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欧雄鹫——罗马尼亚近现代航空军工业小考

在巴尔干半岛的东部,有这么一个诞生和合并不过百年,但却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优秀人才使其军事工业迅速腾飞,在二战中制造出性能匹敌苏德英美各航空大国的战斗机的国家。这个国家便是拥有优秀航空工业底蕴和飞机制造技术的罗马尼亚。

康达-1910

1907年,罗马尼亚发明家伯塞斯库·维亚便制造出了维亚二号载人有动力飞机。1910年,罗马尼亚的发明家亨利·康达(Henri Coandă)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康达1910(Coandă-1910)。这种飞机采用世界上第一台热喷射引擎,在当时以其没有推进螺旋桨的奇怪形状而广为知名,但在巴黎的第二次国际航空展览会中展出期间却在起飞时因为失控而被毁坏。即便如此,这次失败却意外的发现了一种流体力学现象,这就是后来对飞机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的康达效应,而这种飞机所使用的热喷流引擎后来即为现代战机主要采用的涡轮喷射引擎的雏形。

罗马尼亚在1913年组建了便属于自己的空军,罗马尼亚皇家空军(Aeriene Regale ale României,简称ARR),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空军的国家,而且早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罗马尼亚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飞机作为军事用途的国家,但仅仅局限于侦查及联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装备了一些进口自法国空军和前英国皇家空军包括纽波特、布里斯托TB.8和索普威斯小犬等各式训练机、轰炸机和战斗机共计322架。1916年,罗马尼亚在协约国的怂恿下于向当时同盟国宣战,飞机共出击了750架次。并在初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然而由于当时混乱的军纪以及其武器的匮乏,罗马尼亚皇家空军并没有成功阻挡德奥联军对罗马尼亚的进攻。在布勒加斯特陷落之后,罗马尼亚皇家空军被也随之分崩离析。

1918年5月7日同盟国投降,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罗马尼亚和特兰西瓦尼亚正式合并成新的罗马尼亚王国,罗马尼亚皇家空军随后于1918年11月重新重组,并且在1919年对抗新兴的红色匈牙利战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在这场战争中俘获了大批法国飞机及配备的引擎,使罗马尼亚皇家空军一跃成为当时整个巴尔干地区乃至东欧地区最强的空中军事力量。

然而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的主力机种依旧是从他国进口而来的。为了鼓励本国航空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研究,罗马尼亚政府开始资助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并先后在1923年、1925年以及1932年成立了技术开发协会(Societatea Pentru Exploatări Tehnice,简称SET)、罗马尼亚航空工业公司(Industria Aeronautică Română,简称IAR)以及罗马尼亚航空设计企业(Întreprinderea de Construcții Aeronautice Românești,简称ICAR)。

SET-2

SET在早期从事的研发是一些训练机及侦察机的研发,罗马尼亚国产第一号军用支援侦查飞机SET-2也出自该公司之手。这架采用木骨蒙皮设计,装备当时在各国广泛使用的法制洛林12E空冷引擎,使其可以以最高时速220km/h的速度飞行,并有一座维克斯7.7mm自卫机枪充作防御。1926年,这款飞机进行了试验飞行,尽管早期测试结果相当令人满意,但是所有的量产计划在这架试验机的一次着陆和事故中彻底被取消了。随后SET也研发出了一系列较为成功的练习机,例如SET-3系列及SET-K。但最后SET由于一系列的问题在SET XV的设计完成之后终止了自研的道路,转而生产IAR和其他外国公司的飞机并提供给罗马尼亚皇家空军,在二战中SET曾拿下亨克尔的授权,生产了一些数量较少的He111,但在二战中SET大部分投入在航空工业上的时间却变成了飞机修理。在战后,SET也逐渐退出了航空工业的市场。

