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是十月最大的谣言!


谣言不止,辟谣不歇。辟谣君已为大家整理出十月朋友圈十大谣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月的谣言有哪些:

文︱辟谣君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谣言过滤器”(ID:wx-yyglq)


谣言1

深圳水贝村拆迁每家赔偿2亿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深圳水贝村拆迁,全村人今天全部在工地上摆宴庆贺。拆迁款之后,这里的原住民,每一家赔偿额最低的都接近2亿多现金。


真相
经过记者向水贝村旧城改造的项目方京基集团求证得知:上述2亿现金赔偿的说法是谣言,拆赔比确为1:1,但更详细的补偿方案尚未公布。


至于盛宴,实际上是水贝村传统的大盆菜宴,在每年的重阳节后第二个周末举办,今年有港澳同胞来参加,所以规模比以往更大大。


另外,警方已对散步该谣言的三名嫌疑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


点评

水贝村的真相一出来,估计很多单身汉子和妹子也瞬间死心了。不过大家可以再仔细找找,还有哪些待拆的城中村。


谣言2

年薪12万为高收入群体要加重税收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年收入十二万以上的所谓‘高收入者’将要成为下一步个税改革中被重点调节的对象,简单的说就是加税,这个消息在前段时间一度遍布网络。


真相

此观点为误读,纯属谣言,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


财税专家也回应称:2005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的意见,我国建立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制度,12万元只是2006年起自行申报的收入界限,在当时也不是划分高低收入的标准,今后也难以成为高低收入人群划分的标准。关于“年所得12万元是高收入者”或“对年薪12万元的纳税人要加税”的说法是一种推演和误传。


另外,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上,国际上及我国均没有法律确定的标准,税法上也从没有确定过高收入的标准。我国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收入存在差距,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只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点评

正在吃土的小编只想说:先给我来12万吧,我也想多交点税。


谣言3

征信新政出台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原纪录周期5年提升为7年,超过一天为逾期!连续逾期三次者拉入黑名单!有了黑名单飞机票、高铁票、宾馆,手机都无法享受!子女无法上重点学校!身份证就有问题了,相当于盖个章!失信者必定寸步难行!且用且珍惜。


真相
经过媒体记者证实:各银行没有收到任何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有关‘征信新政’的文件,网上流传的信息是假消息,并不属实。


第一,个人信用记录仍然为保留5年,并没有提升为7年。


第二,个人征信数据“T+1”,是个人征信系统的一种信贷信息采集方式,于2011年就已经上线了。


第三  ,逾期一两天还款并不会被列入“黑名单”,消息中所谓的“购票、住宿、子女上学”等说法也与实际不符。


列入黑名单的一般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恶意透支的,二是逾期不还款催讨无效的,三是长期逾期还款的。


点评

虽然个人信用记录仍是保留5年,但贷款或信用卡逾期次数过多,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啊。


谣言4

6岁男孩国庆走丢




谣言类别: 儿童走失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紧急:跪下求你们了,酬金30万,求帮忙,谢谢你们。寻人启示:李东东,男,6岁,身高约1米15。国庆假期期间和父母外出旅游时走失,身上随身携带得有学生卡,希望有看见的人能与我联系,  18875054322、15023382536、13452490625  希望好心人能帮帮忙,多转播几次,知情的打电话联系,谢谢!家里人都快急疯了,求求各位好心人帮帮我们吧!


真相
经过媒体记者查证,该信息是一条翻新的谣言,目前,江苏、陕西等多地警方已辟谣:目前并没有接到任何关于6岁孩子李东东走失的群众报案,也并未接到与其相关的案情通报。


此消息其实在今年5月就已被传播,同样的文字还配有不同孩子的照片,但其留下的三个联系电话都与这一样。经确认,一个是空号,其余两个则已经关机。由此也可断定:“寻找李东东”是假的。


最近,该寻人启事又出升级版本“李东东的姐姐李冬梅称找到人可以身相许”。经查询,类似信息早在2013年就在网上出现过,里面的“姐姐”照片早在2011年就曾出现在网络论坛上。同这张男孩的照片一样,“姐姐”的照片在近年来也被冠以相亲、求助等多种噱头在多地传播。


