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
(1)否认—把已经发生但又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重负,避免精神崩溃。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亲人的突然死亡,身患癌症,听到消息后根本予以否认,很象鸵鸟遇见敌人后的反应。

(2)退行—当人遭遇危急事件或面临心理压力时,会放弃习惯化的成熟应对策略而使用早期幼稚的、不成熟的方式应对环境变化。“退行”是为了争取别人的同情理解和关心照顾,或者为了逃避责任或某些难以应付的事件。如大学生考试不及格就对老师哭哭啼啼,苦苦哀求,或者不吃饭,对自己赌气。

(3)幻想—脱离实际的空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难以实现的愿望或陷入困境时,以异想天开的方式在精神上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和做“白日梦”就是对幻想机制的生动写照。如受欺辱的男孩;失恋者对自己爱恋对象的“追求”毫不留情地予以的“拒绝”幻想。

(4)置换—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人或某事不能发泄自己的情感而将其转移到其它比较可靠或者能够接受的人或事物上去。平常所说的“迁怒于人”、“借题发挥”、寻找“替罪羊”就是转移机制的表现。

例如阿Q挨了赵家的打,却去欺负小尼姑;失恋学生转而伤害多年爱恋自己的女友等。

(5)压抑—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冲动、欲望、情感抑制到潜意识领域当中以保持心境的安宁。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将痛苦的事“遗忘”,别人问起来总说“不知道”、“不记得”。这种“不记得”不同于自然遗忘,其记忆内容并未真正消失,而是转入了潜意识境界,从而避免触及此事而引起痛苦。人们经常通过做梦将压抑的愿望和记忆表现出来。

(6)解脱—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当事情牵连别人,令别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会内疚和自责,倘若我们用象征性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处理自己的情绪,补救心理上的不舒服,称为解脱。一位足球队员在比赛中犯规让对方的一位队员受伤,他到花店买了一束花,送到医院,心里感觉好受一些。

(7)认同—人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肯定自己。

(8)分裂—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在同一时期,不同环境下,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好象将意识割裂为二。如社会知名的慈善家、慈父,对自己的下属十分苛刻,冷酷无情。

(9)投射—当一种内部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焦虑时,自我可能把这种冲动归之于某个外部对象,用这种方式摆脱焦虑。

投射的本质是在别人身上看到实际上存在于自己心理上那些不能接受的情感或念头。投射为人们提供了免于面对自己缺陷的一种方式。

(10)反向作用—通过采用某种与它本来面目完全相反的伪装。

如一个怨恨自己母亲的女孩因社会要求儿女必须爱双亲,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为了避免焦虑,这个女孩就会表现出相反的冲动——爱。但是她对母亲的爱是不真实的。这种爱往往很做作,很夸张和过分。

(11)合理化—指一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常常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或做出解释以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合理化有很多形式,如丢了东西宽慰自己“破财免灾”,不思进取谓之“知足常乐”等,就是一种合理化机制。最典型的是酸葡萄心理(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和甜柠檬心理(吃不到甜葡萄而只有柠檬的时候认为柠檬也是甜的)。

(12)理智化—个体以把情绪移开的方式考虑威胁性信息。例如某人看电视看到足球赛发生了看台倒塌事件,一些观众或死或伤,这时他可能更多地关注看台建筑结构的失误,而不是伤者的痛苦。一些有着悲惨童年的人在回忆过去创伤性事件时,常常冷静地好象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叙述并分析。

(13)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满足的痛苦。如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对高考失去信心,却在网络游戏中沉迷,并认为自己可以脱颖而出,成为高手,从而确认自己的价值。

(14)升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或欲望导向比较高尚的目标和方向。如科学的创造发明,文学艺术活动等,既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又能有益于社会和他人。有些人年轻时遭受失恋打击,几乎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但他从此全心投入事业,心无旁顾,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的努力,既克服了自己的颓废情绪,又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15)幽默—人处于尴尬境地时,常以说俏皮话等幽默方式进行自我解嘲,使自己摆脱困境。

幽默是一种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健康、成熟人格的表现。

人在面对挫折时,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在多数情况下,人会感到困扰、不适应,体验到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以达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并且可为人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在充满矛盾、冲突、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心理防御能力,人很难适应环境。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有消极和积极之别。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积极意义上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依赖心理防御机制,其结果使适应能力日趋削弱,人格和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某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是消极心理防御机制过度使用的结果。

心理防御机制的本质:

如果没有能力接受生活给你提供的方式,就必须依靠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给自己的生活强加一种定义,或者强加一种自己认为说得通的解释。

如受欺辱的男孩幻想自己成为“超人”,在幻想的世界里得到满足,应对当前这个现实;被优秀的异性抛弃、拒绝,合理化的解释就是“其实这样更好”,或者“其实我并不需要你”;穷人说自己“知足者常乐”或者“我并不追逐金钱”;害怕孤独,无法独立的人,对于千疮百孔的婚姻依然努力维持,解释为“一切为了孩子”;自己因为嫉妒讨厌某人,通过投射解释为“他对我充满敌意,早就想对我不利,我恨他理所当然”。

在解释的过程中,如果环境被严重扭曲,如遭受严重家庭暴力的人说自己一切为了孩子,致使自己和孩子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失去生命;说自己知足者常乐的人不愿付出任何努力,只等待别人的救助,选择彻底放弃的生活方式,就属于病态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病态的程度依次为:

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孩子遭遇车祸,母亲坚决否认,家中一切活动照旧;或创伤性事件后失忆的人);

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一哭二闹三上吊对付婚姻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防御

机制;(如强迫症患者,把在大问题上的冲突转变为洗手,吃药等小冲突);

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如李亚鹏对离婚的解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最常见的16种心理防御机制,你了解几个?
心理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保持心理平衡的本能
心理学丨全面解读常见的五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