罗马尼亚第一款战斗机IAR CV.11

真正作为罗马尼亚航空工业中流砥柱的IAR在初期也并非一帆风顺。1930年,罗马尼亚皇家空军开始招标一款新型战斗机以组建其新的战斗机机队,七家各国竞标商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投标方案,但一家也没有满足其给出的能达到300km/h的设计标准,正在军方踌躇于是否选择其中性能最为优秀的来自波兰国家航空厂的SP-ADO(PZL P.1/II的出口版本)时,来自本国自产第一架战斗机成功由IAR制造出来的消息传到了军方的耳朵里。这款战斗机被其设计者埃里·卡拉佛里(Elie Carafoli)被命名为CV 11,富有前瞻性的定型了下单翼的设计,前部由杜拉铝管及铝制蒙皮构成,后部采用松木结构。机身胴体侧面采用了流线型设计以减小空阻,并使得这款飞机看起来更像一个箭头。而其尾舵与机身结合的角度及其棱角在当时看起来也非常前卫,但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并不利于机身的操纵。其第一架试验机开始采用了较高出力的洛林-迪特里希12Fa型引擎,可以达到600马力的出力,但由于这种引擎过重而容易导致飞行尾旋,最后这架试验机被命名为IAR CV 11/W.8并被否决。之后IAR在第二架试验机上改用了西斯帕诺-西扎12Mc引擎,虽然出力有所减弱,但在试飞中在海平面高度的最高速度达到了328km/h,完美的超出了军方当初提出的标准。随后这架飞机被送往法国并由法国专家进行性能评估,但法国专家并没有对这款飞机做出太多正面积极的评价,使军方对这部飞机印象并不是太好,导致其以虽然速度够快,但是操纵性能差劲等原因最终在军方的招标中落选,最终选中了来自波兰原来投标的PZL P.1的小幅改进版PZL P.11b(换装“土地神”罗纳9K空冷发动机,525hp)。

PZL P.11b-K型在罗马尼亚的涂装,该型飞机在二战初期也有使用,其倒鸥型的高翼(又称波兰翼)是它主要的特征之一。

不甘失败的IAR团队希望寄托于CV 11再进行一次圆环试飞来测试最高速度使军方回心转意,但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发动机加压过热导致的故障使得发动机空中熄火,最终在雪原上迫降时因起落架坍塌而导致机体碎裂,试飞员当场牺牲。

IAR.15,形状类似于同时期的P-26玩具枪

即便如此,IAR以及它的设计师埃里·卡拉佛里并没有因此放弃进一步的设计,他开始对进口的那批PZL P.11b进行研究,并且IAR也取得了这批飞机的“土地神”罗纳9K发动机的授权,制造出了IAR 9KIc40发动机,出力达到了600hp,比原来的发动机功率高出不少。此后在1934年的新竞标中,IAR在经过了对P.11机体的反复推敲之后推出了两种全新的战斗机IAR.15和IAR.16参加竞标。IAR.15初次应用了IAR 9KIc40发动机,最高速度达到了惊人的375km/h,而IAR.16采用了水星布里斯托尔引擎,同时也附加了全封闭座舱,虽然速度不及前者,但在试验飞行中刷新了罗马尼亚的飞机高空飞行记录,表现出良好的高空稳定性。虽然这两款飞机的表现极佳,速度均超过PZL P.11b,但最终军方还是以机动性为理由把IAR.15和IAR.16给枪毙了,前者仅仅制造了五架试验机,后者则作为飞行表演机继续运用了一段时间。而军方最终选择了波兰PZL的换装新起落架、增加武装和换装国产IAR K9-I C4I0发动机的新型PZL P.11f并交由IAR生产,此外也更新了一部分P.11b的发动机为国产IAR K9-I C4I0。

罗马尼亚进口的PZL P.24

1936年,PZL P.11的高翼设计已经不适合日趋发展的高速飞机以及相应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罗马尼亚皇家空军再度展开投标。此时IAR在伊翁·格罗索博士的主持下正在进行一系列的下单翼飞机的研发当中,研究出了IAR.23/IAR.24运动飞机等具有近现代单翼机雏形的优秀飞机。这次投标中选中了更具有完善设计的装备有两门20mm厄利空FF航空机枪和两门7.92mm勃朗宁FN航空机枪的重火力P.11改进型,仅供外贸出口的P.24f型。P.24f前六架由原厂PZL生产,而后续的P.24f交由IAR生产。

IAR.37,罗马尼亚的侦查轻轰炸机

与此同时,IAR也在进行侦查轰炸机的设计和开发。此前IAR再度获得了“土地神”罗纳14K引擎的授权,制造出了新型的IAR K14-II C32发动机,马力最高可达930hp,在将这款新型发动机装备于P.24f之上并取得了成功。1937年,IAR设计出了新一代双翼侦查轰炸机IAR.37以取代早已过时的法制波泰15双翼轰炸机。IAR.37同样安装了IAR K14-II C32发动机,但由于技术层面问题出力降低至870hp。其速度和续航力都相当理想,装备了两门前射的7.92mm勃朗宁FN机枪及一门7.92mm勃朗宁FN自卫机枪,并可以搭载12枚50公斤炸弹。随后IAR对这款飞机进行了许多包括更换发动机和减少武备等改装,衍生出装备德制BMW 132A引擎的IAR.38,以及有较多改设计的IAR.39(装备出力930hp的IAR K.14-III C36)和IAR.39A(装备出力960hp的IAR K.14-IV C32),这二型为了提高速度和机动力都去掉了一门前射的勃朗宁机枪。这些侦查轰炸机在东线战场上非常活跃,参与了斯大林格勒围城战等一系列的战斗。

