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捏人间百态 笔绘浮世图景

1836年,张明山开创了泥人张的传奇。他自小随父亲学习泥塑,传说他喜欢看戏,台上演员表演,他在袖中拿一块泥巴,几下就把台上演员的形态捏了出来惟妙惟肖。现在泥人张已经传到第六代,张锠是第四代传人。尽管过了近180年,泥人张塑造的传统一直得以保留。

【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作品 《余三胜》】

【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作品 《刘海戏金蝉》】

  • 泥人张制作

泥人张的材料是可塑性好的黏土。含沙量直接关系到泥土的塑性和稳定性。这种适中就是把泥搓成条,可以自然地盘折两到三道。

泥人张彩塑,泥土里没有支架。为了增加泥的结实程度,泥人张的传统,会在泥土里边掺加适量的棉花。经过反复的捶打,让棉花和泥土完全融合。这时,取一小块把它撕裂,就可以看到细小的棉花的纤维体。

泥人张的塑造有特定的顺序,先头后身,先里后外,渐次加工、随类敷色。

在塑造头像的时候,第一就是确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三庭五眼。从发际线到眉宫到鼻到下巴。五眼就是从左耳屏到外眼角,到内眼角,到另外一边的内外眼角、耳屏,应该是五个眼的长。

在头像塑造五六分以后,以头为标准,进行身体的刻划。行七坐五,盘三蹲四,是人身体不同姿态的比例。站着应该是七个头的长度,坐着即为五个头的长度。

张锠今年已经七十多岁。只看他左捏捏,右拍拍,不时加点泥或者用压子刻画一下。不到十分钟,一个传神的侍女就已经坐在了雕塑台上。他告诉我们,这手上的功夫他已经练了一辈子,要想做到他现在的程度,没有几十年的坚持是不行的。

身形做好之后,就要刻画衣纹的质感。绸子软,缎子光,杂碎衣纹布衣裳。绸子应该是非常流畅、松软的,缎子的形态是坚挺的、是块面,而布衣的质感应该是杂碎的。

【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作品 水浒故事《飞云浦》】

泥人张所有的这些对人物刻画的传统都来自于一代一代传人对人细致入微的观察。从张明山开始,泥人张就喜欢在闹市中看人,观察不同形色人的形态、表情、衣着,甚至把这些变成了口诀。例如风雅人就是:眉清目秀脸长方,鼻如悬胆天庭满。武术人就是:脸方粗眉眼有神,眉长斜立是武人。

然而光有这些口诀,仍然不够,还需要制作者对周围人和环境细心观察。张锠的父亲,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有次在车上看到路边有人打架,到站以后赶忙跑回去观察这些人的动作和神态。后来他就把这些观察运用在了他的作品《飞云浦》里面。所有的艺术上的精彩都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留心。

塑型完成,有两个途径把泥塑变得坚实。一个是自然地阴干,另一个就是在800度的低温里烤制。当塑像干了以后,就是泥人张泥塑第二个重要工序——彩绘。传统的泥塑讲究七分塑、三分绘。而泥人张讲究五分塑、五分绘。上色的顺序同样是先头后身。

眉眼是人的神气。泥人张的眉和眼的绘制有特殊的讲究。眉毛要先用淡墨或者花青。在这个墨色上面再加上一点中墨,然后再加上重墨,而不是一条一画一个黑线。这样的眉毛更有立体感,甚至能看出绒毛的效果。

眼睛的绘制也同样不简单。眼球根据眼睛不同的视线有不同的画法。比如说半圆,椭圆,或者圆的向上或者圆的向下弧线。

上色首先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整体的效果选择颜色。上色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要反复进行彩绘,这样它这个颜色才均匀。在画的过程当中,要第一遍的颜色干了以后再上第二遍,反复几十次才能最终完成。

  • 泥人张作品

【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华棠作品 《 算卦》】

【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作品 《惜春作画》】

【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作品 聊斋故事《宦娘》】

【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作品 聊斋故事《小谢》】

尽管已经经历了180年,但泥人张的技艺一直在发展。每一代都各有特点。而张锠的特点就是简洁。他的作品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也改变了以往泥人张多为单个人物的传统,做了很多造型上的创新。他最新的作品《聊斋故事》,共有十四组。他把整个故事的元素浓缩在一件作品中,使得这件作品涵盖了多项性的内容,更加丰富。张锠认为,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泥人张也不例外。他希望他的作品更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特点,只有这样,这门技艺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和你不知道的泥人张
影像记忆 | 走进“泥人张世家”的世界
泥人张作品欣赏【图】
百年传承天津泥人张彩塑的故事
“泥人张”,不变的指间传承
中国泥土手工雕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