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在建设低碳经济有重要之角色。作为可以影响城市发展中之土地、资源、建筑、交通等范畴之专业,对过程中合理资源分配和使用都有协调和调整之能力。 应对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必需由两大规划策略开始:“减缓”(Mitigation)和“适应”(Adaptation).
3.1 “减缓”规划
减缓规划策略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手段去减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少潜在之反面影响。相关之手段可包括编制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之法规、规范和标准、提供节能减排之激励政策,鼓励使用减低CO2排放之城市规划、设计和建造方式。有关之政策必需有一概定之减排指标为依归,作为量度各减缓规划手段之可行性及成效。
3.2 “适应”规划
正如上文已述,全球气候变化已进入危机阶段,事实上,由于全球暖化带来之生物、自然、地理系统变化已产生,而部分预计之改变亦已不能避免。 因此城市规划要由“适应”之角度去分析那些将会无可避免的生物、自然和社会转变之实质后果,从而制定政策和行动去“适应”,把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有关之问题可包括未来预知海岸水面升高如何破坏城市现有基建设施、经济活动如何受农业生态平衡改变而减产、 强烈天气现象如何影响民生,及如何应对这些避免不了的转变。
事实上,国外专业规划学会已就有关气候变化挑战作出大量讨论,并已有相应行动呼唤规划师和规划工作者关注。例如,加拿大规划师学会在其《气候变化政策文件》中说明“气候变化是事实而迫切,而规划师会就支援加拿大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负起重要之角色(CIP,2008)”。加拿大规划师学会在此文件中指出学会的政策目标为:
· 提升会员在缓和及适应气候变化之能力;
· 提升有关知识、缓和手段及适应方法;
· 提高城市规划和气候变化间之关联;
· 建立专业网络支持协作力量及方案。
美国规划协会(APA)亦于2008年发表了《对规划和气候变化之政策》,其中突显规划师在应对气候变化之角色(APA,2008):
· 影响社会从而把气候步调减慢,及减缓及适应全球暖化冲击;
· 推动合理化社区规划设计、有效交通网络、可持续土地发展及保育战略;
· 告知公众及决策者气候变化会带来的潜在社会成本,及应对政策。
案例
一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编辑本段回目录
· 英国关于气候变化、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在国家规划政策指引中,关于可持续发展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政策,从规划的编制、实施、公众参与、实施反馈等多方面入手,系统而全面,2008年正式通过《气候变化法案》;
· 日本则提出了低碳社会的概念,2004 年发起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境》的研究计划,2007年提出可行性研究,2008年发布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
· 美国于2007年发布《抓住能源机遇,创建低碳经济》报告,主张通过技术途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颁布《低碳经济法案》等;
· 印度于2008 年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确定了8 个核心国家计划;
· 法国于2004年发布《气候计划2004》;
· 澳大利亚颁布《气候变化战略》、《碳污染减排计划绿皮书》;
· 印度颁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等;
· 加拿大颁布《空气清洁法案》、《转危为安:采取行动对抗气候变化》等;
· 联合国于2007年出台“巴厘岛路线图”,提出减碳目标,其环境规划署则执行了2010-2011年的气候变化战略工作计划。
1 英国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
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为推动英国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Carbon Trust),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ST) 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 ,LCCP) 。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 在LCCP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伦敦市也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一系列低碳伦敦的行动计划,特别是2007年颁布的《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The Mayor ’s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 。总的来说,英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和行动方案有以下主要特点。
(1) 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单一,即促进城市总的碳排放量降低,并为此提出了量化指标。减碳目标的设定基本是依照英国政府承诺的在2020年全英国CO2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26%-32%,2050年降低60%来进行。各种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是以碳排放减少量来衡量。根据英国全国目标,伦敦市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将2007年- 2025年间的碳排放量控制在6亿吨之内,即每年的碳排放量要降低4%。