点评

碰到儿童走失类消息,小编有个鉴别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下:转发前可以先做个简单地核查,有手机号的上网搜一下,就知道是不是欺诈号码,不要让那些真实的儿童失踪消息也因为这些谣言的存在而变成了“假消息”。


谣言5

某品牌维生素AD药物伤害宝宝大脑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最近流传的《崔玉涛不敢说的真相,伊可新等维生素AD伤害婴儿大脑》文章,其实去年就流行了一次。作者是自称“理工女博士”的某微信公众号“奶宝x国”。


在文章中她根据WHO的一篇文献资料《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然后得出“维生素A伤害宝宝大脑”的结论。


谣言1:《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的政策声明,“强烈建议不要将给1-5个月婴儿补充维生素A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谣言2:《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说给小月龄宝宝补充维生素A会导致囟门突出的风险显著增高(并明确说明只要补充过一次维生素A风险就会升高)。这会伤害宝宝大脑。


谣言3: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会在体内累积,长久了会致癌。


真相
针对第一个,《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的原文是“不建议为减少发病和死亡,而将给1-5个月婴儿补充维生素A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另外,世卫组织非常明确的认为,给1-5个月的小宝宝补充推荐剂量的维生素A(5万单位),是安全的。


针对第二个,《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的原文是:“就6月龄以下的婴儿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剂量至50,0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A是安全的。急性副作用可包括囟门突出(最常报告的副作用)、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和激惹,但通常是一过性的”。在谣言里却被理解成:只要补充过一次,就能产生问题。


针对第三个,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致癌”,这毫无任何依据。


点评

当妈的不要轻信这些危言耸听的小道消息,想知道更多科学的育儿知识,最好去正规医院问一下儿科医生。


谣言6

西双版纳景洪南站有人抢小孩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近期,西双版纳微信朋友圈内屡屡在传各类偷小孩、抢小孩的视频、图片。附带的内容为:家长们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景洪南站附近,有人抢小娃,出门一定要看好孩子,骑摩托车也不要把小孩放在后面带。为了小孩,动动小手通知下身边的亲人朋友。


真相
经核实,西双版纳州内无此类的案件报警,同时警方也进一步查证核实:该视频内容为2016年10月20日下午4时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的一起精神病人挟持母女两人的案件,该案已被广东警方处置,事件无人受伤。


点评

“偷小孩、抢小孩”的传闻时有出现,然而很多都已被证实为谣言。作为家长,不管什么时候,好好照看自己的小孩是很有必要的,但别传谣。


谣言7

闯红灯避抓拍有“绝招”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近日,一条“老司机避抓拍免被罚绝招”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流传。


绝招一:红灯亮3秒后电子眼才会开始工作,所以红灯刚亮起时如果压线了,直接开过去,不会被拍到;


绝招二:抠掉车辆牌照第一个字母后面的小圆点,电子眼就无法对焦,也就无法拍照;


绝招三:只要行驶速度低于5公里/小时或高于180公里/小时,摄像头就无法启动或无法拍清楚牌照。


真相
经过媒体记者咨询交警得知:微信所传的“绝招”不可信而且也是违法的,不想被电子眼拍到,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违章。


首先,电子眼在红灯亮起时就会立即启动闯红灯抓拍系统,不存在3秒延迟。


其次,对于闯红灯的电子监控设备抓拍,目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数码相机,二是数码摄像机。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抓拍,都是对停车线前后的一定区域范围进行对焦抓拍的,由于是固定的焦距,所以,与传说中的抠掉车牌中间的小圆点无关。


