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杜郎中学 省思语文教学
 攸县皇图岭中学     邓燕萍

语文是什么?语文学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学?语文怎么教?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界和广大的语文教师。当我们在漫无边际的沙滩上寻找着出路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山东杜郎口中学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向我们昭示了“每一堂课都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底红”的教育理念。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勤于反思,是杜郎口改革的灵魂,也是杜郎口成功的必然。

走进杜郎口中学,我们分明感到这位革新者的足迹。每一个步子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透着心血。

今天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需要“理念”,可悲在理念过分泛滥,却又绝少有哪位专家手把手教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而杜郎口近些年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的历程,让我们知道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只有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基于此,我认为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学有如下借鉴意义:

(一)养成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我觉得,最好的语文学习是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负担变为乐趣。当然,任何学习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被动和负担,这里最关键是,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和方法层面上,有如下导向:(1)每天学生都有练字的习惯。对字的书写都有严格的规定。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说:“写字,是一个有起码文化素养的中国人所必须留意的事情……喜爱书法讲究书道,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七八千年光辉历史的一个最有特色最为高级的文化表现与文化要求。这是一个全民族的大事情”。(2) 每天写一篇“百子文”,课文感悟或校广播站播出的经典阅读的读后感。把过去视作文为作难的观念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在天天的小写作中,都能体会到“我会写作文”的快乐。(3)每天背诵一段诗,文,全校进行“诗意长征”竟赛。对积累7100首古诗的学生颁发证书;对积累7200首古诗的学生颁发证书并上“荣誉墙”;对积累7300首古诗的学生可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树。(4)每周有阅读课,学生可大量地、自由地、放松身心地阅读课外书,自我感知大量的语言。我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大量感性语言的积累。只有大量感性语言的积累,才有语言的内化和自我语言的生成。(5)每周一篇作文。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前十分钟让学生从文章的主题、构思、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改,后二十分钟分三环节进行:①展示作文:②点评作文:③展评优秀作文,发表在校刊上。(6)学完每一单元办一份语文手抄报。报内容有走进作者、词语大比拼、古诗词复习、现代文平台、文言文等等。这不仅夯实了语文基础,还培养了学生办报的能力。

(二)整合教材,采用主题式学习

杜郎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我印象深的就是他们能灵活地、大胆地处理教材,前提是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利。比如预习课,有的把几篇有相通或相关的课文综合起来,利用一节课预习,几节课展示。展示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读课文、说感悟、演情景、搞制作、画、唱等等,让我感叹学生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我想,正是有老师灵活的教,才有了学生灵活的学,学生的潜力也才能得以挖掘。回顾课改前我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只学一册课本,每篇课文我都不厌其“深、细、透”地烦琐解析,微言大义,咀来嚼去,斟句酌字,以图让学生能循例“反三”,会读,会写同类文章。有时,一些自读课文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连成绩好的同学都跟我嚷嚷:“老师,你不讲怎行呢?”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有时我还为自己是“课堂的霸主”而沾沾自喜呢!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无地自容!即便如此,期末考试,仍有大部分学生母语不过关。有些学生的成绩甚至出现个位数,这是语文老师的悲哀啊!

  现在的教育理念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作为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服务和保障。教师的教案设计是双色的,中间是用黑色笔备学习的流程,四周用红色笔备学生,是设计学生的活动。教案简练而实用。教后记也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谈。课堂上相信学生, 把一切机会让给学生。从学生那自信的言谈举止、阳光般笑容,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中,我感到了杜郎口学生人格的独特魅力。走进每一个教室,你都会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对知识的渴求是那样的执著,他们犹如春天的小草对旺盛生命的追求。