(2) 低碳城市的主要实现途径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例如,在布里斯托市的《气候保护与可持续能源战略行动计划2004/6》中,控制碳排放的重点在于更好的能源利用,包括减少不必要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用可再生能源等。
(3) 低碳城市规划的重点领域是建筑和交通。以布里斯托市为例,2000年全市碳排放量中,住宅和商用建筑的排放量占37%,交通占全部碳排放量的36%,工业碳排放占22%。伦敦市碳排放总量中,家庭住宅占到38% ,商用和公共建筑占33% ,而交通占22%。因此低碳城市的重点在于降低这三个领域的碳排放。
(4) 低碳城市建设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并重。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同时,构建鼓励低碳消费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体系。特别是,政府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并鼓励企业和市民的参与,综合运用财政投入、宣传激励、规划建设等手段,鼓励企业和市民的参与;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通过重点工程带动低碳城市的全面建设。例如,英国碳信托基金会还与143 个地方政府合作制定地方政府碳管理计划(Local Authority Carbon Management ,LACM) ,旨在控制和减少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共基础设施的碳排放。
2 伦敦低碳城市建设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前任伦敦市长利文斯顿于2007年2月发表《今天行动,守候将来》(Action Today to Protect Tomorrow),计划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定为在2025年降至1990年水平的60%。
伦敦政府认为,转用低碳技术的成本,比处理已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成本低。节能及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不会令原有的生活品质下降。反之,加强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有助于伦敦发展成为环保技术的研发中心。
伦敦政府计划提出的措施能够在2025年前,令该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减少1960万吨。然而,要达到减排目标,伦敦还要每年减排1340万吨二氧化碳,这需要英国政府推动全国性的政策配合。因此,现任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2008年5月当选以来游说英国政府加快推行相关政策,例如在全球大规模投资可再生能源,向各行业征收二氧化碳税等。
伦敦市低碳城市建设有几个政策方向:
① 帮助商业领域提高减少碳排放的意识,并给他们提供改变措施的信息。鼓励所有商业在他们投资的时候都要向低碳一体化过度。
② 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排放。引进碳价格制度,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致力于使伦敦成为欧洲国家中电力汽车的首都。
③ 改善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伦敦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要求新发展计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
④ 发展低碳及分散(low carbon and decentralized)的能源供应。在伦敦市内发展热电冷联供系统(combined cooling,heat and power),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等,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从而减低因长距离输电导致的损耗。
⑤ 市政府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改善市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益,鼓励公务员习惯节能。
⑥ 为了适应伦敦市未来更炎热的夏天,政府通过合理可行的方法,设计出减少水消耗的建筑。将使用商业模型,创立成本中立(cost neutral)的方法来升级建筑物的能源有效使用,从而支持“建筑能源有效利用工程”。市政府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改善市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益,鼓励公务员习惯节能。
在提出可测量的碳减排目标和基本战略的同时,实现途径的选择强调实用性,以争取最大程度的公众支持。如在《伦敦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中专门指出,存量住宅是伦敦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占全市碳排放的40%) ,但只要三分之二的伦敦家庭采用节能灯泡,每年能够减少5715万吨CO2排放;如果所有炉具都转换为节能炉具,则能够再减少62万吨CO2排放(见表1) 。
表1 伦敦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手段
