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围剿晚期肝癌!代表中国力量的“双艾组合”脱颖而出,有望改写现行治疗格局丨奇点深度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要说最近几年里,哪几种晚期癌症的治疗格局变化最大,奇点糕的候选名单里一定会有肝细胞癌(HCC),这可是中国人健康的大敌,而且仍然有太多的患者在晚期才被确诊,对有效治疗方案的需求可想而知。

如果把时间推回到五年前,那么医生们手上可用的治疗方案,还处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的状态;但最近几年,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发展简直是风驰电掣,很快就让HCC系统性治疗有了许多选择,而且新的治疗方案还在不断涌现。

就在前不久,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组成的“双艾组合”靶免联合方案,治疗晚期HCC的关键临床III期研究(310研究)取得成功,研究结果也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这一重要会议上作了报告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项能改写治疗格局的重磅研究成果,不过“乱花渐欲迷人眼”,是时候盘点一下近年来晚期HCC治疗的各项重要临床研究,汇集英豪来个“华山论剑”啦。

治疗“英雄谱”,势力分两派

既然要华山论剑,就得先看看江湖上的英雄好汉,比如能跻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那不妨就看看2022年更新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有何高见。

被CSCO指南I级专家推荐,也就是最受认可的治疗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就是双艾组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T+A方案)等靶免联合方案,另一派则是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单药治疗。

2022版CSCO肝癌诊疗指南一线治疗推荐方案

虽说CSCO指南还收录了双免疫方案、小分子免疫调节剂等选择,但最大的更新亮点还是双艾组合等三种靶免联合方案的同时入围,毕竟它们在III期临床研究中,疗效都胜过了索拉非尼单药治疗,反映了靶免联合方案的整体优势。

就以双艾组合的310研究数据为例,该研究同时达到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双主要终点,在中位PFS方面,接受双艾组合治疗的患者为5.6个月,显著优于索拉非尼对照组的3.7个月(HR=0.52, P<0.0001)。

中位OS方面,双艾组合组患者的中位OS达到了22.1个月(HR=0.62),是目前靶免联合方案治疗HCC临床研究报告的最长中位OS,患者的18个月生存率也超过60%,且多数亚组患者均能达到显著OS获益[1]。

310研究生存数据曲线

(图片来源:2022 ESMO)

此外在客观缓解率(ORR)、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中位达到缓解所需的时间(TTR)等次要疗效终点指标,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双艾组合同样优秀的表现,足以支持该方案成为晚期HCC一线治疗的全新选择。

双艾组合的310研究可以说是大获成功,那么其它参与晚期HCC一线治疗“华山论剑”的治疗方案,又是哪些身手不凡的英豪呢?下面就一个个来讲。

单药到靶免联合,大势所趋

靶免联合方案进军晚期HCC治疗之前,在临床实践中挑大梁的方案,主要是小分子抗血管生成类TKI单药治疗,一线治疗有索拉非尼、仑伐替尼,二线治疗则有瑞戈非尼、卡博替尼等。

但这些小分子TKI治疗HCC的关键临床研究,大多未采用头对头设计,所以还不能说哪一种药物能鹤立鸡群,有明显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同时也意味着免疫治疗与小分子TKI联合使用时,最好的搭档也同样不够明确。

小分子TKI中倒也有仑伐替尼这个例外,它获批治疗晚期HCC时,是基于与索拉非尼的头对头临床III期REFLECT研究数据,但该研究采用的是非劣性设计,而仑伐替尼在延长患者OS方面的疗效只与索拉非尼相当,并未体现显著优势[2]。

REFLECT研究生存曲线图

(图片来源:Lancet)

而在靶免联合的新时代,小分子TKI单药治疗虽然仍在指南中有一席之地,但也一次次充当靶免联合方案临床研究中的对照组。不过要说联合方案一定就能做到“1+1>2”,倒也不尽然。

细看靶免联合,聚焦不同方案与大小分子之争

2019年T+A方案的IMbrave150研究初获成功,为靶免联合方案用于晚期HCC的治疗推开了大门,而一些后续临床研究的方案也比较相似,例如ORIENT-32研究就采用了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的方案。

不过在疗效方面,ORIENT-32研究目前仍未报告中位OS数据,而IMbrave150研究更新的疗效数据显示,T+A方案组的中位OS为19.2个月(索拉非尼对照组为13.4个月,HR=0.66),患者18个月生存率为52%[3]。

