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指导 | 李树全:历史教学“讲清楚”仍很重要
我们经常追问,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一节好的历史课,史实应该是清楚的、概念应该是清楚的、史观也应该是清楚的,学生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必然是清晰的、客观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学生思想发展当然也是有意义的。这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李树全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老师们普遍接受了“用教材教”的观念,教师能够依托课程标准,大胆取舍教材,拓展教学内容。历史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多元。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突破了长期以来教科书对教师的禁锢,也打破了教材至上的传统观念,将历史教师从封闭、盲从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历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到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历史教学向前迈进了大大的一步。

但在这可喜的变化中,历史教学中有两个不容忽视现象:

第一个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不再唯教材,重视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但在知识拓展过程中,由于没有精准的理解课标要求,没有领会教学主题,拓展的内容与教学中心不符,忽视了对历史概念、史实的解读和阐释,影响了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的掌握和理解。

第二个现象,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受教材体例的影响,没有融会贯通的讲清历史的内在联系,有意无意的割裂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基本上都是孤立的,是一个个历史碎片。学生没有建构起宏观的历史认识,影响了学生历史认识的形成。

所以说,如何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楚的历史知识和正确的历史认识,仍然是当前和今后历史教学所必须面对的话题。

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虽然说学生的“学”是根本,但教师的“教”也不可或缺,也很重要。在历史教学中,从教师这个角度出发,实际上存在一个如何“讲清楚”的问题。


下面以岳麓版必修I“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的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对历史教学如何“讲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一、“讲清”史实,建立历史认识

一节好的历史课,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应该是清楚的。历史史实主要是指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出现过的历史现象,是客观的。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尽可能的触摸到一个真实的历史,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以事实为根据,对教材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尽可能的去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历史教学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历史教科书中所言的“历史”并非都属于历史史实,历史教科书中包含大量的历史结论,有很多主观性的历史认识。但一些老师和很多学生却把这些主观性的历史认识和结论当作了历史,并依此建立自己的历史认识,这样做,后果是严重的。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讲过,“吸取历史教训的前提,是历史要大体上是真的,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假历史,就只能被坑害。”建立在主观历史认识上的历史结论,也可能是不可靠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对历史的主观臆测,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有目的的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拓展,尤其是史实方面的补充。这是建立历史认识的基础。

现行历史教科书对十月革命的描述比较简略,也不太完整,存在选择性,其中也包含了许多主观性、结论性的东西。所以,如何客观的还原十月革命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原貌,如何对待教科书上的一些主观性的结论和认识,是本课教学需要考虑的。

如教科书中讲到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时,指出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这是编者对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的一个认识或总结,也许是对的,但也许不对。作为历史教学,应该用史实说话,通过具体的史实,展现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在史实基础上得出客观的结论就更有说服力。

关于“二月革命”,教科书简要概述了“二月革命”的情况,指出19173月发生的“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在“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从表面看,教科书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是清楚的,也比较客观。但由于过于简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二月革命”是谁领导的?为什么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能很快结束沙皇统治?沙皇统治是怎样结束的?“二月革命”后为什么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两个政权如何并存?各自怎样行使自己的职权?等等。仅仅依托教科书上的知识,显然无法解答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二月革命”的相关内容,给予必要的拓展,让这一干瘪的历史厚实起来,对促进学生的历史思考也非常有意义。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政局经历了多次变化,最终在116日,发生了列宁领导和策划的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武装起义,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教材对这一过程的描述也是很简略的,甚至比较凌乱,特别是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俄国复杂的政治局面缺少必要的阐述,对列宁在这个过程中的想法、行为缺少细节性的描述,缺少对武装起义和政权建立的过程描述,没有充分展现历史的复杂性,没有充分展现列宁的政治智慧。简化的历史叙述可能会使学生思维简单化,并严重影响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这一段历史进行必要的建构和拓展。

当然,中学历史教学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以主观的说教代替史实的阐述,更不能以选择性的史实代替完整的历史面貌。在历史教学中,尽可能展现一个较为完整、真实的历史,这是历史教师应有的良知,也是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需要。

在历史教学中,讲清史实是重要的。史实清楚,才能建立正确的历史认识。

二、“讲清”历史概念,深化历史理解

一节好的历史课,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应该是清楚的。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最本质的认识,是构成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历史的重要条件。历史概念源于史实,但又高于史实,它揭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历史概念要清楚,不仅是要清楚历史概念所包含的史实,还要清楚历史概念的本质含义。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中,有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不太重视对这些概念的解读,要么回避,要么一言带过,没有深入、透彻地去解读这些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后,成立人民委员会,新成立的政权实行“苏维埃制”。这个概念很重要,它体现了十月革命后俄国政权特征。讲清楚这个概念,对学生理解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政治文明的新纪元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中学生来讲,“苏维埃”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的解读,指出“苏维埃”的含义是“代表会议”,实行“议行合一”。对“议行合一”的含义、运行路线没有详细的解释。