伦敦市市长Boris Johnson表示,将在伦敦建造10座“”(low carbon zones),帮助家庭和公司减少他们的能源开支。这是Johnson实现到2025年减少首都碳排放60%的目标的一部分计划。 低碳区将提供一系列服务和技术支持,如住房绝缘、用节能装置对建筑进行翻新以及在当地进行能源再生计划。而且,低碳区还将对现有的建筑进行碳排放评估,制定出减少碳排放的最佳方法。在伦敦能源合作(London Energy Partnership)计划下,现在已经有4座试验的低碳区,分别位于Barking、温布利、Elephant and Castle以及Mitcham。除此之外,在2009年年初开始兴建6个新区,计划在2012年完成。
3 哥本哈根50项措施建低碳城市
丹麦哥本哈根宣布到2025年,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立城市。其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目标是到2015年把该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
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量降低到零。丹麦大力推行的是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这使得哥本哈根的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在电力基础上实行热电联产,进行区域性供热。另外该市有严格的建筑标准,推广节能建筑。丹麦也推行高税能源的使用政策,当前每度电支付电费所包含的税额高达57%,如果不采取节能方式,用户则会付出高额的代价。
还有更有趣的节能方式,比如城市绿色交通,包括电力车、氢动力车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推行“自行车代步”。如果驾车行驶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总是会被一个又一个的红灯所阻挡。如果骑上一辆自行车匀速蹬踏,倒是可以几乎一路绿灯畅通无阻。这是因为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这正可以反映出哥本哈根市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第二、私人轿车最末。哥本哈根还被国际自行车联盟(International Cycling Union)命名为2008年至2011年的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这个城市已经把自行车代步作为一种城市的文化符号,作为一种城市文化。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哥本哈根时,哥本哈根市政府送出的一份官方礼物就是一辆特别设计的自行车,名为“城市自行车一号”。该城市也有很好的自行车代步服务,全市有一百多个免费自行车停放点,以20丹麦克朗的价格就能自行租借,把车还回至任何一个停放点时,就可以将20克朗的押金拿回。但如果没有把自行车停放在规定的区域,罚款则高达1000欧元。
哥本哈根还鼓励市民垃圾回收利用,同时依靠科技开发新能源新技术。丹麦的风能很丰富但是不能储存其能源,通过风力所产生的电能电解水之后,产生氢能则能够储存。哥本哈根为低碳目标采取的措施累计有50项,它同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主办城市。
项目简介: 丹麦哥本哈根进行Carlsberg旧工业区开发,意欲实现“碳中立”
Entasis事务所为哥本哈根的Carlsberg旧工业区改造进行了概念设计。该事务所是在国际竞赛中战胜了221家对手而赢得这个项目的,并在MIPIM2008展会上进行了展示。
“Carlsberg——我们的城市”项目是一个公共空间的网络,包括公园、广场、轴线、街道、小巷、通道和一系列私有但有公共路径的建筑。地块上有很多已有建筑和户外空间,因此改造是一个挑战,不过这个工程更多关注的是空间而不是建筑。
Carlsberg的12座大型城市空间都按照功能和美学的法案进行。城市空间对于附近的建筑来说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实现建筑和功能性。这是一个“城中城”,设置了多样的文化建筑和空间、办公室、幼儿园、商店和住房。
设置了充足的公共交通设施后,这里将实现低能耗和“碳中立”,并为环境可持续性打下了基础。
方案图一
方案图二
方案图三
方案图四
方案图五
4 韩国的低碳绿色增长
韩国长久以来一直是以发展高能耗的重工业为中心,而不注重环保。韩国作为全球第13大经济体,水泥生产量为日本的2倍,且耗能量为日本的3倍以上。韩国总统表示,韩国必须要向环保转型,以增强其竞争力,且越早实施低碳经济对韩国越有利。
为此,2008年9月,韩国政府出台了《低碳绿色增长战略》,为韩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所谓低碳绿色增长,就是“以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就业机会的国家发展新模式”。韩国政府认为,这一战略将成为支撑、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该战略提出要提高能效和降低能源消耗量,要从能耗大的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到2030年,韩国经济的能源强度要比目前降低 46%。另外,要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并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实现低碳绿色增长战略的基础是改善能源结构。韩国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将在电力产业投资37万亿韩元,预计在2009—2022年间,将新能源的发电量扩至3237万千瓦。这个项目囊括12个核电站、7个煤电厂和11个天然气发电厂。韩国国家能源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第一阶段国家能源基本计划(2008—2030年)”,提出要努力减少石油、煤炭等燃料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到2030年,化石燃料将从目前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3%降低到只占 61%,而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将从2.4%增加到 11%,核能的用量将从目前占14.9%提高到 27.8%。就可再生能源产业而言,政府希望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到2007年水平的44倍,风能利用量增长36倍,生物燃料增长18倍,地热能增长50倍。韩国政府和企业将在2030年前投入11.5万亿韩元(约合87.4亿美元)用于绿色技术研发;确保公民能够用得起能源,使低收入家庭的能源开支不超过其总收入的10%。
