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洁作品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一)

儿子学骑自行车,本来胆子就有点儿小,“教练”爸爸怕孩子摔倒,死死的扶着自行车的后座,还不停的“鼓励”孩子:“没事!我扶着呢,不会摔倒。”练了半个下午,儿子也没有学会,回家后,儿子说:“妈妈,能不能给我换个教练?我不想让爸爸当我教练了。”于是,第二天,我光荣的“上任”了,当起了儿子骑车的“教练”。帮儿子扶着后座骑一圈,太累了,我接过儿子手中的自行车,示范着骑了一段,说给孩子动作要领,然后把自行车还给儿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骑,我告诉孩子,“不会蹬整圈就蹬半圈,先掌握最基本的平衡”,“不用心疼新买的自行车,不会摔坏”,“也不用担心自己,摔一跤也不怕,不会受伤”。我站在路边看着,儿子有些胆怯的自己去学了,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没一会儿,竟然会自己骑几步了,我立刻表扬孩子,孩子顿时信心大增,先前那种不情愿的情绪已全然没有了,稍事休息,又主动去练习了,傍晚,已经能完全自己骑上一大段了。晚饭后,儿子又主动说再去楼下练习一会儿,要知道在去买自行车的时候,儿子对学骑车这件事还是抗拒的。

(二)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是我及时放手,儿子才很快学会了骑车。

不仅仅是骑车,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不是孩子不够勇敢,而是父母不舍得放手。

一周前,李月亮的一篇文章《名校硕士宅家啃老: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刷爆了朋友圈:

今年48岁的大卫,上海人,从小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算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了。

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

而他老妈丁阿婆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车去透析。

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

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他出赡养费,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师后发现,就算胜诉,儿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没办法。

丁阿婆无奈撤诉。

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这样的悲剧并非丁阿婆一个人,有多少父母,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儿女身上?一句“你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情不用你操心”又让多少孩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

某个周末,邻居家10岁的女孩来我家玩儿,临近中午,到了该做饭时间,1岁的女儿因为想睡觉而哭闹,儿子自告奋勇的要去蒸大米。当儿子淘好米给电饭煲里加水的时候,邻居家女孩说了一句“蒸大米还要加水啊?”估计很多孩子看到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吃的从来都是蒸熟、已经没有水的米饭。

身边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学习一塌糊涂,没有一点儿自律能力,甚至自理能力,据他妈妈说,吃饭需要一勺一勺的喂,起床要家人给穿衣服。不知道这样的孩子离开父母该怎样才能活着?

其实,从小“舍得用”孩子,不但不会累坏孩子,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而这种能力和责任感会伴随着孩子一生。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成长、不想独立,而是父母长辈的溺爱剥夺了孩子成长和独立的权利,当你为这种过度的付出后悔时,往往已经为时已晚,就像文中80多岁的丁阿婆,儿子理直气壮的啃老,还埋怨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

(四)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会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然后让孩子自由的飞翔;而愚蠢自私的父母,才会折断孩子的翅膀再让孩子飞翔,结果可想而知。


二、婆婆

今天农历四月初二,是中国的母亲节,在这个鲜为人知的节日里,我觉得有必要写写我的婆婆。    

婆婆六十多岁,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勤劳、能干、善良……这些美好的词语用来赞美婆婆还远远不够,原谅我想不出更多赞美的话语,那就让我用生活中的小事来刻画婆婆美好的形象吧。    

婆媳关系是很多婆婆和媳妇头疼的问题,网络上看多了婆媳大战的故事,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可是,在我们家,婆婆就是妈,甚至很多事情比亲妈考虑得还周到。槐花开了,婆婆在老家捋了槐花,用开水焯好,给我带来;玉米熟了,掰了最大最鲜嫩的,让公共汽车捎来;柿子熟了,挑选个头均匀的,挂在房檐底晒,留着过年时让我吃;我随口说一句同事买了红薯面,第二年婆婆就专门晒了红薯干,加工成红薯面给我带来;“懒癌”犯了,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婆婆有时也会帮我洗了……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正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我体会到婆婆的真诚与善良。婆婆默默的为我付出很多,却从来不再外人面前提起,而我对婆婆一丁点儿的好,婆婆总是记在心上,甚至在别人谈论婆媳关系时会说“俺家媳妇比闺女还好”。

