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立元 ‖ 一部难忘乡愁的真情之作——读韩进勇的《老槐树下的故乡》

打开著名作家韩进勇的散文集《老槐树下的故乡》,一股浓郁的乡愁扑面而来,令人感心动情,情不自禁地读进去。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这是一部”记得住乡愁”真情之作。作者在序中这样说自己的创作动机:“谨以此书纪念生我养我而今已经消逝的村庄”,“生我养我的那个古老的村庄已被拆毁,它的名字也将被遗忘。村庄消失,乡愁难慰”。作者与我一样,都是农民的儿子,在农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后来我们走出村庄、进入城市,但却愈加怀恋生养我们的村庄。满腹的乡愁就像“一枚小小的邮票”,贴在胸口。如今村庄没有了,乡愁却愈加浓重。如作者所说:“村庄没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却越发真切。几道街,几条胡同,几个大门口,几口水井,几盘石碾,几棵古树,村庄周围几个水坑,生产队时代的几个打谷场、几座饲养处,百十户人家小村庄的布局风貌,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过这样清晰明确。”如今,他把这满腹的乡愁化作文字,以此“重温故乡”、慰藉心灵,表达对已经消失的村庄的无限留恋和深切缅怀。

作者是写农村的大手笔,这不仅是他的文笔好,更为重要是他对农村的感情深,这部书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10年前,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冷暖》,受到普遍好评,如今又写出了这部散文集,同样是一部精品力作。

一、依依不舍的亲情。在这部书中,作者表现出了对亲人的深切缅怀,尤其是对母亲的无限怀念:“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只惦念老人家所在的一时一地。母亲过世之后,我的心却常常在母子共同生活过的时间和空间里追寻。她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场景里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历历在目。母亲走了,可她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也和作者一样,母亲去世后,我几乎时时沉浸在对母亲的怀念中,有时希望母亲在回到世上,让我再侍奉她,尽尽我的孝心。可以说,母亲是人世间最伟大无私、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人。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每一个乡间的母亲,都有宽广深厚的怀抱。抱柴抱米,抱出光阴的延续;抱儿抱女,抱出血脉的发展。”在此书第一辑《乡间亲娘》中处处流溢出母子血脉相连的至爱深情。如在《怀抱柴草的母亲》中写母亲一生与柴草结缘,她的岁月光阴几乎都消融在这些柴草里。“母亲和柴草的气息相混相融”,“岁月有多深,母亲对柴草的感情就有多深”。她每天都“走在锅灶和柴堆草垛之间。岁月无边无际,季节循环更替,而那段几步远的距离,母亲仿佛一生都不能走完”。“那个怀抱柴草的女人不知不觉就从我年轻的母亲变成了白发的亲娘!她把自己的年华和心血,连同柴草一起,大把大把地填进了灶膛,化作一家老小的温饱。”看到此处,我不禁热泪盈眶:这是一个多么平凡而又伟大,质朴而又崇高的母亲啊!她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冷暖、儿女的健康成长,一生都默默无闻地淹没于柴草中,不知索取、只知奉献,为家庭倾尽自己的一切、自己的一生。最后,作者满怀感恩之情写道:“在我的感觉里,柴草的气息便是母亲的气息。母亲有柴草的属性,柴草则是母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给了我最深远的温暖”。母亲是天底下给儿女“最深远的温暖”的人。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同样,《烟火娘亲》也同样温暖了我的心,温润了我的情,读之感到身边烟火氤氲,热气暖身。作者这样写道:“我家每天的生活总是从母亲手里的一把柴草开始的。”“一年四季,母亲必须用柴草点燃每一个黎明,点燃我家的生活。没有那把柴草,没有那把柴草升起的炊烟,我家的日子仿佛就没法开头!”在母亲的身上烟火气息让全家人感到温暖,也让我们感到温馨。故乡是聚拢和释放烟火气息的地方,有了烟火气息就有了人气,有了人气也就有了人间冷暖,一个家庭也是如此。母亲是“点燃我家的生活”的人,母亲的烟火气息就是故乡的烟火气息,这“是能深入我们血脉,抚慰我们灵魂的气息”。母亲身上的烟火气息既温暖着家庭也温暖着故乡。如今母亲故去了,作者所习惯的烟火气息也没有了,村庄也消失了。这让作者无限的悲切,也让我们感到无限的伤感。我们期望这种烟火气息在农村能够重新聚拢、弥漫,让我们能够再次体验大地的柔软温情和村庄的融融暖意,以此温暖和抚慰我们的心灵。同样在《昨日炉火》《昨夜灯火》《纯棉的母亲》《母亲的脚步》等篇什也都表现出了母亲对家庭的无比操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文章写得既动情又感心,既是母亲的生命历程,也是母亲的人生赞歌:“那架转起来吱吱扭扭的老纺车,在母亲的手里也没有疲惫和忧伤,听上去劲头十足,仿佛我家生活昂扬的主旋律。”这是多么动听的歌谣啊!看到此情此景,我们感到熟悉而又亲切,具体而又鲜明。由于作者感怀深切,体验真切,所以写景豁人耳目,言情感人心扉,创造了一个平凡而又神圣、朴实而又美丽的诗的境界。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向上的母亲形象也跃然纸上。