编队飞行的罗马尼亚空军He 112B

IAR.80的试验机,可以看到其早期未封闭座舱的设计。

时间已经到了1939年,第二次大战拉开了序幕,和波兰关系最为紧密的罗马尼亚目睹了苏德两国对波兰的瓜分蚕食后也感受到了危机的来临。即便是接收了一批波兰逃往罗马尼亚的飞机后,罗马尼亚皇家空军飞机整体数量和素质依旧十分令人堪忧,仅有92架战斗机、113架轰炸机、35架长距离侦察机、214架陆军直协机、28架水上飞机及74架联络或运输机。针对这种情况,罗马尼亚皇家空军不得不开始下达新的战斗机订单以应对将来的作战,并向德国亨克尔公司派遣了飞行员进行学习,准备引入装备两门20mm MG FF机炮及两门7.7mm MG17机枪的He 112B型。而此时早在1937年末就展开研制和制造的IAR的全金属低单翼战斗机IAR.80已经在38年末成功试飞,其装备了罗马尼亚本国国产改进空冷引擎IAR K.14-III C36,达到了510km/h的高速以及良好的操纵能力。机身的设计参考了当时罗马尼亚空军所装备的PZL P.24及飓风战斗机,并且加以自己积累的种种新技术,首次在国产机中装备了可收放式的起落架,令罗马尼亚军方印象深刻。前射火力是两挺比利时授权制造的勃朗宁7.92mm FN 航空机枪。随后在其原型机和He 112B的 测试比对中,以操纵能力及大马力见长的IAR.80成功获得了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的订单,尽管He 112B在设计理念及火力上毫不逊色,然而最终终止了进一步的采购方案,而IAR.80很快被下达了一批次100架的订单。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有很多,由于为了追求较好机动性而仅装备两挺的机枪是显然无法和同时代战斗机相对抗的,为了紧急上阵装备更好的武器,IAR在原有的机翼的两挺机枪的基础设计上又增加了四挺,期待其能够增加一定的火力,但由于这种机枪的原产地比利时被德国占领,这些飞机陷入了尴尬的无机枪可用的状态。而且原有的引擎已经难以满足飞行员的作战需求,因此又有一部分IAR.80开始改装了改进版引擎IAR K.14-IV C32,试图解决一部分问题。


IAR.80A,其水滴形座舱是为了改善驾驶员的视野而重新设计的

在此之后,罗马尼亚加入了轴心国阵营,向比利时进口机枪的限制被放开。然而比利时的工业生产速度恢复缓慢,恢复供应后的机枪数量完全如同杯水车薪,根本不能满足现有的装备需求。不得已而为之的罗马尼亚皇家空军只能从旧式波兰进口的P.11和P.24以及自己的IAR.37系列上下手,取下一部分FN机枪补上IAR.80机枪数量的不足,而且为了根治发动机出率不足的问题,这款机型又进一步装备了IAR K.14-IV C32 1000A这款罗马尼亚首款达到1000hp级别的大功率发动机,但因其出力的增加问题使其不得不增设了一条杜拉铝带以增加机体结构强度。即便如此引擎的增补在增备的机枪弹药以及装甲重量的问题下并没有显现出太多优势。最终这个型号被定型为IAR.80A。

罗马尼亚加入了轴心国之后,德国向罗马尼亚派出了试飞专家,并对IAR.80做出了一系列评价

“(IAR.80)起飞和着陆的感觉都相当棒。(IAR.80)仅比Bf 109E慢上20-30km/h,爬升至5000m的效能是一样的,在缠斗中的转向能力也在同等水平上,尽管长机鼻减少了驾驶员的能见度。(IAR.80)俯冲能力远不如Bf 109E,因为其缺少自动桨距调节器。但(IAR.80)已经足够在现在的战斗中使用了。”

装备这些早期型IAR.80的第8战斗机团在巴巴罗萨行动的第一天就已经投入作战,在初期对苏联机的空战中有着卓越的效果,特别是在对抗苏联I-16战斗机等有着不小的优势。而与此同时,由德国送达的第一批Bf 109E也到了罗马尼亚手中,Bf 109系列和IAR.80系列两种机型在罗马尼亚皇家空军内部也在暗中较劲。

