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孩子不是抗日,不必结成统一战线

在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似乎长期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先进经验广为传颂,“严父慈母”也似乎是中国式家庭成功教育的标配,但是这种方式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证明会导致孩子不能真实地做自己,变成一个“两面派”。


于是“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一致的要求和教育”被提出,如果说很有幸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方向上是统一的,那对孩子一定是件好事。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实现,夫妻间总会因为教育孩子观点和意见的不一致而产生冲突。


到底“统一”还是“不统一”,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虚假的“统一战线”


“统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家人的教育,当然还是要统一。可是我们发现,有些家庭形成了一种“虚假的统一战线”。


举个例子,孩子想吃糖,妈妈觉得对牙齿不好,最好永远不要给孩子吃,吃一块就想吃两块,吃一次就想吃两次,所以必须坚守。爸爸却觉得偶尔吃一块糖无所谓,尤其过年过节,可以有点儿“优惠政策”。于是,这块糖就成为糖衣炮弹,成功地引发夫妻间的“战争”。


刚开始的时候双方总是就事论事,但是很快就会牵出“上次我想吃西餐你没带我去,你还忘了结婚纪念日,你根本不在乎我,我嫁给你就是个错误”这些问题。那些压抑已久的积怨,会随着每次吵架喷薄而出。


吵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我们几乎忘了,身边那个想吃糖的孩子还眼巴巴地等着结果呢,他不关心到底谁在乎谁,结婚纪念日是什么,他关心的是能不能吃这块糖。


最终迫于妈妈“统一战线”的压力,爸爸妥协了,勉强同意孩子“不许吃”。结果是统一了,可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孩子看到的是争吵,这给他们的第一感觉是害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争吵非常恐惧,甚至担心父母会离婚,会不再爱自己,因此缺乏安全感。


继而孩子学会的是,下次自己和小朋友意见不一致时,开口吵架。别奇怪,因为这是他学到的处理意见不一致的方法。


孩子看到的是权力的争夺。作为吃糖的主体,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安静地委屈地等着爸爸妈妈吵架,就像围观两只犀牛用角顶来顶去,最后依据输赢,决定他是否能吃糖,除了服从命令,他没有权利。


而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在这个如履薄冰的虚假联盟中,他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联盟强势的一方在哪里,薄弱的一方又在哪里,下一次“火上浇油”的不是别人,就是孩子。


再想想看,如果下次孩子在妈妈出门的时候找爸爸要糖吃,爸爸正好借此弥补孩子上次没有吃到糖的遗憾,顺便也为自己在和妻子吵架输掉的“主权”挽回一点儿面子。爸爸说可以就可以。儿子,吃吧!不过别告诉妈妈,省得麻烦。恭喜,孩子又学到一招——撒谎。


所以,当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首先吵架。如果吵架吵输了,就妥协,被迫同意对方的意见,但是私下可以继续实施自己的想法——只是要小心别被发现。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没有安全感,当人一面,背人一面”的孩子,在虚假的“统一战线”下养成。


如果有人担心,家人之间的意见不统一会导致孩子成为“两面派”的话,现在我们知道,被迫形成虚假的“统一战线”,才真的会造成这个结果。



 

相同的爱,不同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夫妻双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价值和信念,因而大家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有不同的意见,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有冲突不是坏事,有效解决冲突,对冲突双方反而是好事。


进而,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觉察:爸爸给孩子的是爸爸能够给的最好的,妈妈给孩子的是妈妈能够给的最好的,我们不能企图让爸爸和妈妈的教养方式与习惯完全和谐一致。假如那样的话,孩子得到的是单一的教育和影响,看到的只有一种模式,学到的只有一种人生经验。而接触不同的人,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人相处,正是锻炼情商的最好途径。在工作中,和同事、领导的相处方式跟生活中和死党的相处方式肯定不同的。做闺女跟做儿媳妇的行为方式,也是不同的。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孩子有权利接触世界的多样性。跟每个人相处的不同方式和感觉,让孩子逐渐知道那些“因果”,那些付出和收获,然后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方向。


