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的家风传承一世,揭秘一代大师梁启超的教育精髓,你也可以做到

在教育孩子困难重重之时,我接触到了《梁启超家书》。仅读几段落,就有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娓娓道来的语言,流淌着浓浓的父爱和丰盈的人生智慧。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冠有如此多如雷贯耳头衔的他,在儿女们面前的身份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们最可信赖的父亲。

梁启超育有九个子女,个个成绩斐然,最令人惊叹的是在九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囊括了经济学家、建筑历史学家、诗词学家,火箭控制学家,图书馆家等等,可谓是龙生九子,皆为人中翘楚。

在当今的社会中,一个家庭养育一个孩子也许都会焦头烂额,付出众多心血最后仍归于平庸。那么梁启超在本身政务繁忙的情况下教育九个孩子,他是秉持着怎样的教育理念得以让子女如此优秀?《梁启超家书》带你走进大师的世界,揭密一代大师梁启超的教育真谛。

《梁启超家书》选摘自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历经14年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后,梁启超回国从事政治活动。与此同时,儿女渐渐出生、长大、漂洋过海外出求学,家书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应运而生。

在家书中,梁启超同孩子们无所不谈,上至国家大事、人生理想、金融理财,下至儿女的婚姻感情、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这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将梁启超的人生智慧和坚毅品格润物细无声般地传授给了他的孩子们。

01

人生惟常常受苦,乃不觉苦,不致为苦所窘

1923年5月7日,对于梁启超一家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天。梁启超的大儿子梁思成和二儿子梁思永同坐一辆小汽车出门时,被一辆突如其来的大汽车横撞倒地。事发后,梁思永满面流血地疾奔回家:“快救二哥,二哥撞坏了。”

一家人惊慌失措地赶到现场,发现梁思成的脸上早已没了血色。梁启超紧紧地攥着梁思成的手,将脸贴在孩子的脸上。

梁思成断断续续地对父亲说着:“爹爹啊,你的不孝顺儿子,父母给我的身体,要毁坏了,你不要想我……”梁启超听着,心都要碎了。可是即便这样,他仍然镇定地安慰思成:“不要紧,不许着急。”

梁启超后来在给女儿思顺的信中写道:“我心中念想着,只要捡回性命,便残废也甘心。”

一切都比期望的要好,梁思成腹部以上丝毫无伤,只是左腿断了,骨头并未碎,只要扎紧自会复原,住院八个礼拜就可出院。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梁思成这一年本打算去美国留学,这场车祸让他与当年的大考无缘。

梁思成在病中甚是无聊,痊愈后不能出洋更是焦急。身体的伤尚未痊愈,心理的压力又来雪上加霜。梁启超因政务不在梁思成身边,便以源源不断的家书来宽慰梁思成:“迟一年亦无甚要紧。”

“为一时欲速之念所中,而贻终身之戚,甚不可也。”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靡。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行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

同时梁启超为让梁思成转移注意力,在家书中循循善诱地引导他:“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暗诵……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

本是一场人生劫难,梁启超却能以豁达的态度宽慰儿子祸之福所倚,在国内多待一年,不仅可以磨练性子,还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温习中华经典,修身养性还提高文采,这样看来并未有何损失,反倒有收获。

02

学问求其在我,所争不在一时一事,而在于每一天的兢兢业业

梁思顺是梁启超的大女儿,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梁思顺是中国著名的诗词研究专家,也是梁启超的得力助手,她编著的《艺蘅馆词选》曾多次再版。

梁思顺在日本求学期间要同时学习宪法行政法、中央银行制度、经济学、交通论、财政学、国际法等诸多科目,学业甚为繁重。由于思顺归乡心切,因此选择了一个极为紧张的毕业期限,“各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担心女儿被功课压得身心俱疲,梁启超以自己的前车之鉴为例,语重心长地引导女儿心态放平和,学问不在于一时一事。

年轻时候的梁启超

“吾从前在大同学校以功课多致病,至今犹以为戚,万不容再蹈覆辙。”

严格限制孩子每周的学习时间,同时要求周末一天必须休息放松,鼓励女儿多游戏运动。

每来复十四小时大不可,吾决不许汝如此。来复日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固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

寥寥数语,深沉的爱女之情在字里行间喷薄而出。梁启超在家书中没有半句说教,没有一句指责,而是拿自己曾经跌倒过的经历做引导,希望女儿能够照顾好身体,安排好自己的作息。

在仅仅间隔两天后,梁启超又给思顺写信道:“汝求学总不必太急,多留两三月,绝不关紧要。”

对于人生,对于孩子的未来,梁启超看得既透彻又深远。

人这一辈子很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而在于每一天的兢兢业业。梁启超每天天刚亮就起,至早上九点钟时,已写出二千多字,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这样的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精神远胜于为达到速成而损伤身体的一年半月。

