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办学的成功秘诀遭破解,竟然是这样!

正如“不懂几何学者请勿入内”之于柏拉图学园的意义,孔子私学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孔子靠思想传世,无论不耻下问的治学、兴办私学的创举、还是富有人性光辉的“因材施教”都可称之为古之圣贤、万世师表!

所谓办学,应该有稳定的教学时间,固定的教学场所,一定的教学规模,公开的招生程序,有效的教育管理,等等。如果只要形成师生关系就可认定是在办学,那么,我们将无法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孔子的办学地点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司马贞《索隐》云:“《家语》:‘颜由,字路,回之父也。孔子始教于阙里,而受学焉。少孔子六岁。’故此传云父子异时事孔子,故易称颜氏之子也。”说明始教地点在阙里,今传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所载略同。

山东曲阜有阙里,是孔子母亲颜徵在所属的颜氏族居地。这里既是孔子少年生活成长之地,也是孔子在鲁国早期办学之地。孔子有颜姓弟子八九人,以颜无繇最年长,仅小孔子6岁,可见孔子办学得到了母族颜氏极大的支持。

当然,孔子后来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其教学地点在随时变化。68岁后再回到鲁国,继续其办学活动,办学地点也仍然以此为中心。

因此,《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去世之后,“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絶。”

孔庙

当然,后来的孔里、孔庙、孔林等肯定超过了孔子讲学时的规模,但基本地点则是历史传留下来的,不容怀疑。

孔子的办学经费

首先,孔子在私人办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者说积累了一定的办学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他年轻时做过小吏,可能有一些积蓄。

孟子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司马迁说孔子“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唐司马贞《索隐》云:“有本作委吏,按赵岐曰:‘委吏,主委积仓库之吏。’”

二是孟懿子、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从其学礼,大概会有一些贽敬之奉。

电视剧《孔子》孟懿子、南宫敬叔剧照

由于孔子影响扩大,鲁国其他贵族也会有所馈赠,以表示他们礼贤下士。据《孔子家语》载:“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夫二子之贶财,则丘之道,殆将废矣。’”

季孙氏赐赠孔子粟千钟,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古代六斗四升为一钟,千钟合计六万四千升,可供三四百人一年的粮食之需。南宫敬叔与孟懿子兄弟师从孔子,孟孙氏的馈赠当不会少于季孙氏。

其次,孔子招收弟子要收取一定的学费,这也是办学资金来源之一。

《论语·述而》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即干肉,束脩指十条干肉。邢昺疏云:“案《书传》言束脩者多矣,皆谓十脡脯也。《檀弓》曰‘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竟(境)’;《少仪》曰‘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谷梁传》曰‘束脩之问不行竟(境)中’。是知古者持束脩以为礼,然此是礼之薄者。其厚则有玉帛之属,故云‘以上’以包之也。”

束脩本是古代亲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是指求学者自愿缴纳一定的学费,即使是很少的学费,只要诚心向学,他都会接受他们为弟子,并给予教诲,并非一定是必须缴纳十条干肉。后人以“束脩”指称入学或学费,便导源于此。

其三,孔子在鲁国做官期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可以作为其办学资金来源之一。

孔子在鲁做官俸禄多少,有一条资料可作参考。孔子去鲁适卫,“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唐司马贞《索隐》云:“若六万石,似太多。当是六万斗,亦与汉之秩禄不同。”唐张守节《正义》云:“六万小斗计,当今二千石也。周之斗升斤两皆用小也。”

其四,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得到所居国贵族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政治上的声援,也包括经济上的资助。

孔子回鲁后,鲁尊孔子为国老,给予了丰厚待遇。孔子则接受鲁定公与季康子的政治咨询,并不从事具体政务工作,而是继续办学授徒、整理古籍文献。

他的弟子冉有、子贡等早已仕于鲁,宰予仕于齐,子路则先仕于鲁而后仕于卫;仲弓做了季氏宰,宓子贱做了单父宰,子游做了武城宰,子夏做了莒父宰;而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明施乎诸侯”。

孔门的弟子春风得意,孔学的影响也如日中天。这时的孔子学校人气旺盛,资金充裕,就更不必怀疑了。

孔子办学的层次规模

周代学校有小学、大学之分,不同年龄段的人会进不同层次的学校。孔子所办的学校是小学还是大学?或者是否包括了小学和大学?这属于办学层次问题,需要给予正面回答。

为了弄清楚孔子办学的层次,我们先来看看周代的官学教育。

《礼记·学记》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这里不仅介绍了办学的不同层次,而且强调了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不同教学要求。

根据周代小学、大学层次之分,对照孔子办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判断孔子所办之学为大学而不是小学,也不是打通小学与大学教育的特殊学校。理由如下:

