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学《论语》16.9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

一起学《论语》16.9

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白话】
孔子说:“天生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了才知道的,次一等;处在困境中才学习的,又次了一等;处在困境中却不学习的,这就成了最下等之人。”
 
【释词】
上:指圣人。
学而知:学圣贤之道,从而知。《注疏》:“‘学而知之者,次也’者,言由学而知道,次于圣人,谓贤人也。”
困:处在困穷、不通达之时之地。孔安国:“困谓病于有所不通也。”《注疏》:“人本不好学,因其行事有所困,礼不通,发愤而学之者,复次于贤人也。”
下:下等、下愚。《注疏》:“知困而不能学,此为下愚之民也。”唐文治:“惟下愚,则不可教诲矣。”按:下与上,惟在自己。
 
【先贤精义】
朱子曰:人之气质不同,大约有此四等
伊藤仁斋曰:此夫子深赞学问之功,以勉人也。
《论语义疏》曰:此章劝学也,故先从圣人始也。若生而自有知识者,此明是上智圣人上贤既不生知,资学以满分,故次生知者也。中贤以下也,本不好学,特以己有所用,于理困愤不通,故愤而学之,此只次前上贤人也。下愚也,既不好学,而困又不学,此是下愚之民也,故云“民斯为下矣”。
杨氏曰:生知、学知以至困学,虽其质不同,然及其知之一也。故君子惟学之为贵。困而不学,然后为下。
《论语稽》曰:人之禀赋,万有不齐,而要以能知为主。盖必之,而后能之也。其等虽有上有次,有又次,及其知之一也。惟困而不学,则终于不知,故曰斯为下矣
唐文治曰:此章非泛论气禀,盖专为困而不学者警尔。不学有二等:或不通而自以为能通,所谓自暴是也;或知其不通而不求通,所谓自弃是也。曰“民斯为下”,可哀哉!
徐英曰:“知之、学之”者,知此道也,学此道也。此道在心,此心即理。仁义孝悌,反求诸心也。上智,不为物蔽,故曰“生知”中人,或移于习,故必学知,克己复礼是也。物欲既深,克之较难,故曰“困学”。“困而不学”,斯自弃也。
陈祥道曰:生而知之,仁者安仁也;学而知之,知者利仁也;困而学之,畏罪者强仁也;困而不学则困蒙吝矣。
张栻曰:生知、学知、困知,《中庸》言“及其知之则一”者,言其终所至之同也。其始所进之异也,生知者天禀所钟之全粹,不待学而自知义理也;其次则必学而后知,又其次困而后反于学。困而学虽在二者之下,然其至则一者,以夫人性之本善故耳。若困而不学,则是自暴自弃,斯为下愚矣。
刘宗周曰:其有不知者,物蔽之也,甚焉则困矣。自生知以至于困知,同一知,实同一学。不学而后,圣狂霄壤。天乎?人也。故君子学之为贵
钱穆曰:本章“知”字、“学”字,及“知之、学之”两“之”字,皆泛指。“生而知之”谓不学而能也。困,有所不通。推之于道于艺,各有先后难易之别。或以尧、舜、孔子为生知,禹、稷、颜渊为学知。证之《论语》,孔子不自承为生知。然则学者不当以非生知自诿,惟当以民斯为下自戒惧,斯可。
《四书反身录》曰:问:生而知之、学而知之,此“之”字果何所指?曰:“知之”只是知本性,本性之外再无知。若于此外更求知,何异乘驴更觅驴?又曰:生知、学知、困知,及民斯为下等,虽有四知,止一知。知之在人,犹月之在天,岂有两乎?月本常明,其有明有不明者,云翳有聚散也,云散则月无不明。有知有不知者,气质有清浊也,气澄则知无不知。学也者,所以变化气质以求此知也。上次又次及民下,人自为之耳。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勉人学问变化气质也。
蕅益大师曰:只是肯学,便非下民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集释》《论语学案》《论语大义》《论语新解》《论语稽》《论语古义》《癸巳论语解》《论语点睛》《论语会笺》《四书反身录》《四书解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学《论语》17.3阳货篇——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论语注疏》1
论语名句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孔子的282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起学《论语》19.22子张篇——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