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那座失落的“和平女神像”
userphoto

2023.02.08 上海

关注
当一艘轮船,驶进哈德逊河口之时,首先跃入乘客眼帘的,就是那座自由女神像,这座雕像之于这座世界之都的开放包容普世寓意,无须赘言。
而在东方,足以比肩纽约的上海,曾经也有一座寓意境界相若的女神雕像。当无数中外冒险家,乘船驶入外滩码头,踏上了这片土地时,这座政治权力所塑造的具象文本,也向投奔她的人,喻说着这座城市普遍包容的心语。
1917年,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国商会向工部局发出提议:“希望能建一纪念碑以纪念上海的英、法、俄、意等国侨民赴欧从戎的阵亡者,并提出这一纪念碑的位置可设在爱多亚路江边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接壤处。”主管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主管法租界的公董局,对此意见甚为积极。但因为战争还在进行中,时机未到。
转眼来到了1918年,战争已经结束,租界各方成立“欧战纪念委员会”,纪念碑建造被纳入议程,最终委员会采纳了英商马海洋行提交的设计方案,纪念碑整体由花岗岩阶梯、碑座和雕像三部分组成。其中基座部分,由马海洋行的马奇(J.E March)负责设计,而顶部的和平女神铜像则著名雕塑师费赫(Henry Fehr)倾力设计,在英国本土铸造而成。建造经费由工部局、公董局对等出资。
在各方团队的参与下,“欧战纪念碑”于1924年2月16日落成。
揭幕典礼盛况空前,工部局总董与公董局总董、各国驻上海领事团领袖、各国驻沪领事团,万国商团团员以及陆军、海军、工部局、公董局等代表参与了揭幕。人潮涌动,“法兰西外滩”一段几乎造成交通堵塞。
这座高37.94米的建筑,其基座、碑体为矩形柱式,基座上树立黑色铜铸胜利女神雕像。碑身刻有纪念文字和在一战中死难的上海侨民的姓名,两旁装饰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碑座背面留有“功炳欧西,名留华夏”八个大字。女神像双翼高展,右手一侧为一位丧子的母亲,左手一侧为一名孩童,女神表情悲悯,背插双翼,俯首抚慰这两人,设计者没有宣扬胜利者的骄傲和失败者的悲哀,而是将一种祈望和平,反映人类普遍情感的涵义赋予这组雕。故而,这座建筑虽然正式名称是“欧战纪念碑”,雕像意象源于古希腊的“胜利女神”,但从实际的艺术寓意来看,应该被称为“和平女神像”。
这座被赋予普世主义寓意的雕像,契合了这座彼时亚洲最为开放的城市精神,在此之后的近二十年间,她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屡屡出现在诸多中外导演拍摄表现上海城市街景的电影、年画、画报、漫画中。
鉴于,德意志帝国是在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宣布投降,英联邦国家也就选择这一天,作为“阵亡将士纪念日”,所以在“欧战纪念碑”落成后,每年的11月11日,都会在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
卢浮宫',是镇宫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像
然而,好景不长,又一场战争摧毁了这座雕像。
1941年底,日军跨过苏州河,占领了公共租界的中心区。和平女神像作为敌对国标志性建筑物,在日本人的授意下,1943年,汪精卫政权的上海市长陈公博下令拆除,和平女神铜像。
1941年上映的的电影《世界儿女》,为完整的“和平女神”纪念碑,留下了世上最后的影像
两边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均被毁掉,用以制造军事器械,碑面的文字则被全部磨去,只剩下碑身和底座
1947年移交给英国领事馆的胜利女神雕像残存废墟
1947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官侨、退伍军人协会和上海市政府依然在欧战纪念碑残碑前举行的纪念活动
战后,1947年11月,英法当局曾向民国政府提议重建纪念碑,虽然得到批准,但由于国民党在战争和经济上的溃败,自然无暇顾及动议。
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女神”与新政权的政治氛围显然格格不入,重新树立这座雕像也就成为了天方夜谭。最终,这座纪念碑基座部分在1960年完全被拆除。
1957年纪念碑的碑身四周已经设置了围挡,这也许是它留下的最后一张记忆
如今,这座雕像只残留在旧影之中,让人怅惜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羅曼蒂克消亡史之「外灘勝利女神像 Cenotaph」|The Allied War Memorial...
曾经上海外滩的女神像去往何方?光阴荏苒,女神重现江湖
上海外滩曾有一个“欧战胜利纪念碑”,为何1941年,就消失不见了
老上海外滩的和平女神像[图]
上海滩失踪的女神像
图说三镇 | 天津路“一战纪念碑”,建于何年?毁于何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