   (三)随心上出真境界——真实、朴实、扎实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篇”,要讲“听、说、读、写”。语文课,要真实、朴实、扎实。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教师教风的具体体现,扎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走进开放式的杜郎口中学,听初一(一)班徐立峰老师的同课异构《再谈生命》。整堂课环节连贯紧凑,学生全体主动参与,教师点拨适时到位。这节课徐老师设置了如下环节:1.课前回顾:汪国真的《生命》,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首生命的绝唱叩响了学生对生命的领悟。我从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是的,生命是厚重的,但不是沉重的。2.认读生字词卡,识字卡是徐老师亲自书写的,工整而又规范。这不仅夯实了语文基础,教师的身教也起了示范作用。平时我们完全忽略了生字词的教学细节,可见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也是当务之急!3. 让学生把“你认为最优美的语句背诵下来或板书到黑板上”。4.品读诗句: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看你有没有与作者达成共鸣?5.看视频短片,听朗读带《谈生命》;6.畅所欲言谈对生命的感悟。整堂课真正让我感觉魅力课堂所在:①让学生把“你认为最优美的语句背诵下来或板书到黑板上”。我认为这就给学生指出了一扇门—那是通向文学殿堂的必经之门,使学生能够通过这扇门走进或至少是走向、走近文学辉煌的殿堂,让学生充分领略文字的无限神秘、无限灿烂、无限诗意。②接着让学生自由诵读,在诵读中,学生触摸到了文字的体温,文字的血脉,文字的灵性。这就给学生指出了一片海—那是人类情感汹涌澎湃的大海,在那里不仅可以感受到诞生和死亡、青春和衰老、渴望和绝望、热烈和悲凉、欢欣和痛苦,还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广阔性、人文的多样性。③综观整个教学,徐老师的这节阅读课是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一次“生命之旅”。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徐老师也不禁吟出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何等的旷达处世,笑看人生,真是洒脱又风流!他的学生许如意也很好地诠释了对生命的感悟。我微笑着聆听每一个生命的声息,解读每一种灵魂的姿势。恍然明白徐老师给学生指出了一种境界—那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在文学的濡染、过滤和结构下,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人格变得博大而又充实、坦荡而又智慧,纯真而又成熟,能够以阳光心理热烈拥抱现实和未来的一切。

 一趟“生命之旅”,真正让我明白:语文教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有效的阅读引领,培养更多的”读书人”,让更多的学生回到书桌前,走近经典,亲近大师,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灵魂,让华夏灿烂的文明得以真正地传承发扬。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四)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所展现出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无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课堂为何总是像行走在沼泽地,始终也走不出老师统领的桎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什么总是“昙花一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何只是三分钟的热血,是什么原因使“昙花一现”的积极性没有成为一种常规,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长久?所有这些,我们在杜郎口中学找到了答案,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是老师培养出来的,课堂上流光溢彩的背后是老师课前精心的准备,是学校制度严格执行的结果。

 但为什么这种课堂模式只在杜郎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的看法有两种:或是一时心血来潮,缺乏改革的毅力和决心,或是只看到了课堂精彩的表现,改革不彻底又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类似空中楼阁。

  形式决定内容,改革需要自上而下打破条条框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起初可以矫枉过正,改革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张校长说过:最难改的是老师的思想,彻底的改革,必然招来老师习惯势力的阻力和反对,那就需要经过精心论证、研讨,制定详细实行方案,职能统一,主线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杜郎口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班级中人人互动,正如学生感言:“让千里马以展雄姿,让钻石绽放耀眼光芒”、“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天天自信,节节精彩”。

改革不是件简单的事,并不是在课堂上无数遍“撒手式”的读书就完成了改革,并不是说安排了小组的合作讨论就完成了改革。如果我们还只是追求改革的形式,而不去关注改革的实质,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和发展,那么,改革也只是徒具其表。

正如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正是揭晓了这个秘密吗?把课堂放开,把自由还给学生,农村学校的未来必将焕发勃勃生机。

总之,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收获。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永新教授如是说。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无非是“立人”二字,使学生在这个世界上站立起来,透过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在语言文字的环境中站立起来。

那么,作为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必须具备两点基本素质:一是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二是对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满腔热情。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投入到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去,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改革必将迎来盎然的春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镇西: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经过“观帖——临帖——破帖”三个阶段
杜郎口 的“四为主”
自主让课堂变得鼓舞人心//岳阳市十六中学习心得
李镇西:应该怎样学习杜郎口?——八年前我在昌乐二中的发言
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课改“置之死地而后生”? 十年课改:改得怎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