2009年1月6日,韩国总统李明博主持新年的第一次国务会议,会上通过了政府提出的“绿色工程”计划。该计划将在未来4年内投资50万亿韩元(约380亿美元)开发36个生态工程,并因此创造大约96万个工作岗位,用以拉动国内经济,并为韩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这一庞大计划被称为“绿色新政”。“绿色新政”的主要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低碳技术开发和创建绿色生活工作环境。具体来说,治理四大江河、建设绿色交通系统、普及绿色汽车和绿色能源;扩增替代水源以及建设中小规模的环保型水坝等。韩国政府将推动全国范围的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包括建设低碳铁路、自行车道路和公交系统。修建中小型环保型水坝,增加河流的储水功能,并减缓洪水和其他水灾。政府将投资生产低碳汽车,开发混合型汽车和开发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作为环保努力的一部分,将投资 3万亿韩元用于扩大森林面积,提供23万个就业岗位;在全国修建200万个绿色住宅和办公室,即建设200万户具备太阳能热水器等的绿色家庭,并将20%的公共照明设施更换为节电型灯泡。
韩国总理韩升洙说,政府推行“绿色新政”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提高韩国的竞争力。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官姜万洙说,尽管一些基础设施开发工程与“绿色新政”计划重叠,但是“绿色新政”的目标有三个:创造就业岗位、扩大未来增长动力和基本确立低碳增长战略。
2010年4月14日,韩国政府公布了《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主要内容是在2020年以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温室气体排放预计量(BAU)”的30%。韩国构筑的绿色增长基本框架,今后将依法全面推行低碳绿色增长计划。此举阐明了韩国建立绿色环境的坚决意愿,为韩国成为国际社会上的主要绿色国家奠定了基础。《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绿色增长国家战略、绿色经济产业、气候变化、能源等项目以及各机构和各单位具体的实行计划。此外,还包括实行气候变化和能源目标管理制、设定温室气体中长期的减排目标、构筑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管理体制以及建立低碳交通体系等有关内容。
基本法生效后,将对绿色产业施行绿色认证制,可获得认证的项目包括新生和再生能源、水资源、绿色信息通信、环保车辆和环保农产品等10个项目、61项重点技术。对于大型建筑物,将实行“能源、温室气体目标管理制”,严格限制能源的使用。环境部将新设“温室气体综合信息中心”,负责推行在2012年以前将能源消耗量平均每年减少1%至6%的有关计划。韩国此次推行低碳绿色增长计划的预算总额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在低碳增长方面的投入,为 31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对韩国积极推行绿色增长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
按照韩国的规划,到2012年,韩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要从2006年的3.23%增至5%(政府研发投入占1.25%,民间研发投入占3.75%),政府研发支出从2008年的10.8万亿韩元增至2012年的16.2万亿韩元。此外,加大对民间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出台研发优惠税制,放宽企业研究相关规定,如将研发设备投资税收抵扣从7%增至10%等。近些年来,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及其融合技术作为各国的科技重点,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了《国家融合发展基本计划(2009—2013)》,对融合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四种科学有机结合的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作出系统规划。基本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创意性融合技术研究,加强创意性研究人才的培养,发掘新的融合性技术产业,依靠融合技术提升现有产业水平,创建高附加值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完善政府法规,成立尖端、融合、复合型技术发展促进委员会,建立部门间合作协调机制。
5 日本模式——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即“福田蓝图”。蓝图指出, 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2008年7 月29日的内阁会议通过了依据“福田蓝图”制定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数字目标、具体措施以及行动日程。具体来看,日本的低碳社会建设有如下特征(见图1) :