再者,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另一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独特价值。比如爸爸用简单或是生硬的语气,教孩子如何粗线条、快行动地去表现自己的行为;用不善表达情绪和不诉说细节的话语,给予孩子力量与支持;用看似简单的要求,去推动孩子做很多很多事情,帮孩子建立很多社交网络,积累未来的人生经验。这些爸爸带着爱对孩子的一份带动和影响,或许是妈妈无法给予的。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视角,也会变得更加放松,在大家出现冲突时能够保持平静。


所以,夫妻任何一方,不可以要求另一方,与自己完全一致地去教育孩子,要尊重另一方有自己对待孩子的方法和模式。但同时,也需要达成一种共识,就是“不在孩子面前,同一个时间,表达不同的指导意见,哪怕是错的也要执行下去,日后再找机会修补过来。”这既是对彼此的一份尊重,也是对孩子的一份爱护。


家庭意见不一致时,正是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好时机


还是前面说的可否吃糖的例子。妈妈说不能吃糖,爸爸说可以,而孩子一定要吃。吃糖的主体是孩子。我们有没有可能,把球交回现场,抛到主人手里?


与其把自己当成足球队员为了争球大打出手,不如把这块烫手山芋扔回去,轻松看比赛。


我们要做的只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紧不慢地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想法。 “爸爸觉得你可以吃糖,可是妈妈觉得不可以,因为妈妈担心吃糖太多会对你的牙齿不好。但是,爸爸很尊重妈妈的意见,那你看怎么办呢?”



句句都是事实。


你一定是真的尊重妈妈的意见,不然早就直接把糖拿给孩子了。但是这个“尊重”被表达出来,让孩子听到之后,妈妈肯定非常舒服。


人一“舒服”就会变得更加友善。这时候,无论给不给孩子吃糖,家庭气氛都不会那么紧张了。


爸爸舒服了,妈妈也很舒服——不用为一块糖大打出手了。两口子关系好了,整个家庭都舒服。


这时候球抛给了孩子,他得为自己的需求负责。而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学习自律,学习交流,学习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做计划,学习谈判技巧……无论最后解决怎么样,这对孩子的思维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他可能还需要学习寻找盟友——拉拢爸爸去说服妈妈,学习用妈妈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如果妈妈同意了他的条件,他还要学习努力实践自己的诺言,这是在江湖上“混”的必备条件……


问题本来就是属于孩子的,当“球”被还给孩子,孩子就会承担起本该属于他的责任。


这正是“抗挫力”的养成,此时,结局并不重要。一块糖的背后,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带着尊重,心平气和地处理意见不一致,而不是争辩是非对错,甚至上升到人格攻击。


最后,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如果夫妻之间,其他事情上都说得过去,在孩子的教育上却水火不容、各执己见。这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大家彼此都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身份砝码和私有财产,平日掩盖的冲突和矛盾,在孩子这件事上表现出来,既会伤害孩子,也会伤害彼此。


所以,如果当不能保护孩子,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不能尊重彼此,在孩子面前,争谁是谁非的时候,就是夫妻双方要静下心来,反思沟通方式和婚姻关系的时候了。


爱孩子,就要让他得到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的爱和安全感,取决于父母相亲相爱的程度。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相亲相爱。有了“爱”作为前提,还有什么矛盾不可以化解、有什么冲突不可以消除呢?


给孩子和谐一致的爱,同时给孩子不同方式的爱,会让孩子学到更多,成长更快,有更多的力量和爱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操皇后刘璇“铁血教育”,老公当逃兵,父母育儿观念不同时该怎么办?
“拆台式”教育,正在伤害我们的孩子
【明镜365】
为什么说一个人带孩子,教育结果会更好?
老公往死里揍孩子,我应不应该插手?
(1)育儿:统一战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