最后,由于电子眼与信号灯是同步启动的,不论车辆的速度快与慢,电子眼都会记录下整个过程。


点评

开车在外,还是要老老实实遵守交通规则,谨记安全第一,投机取巧是难以瞒天过海的。


谣言8

2016年11月1日全国启用新交规




谣言类别: 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近日,一条消息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消息称“交通新规2016年11月1日全国实行。”里面罗列了9条内容:1、闯红灯,记6分、罚200元。2、酒驾,记12分且5年内不得再考取驾照。3、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200元。4、副驾不系安全带,记1分,罚50元。5、行驶中拨打手机,记3分,罚200元。6、行驶中抽烟,记1分,罚200元。7、有意遮挡号牌,记12分,顶额处罚。8、超速驾驶,记6分。9、副驾驶有不满14周岁乘坐的,记6分,罚300元。


真相
现行的交规,是此前发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39号,并没有所谓2016年11月1日全国实行新交规的事情。谣言中的处罚规定也与事实不符,请大家不要盲目听信网络传言,以讹传讹。


点评

旧谣一则,时间总在变,而内容基本没变。像这样的大姨妈式谣言,小编真想给它颁个谣言界的最佳劳模奖。


谣言9

火腿肠+酸奶=致癌物




谣言类别: 科学常识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三明治中的火腿、培根和酸奶一起食用,容易致癌!因为在加工肉制品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碰上酸奶时,会转变为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在吃了加工肉制品前后1小时不宜饮用酸奶。


真相
亚硝胺是已知的强致癌物。但火腿酸奶同吃致癌一说,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并不成立。因为,酸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连3%都不到,胺含量更低,而瘦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将近20%,胺类物质比酸奶中的要多多了。因此,腌制肉制品中已经具备了合成致癌物的两大原料,在腌制和储藏过程中就能合成微量亚硝胺致癌物。所以它不需要“酸奶中的胺”来帮忙。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腌制肉制品的摄入量越高,癌症的风险越高,这和是否喝酸奶没关系。


点评

不以剂量谈伤害的都是耍流氓。在合格的肉制品中,可能致癌物的含量微乎其微,日常食用的话不用太担心。


谣言10

塑料袋装食材致毒




谣言类别: 科学常识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我们平时所用的塑料袋,很有可能也变成家庭中的健康杀手。直接用提菜回来的塑料袋包裹着蔬菜放进冰箱,将会导致‘慢性自杀’。因为五颜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属于再生塑料袋,使塑料袋变得鲜艳的着色剂暗含着一种名叫苯并芘的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将苯并芘归在致癌物的第一组。


在这塑料袋“艳丽”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毁灭你生命的“心”。增塑剂能够从塑料袋的表面析出,而我们将通过接触袋中的食材将其摄入到体内,对我们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


真相
只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在常温下或冷藏温度下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其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而且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我们提倡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是合理的,但从食品工业的发展及需求来说,塑料制品在提高食品的包装质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包装材料所无法替代的。


点评

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小编表示已中毒无数次了,然而还不是好好的。另外跟大家分享一个经验:用保鲜膜比用塑料袋保存食物更卫生。


附文:


快围观10月“科学”流言榜,看看哪些你相信过?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科通社”(ID:scipress),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速成鸭全靠打激素?血栓抽吸装置问世,心脏支架将淘汰?X射线安检仪危害大?这些究竟靠不靠谱,10月“科学”流言榜告诉你真相。快来围观。


1.“速成鸭”全靠打激素才长得那么快?


言 “速成鸭”之所以能生长的如此迅速,全靠“打激素”。



相 肉鸭肉鸡等禽类的生长速率一直在提高,现在的商品肉鸭长得“又快又好”,不仅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整个饲养周期一般为43—56天。可以说肉鸡肉鸭等商品禽类“速成”,已经是行业内的常识,只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这不可能。


而“打激素”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被命名为“激素神话”。国际家禽协会专门撰文,列举了多条证据来证明“激素神话”不可能成为现实。第一,添加激素在大多数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我们国家的规定亦如此,《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第二,“打激素”反而会增加养殖成本;第三,研究表明,激素本身对家禽生长是无效的,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动物饲养与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称,“激素的成本不仅高,技术要求复杂,而根据众多实验数据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对于促进鸡肉生长其实并无效果,还会增加肉鸡患心脏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死亡率。”?