图1 日本低碳社会规划
(1) 低碳社会规划目标的灵活性。日本低碳社会规划考虑了两种情境,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两种模式的思维方式不完全一样,模式A 侧重于城市集中地区形成高密度、高科技的社会方式。模式B 则侧重将人口、资源分散化,倡导一种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模式A 追求GDP 的增长,而模式B 则追求舒适、慢节奏的生活,不追求GDP 的高增长。
(2) 低碳社会实现途径中体现各部门共同参与。日本低碳社会规划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在所有部门实现碳排放的最小化,最大限度挖掘各经济部门的碳减排潜力。企业应开发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商品;民众也应改变生活方式,选择环保产品;向普通家庭普及太阳能电池板;推广高效的热泵等。
(3) 低碳社会规划重点领域的多元性。低碳社会规划在强调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原则的同时,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侧重,尤其以交通、住宅与工作场所、工业、消费行为、林业与农业、土地与城市形态等为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
(4) 低碳社会建设的政府主导性。行动计划指出政府应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根据对环境的影响征收环境税,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活动;城市建设应推行紧凑的城区布局,让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农村应推广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车;引进高效、低价的可再生能源。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还特别强调低碳基础设施的发展,从制度设施、软设施、硬设施和自然资本等方面给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工具参考。
6 美国的项目建设案例
(1)  芝加哥中心区“脱碳”规划
方案图一
AS+GG(Adrian Smith + Gordon Gill)事务所完成了芝加哥市中心区“脱碳”规划的一期工程。该事务所的50名员工投入到这个为期一年的工程中,将帮助芝加哥减少25%的碳排放,到2020年降至低于1990的水平,到2030年实现所有的新建和更新建筑的碳排放减少100%。该计划包括对Willis大厦的改造,其将成为世界各地“脱碳”的模本。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连接Pedway地下系统,使得该区在极端天气状况下也适合步行;创建绿色走廊和Monroe街的地下联运轴线,方便居民、通勤者和游客;循环利用环线中的地下隧道,构成流动性的废物处理系统;将芝加哥现有的河畔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延伸开来,增加环线地区的机动性;为学校印制和“脱碳”方面的手册。
Gordon Gill表示,破旧的房屋经过改造后,不仅节省了资金,还使得新建建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将改善能源和碳排放,并提高环线区域的生活品质。
随着一期工程的结束,二期工程将实现能源和碳排放减少的目标,从大学、医疗结构、城镇、州一直推广到全世界。为此,AS+GG公司宣布成立一个新的Postiv Energy事务所,专注于能源和节能工程服务项目。
方案图二
方案图三
方案图四
(2)  美国吉奥斯零耗能地区规划
荣誉奖:美国吉奥斯零耗能地区
“这是第一个如此高效率使用太阳能的的项目,配备有雨水收集装置。这个项目是园林设计师和其它设计师通力合作的结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应该进行公开展示。”
——2009年ASLA专业奖评委会
项目简介:
吉奥斯将成为美国最大的零耗能,多功能城市地区。地热能和太阳能取代了化石燃料,满足了整个社区的能量需求。这个地区和自然系统、雨水园林、居民用地紧密联系在一起。雨水和融雪是行道树雨水花园、渗流公园、广场和社区花园的用水来源。吉奥斯发展计划得到了阿瓦达市政府的批准,于2009年夏季动工。
吉奥斯地区平面图
多功能零耗能地区
能源和水
生态居民区
密度优化,以获得最大太阳能
密度优化,以获得最大太阳能
棋盘式分布的太阳能电池板
棋盘式分布的太阳能电池板
棋盘式分布的太阳能电池板
零耗能,无需使用化石燃料
雨水管理和居民生活
行道树雨水花园
渗流公园:方形广场
渗流公园:方形广场
渗流公园:树木
二 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深圳国际低碳城实践
1 深圳国际低碳城的五大策略
图1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是深圳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作为国家低碳发展的综合试验区,低碳城将在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图2
低碳城选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规划总面积约 53平方公里。集聚、示范、输出是深圳国际低碳城的三大使命。集聚先进的低碳发展要素,示范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营城模式,输出先进、务实、具有中国智慧的低碳发展价值观。
指向低碳生态的五大空间发展策略
