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1.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虽然由于文化的不同,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师有自己侧重的方面。但是景观设计作品要想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相互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意识变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用设计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在保障这些设计的前提下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帮助开发商提升其设计地块的价值,为开发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业主提供更多的使用功能。创造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

       2. 生态化设计
 
        2.1 生态化设计概念

  生态设计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2.2 城市居住区生态设计理念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城市居住区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居住区生态状况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对未来居住区发展的规划设想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处理技术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位。

我国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设计原则也只得到少许应用。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3. 近年来城市居住区生态发展进程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态建筑、生态住宅、生态居住区的理念已开始逐步被广大居住者和房地产开发商所接受,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和相关的新闻媒体对生态居住区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生态居住区以强调居住区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为主要目标,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客观实际,在居住者、发展商的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成熟的技术与产品,力求使居住区的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经过若干年的探讨和发展,生态居住区正在成为 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改善与发展的方向,世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在探索适宜本国和本民族特点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居住环境,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且较适宜人们居住的地区人口密度很大,绝大部分城市和居住区都超出了自然系统原有的人居承载能力,根据我国的实际,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的恢复自然系统的生态功能,在现有的条件下使人们居住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趋于合理,这是我国下阶段城镇居住区建设发展的总趋势。

    从上世纪末到今天,我国生态居住区的建设正经历着由概念到实践、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式过渡,居住者在选择自己理想的居所时开始对居住区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有较高的要求,发展商也开始积极打造相应的品牌与产品,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但由于很多人对生态居住区的认识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营销、宣传、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4. 我国居住区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城市居住区生态建设的实施尚处在初期阶段,虽然生态性的设计原则已被广大居住者和房地产商所接受,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但根据我国居住区建设的特点与规模,但要快速发展我国的居住区生态建设,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障碍。

4.1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是景观(规划设计)学学科专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从伊甸园到卢浮宫,从建章宫到拙政园,人类历史实现了从理想自然到现实自然的转化,今天的景观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的景观是为了人的使用,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境界。但越来越多的废弃地、垃圾场或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了的区域被在了人们的面前,景观设计更多的需要治疗城市的伤疤,促进城市居住区系统的良性发展。

4.2 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

  国家十五计划中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意识变为一种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

4.3 注重局部生态表象,忽视生态系统合理性

    一段时期,许多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的短期需求,一味追宠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以景观代生态,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建设方面下了一番苦心,在没有对居住区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不考虑

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实际,便在居住区内建绿地,造水景,以此赢得购房者青睐,并以生态居住区的铭牌进入房地产市场,这样不仅会增加投入,误导消费,而且会给今后的物业管理、居住者的长期消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4.4 简单的模仿,缺乏适应性和经济性

    为了简单追逐生态居住区的理念,一些开发商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开发项目的特点,将一些可在生态化居住社区实施的生态工程技术与项目机械地套用在自己开发的项目中,以达到建设所谓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不仅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投入,而且会导致新建的居住区生态系统不合理。

4.5 以短期市场为目的,炒作生态居住区概念

    为了一时赢得客户,一些开发商利用人们对生态居住区的概念尚不清楚的时机,将开发的项目生搬硬套,标榜自己开发的是生态居住区,进行名不符实的宣传、炒作,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为自己埋下了法律纠纷的隐患。

生态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市场,如何建设生态居住区是一件值得开发商、规划设计师、居住者共同努力的事。只有科学的认识、了解什么样的社区是生态居住区,才能理性化的建设、消费、经营、管理生态居住区,综合考虑经济、自然、社会等因素,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居住区的特点与优势,使居住者、开发商和社会同时获得最大利益。

5.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生态化探析

5.1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城市居住区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居住区在今后的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5.1.1 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开始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态居住区成为主流。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

5.1.2 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Stuart 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93)

5.1.3 城市居住区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居住区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2 城市居住区生态化设计原则

5.2.1 地方性原则

  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居住区设计应考虑当地人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

  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设计不能仅局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另外任何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设计时应根据基址特征进行具体的对待;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第三,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宏大的气势和英雄气概,要因地制宜,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景观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5.2.2 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景观设计中如果合理的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利用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景观对能源和物质的耗费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即材料的选择、施工建设、使用管理和废弃过程。为此,材料选用原则应以能循环使用,能降解再生为主,而且应提高
        景观的使用寿命。

5.2.3 保留原生态性原则

   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大自然的美,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充分保留居住区地块原生态性,即使是在原天然生态系统已破坏的废弃地上,也应尽量恢复当地原生态系统的面貌或向与当地大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田园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设计的第一要素,在其选择上,应多使用当地的乡土树种,生长好,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维护成本又低,也实现了经济效益。

5.2.4 结合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原则要与经济原则相结合,在景观设计上既要考虑到一次性建设投入的费用,还要考虑日后维修护理的费用。绿化上要考虑季节性变化,水景设计上要考虑水泵运行和关闭状态下的不同的视觉效果等。水景及雕塑等设计宜少而精。

5.2.5 整体性原则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美好的景观环境既是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忆,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5.2.6 多学科综合原则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联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居住区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景观。