婆婆虽然只上过几年小学,但却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她帮我带孩子,不像别的农村妇女那样,只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婆婆还学了一些儿歌和童谣来教孩子,甚至会拿着故事书给宝宝读故事,这可是许多年轻妈妈都做不到的。婆婆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家里随手放在沙发上茶几上的书,不管是儿子的各种童书,还是我看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或者家教育儿方面的,没事的时候,婆婆总是会翻翻看看。去年,儿子开始学毛笔字,我给儿子买来水写布,让儿子在家练习用,每次儿子写的时候,婆婆也会拿起毛笔写几个简单的字,虽然握笔的姿势不正确,但那股认真劲真的让我很感动。

结婚十年,和婆婆早已情同母女,在此想对婆婆说一声“妈,您辛苦了!”


三、吉他,让儿子变得更自信

儿子一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即使是在熟悉的家人和老师面前也是如此,我曾经想让孩子通过学习口才来改变这种状况,但儿子明确表示不想学,我也没有再勉强。直到去年元旦,儿子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结束,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儿子兴奋的对我说:“妈妈,布米童艺的吉他老师可酷了,长得很帅,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太厉害了!”言语间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知道儿子想学吉他了,但他没有明确说出来,我也故意不接他的话茬。后来,儿子再没有提起这个话题,但每次从布米童艺门口过时,总会有意无意的看一眼。有一天,再从门口路过时,我问儿子想不想去试试吉他课,儿子兴奋的说“想”,于是报名,预约试课,试过一次课,我又问儿子还想试其他课程吗,儿子爽快的说“不用了,我就想学吉他!”儿子正式成为吉他班的一员了。       

儿子一向学习习惯不错,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出来,每次上课,都很认真的听老师的讲解,认真的练习,回家也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练习,进步很快。

端午节前,儿子说布米童艺在端午节有个演出,他报了名了,但不知道能不能被选上。我鼓励儿子:“你能主动报名,说明你很有信心,只要你好好练了,一定有希望!即使这次没被选上,以后这样的演出机会还会有很多。”最后,儿子没能如愿参加演出,其实,儿子能主动报名,我已经很满足了,要知道平时儿子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但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偶尔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也是声音极小。吉他老师告诉我,儿子是吉他班年龄最小、学习时间最短的,虽然这次没能选上参加演出,但进步还是挺大的。我把老师的话转达给儿子,儿子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继续按老师的要求练习,慢慢的,儿子会弹唱老师教的几首曲子了。

暑假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儿子又告诉我,在课程结束时有文艺汇演,他又报名了,这次一定能参加。这段时间,儿子练习得也更刻苦了,为锻炼自己的胆子,还让我带他到小区门口和路边去弹,虽然刚去外面弹的时候不敢开口唱,却也能像在家一样自如的弹了,出去两三次,竟然也敢唱出来了。还有一天,我听儿子在自己卧室弹着吉他在唱《童年》,就走过去问儿子是否练过这首歌,儿子说没有,自己能看懂谱子,就自己看着谱子弹的。这是儿子最喜欢的一首歌,平时经常在手机上听,能唱出来我一点儿也不惊讶,但儿子能自己看着谱子弹出来(虽然可能会有错误的地方),确实让我惊喜,我由衷的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骄傲!     临近汇演,老师又给他们加了练习课。昨天在等待下课的时候,主管郭老师在和另外两位家长谈论她们各自孩子时,说其中一个太能说另一个太不爱说,说到前一天下午的讨论,我问老师,我家儿子是不是也属于那种只听不说的旁观者,结果老师说他也是很活泼的,在讨论时很活跃,并打开手机视频让我看,我第一次看到儿子在除我之外的大人面前如此自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是吉他,让儿子有了自信,改变了孩子以往的内敛。       

曾读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鼓励甚至“逼迫”孩子参加特长班,并不是单纯为了培养孩子有特长,而是在孩子学习特长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等。对于我来说,孩子能在吉他的学习中变得自信,变得开朗,比孩子能弹会多少首曲子更让人欣喜!