本次《深圳国际低碳城空间总体规划研究》属于分区层面的规划研究,规划致力于融合城市低碳生态建设及城市“以人为本”的环境营造,提出五大空间发展策略,旨在实现空间框架的低碳生态化,城市环境的丰富活力化,城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策略一:自持永续的绿色基础设施。针对现状城市扩张及传统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规划从生境网络、地质安全、水循环及微气候四方面出发,搭建一个自持续、自规避、自循环、自优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图3
策略二: TOD导向的空间布局模式。规划深化了传统TOD 模式的内涵,强调了TOD与其他低碳策略的系统性,结合生态框架、轨道布局、现状路网及市民出行需求等方面,构筑了一个以公交和慢行为主体的绿色出行体系。同时,围绕重要公共交通节点进行集约混合的土地利用和空间指引,形成出行体系完善、土地利用高效的绿色空间结构。
图4
策略三:产城共生的产业社区单元。规划改变传统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倡导产城融合发展,通过生产服务设施与生活服务设施的并置,依据不同类型产业及人群对生产及生活服务设施的不同需求,设立相对独立的、功能混合、服务设施差异化配置的产业单元,吸引服务、研发、低碳制造企业集聚发展。
图5
策略四:国际化城区品质与氛围营造。规划力求营造一个能够吸引先进资本、高端企业及高端人才的国际化品质与氛围的城市空间。通过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打造为城市生活的多元化提供空间支持,通过城市设计形成连山通水、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通过对现状客家围屋、旧工业厂房、旧村等历史文脉的传承,增强地区的历史感及地域归属感。
图6
策略五:绿色智能的城区支持系统。规划以因地制宜、系统集成、成本可控为原则,科学、综合地利用先进低碳市政技术,提升资源的循环比例,促进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实现水、能源、废弃物系统互相耦合,互利共生。建立复合的微循环结构,就地取材、利用和消纳,减少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和影响。
图7
彼得霍尔曾说,低碳城市规划将对城市规划产生重大转型。而中国的低碳城市规划,与别处相比,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背景,背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切实探索低碳生态发展的路径及模式,还需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可能面临的困难及阵痛转型。这注定了中国低碳城市规划尚且任重而道远,需大胆创新,摸索出一套真正契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低碳生态规划模式。
来源:作者:荆万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微信号. 2014-09-05.
2 从市政基础设施角度介绍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支撑体系——理性生态与量化低碳
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存在一种以空间为载体,以产业为动力,以技术为核心的多维框架。无论是区域、城市、社区还是建筑层面,无论是战略、规划、设计还是建设阶段,低碳生态的理想都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得以逐步实现。
作为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低碳生态城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政基础设施承担着城市及社区级资源能源的供应及降解,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承载着为城市输送资源、分解废物的重要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城市物质和能源流动的过程,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低碳化规划、设计和建设,可以直接控制城市宏观层面的能量消耗与废物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的目的。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生态文明背景下新型城镇化路径的试验区,也是中欧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区,规划先进、绿色的低碳市政系统是国际低碳城的高端定位的客观要求。低碳市政的规划设计贯穿了国际低碳城三个层次的规划体系,充分体现了水、能源和废弃物系统的耦合、循环和高效,通过适宜性分析,选择灵活、可靠、成本可接受的低碳先进技术,构建了低碳城节能减排运作的基础和内核。
图8水、能源、废弃物三大市政支撑系统
本规划共涉及3个层次。在53平方公里低碳城全域,规划从区域角度研究基础设施的系统服务范围和运作过程,确定宏观策略和结构、重要设施布局。在5平方公里低碳城拓展区,落实中观层次的规划策略,选择经济可靠的低碳技术,规划详细的管网和设施。在1平方公里低碳城启动区,借助近期的快速推进和品牌集聚效应,编制了面向实施的行动计划,集中试点实验各类低碳技术,并通过跟踪监测和分析,实现规划方案评估,为技术的推广可能及价值提供依据。
图9深圳国际低碳城市政规划层次
下面从五个角度介绍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市政支撑策略。
A 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的融合
无论是从“以线连点,串接成网”的空间形态角度,还是从基础性、前置性和支撑性的战略地位角度来说,或是从最小干扰、最低排放、最佳平衡的价值导向角度来说,绿色基础设施和传统灰色基础设施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低碳城的空间结构是建立在一个包括生物栖息斑块及廊道、水系网络、风廊冷岛、城市绿道和地质保护带等要素的绿色基础设施基底之上的,通过生境功能的自组织、雨洪调节的自循环、物理环境的自调节、地质灾害的自规避、绿色出行的自激发,形成平衡、自持的系统。
