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震讲李清照》读书摘录

【书香才女】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在今山东章丘明水镇。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素养,李清照在十五六岁的花季年龄就已经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卓越的政治见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同凡响的素质,所以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娇气柔弱、多愁善感的小家碧玉,而是一个活泼开朗、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在她的世界里,生活处处充满了斑斓的色彩、勃勃的生机,处处都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美丽。

【门当户对】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与十八岁的李清照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佳偶。

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爱情是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产生的。

就个人来说,是他们志趣相投,是彼此尤其是赵明诚追求的结果。这个追求不是对高官厚禄的追求,而是对才华的追求,这就决定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的基础,必然是有着高雅的情趣,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与文化底蕴。

就家庭背景而言,当然有门当户对的基础,如两家皆为山东人,他们的父亲又同朝为官。这些都是促成赵、李两家联姻的重要基础。

但是他们的婚姻也隐藏着危机,主要就是赵挺之与李格非政治立场派别的不同。对于李清照来说,父亲是旧党,公公是新党,政治矛盾都汇聚在她一人身上,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门当户对的婚姻似乎又有点儿门不当户不对。这就是李清照婚姻的矛盾性、特殊性。

【喜忧参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这首词表现出李清照婚后的幸福与愉悦。

对于赵明诚、李清照而言,幸福甜蜜的含义并不是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对这对才学出众的夫妇而言,最幸福、最快乐、最甜蜜的,是能够一起参加彼此都非常热爱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这就是文章创作、收集整理金石碑刻、鉴赏品味文物字画等等,这也是他们之间最重要的感情纽带,是他们相亲、相爱、相知的最重要的基础。

但随着朝廷政治斗争日益尖锐,崇宁年间李格非的被罢免,大观年间赵挺之的去世,赵家的灾难便开始了。蔡京等人罗织罪名,诬陷赵挺之,甚至将其指为元祐党人。赵明诚兄弟也被投入监狱,后来虽然洗清冤情出狱,但是兄弟三人全部被罢免官职,遣返回家乡山东青州闲居。

【风波再起】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如上忆吹箫》)

李清照为青州的居所取名“归来堂”,为自己取名“易安居士”,以表明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志趣。青州十年,金石碑刻书画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几乎占据了他们生命的全部,他们的人生价值全都体现在这项工作当中。这其中凝聚着他们的爱情、友情与知己之情,也凝聚着他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与珍视。青州十年,是赵明诚夫妇生活最安逸、最愉快的十年,也是他们婚姻、爱情生活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十年,更是李清照一生最惬意、最幸福的十年。

但随着赵明诚重回仕途,夫妻感情产生了波折,这些波折让李清照在情感上经历煎熬与折磨。让李清照如此难过痛苦,如此欲说还休的“多少事”就是:她与赵明诚结婚二十多年,始终未有生养。赵明诚的感情也不免慢慢转移到其他年轻漂亮的侍妾身上。

【国难当头】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风风雨雨,一段时间的感情波折,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终于再次重归于好,或者说慢慢修复了情感的裂痕,重新又回到了恩爱、相知、同享诗书之乐的生活。但他们的小家庭修复了,北宋“大家庭”却要破裂了。

短短两三年时间里,李清照的生活转瞬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国都被占、皇帝被俘、国家灭亡、青州先遣兵乱后遭金兵占领、多年苦心收藏的文物毁于一旦、她与丈夫不得不南窜江宁等重大的生活变故。

【生离死别】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

这首咏梅词表达了赵明诚逝世后李清照的孤独、寂寞。

赵明诚在建康因积劳成疾突然病逝,将李清照一个人丢在纷纭的战乱当中,这一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颠沛流离】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年年雪里》)

这首词写在李清照丢掉自己随身的衣物、被褥,准备在台州章安登船渡海,追随宋高宗的途中,这是在海角天涯发出的对个人命运的悲叹,是一位词人对国破家亡命运的叹息。

自从赵明诚病故后,李清照孤身一人陷于战乱之中,孤立无援,既要保全自身性命,又要保全珍贵的文物字画。无奈势单力薄,在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日子里,珍贵的文物先后在洪州、剡州、越州三地大量丢失。

【再嫁婚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在经历了战乱的磨难之后,又经历了再嫁、离婚的苦痛。

【夕阳岁月】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元宵》)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即1156年前后,李清照在孤独、寂寞以及对昔日时光的回忆中走完了一生,享年七十二岁。

夕阳岁月里的李清照,没有在孤独的生活中沉沦,更没有在寂寞的回忆里丧失热情。相反,她像枫叶一样,在经历了严霜的考验之后,生命放射出更加红润的光泽,而且红得更加深沉、更加浓烈。如果说年轻时代的李清照,好比一缕清澈的泉水,从山涧里欢快地流过,那么,年迈之际的李清照则好比一泓静静的潭水,宁静而深厚,却依然是如此澄澈明净,当一片小小的树叶不经意地落在这水面上,便会激起一层淡淡的涟漪,这一层淡淡的涟漪静静地扩散开来,一直扩散到我们这些后人的心里……

【一代词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归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词作表现出的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是多方面的。

她的词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内心世界。

她的词善于用最平常、通俗的生活化语言,表现最细微的情感变化。

她的词的内容、语言虽然很有寻常生活的气息,但是一经写出,却自有一种淡雅的审美境界。

与此前婉约词的风格不同,李清照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再只是孤独地守着空房、终日以泪洗面的弱女子形象。她笔下的女性,虽则多情却充满朝气,虽则缠绵却充满阳光,从她笔下女性的忧愁里我们能够读出愤慨,从愤慨里能读出倔强,从倔强里能读出骨气,从骨气里能读出开阔的眼界与理想。正是这一点愤慨、倔强、骨气与眼界、理想,赋予她的词以鲜明的个性气质,在宋代词坛上卓然独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李清照(六)
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颠沛流离的妇人,揭秘千古才女坎坷凄美的一生
《女词人李清照》
彪悍李清照:我追赵构整两年
李清照: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终于被战乱打破
中国古代才女之十二——李清照:卷帘人比黄花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