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学生即产品”

    前几天暑期中层干部培训,一位专家谈到的“政府、企业和学生都是学校顾客”的观点,引来了质疑:

    “如果学生是产品,我们还可以事先设计;如果学生是顾客,顾客需求是多样多变的,学校只能跟在后面跑,就很被动了”;

    “如果学生是顾客,职业院校努力创制出的课程又是什么?”

    “如果政府、企业、学生都是顾客,他们经常看法不一样,我们听谁的”……

    其实,专家没有问题,是我们思维流淌的通道出现了“脑血栓”。排除“脑血栓”,走出“洞穴”,我们就会豁然开朗。

    首先,“产品”是一个集合概念,理解不可片面。服装企业一般有研发、设计、面料、裁剪、制衣、包装等部门和车间。这些部门车间的每一步工序完成的虽是“半成品”,但都是向“最终产品”的接近。同样,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专业课程、顶岗流程、素养融入机制等,也都是向毕业生这个“最终产品”接近的“半成品”,是完成“毕业生”养成的必要环节。在这个意义上,“半成品”也是“产品”,是“最终产品”的前端产品;离开了每道工序“半成品”的集合,“成品”就成了失去材料支持、组装工序的抽象符号。在这个意义上,课程和学生都是产品,区别在于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和完工程度罢了。

    其次,“产品”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企业的最终产品“成衣”,研发、设计、面料、裁剪、制衣、包装等部门和车间的作品,都是“半成品”。但相对于企业为每个车间部门设定的职能、标准和检验尺度,定稿的设计样稿、成型面料、裁剪制图等,就是他们的“产品”,衡量他们产品质量的,不是“成衣”的数量和质量,而是和岗位连接的具体职能、标准及检验尺度。同理,谁能说标志高职教学质量和教改成果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不是我们职业院校的产品呢?换一个视角,“成衣”是不是产品其实也是相对的,也还是“半成品”;销售部门推销出去的成衣,包括售后部门通过良好服务没被顾客“退货”的成衣,才是企业的“真实产品”;库存、积压的东西最终不是产品,而是废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不能简单把毕业生当成“最终产品”,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反哺教学完善了的教改课程,又跃升为了“产品”本身。

    再次,产品只是一种“比方”。产品是对生产企业最终成果的描述,借用到教育领域,其实只是一种比方。西谚云,“比喻总是跛脚的”。学生是产品?产品没有“生命”,学生有血有肉;产品的价值在于“卖出去”,学生作为人是无价的,怎么可以“买卖”?产品“卖出之日”就是其“贬值之时”,但学生毕业之日正是他们长风万里、前途似锦的刚开始呀!对比方不可“太认真”,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产品”只是对职业院校“最终成果”的一种比喻,不是精准分析,更不是科学定义。它存在的价值,是强调了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最终成果”共同努力这个指向,而不是真要给职业院校“定义”一个什么产品的衡量标准或尺度。因此,不必在“产品形态”到底是课程还是学生上过于较真,倒是要在满足最终“服务对象需求”上多下功夫。

    谁是“最终服务对象”?

    学生。

    怎样了解学生需求?把他们当成我们的“顾客”——这样思考问题,就不会对“产品”到底是谁再纠结了;听专家忽而“产品”忽而“顾客”打比方时,就不会乱了阵脚。简言之:“产品说”的比喻,寓意是学校工作要围绕最终成果的大目标:“顾客说”的比喻,含义为学校工作要把满足学生需求作为第一指向,如此而已。

    (作者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原载11月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6.6.4*最终产品的交付时是否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天睿:销量提高必备,营销心理之目标趋近效应
如何提升销售效率?拓展业务的妙招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研究
MOOC教你如何创业:每位创业者应反躬自省的五个问题
市场营销学学习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