图10 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
与此同时,我们将防洪排涝通道、风力发电路灯设置路段、综合管沟实施线位、冷热水管廊预留位置、地下空间利用的适宜位置等灰色基础设施布局与绿色基础设施系统结合设置,进一步促进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和生态功能综合效应的发挥。
图11
基础设施系统与绿地空间格局
B 适宜本地条件的先进市政技术理性选择
低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国际热门方向,但并非所有的技术都适合在国际低碳城应用,应通过研究进行筛选,确保其可靠、灵活、低成本、可复制。规划中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区位、资源禀赋、技术成熟度、本地需求、经济可行性、政策可行性等因素,判断先进市政技术在低碳城的应用适宜程度,并从人的需求出发,综合考量投入和效益,兼顾示范价值和成本最优,形成综合的应用策略,并在拓展区和启动区详细规划中进行落实。
图12 先进技术适宜性分析评估
C 低碳高效并有弹性的能源系统规划
规划以开源节流、清洁高效为原则,建立了低碳城能源体系的集成框架,应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能利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冰蓄冷、清洁能源汽车等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了清洁能源的比例,并以传统电网为保障,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规划确定了宏观层面的大型设施布局,制定了弹性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广计划,在启动区先行先试,探索南方地区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的利用方式,在拓展区预留用地和管位,根据示范结果进行两套方案的选择,在低碳城则依托区域性的垃圾焚烧发电装置,实现能源供应和废弃物处理的双重效益。预测规划情景的人均二氧化碳和碳排放强度均低于深圳市的平均目标值。
图13 能源系统框架图
D 全流域、全过程的综合水问题解决方案
国际低碳城现状与深圳全市一样,面临着比较复杂的水问题,如绝大部分水资源依赖境外引水、主要河道水环境恶化、地面大量硬化导致洪涝风险增加、水体与城市生活割裂,缺少亲水景观的设计等。本次规划系统梳理了城市水资源供应、处理和循环的要素与模式,将低冲击开发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污水循环再生、雨水综合利用、多级生态净化和渗透等手段,改善水文循环条件,重建城市与水的平衡,营造充足、清洁、自然的水系统。规划还针对低碳城拓展区最重要的景观和生活轴带——丁山河制定了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包括防洪安全、水质提升、水量补充和景观营造,融合了滨水空间、两岸用地、市政工程和流域管理,塑造多样、自然、优美、活力的水岸风貌,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和开发价值,将丁山河打造为展现生态之美、示范低碳技术的城市形象名片。
图14 丁山河沿岸重要敏感要素分析图
E温室气体减排的量化评估
目前,许多城市已展开城市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工作,集中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线分析、未来情景比较、减碳方法研究等方面,但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规划针对水、能源、废弃物三大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分析评估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区域供冷、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等低碳技术的减碳效益,探索碳减排评估方法在市政规划领域的应用,也反馈验证了规划方案的低碳效益与目标可达性。
图15 地块碳排放测算和分项低碳贡献率
来源:作者:俞露.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微信号. 2014-09-26.
(二)生态园林及生态恢复工程案例
1 最小生态干预的设计——秦皇岛汤河公园
图:秦皇岛汤河公园
2 与洪水为友的生态防洪——浙江台州黄岩永宁江
图:浙江台州黄岩永宁江
3 秦皇岛滨海生态恢复工程
图:秦皇岛滨海生态恢复工程
4 以生态服务为目标的低碳设计——天津桥园
图:天津桥园
详见视频介绍:低碳美学:走向生态城市关键(案例部分)(作者: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http://www.china-up.com:8080/videoplay/videoFinal.asp?id=3696&type=confer&con=2010%B3%C7%CA%D0%B7%A2%D5%B9%D3%EB%B9%E6%BB%AE%B9%FA%BC%CA%B4%F3%BB%E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域分享 | 王凯:碳中和愿景下的城市绿色发展
推荐|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碳中和”!
大伦敦环境战略:要做最绿色的全球城市!
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建筑圈的那些事儿
20210330: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碳达峰“十四五”怎么做
生态环境部:将以碳排放达峰倒逼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