在安全性方面,含贝伐珠单抗方案的出血风险也需重视,IMbrave150研究中T+A组就有6例致死性出血事件(5级),明显较对照组更多(1例),欧洲肝病研究协会(EASL)2021年发布的HCC系统性治疗立场文件就提及了这一问题[4]。

而且,靶免联合方案在晚期HCC的临床探索中,也并不是百战百胜,像COSMIC-312研究(阿替利珠单抗+卡博替尼)、LEAP-002研究(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就都折戟沉沙了,这两种靶免联合方案并未显著延长患者生存

其中LEAP-002研究也在不久前ESMO年会上公布了结果,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组患者的中位OS为21个月,与其它靶免联合研究接近,但仑伐替尼单药对照组的中位OS为19个月,因此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5](HR=0.84,详见下图)。

LEAP-002研究主要终点结果

(图片来源:2022 ESMO)

LEAP-002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认为,仑伐替尼组患者的中位OS明显超出了研究者预期,也高于既往REFLECT研究的数据(中位OS 13.6个月)[6],但在随机化平衡分组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这种情况一般不应对研究成败产生关键影响

不过LEAP-002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也可能与入组患者的一些特征有关,例如门静脉癌栓侵犯主干(Vp4)、预后较差的患者未被纳入研究,而与双艾组合的310研究相比,LEAP-002研究纳入了更多身体状况评分较好(ECOG评分0分比例为68%/44%)、肿瘤分期较早(BCLC分期B期比例为22%/14%)的患者

而在患者的HCC病因方面,我国患者的一大特征是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BV-HCC)占比较高,310研究中的HBV-HCC患者占到近3/4,但LEAP-002研究的占比仅为约50%。近期有分析显示,PD-1抑制剂治疗HBV-HCC患者的疗效,优于病因并非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这可能也会影响到靶免联合方案的表现[7]。

总而言之,不同靶免联合方案交出的结果“冰火两重天”,背后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索,除以上提到的入组人群特征外,免疫治疗和不同靶向药物联合时,具体作用机制或许也有一定差异,从而影响到了临床疗效。所以在临床实践中,还不应把不同靶免联合方案一概而论,须优先选择闯过III期研究的成功方案

HCC现有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选择

(图片来源:Frontiers in Immunology)

310研究可能是最贴合中国晚期HCC患者实际情况的研究,它不仅为“双艾组合”提供了翔实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还在靶免联合方案连遭挫折之际,用研究成功稳住了它们继续用于晚期HCC的“军心”,从而帮患者争取到了更多生机

再考虑到药物可及性(一些药物尚未在我国获批)等因素,双艾组合足以成为我国晚期HCC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而且治疗晚期HCC的成功,可能还只是双艾组合在HCC治疗中大展身手,真正“解患者燃眉之急”的开始。

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拓宽和深入,双艾组合还有望与各种治疗手段搭档出更强力的组合,覆盖HCC治疗全程,进一步参与术后辅助治疗、转化治疗等环节,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向HCC开战的号角早已吹响,相信这次会道高一丈。

参考文献:

[1]Qin S, Chan L S, Gu S, et al. LBA35 Camrelizumab (C) plus rivoceranib (R) vs. sorafenib (S)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HCC):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J]. Annals of Oncology, 2022, 33(Supplement 7): S1401-S1402.

[2]Kudo M, Finn R S, Qin S, et al. Lenvatinib versus sorafenib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andomise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J]. The Lancet, 2018, 391(10126): 1163-1173.

[3]Cheng A L, Qin S, Ikeda M, et al. Upd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from IMbrave150: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vs. sorafenib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2, 76(4): 862-873.

[4]Bruix J, Chan S L, Galle P R, et al. Systemic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EASL position paper[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 75(4): 960-974.

[5]Finn R S, Kudo M, Merle P, et al. LBA34 Primary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I LEAP-002 study: Lenvatinib plus pembrolizumab versus lenvatinib as first-line (1L) 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HCC)[J]. Annals of Oncology, 2022, 33(Supplement 7): S14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希望灯TA·免疫访谈 | 中国人群定制的肝癌T A疗法, 点亮患者生存明灯
乱花渐入迷人眼,肝癌哪种治疗方案最好?
肝细胞癌:联合治疗的生存期优于单药方案
硬帖必看!肝癌最全治疗方案汇总!
免疫治疗,开启晚期HCC治疗新时代
全球首个PD-1抑制剂联合方案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癌III期ORIENT-32研究登顶《柳叶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