2.养殖业该禁用抗生素?

流言 :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存在巨大危害,会让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死亡增多,还可以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出现“超级细菌”,所以养殖业应该全面禁止“抗生素”的使用。



真相 :人类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而养殖业中的动物,如猪、鸡、牛,同样会被细菌感染,当它们发病时也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相关环保组织、美国部分消费者呼吁停用的,其实是抗生素的另外一种用途——促进动物生长的用途。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指出,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认为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欧洲几个国家开始停止促生长用抗生素。但欧盟“禁抗”至今已10年,监测结果表明欧盟的耐药菌形势并不比不禁抗的美国更好,相反,北欧几个最早、最坚决禁用抗用素的国家如瑞典、芬兰,其鸡肉、牛肉中检出耐药因子的比例比欧洲其它国家都高,这种现象难以解释。


虽然公众都很担心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会导致“超级细菌”,但是,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欧美,南美,没有一个例子说明是由于动物使用了抗菌药,最后导致人的治疗失败或死亡的。媒体报道过几起超级细菌导致人的治疗失败的,均是由于医院用药引起的耐药菌。


3.血栓抽吸装置问世,心脏支架被淘汰?

流言 :2016年7月1日起,台湾由美长庚医院发明一项新技术,可将血管内沉淀物吸出来,再也不用放支架了。


相 血栓,可以是从心脏某处脱落的,也可能是因为堵塞而凝固的。对于血栓,抽吸装置分两种:一种是手动的,一种是机械的。


对没有急性心梗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尽管血管狭窄到80%以上,但并无新鲜血栓存在,多是依附在血管壁上钙化的斑块所致,很硬而且不规则,这种装置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这则视频把此技术描述的很先进,而实际上,国内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已应用了很多年,技术确实在不断改进,但并不存在这样一种代替支架的“新技术”。


这个视频并没有被完整的翻译出来,只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完全是在忽悠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分不清血栓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区别,视频中的抽血栓以为抽的就是斑块,抽完不用放支架了。斑块怎么能抽的动?只能说这是一起自导自演的恶意谣言!


4.长期使用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流言 :铅笔是学生日常都会用到的文具,一些学生会有“咬铅笔”的习惯,近年来多地曝出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铅笔”有关。



真相 :长期使用铅笔会不会导致铅中毒?其实,产生这种疑问的人往往认为铅笔芯中含有铅,使用含铅的铅笔,自然就有可能导致铅中毒。


那么,铅笔芯中到底含不含铅?要解答这一点,我们还得从铅笔的起源和发展说起。公元16世纪,在英格兰一个叫博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后来,拿破仑军队中有一名叫康特的军官,他在反复试验后,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铅笔芯。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铅笔的生产过程,根本没用到铅这种金属。当然,咬铅笔的习惯还是要改掉。铅笔的木杆外面一般涂有彩色的颜料,如果颜料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或是其他有害物质,那么这些有害物质往往会在咬的过程中进入人的口腔,进而被人吞下肚子。


综上而言,大家使用的铅笔芯中,根本就没有铅这种金属,因此,正确的使用铅笔,是不会导致铅中毒的。


5.吃感冒药暗藏巨大安全风险?

流言 :过量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可能导致肝衰竭,而经常服用这类药的人对于自己已经处于死亡边缘却浑然不知。



真相 :感康、泰诺、999感冒灵颗粒等常用非处方感冒药,都含有一种叫作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用于辅助治疗感冒中常见的疼痛和发热症状。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公认安全有效、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少的解热镇痛药,但大剂量可致肝脏毒性。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造成肝损伤的危险多发生在同一时间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制剂,或加大剂量(超过对乙酰氨基酚24小时最大安全剂量4克),或长期服用的情况。有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服用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增加,即使正常剂量下也可导致部分人特异性肝损伤。儿童和具有基础肝脏疾病的病人,使用此类感冒药的肝脏损伤可能性更大。


虽然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存在潜在危害,但并不需要因此视其为洪水猛兽。药物都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正确使用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6.日本“睡眠水”喝完可狂睡15小时?