2.恋恋不离的乡情。这部书表现出了浓重的恋乡情结。作品处处盖满了“家乡”的印戳,篇篇浸透了“怀乡”的情感。如作者所说:“走出乡间的人,大都心系故里。离别越久,阻隔越多,思念就越深。如果终老他乡,故土难归,心魂的追寻唯剩那片水土。这追寻便是绵绵不绝的乡愁,像藤藤蔓蔓,紧紧缠绕在记忆的篱笆上——最是故土慰心魂。”这部书的第二辑的《庄户日子》和第三辑《故土心魂》等都表现出了“最是故土慰心魂”的浓浓乡情和一颗不舍故土、不忘家乡的游子之心。作者把家乡视为自己生命的根源、精神的乐园和灵魂的家园。恩格斯说过:“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一个爱国的人首先是爱家乡的人。”在这部书中具有鲜明的心理指向和情感归属,能够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怀乡恋土。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是从热爱故乡的一草一木开始的,如他所说:“怀念故乡,有时候就是从一棵、一行或者一堆树木开始的。那些根干,或壮或弱,都有故乡的兴与衰;那些枝叶,或疏或密,都有乡亲的笑与泪。村东一条小溪,细细浅浅,仿佛故乡的一道柔肠。西岸又站了一行柳,就更显出故乡的深情。”如在《草木里的故乡》中作者写了自己童少年时期在故乡草木中打鸟、捉蝉、逮蚂蚱、摘野果、吹柳笛、尽享欢乐,在树木的浓荫下做游戏、纳凉,在树上撸榆钱、摘槐花,在青草繁茂的季节割青草喂牲口,晒干卖钱,与草木为伴有无尽的乐趣。作者满怀深情地写道:一年四季,草木始终是故乡的标志。或寒或暑,或繁或简,永远站在村庄的里里外外。再如《乳名里的故乡》写乡间的孩子都有乳名,这个乳名陪伴每个人的一生,甚至大名被人忘记了,小名却时常被人提起。如作者去看故乡的一位老人家,老人家已经记不得他,直到他的姑姑说出了他的乳名,这时“老人家突然眼睛一亮,高声喊出我的乳名,同时用力抓住我的双手。这一声乳名,把我叫得热泪奔涌,让我仿佛听到了过往的岁月,一个村庄和一片故土的呼唤……”作者还写到:他大舅罹患重病后,舟车劳顿三千里回到故乡,去看望村东头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激动无比:“一声一声地喊着大舅的小名,仿佛要喊回过往的时光。两人从热泪盈眶到老泪纵横,抓在一起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回去第二年,大舅就去世了,长眠在遥远的黑土地上。儿时伙伴那几声乳名是他听到的最后的故乡的呼唤。”这个呼唤小名的细节感人至深,也不禁让我们热泪盈眶。这就是乡情,千金难买的乡情!还有《村外青纱帐》“笼罩了故乡一个又一个盛夏,也笼罩了我许多童年时光”;《故乡的黎明》打开村庄“光明的通道、打开了敞亮的日子”;《老槐树下的光阴》庇护“全村百十户人家的日子”……除此,作者还满怀对故乡的深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景,生动地表现了有着久远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故乡的美好景色,处处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乡土色彩,作者既是在自由自在地写家乡美景,也是在尽情尽兴地抒泄满腹乡愁,既表现了对故土家园的深情厚意,也表现出对乡村文明的守护以及对振兴乡村的希冀。