5.3 生态功能考虑

5.3.1 环境舒适的原则

        人居小区的设计,当然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休闲住区尤其如此。应主动借助植物以及其它一些生物物种的作用,把生态因子向着使人感觉更舒适的方向调整。为此,应考虑更多的生物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如行道树的选择既考虑造就人行道的林荫效果,又考虑快车道适当留出上空以便受污染的空气上升扩散;例如,建筑物北侧的树木选择高大浓荫的常绿树,以阻挡冬季北风,南侧主要选用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或枝叶较稀、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使房间内冬季阳光充足,造成干燥暖和的效果。再如恰当的墙面和屋顶绿化,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穿插能释放较多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或既杀菌又有清香气味的桉树类树种,从而使空气清新,等等。

    5.3.2污染防治的原则

一方面是细致而周到地考虑植物可能的环保作用,一方面使这种作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至。如利用高大乔木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特点,能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的释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利用针叶树和桉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

5.3.3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生态学界以及广大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居住区规划中除了植物的使用必须多样化以外,为了达到景观层次的提升,应力争多安排动物措施,如鸟类招引、等。当然,这不要被理解为动物越多越好,前提是不能给居民带来烦扰、不便甚至伤害。为此,管理和调节、控制动物种群的密度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5.3.4 物质循环的原则

在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设计、调节生态化居住区的物质循环使之向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是生态居住区工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到居住区景观设计里,一是为了降低物质输入输出水平以降低物业和生活成本进而提高效率(效率优先原则的具体化),另一是为了减少住区内外的富营养化污染,还为了减少住区内用于维护栽培植物而使用的化肥量进而减少其方方面面的危害。例如,小工区内屋顶绿化推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就是为了把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营养离子再一次利用起来。再如使用植物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也包含了这方面的考虑。

 6. 城市居住区各景观要素的生态设计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6.1 居住区绿化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
  植物作为生态景观实现绿色的有生命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区内植物材料的生态适应性应突出季节变化,多种一些落叶树种特别是果树,既可以让人们感到季节的变化也有一种秋天收获的满足感。小区内种植设计,应以本地区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树势强,又是本地区圃地容易培育的苗木品种,对于干旱气候和瘠薄土壤适应性强,栽植后恢复生长势较快,对于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深受当地人喜欢,还节省植物养护管理经费。但要有一些名贵树种的点缀,不易多,但位置要显眼。

6.2 道路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设置残疾人专用道和盲人用的盲道,在有一定危险的地方设计防护栏,采用环保材料,使居住区内的道路具有实用性、生态性的同时兼具经济性。
6.3
居住区水景设计   

居住区景观中不可缺水,但也不能多水,水多了会有无尽麻烦,开发商、物管者都深有体会。在景观设计上既要考虑到一次性建设投入的费用,还要考虑日后维修护理的费用。水景设计尽量考虑:一条环境居住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的地方,也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即使在小环境,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如能有意识选择一些环保生物,则更有利。

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的种种需要;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改善种植条件,而减少土方运量,取一箭双雕之功利;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最后流入景观水系。

如居住区靠近河道,应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作用,保护河道。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6.4 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同时也可减少在居住区内设置人工水景的面积,节约后期维护费用。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不宜大面积的铺地,在保证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应为生态绿化留有更多空间。

6.5 屋顶生态设计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一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但目前的屋顶生态绿化基本上只是达到了绿化的效果,在生态多样性方面太过单一了。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高效的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

韩国环境部《建设高效率的生物栖息空间》项目之一天空乐园”——把建设生物栖息场所的市内生态公园的概念引申到屋顶绿化中。把空间分为野生绿地灌木丛湿地等,并种植了八十多种植物。屋顶小生态系统建设后,高为12层的建筑,取暖能源减少了14%,空调使用减少了13%.建设两年后屋顶小生态系统植物种类达到了150种,昆虫种类达到了二十多种,鱼类、两栖类、鸟类生存环境优化。由此看来,在屋顶上建设生物栖息空间,给城市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7. 优秀案例分析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河南正弘九郡别墅区所做的规划及景观设计的实例,其将原有湖面改造并延伸,形成别墅区的中央景观核。中央景观核是一个由乔木、
        灌木、各种水生植物构成的湿地景观区,也是整个社区的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自然景观核。  由中央景观轴衍生出指状绿地,打破了以往住宅区中大片绿地的做法,将
       绿地水体引入别墅区深处,使每一住户都能获得最佳景观,形成水溪——树林——院落——人家的景观结构模式,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与共生。
             
德国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设计者巧妙的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采矿基地和大量建筑,改建成公园休闲、娱乐的场所。不仅尽可能的
       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作为地区的历史延续,并有效的节约了资源,同时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和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由于工业衰落带
       来的环境、就业和经济发展等诸多难题,并赋予旧工业基地新的生机。

     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也是典型的充分利用原场地的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对工厂的原有设施加以提炼和修饰,使其赋予新的审美和使用功能,并引发游客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

 8. 认识与总结

   生态设计的引入使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再生原料支撑的材料,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废弃物。在实现建设生态居住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也为开发商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城市规划要点 (附图)
城市“双修”思考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有什么特点
俞孔坚:为中国城市景观建设号脉
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