和Bf 109一起准备起飞的IAR.80

随着战局的深入,原本IAR自产的IAR.37的使用局限性越来越大,为了实施有效的空中对地支援,罗马尼亚皇家空军计划引进新型的俯冲轰炸机,首先目标便瞄向了在当时德国所使用的当时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容克斯Ju 87斯图卡轰炸机。但德国方面一再拖延的态度使罗马尼亚皇家空军不得不思考在现有机体上加以改进以设计新型的俯冲轰炸机。根据这项需求,IAR在IAR.80A的基础上重设计出了一款新型俯冲轰炸机,并命名为IAR.81。IAR.81可以搭载一枚225kg炸弹以及相应的投弹具,两侧机翼下各可以搭载一枚50kg炸弹或者100L附加油箱,这也使其可以执行长距离制空任务。但如前述,德国试飞员很早就指出了其俯冲性能差劲的问题,在实战中俯冲机体摇晃和震动程度都非常大,使用的效果并不好。

IAR.81所使用的投弹具的原理,这样可以避免炸弹碰触到螺旋桨。同期很多俯冲轰炸机都采用了这个设计。

1942年,在东线战场的空战愈加白热化,苏联方面的军机也逐步升级,罗马尼亚现有的装备机枪的IAR.80系列战斗机面对苏联战斗机时已经逐渐力不从心。为了增备其火力,IAR决定将其中两挺7.92mmFN机枪升级成13.2mmFN机枪*,而其也升级加装了无线电设备用以指挥调度。而原来表现糟糕的IAR.81的改进版本IAR.81A也在同条生产线上装配,二者的区别仅限于装备机身挂架与否,其装配了和IAR.80B相同的武器配置。但糟糕的俯冲能力最终使得这一批IAR.81A被拆掉了投弹具作为战斗机使用。虽然在激烈的战况中罗马尼亚皇家空军不得不下达新的一小批IAR.81A的订单。不过不凑巧,在完成之前,之前下达Ju87的订单终于被德国所接受并投产,于是这一小批IAR.81A也顺水推舟拆除了投弹具作为战斗机使用。这批飞机和之前那批IAR.81A一样,编号并没有改变成代表战斗机型的IAR.80,但机翼悬挂50kg炸弹及100L油箱的挂架依旧被保留下来。

由于13.2mm的机枪补给问题以及实战需求,罗马尼亚皇家空军不得不转而追求一种威力更大,并且补给更加方便的一种新型大口径机炮。随后,德国生产的MG FF/M机炮,也就是原来出口He 112B型MG FF机炮的改进型被IAR所看好,并装备在了新一型的IAR.80系列机型、原本作为俯冲轰炸机的IAR.81B(也有称呼IAR.80C的场合)上,但并未装备机身胴体的俯冲投弹具。这款机型为了搭载20mm的机炮也改进了机翼的设计,真正实现了匹敌当时苏联军机的大火力,但这款飞机所使用的IAR K.14-IV C32 1000A发动机已经达到了性能的极限,武器增备、增设自封油箱及增加座椅背面装甲等改装使其空速越来越低。同时期,引进的新型号的Bf 109F-4战斗机所装备MG151/20 20mm机炮也让罗马尼亚军方印象深刻,并且随后德军也开始换装这款新式20mm机炮,IAR随即也展开了了IAR.80家族下一代机型的设计。

热机中的IAR.81C 可以看到151/20长长的炮管

IAR着手于让IAR.81B这款机型改装上MG151/20,并将新制造的装有两门MG151/20及四门7.92mmFN机枪的最终版型号称作IAR.81C,尽管作为IAR.81俯冲轰炸机系列的它是以战斗机的姿态被制造出来的,但这款机型的生产仅仅视作在战斗中被消耗的IAR.80/81型号的补充。而之前的IAR.80/81也在1944年逐渐改装成和IAR.81C的武装样式,根据先前的编号分别称呼为IAR.80M和IAR.81M,但具体改装数量并没有详细资料佐证。

罗马尼亚国产的食雀鹰IAR.79

装备Jumo211 Da的改装版IAR.80M

其次,前述的发动机问题使IAR.80家族在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的竞争力越来越不如引进的Bf 109E/F/G系列,已经逐渐开始退居二线。因为前线要求紧张IAR也购买了Bf 109G的G-2和G-4的生产授权进行了国产的Bf 109G生产。而IAR为了拯救这款当家机型也不得不放弃对原本IAR K.14-IV C32 1000A发动机的发掘,转而把希望寄托于换装两款德制发动机,搭载于Ju 87的液冷Jumo 211和搭载于Fw190的空冷BMW 801(1942年罗马尼亚原本已经获得了DB601的授权生产权,但这种发动机似乎并不能很好符合IAR.81的尺寸)。但两者本来在德国已经供不应求,更不可能向罗马尼亚出口。而此时前者Jumo211正好搭载于IAR自家的、意大利SM.79食雀鹰的罗马尼亚授权版本IAR.79上,并且在42年这部分IAR.79将原来的Jumo 211Da型更新成了出力更高的Jumo 211F型,于是IAR运用了更换下来的Jumo 211Da连整流罩整个装在了一架IAR.80上。但由于重心问题,试飞中高速飞行时机体颤动过于猛烈,导致这一计划不得不流产。而后者装备BMW 801的机体更是天方夜谭,从未付诸于实践。