所谓言传身教,正是如此。

03

失望沮丧是人生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生不许它侵入

梁启超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的时代浪潮里翻滚,各种人生的险境、对未来的彷徨,对比我们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透过书信,我没有看到梁启超一丝的气馁和颓废,即使再不如意之事,他也能在绝望之中发现希望之光。

1925年,梁启超二女儿梁思庄随大姐梁思顺以及即将在加拿大任总领事的姐夫希哲一起前往加拿大读书。

在加拿大留学读预科时,梁思庄遇到的第一大挑战便是英文不及格。面对这样的挫折,梁思庄内心十分焦急,并因此而低沉。英文不过关,没法进入大学,不仅消耗着时间,更花费着高昂的学费。

当时梁启超家中的情景是子女众多,一切费用都要精打细算。

面对孩子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汇报来的不尽如人意的学习成绩,梁启超给女儿的回信却是饱含宽慰,没有居高临下的斥责和咄咄逼人的质问,没有一丝对孩子学业的催促和压力,从信中流淌出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暖暖的爱意和舐犊情深的理解。

“思庄英文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

字里行间,梁启超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他鼓励思庄,万不要因此事而自馁,让女儿拥有了从跌倒中爬起来的信念和勇气。他更寄予孩子无限的信任,汝等都会自己用功。试想,汲取了这样的精神鼓舞,哪个孩子会不发奋图强?

面对梁思庄再度来信,未能立进大学,梁启超回信“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得厚越好。”寥寥数语,暖人心脾。

要知道,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高期待下只敢报喜不报忧,有多少父母又能在这样的情境下真正做到不急不躁,放长眼光看待眼前小事?中学生、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孩子没有来自父母的强大支撑,稍一遇挫折不顺心意便恍恍如浮萍,随波逐浪,走上极端。

思庄在学业上有了小小的进步,仍然还自我加压,梁启超不急不徐地在信中鼓励道:

“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人生之路漫漫长也,无论学问、工作还是为人处事,困难挫折乃人生之常态。唯有父母爱的鼓励,才会让孩子主动努力。

这位秉持着父亲教诲“绝不自馁,一直用相当的努力”的孩子——梁思庄,最终获得了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士学位,数年之后已是赫赫有名的图书馆学家、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曾经大学预科时英文不及格的她,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成为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门语言的大学者。

决不让失望沮丧侵入内心,永远都对自己抱有信心,这是梁启超给孩子们最好的家风传承吧。

04

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1925年,林徽因同梁思成在美国求学。同年11月,国内传来噩耗,林徽因父亲林长民参与刺杀行动时中流弹意外身亡。

林长民一去世,原本浩大的林家家破人亡,家境已难支持,林徽因的留学费用更是无从谈起。在此危难情境之下,梁启超决定慷慨解囊,资助林徽因继续留学。

遭此变故,经济上的问题可以迅速解决,但林徽因心理上的伤痛和精神上的低迷难以消除。梁启超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人生导师,在孩子们人生的重大节点处帮助他们把握住了方向。梁启超不断写信给梁思成和林徽因,鼓励他们一定要乐观豁达。

忧伤憔悴是容易消磨人志气的,最怕是慢慢的磨。“凡着急愁闷无济于事者,便值不得急它愁它,我向来对个人境遇都是这样的看法。”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

正是在这样的引导之下,林徽因和梁思成才慢慢地走出痛苦的阴霾,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05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好的家风是给孩子最好的传承

记得电视台做过一次家族故事的调查,发现很多事业成功、成绩斐然的人,当问及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时,无一例外地说到是父母的性格品质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在冥冥之中助力着他们的成功。

其实,无论家长给孩子灌输多少知识、将他培养成为外人眼中多么优秀的人,只是“术”上的胜利,如果没有背后“道”的支撑,没有品格的培养,一旦遇上重大挫折,很容易会一蹶不振、剑走偏锋。

梁启超对于子女们品格上的塑造,可以说是他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一位导师,还是一位知心朋友。在家书中,他润物细无声地塑造了让孩子们终生受益的品质,而九个子女各个成绩斐然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姐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

正如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周围旧友的变化,感叹:“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

对于人生,对于孩子的未来,梁启超既悟得透彻又看得深远。智慧从容的人生心态、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乐观豁达的温和性情,真正诠释了一代大师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的家风精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父母,拥有丰盈的人生。
梁启超家书-梁思成
如何富养一个像林徽因这样的女儿?
家风 | 梁启超400封家书,教你如何爱妻疼子
不买学区房,不上补习班,他靠什么让9个孩子3个成为院士?
不可太用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