3.念念不忘的友情。在这部书的第三辑《苍凉岁月》和第四辑《故土心魂》等专辑中,作者以浓郁的怀乡情绪和深厚的恋乡情结叙述了他在故乡时与家族邻里、亲朋好友、发小同学、儿时伙伴,乡里乡亲的过往交情和友好感情,表现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爱人、人帮人”的感情,引起我们的无限怀恋。如那里写儿时青梅竹马的伙伴:“夏日黄昏,西边的太阳像个贪玩的孩子总是迟迟不肯回家。……一群一堆的孩子,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欢欢乐乐地玩在一块儿,有时也哭哭闹闹地打在一起。”写互相帮助的乡亲:大地震后“乡亲们从巨大的慌恐中醒来,看到了坚强,看到了召唤,认定天没有塌,地也没有陷。于是,村里人一边继续抢救压在瓦砾中的乡亲,一边三户两户自愿结组,埋锅做饭,生升起大灾之后的第一堆炊烟。”写亲如一家的邻里:邻居三奶奶的鸡把蛋下在了我家的院子里,我想要,母亲不让,结果三奶奶用袄大襟兜着鸡蛋非要给我,我不好意思拿。三奶奶就让母亲替我拿,母亲也推辞。三奶奶就不高兴了,最后还是炒了鸡蛋两家吃。在“炒鸡蛋的香气飘荡的时候,三奶奶的儿子,比我还小四个月的老叔拉着我在院子里又蹦又跳,那是我俩意外的一个小小的节日。”这些都充满了生活乐趣和真挚情意,表现了社会伦理精神和乡村文明。这些文章所叙述的虽是陈年旧事,但是这种友情超越了时代的局限,留住了历史本真,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部书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缅怀,再现了生活本真的色彩,显现了清新自然的美学品格,葆有真善美的社会价值。我们知道,广袤而深厚的中国农村孕育和产生了悠久而丰富的乡村文化,建构了乡村文明。天人合一、安土重迁、勤劳守成、勤俭为本、和睦相处的乡村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本源,这部书继承和延展了这种精神,滋润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如作者所说:“重温故乡,我是在重温大地的厚爱,重温日月的深情,重温血缘的温暖,重温乡情的抚慰。我把这重温化作笔墨,化作对故土家园的描绘,对亲人往事的记述和赤子情怀的表达,从而完成我对世代家园,小小村落的纸上纪念。”这种充满浓郁乡愁的“纸上纪念”,既包含着对故乡无限眷恋和对故乡人的深情歌颂,也包含着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切爱恋,以及对人类精神家园守护和重建的渴望,这既是文本的意义,也是作者的本意。‍

推荐阅读:

杨立元 ‖《小镇传奇》后记

关仁山 ‖ 不仅仅是怀念——序杨立元小说集《小镇传奇》

杨立元 ‖ 滦河诗群总论 ①

杨立元 ‖ 滦河诗群总论 ②

杨立元 ‖ 战士的歌手  祖国的赤子——李瑛诗歌论

杨立元 ‖ 心血的凝聚,性情的显示——夏玉祥创作论

杨立元 ‖ 生命与诗风雨同舟——苗雨时诗学论

杨立元 ‖ “一年四季黄台下,只钓清欢不钓愁”——读霍志国兄《过往黄台》

      作者简介:杨立元,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二级),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新现实主义小说论》《河北“三驾马车”论》《创作动机论》《滦河作家论》等专著23部。出版长篇小说《滦州起义》,散文集《家乡戏》《姥姥门口唱大戏》《纪念与怀念》。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一届、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第七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届、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第三届孙犁文学奖、第二届河北省文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美微型诗社】◆No.139◆《别忘了乡愁》
乡愁
“回家”主题诗赛获奖及入围作品展
乡愁,扛不起的故土情怀
离不开的故乡,解不开的乡愁
​大家头条|从阵痛走向重生——谢凤芹作品《走向重生》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