最终,IAR.80家族一共生产了171架IAR.80和176架IAR.81,在战时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的作战飞机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IAR.80家族系列作为罗马尼亚的国产战斗机,也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飞行员,在富有经验的驾驶员的操纵下可以和当时一线的战斗机相角斗,也曾是罗马尼亚在对同盟国作战的首席王牌飞行员亚历山大·塞尔巴内斯库的座机。早期虽然能够在对苏联的战斗中占上风,但在中后期对抗苏联的作战中由于天气和配合等诸多原因均未大施拳脚。1943年,当罗马尼亚已经开始决定保全自己的时候,美国轰炸机开始了对罗马尼亚油田的空袭,这时IAR.80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在高炮和德国空军的协助下成功的拦截了数次B-24轰炸机的空袭。而在1944年美国尝试使用P-38对油田重点设施的轰炸的行动中,IAR.81再次凭借地形和机动优势配合德国军机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然而油田的许多重要目标还是被之后的数次空袭炸毁,给予轴心国的油料补给来源以十分沉重的打击。

IAR.81DC双座教练机

随后,在1944年8月的苏军攻势下,罗马尼亚发动政变并倒戈向同盟国一方作战,因此配件无法再补给的Bf 109不得不开始逐渐由一线上退下,并留给这些国产机继续在前线作战的机会。然而这些IAR.81在曾经的朋友面前因为经验不足等原因也毫无建树,另外一位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王牌飞行员康斯坦丁·卡塔楚奇诺也丧命于进攻行动之中。这些机体最后只得用于对地攻击等用途。战争结束后,随着罗马尼亚倒向苏联一方,重组后的罗马尼亚空军也开始换装苏制拉9等战斗机,罗马尼亚旧日的骄傲IAR.80/81也渐渐被人淡忘,全机于1949年退出现役。尽管IAR推出了一种IAR.81的双座练习轰炸机改型IAR.81DC希望其能延长使用寿命,但最终IAR.81DC也不敌苏制雅克11和雅克18练习机压倒性的生产优势,彻底退出罗马尼亚空军的花名册上。

另外,1943年IAR曾经计划以以前设计过的IAR.47为蓝本重设计一架搭载授权生产的DB 601的俯冲轰炸机IAR.471,计划装备和Ju 87D型同款搭载的37mm BK-37机炮吊舱进行反坦克作战,并能搭载总重500kg的炸弹进行俯冲轰炸,但这个计划最终因为IAR准备生产Bf 109G导致剩余产能不足而流产,仅仅制造出一架原机模型,并未试飞。

IAR.93攻击机

但IAR并没有因为这些挫折继续消极下去,在50年代和60年代,IAR继续进行着飞机的研究和制造,并推出了IAR.800系列的民用轻型飞机,也在积累着现代战机的设计经验,在71年和南斯拉夫合作设计制造的IAR.93型超音速攻击机再度让IAR的名字写在了罗马尼亚空军的一线作战序列上,并成为了华约内唯一一个使用自己研制的超音速战机的国家。除此之外,由70年代开始IAR也在继续展开着轻型练习机和直升机的设计和生产,其机型受到多个国家的青睐。

IAR.330L 武装直升机

IAR于70年代获得了授权以生产SA.330美洲狮直升机(罗马尼亚番号IAR.330),而IAR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设计,重设计出了一款武装直升机IAR.330L,其装备了SOCAT系统和反坦克导弹,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其他的IAR.330系列直升机以及其改型依旧活跃在包括海军在内的罗马尼亚军队的作战序列中,并且销往部分第二第三世界国家。

今天,罗马尼亚的航空工业依旧在蓬勃发展着,凭借其石油油田和铝矾矿的产量基础及其专业人才,走在欧洲航空工业的前沿,成为巴尔干半岛上一只永不衰老的雄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波兰作战飞机
PZL.37“麋鹿”极简史
波兰战役(8)双方军队实力的比较
海鸥与鹰的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空中战斗的几个第一次
一个月击落德国飞机203架:波兰空军,为何这么厉害?
小国空军志——罗马尼亚空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