如此处理这个概念,势必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虽然记住了这个简单的概念,但没有从本质上理解“苏维埃制”和“议行合一”的含义,更不可能站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高度上去审视、认识“苏维埃制”的意义,进而思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本质区别,不利于学生形成宽广的历史视野。对这个概念的忽略或简单化处理,也影响到对十月革命历史地位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议行合一”的含义和权力运行机制进行详尽的说明,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并且要与资本主义代议制下分权政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讨苏维埃俄国出现“议行合一”这一政治形态的原因及影响。这不仅是本课的难点,也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更是本课的教学中心。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实行“一党制”。这个概念看似也很简单,但如何真正全面认识、理解“一党制”在俄国出现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尤其是“一党制”与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下的政党政治的区别,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详尽的解释。但一些老师认为这个概念容易理解,在处理的时候比较粗略,基本也是一言带过,不利于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

可以看出,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简单化处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历史认识。所以,历史教学讲清概念很重要。

要讲清历史概念,必须防止一种倾向,即重史实,轻本质;重现象,轻提炼。历史概念不同于历史史实,历史概念是对史实的提炼、总结、概括和升华。在处理历史概念的时候,一些老师很重视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讲解,忽略对概念本质的分析、归纳和综合;重视对历史现象的描述,忽视对历史现象的挖掘和深人思考,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停留在肤浅的知识记忆中,难以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本质。

要讲清历史概念,一定要深刻把握教学的主题。如历史必修一的主题是政治文明,在处理相关历史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这个主题,要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高度上解读概念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人思考,深人比较,在思考和比较中,真正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和价值,思考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不同,契合教学主题。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摆脱了纯粹的概念式教学,教学方向明确,教学意义明显。

北京教育学院方美玲教授说:“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水平,既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讲清”史观,拓宽历史视野

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有正确、清楚的历史观为指导,要“讲”历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历史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指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核心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历史知识的教育是不够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托正确的历史观,分析历史现象、剖析历史人物,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历史认识。这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

对俄国十月革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存在很多争议。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对十月革命的争论愈发激烈。有人说,十月革命是偶然的?甚至有种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的悲剧”。

出现这种声音,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对十月革命的史实掌握的详尽程度不同,导致了这种认识上的不同;二是因为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所持的历史观不同,以致于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教学中,如果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出发,认识十月革命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理解十月革命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可能对认识和理解这些观点有重要帮助,对正确认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有重要意义。

站在俄罗斯现代化角度上看,可以说十月革命是俄罗斯民族几个世纪以来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一次独特尝试。


自彼得一世以来,走向现代化、追赶西欧,是俄罗斯人数百年的梦想。在俄罗斯走向现代化、追赶西欧的过程中,俄罗斯民族潜心学习西方,进行过很多次改革,推动了俄罗斯现代化的发展。但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史实,就是俄罗斯始终落后于西方,现代化之路坎坷曲折。而十月革命为俄罗斯现代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从此,俄罗斯(苏联)走上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在很短的时间里,俄罗斯(苏联)在现代化(尤其是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欧洲工业强国,实现了俄罗斯民族数百年没有实现的梦想。

在教学中,如果能从这样一个长时段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俄罗斯现代化历程,尤其是站在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角度上,理解十月革命的价值和意义,也许是对“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的悲剧”这一说法有力的回应。

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用正确的历史观引领教学,促进学生思考。

如对俄国“二月革命”的认识,也可以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解读其历史地位和意义。“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一个存在几百年的旧制度。“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许多措施,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尤其是符合政治民主化潮流的,可以说“二月革命”是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大进步。不能把“二月革命”看成是一次普通的政权更迭,“二月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为十月革命做了重要准备。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二月革命”,学生的历史认识可能会达到一个新境界。

苏联解体后,否定十月革命的声音甚嚣尘上。如何客观、理性的回应这些论调,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是历史教学应该达到的高度。引导学生从人类文明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角度认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拓宽了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了学生理性思维,把握了历史发展大势,这是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清楚的史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

我们经常追问,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一节好的历史课,史实应该是清楚的、概念应该是清楚的、史观也应该是清楚的,学生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必然是清晰的、客观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学生思想发展当然也是有意义的。这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原载:《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3期

『今日编辑』:柯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图片选
历史 纪录片 之 ‘俄国革命(十月革命)’
为什么会爆发十月革命?女老师精通俄国历史,讲得头头是道
2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一)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论历史课的再现教学
新课程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及其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