一是冠礼是人生最为重要的礼仪,学者都很重视,但未闻孔子弟子在入学以后有人行冠礼,这可反证他们入学之前都已行过冠礼,即已经成年。

二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核心是“礼”与“仁”,这些都属于周代大学教育内容而非小学教育内容。

三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弟子也多与孔子讨论《诗》、礼、乐,这与《礼记?王制》所云“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8]的官学大学教育是一致的,未闻孔子与弟子讨论学书计和学幼仪等小学教育科目。

电影《孔子》子路剧照

四是孔子以“成人”、“君子”要求弟子,弟子也关心成人之事,说明其教育为成人教育,如《论语·宪问》载:“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五是孔门弟子在学习期间能够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并可随时出仕,出仕者或由孔子推荐,或由统治者直接聘请,这自然是大学教育而不是小学教育的结果。

六是《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颖达解题:“郑(玄)《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于《别录》属通论。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就此通论而言,也说明孔子对其弟子的教育的确是大学教育,而不是小学教育。

由于孔子开办的是大学教育,其办学规模自然不会很大。《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仲尼弟子列传》又说:“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司马迁为“颇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的颜回等35人立传,录“无年及不见书传者”姓名42人。

孔子所办是当时最早最大的私学,各国求学者甚众,其规模自然也不会太小。在春秋末期,像孔子所办的这样规模的私学可谓凤毛麟角,所以更为难能可贵。

孔子办学的组织管理

要正式进入孔子开办的学校,成为孔门弟子,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一是要改穿儒者的服饰,二是要举行拜师仪式。前引子路后来“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便概括了这一程序。

所谓“儒服”,即当时孔子所穿的服饰。鲁哀公曾问孔子所穿是否儒服,孔子回答:“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其实,逢掖之衣、章甫之冠正是儒服,不然,哀公何来此问?逢掖,也作缝掖,是鲁国儒者所穿的一种宽袖长衣;章甫,是殷代成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即缁布冠。因为孔子标榜儒学,所以进入孔子所办的学校,成为孔门弟子,需要改穿儒服,以表示自己是一个儒者。

所谓“委质”,汉服虔注:“《左氏》云:古者始事,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于其君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质,屈膝而君事之。”委质就是通过一定形式确定双方的契约关系,这是一种“示必死节”的君臣关系。

孔门的委质显然借鉴了这种形式,除了可能有书名于策的程序之外,也可能还要缴纳一定的学费。《论语·述而》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便告诉我们,进入孔子所办的学校是要缴纳一定的学费的,“自行”表明自愿,“束脩”大概是最低的收费标准。

杏坛讲学

从根本上说,孔子学校能够延续开办几十年,与其有效管理密不可分。当然是孔子在主导这所学校的管理工作。但管理工作非常琐碎,无日无之,孔子不可能事必躬亲,忙于应付,必然有自己信任的管理团队。从现有材料来看,子路、冉求参与了学校管理工作,或者说他们是这个学校的主要管理人员。

《论语·子罕》载:“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子路平时一直在协助孔子管理孔门弟子,或者说是孔子学校的事务主管,不然,他不会在孔子病重的时候自作主张,成立一个治丧委员会,要求孔子的门人们行家臣之礼,为孔子准备丧事;孔子也不会在病好后说“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因为孔子当时已经不是鲁国司寇,他与弟子只是师生关系,不应该用大夫家臣之礼要求他的弟子们。

姑且不论子路的安排是否妥当,是否符合礼制,他实际上是孔门弟子们的领袖,参与了孔子学校的日常管理,则是肯定的。

如果说子路是孔子学校的事务主管,那么,冉求则是孔子学校的财务主管。

《论语·雍也》载:“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公西赤(字子华)由孔子派遣出使齐国,冉求为他的母亲请求粮食补贴,说明冉求是孔学的经济主管,处理学校经济事务。遇有重要经济事务,他虽然需要请示孔子,但却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结 语

孔子开办“私学”,完全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召唤陋巷间的平民弟子到杏坛听课,把高层文化播撒到了社会底层。他早早地感觉到了天地太大,杏坛太小,便带着学生们拔脚出走,组成了一个“游士集团”,一所流亡学校。就在这样一所流亡学校中,他们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政治学、伦理学、人格学、管理学课本,每一个课本都成了经典。

曲阜离泰山不远,皇帝们常常把祭山和祭孔连在一起,这就等于是祭拜了两座泰山。孔子的泰山是一所学校,每攀上几步就积累一级学历;孔子的学校是一座泰山,每一级学历都泥石垫脚,直指云天。

由此可知,何谓孔子。由此可知,何谓中国。

来源:作者惠赐本号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
孔子的十大弟子(二)
感悟《论语》:“孔子的接班人”
《论语》的那些事儿之三
自顾不暇
知识——孔子弟子名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