流言 :上班族频繁加班,压力大、睡不着。没关系,一款来自日本的“睡眠水”让你一觉睡15小时,睡到不省人事。



真相 :这款“睡眠水”进口到国内的标签标称是“清凉饮料水”,对于网传的助眠功能并未提及或进行任何提示,仅标注了一条“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孕妇不宜饮酒”的警示语。但瓶身上用日语标注着“有助睡眠”的宣传语。“睡眠水”主要成分与普通饮料并无二致,无外乎水、甜味剂、矿物质、维生素、香精等,唯一标称“可改善睡眠”的成分是一种称为“左旋茶氨酸”的物质。


左旋茶氨酸是何方神圣?有了它就能获得金质睡眠?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申远表示,茶氨酸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氨基酸,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表明它有镇静助眠作用。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睡眠水”之所以能够“有效”,更多是心理暗示使然。


“睡眠水”能够成为网红,足见对睡眠质量不满意者数量之多。但是,申远指出,医学上对“失眠”有明确的定义,普通人偶尔出现睡眠问题,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失眠”的帽子。就算自身的症状和体征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也不能随意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申远强调:失眠往往是多种心理、精神疾病,甚至是躯体疾病的表象,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透过失眠的表象找到其下潜藏的基础性疾病,如此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7.低焦油卷烟降焦减害?

流言 :低焦油卷烟能够“降焦减害”,降低烟草中焦油的含量,解决了烟草给烟民带来的危害,同时还能为控烟做贡献。



真相 :低焦油卷烟真能“降焦减害”?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北京汇智泰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对一直高呼“科技降焦减害”的某品牌不同焦油含量的卷烟进行“不同吸烟模式下,卷烟危害物吸入量的相关性研究”,新探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教授发布了实验结果:模拟真人吸烟的情况下测出的所有危害物含量均显著高于我国烟草业目前使用的淘汰ISO滤片法(也就是烟盒上标注的含量),如: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为1毫克的卷烟,在模拟真人吸烟的情况下测得的焦油量为4.4毫克,是烟盒标注量的4倍多,一氧化碳吸入量是烟盒标注量的3倍多。


为什么吸烟者实际摄入的焦油量要高于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专家分析,在用机器测量时,过滤嘴周围的透气孔可以稀释被吸入的烟草烟雾,降低所测得的焦油浓度,但在实际吸烟过程中,由于透气孔部分或者完全被手指或嘴唇堵住时,透气孔不能真正起到稀释烟草烟雾的作用。


所谓的低焦油卷烟并不能减少吸烟危害,吸烟没有安全水平可言。吸烟时人体对有害物质的实际吸入量比吸烟机测得的量更大,其成分也复杂得多,不能仅根据释放量来评估吸烟者的吸入量和健康风险。


8.X射线安检仪对人体有很大伤害?

流言 :成都双流机场使用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其实就是利用X射线进行透视扫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真相 :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没有所谓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这东西的确是利用X射线进行安检的。因此下面的问题就变成:成都双流机场使用的X射线安检仪对人体是否有害。


还是那句老话,“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X射线安检仪到底有没有危害,还是要看安检仪辐射的X射线剂量。


按照我国制定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单次使用中,X射线机的入射剂量不应超过10mGy;而根据媒体报道,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一次的辐射量控制在0.2μSv以内(1Sv=1000mSv=1000000μSv)。


因此,如果在十一期间接受了一次该安检仪的检查,完全不需要担心这点辐射量,并不比抽一根烟多。


不过,由于X射线的累积效应,安检仪运用需要十分谨慎。如果到处都能碰到微小剂量的X射线,存在不知不觉就积累过量的风险。所以国家环保部已向四川省环保厅发函,要求其对未经许可违法生产、销售、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的单位,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确保公众安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谣言热榜 | 十月朋友圈十大谣言
【辟谣】微波炉流言大起底,权威专家重磅解读
谣言和流言:错位的心态
流言揭秘:图解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
谣言的力量
2017年9月科学流言榜这些都是谣言,千万别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