                                                                                   ——2018年8月5日


四、相看两不厌

     ——有效亲子沟通的基石

是父母爱的召唤,孩子来到了人间;是孩子爱的邀请,我们成为了父母。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纯粹最无私的关系,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么说;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

同学的儿子,10岁,在安阳开发区最好的小学——银杏小学读四年级,这是一个爱读书、能说会道的阳光男孩,可是前段时间孩子被老师停课了,因为课堂上坐不住,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同学对孩子的评价是:好奇心强,爱读各类课外书,但不喜欢动脑筋,讨厌计算和作文。那段时间,同学在着急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积极想办法引导孩子走出这种窘迫的境地,就在这种情况下,同学带着孩子来到我家,希望我能给他和孩子提供一些帮助。

简单吃过午饭,我就近带他们去了黄华山,一路上,孩子很放松,爱玩的天性充分的暴露出来,我不忍心对孩子进行说教,只是指引孩子观察山中的一草一木以及形态各异的石头,并推荐孩子读读林夕的散文《石缝间的生命》;走时,孩子还捡了很多石头,用溪水洗干净,小心的装进袋子带回。

回去的第二天,同学就为孩子打印了《石缝间的生命》这篇文章,我也给孩子写了一封上千字的信,在信中我写道:

虽然我去过山里好多次,对山里的花草树木早已见怪不怪,但是,那些长在石缝中的小草,那些把根小心翼翼的扎在石块之间的大树,还有那些扭曲着身体努力爬得高高的藤蔓,每次都会让我感动,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你读一读林夕的《石缝间的生命》那篇文章,林夕把自己对生命的敬畏浓缩在这篇不长的散文里,其实,这石缝间的生命,不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吗?生命是不易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那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而已。每个人,想要得到体面的、富足的、有尊严的生活,都得付出辛苦的努力。也许,你现在觉得自己的生活还不错,想要的书,想要的玩具,想出去旅游,爸爸妈妈都能满足你,但是这不是你自己的生活,是爸爸妈妈给你的。若干年后,当你长大,你得有自己的生活,那时候,你是爸爸妈妈的依靠,就像现在他们是你的依靠一样。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写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是一个妈妈对孩子最朴实的要求和期望。当然,学习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我们不想痛苦,想放弃。如果真的放弃了,当时没有痛苦,可是我们也一起放弃了成功后的喜悦。就像那石缝中的小草,从石缝间破土而出,需要多大的力量,但是它还是冲破了坚硬的石头;就像那把根扎在岩缝中的大树,在艰苦的条件下、在贫瘠的土壤里,是一种求生的力量在支持着它们。植物尚且如此,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的成长呢?

一周后,同学发来信息,说是黄华山之行和我的信促动了孩子的内心,孩子主动找老师要求复课。再后来,同学发来一张孩子语文试卷的照片,是一道阅读题,关于种子的,其中一道题是“种子不屈向上的精神给了你什么启示呢?”孩子的回答是“生命就是拼搏。”在这张照片的下面,同学还发了一句话:刘响(同学的孩子)记住了一句话,“生命就是拼搏”。从这张照片和这简单的一句话,我体会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改变的欣喜与激动。

我不敢说是我让孩子有了改变,但至少,我结合孩子在山中看到的草木推荐孩子读读《石缝间的生命》这篇文章,以及我以写信的方式、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谈我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虽然孩子可能不会完全理解)、谈学习谈成长,孩子在心里没有了对抗情绪,当然容易产生认同心理,再认真思考一下,阿姨说得好像有道理,“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的成长呢?”于是,孩子至少在表面上有了改变,但这不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吗?

爱孩子、教育孩子,这是每个父母都在努力做的事情,但爱和教育都要讲究方法,和谐的亲子关系至少要做到“相看两不厌”,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才会“听话”,才能做到有效的亲子沟通。


【作者简介】:李洁,网名桔子,80后女教师,两个孩子的妈妈。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你们带娃可以,但我有3个条件”婆婆的做法,被赞高端玩家
惯子如杀子,3种最常见的惯子行为,家长必戒!(老师转给家长)
请对女儿好一点,不要把女儿当成棉袄冷时穿暖时扔
“我儿子才47岁,还小呢”:无私的父母有多悲哀?
独家策划:探秘孩子厌学心理及应对高招
名校硕士啃老:有多少父母砍断了孩子的翅膀还在怪他不会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