以及宝玉对她的理解与爱恋。一旦这柱子抽身而退,她的世界必然轰然倒塌。


由于强烈自卑所生发的强烈自尊会变成强烈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有时会变成一种自我防卫,一不留神就会防卫过当而误伤。而这,并不是她的有心之错。


后来,宝玉的一句“放心”,吹散了凝结在心的烦云愁雾,她与宝玉的二人情感世界总算雨过天晴。


直到那天互剖金兰,终于发现,一直以来自认为的对手,原来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在激烈对打,伤了对方更伤了自己。之后的黛玉,再也没有这样的误伤与防卫过当。从此“孟光接了梁鸿案”。


但她的自尊依然是强烈的。


当她和宝玉一起看“会真记”时,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立刻“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说宝玉拿“淫词艳赋”欺负她。

可前面她还说对“西厢记”、“会真记”一类的书是“越看越爱看”呢,为何这会儿又成了欺负人的“混话”呢?当然不是她真恼,只是她内心的矜持和自尊还接受不了这种赤裸裸的表白,虽然内心是欢喜的。


又如,宝玉当着紫鹃的面开玩笑:“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气得黛玉撂下脸发脾气。


可宝玉来时,明明听到黛玉在床上忘情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其实,她自己内心对宝玉的爱是炽烈的,却又怕被看透,被说出来,面对如此热烈的爱,她依然是强烈自尊的。


黛玉的敏感多疑与小性子大多是使在宝玉身上的。而一个陷入热恋的小女孩儿对自己的心上人撒撒娇,耍耍小性儿不正是恋爱的正常姿态吗?不正是热恋中人儿的可爱之处吗?别人看来是烦恼,可对人家两个来说,这烦恼,也是幸福甜蜜的烦恼。


风平浪静的恋爱该有多么无聊无趣。


看一个人,不光要看到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还要看他曾经历了什么。


岁月的在我们身上留下什么样子,我们也往往还给这个世界什么样子。只是,大多时候随着成长与成熟,我们会蜕变,最终成为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样子,而不仅仅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是,有些特殊的人生经历,有些伤痛,就像在你的心上砍下一个角,伤口痊愈了,可疮疤依然在,当被不经意的触碰时依然会疼,甚至流血。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总有一个角落,别人走不进去,自己走不出来。


有些痛,是命运之痛,面对它,你无能为力。


有些伤,是无心之伤,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小戏骨《红楼梦》林黛玉


通过一个大致的推测和梳理可知,黛玉身上那些深深浅浅的硌人的棱角与毛刺,也是命运留给她的生命之重与生命之痛。这痛与重最终以某种她自己不可控的方式表达出来。


很多时候,她是情非所愿。很多错,是无心之错。


自然,黛玉身上更多的是她的可爱之处。曹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立体的黛玉。就像塑造红楼里其它人物一样。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才是真实可爱的。一个完美无缺但需人仰视的人终究虚假,也不可爱。


黛玉是一朵在苦难里开出的芙蓉,这朵凄美动人的芙蓉,短暂而诗意的一生用至情至真至爱把自己埋在春天里,也用花雨缤纷把自己深埋在爱着她的人心里。



苹果用户须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美了!萌版《红楼梦》火了,小林黛玉、薛宝钗被刷屏打call!
歪评红楼之十五——乐天派湘云的人格魅力
珍爱红楼――――为了什么等待
珍爱红楼------黛玉在贾府-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肖全锁原创丨看《红楼》话贾母
【品红楼】花气袭人知昼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