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总是“讲条件”?或和“奖励不当”有关,别养出斤斤计较娃

不久之前,一位年轻妈妈曾经和我说过:'孩子现在喜欢和我讲条件了。他总是说:'今天我叠衣服的话,能不能给我买个玩具?''。当她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孩子只有听到给糖果,才配合吃饭。

起初我朋友没有在意,随口就答应了,但随着这样'谈条件'的事情越来越多,她也不由地担心起来,问:'孩子是从何时学会讨价还价的呢?'

在一些家庭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你给我吃冰激凌,我才去写作业!'、'你要给我买玩具,我才回家去!'、'再看半个小时电视,我就去睡觉。'等等。孩子吃饭、喝药、写作业、做家务都成为了一种交易,父母没有给奖励,孩子就不去做应做的事情。很多妈妈都很无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都像个小贩一样在'讨价还价'、'斗智斗勇'。

实际上,孩子喜欢'交换条件'都是在模仿爸爸妈妈。一开始,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听话,就利用'奖励'来诱导孩子。

'如果你这次考试考得好,我就给你买玩具。'、'如果你把作业写完,再让你看一集动画片。'、'你把琴练完了,明天带你去游乐园。'……这与孩子向你'讲条件'、'要奖励'何其相像。倘若父母总以这样的模式跟孩子沟通,孩子又怎么会不有样学样的,跟你不断地'交易'、'讲条件'呢?

这种不当的交换条件和奖励机制,消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步演变成:每当父母让他们学习、吃饭、做哪怕很小的事,他都要向家长提条件,不给条件、不满足自己,就什么都不做。

'奖励不当'不仅不能鼓励孩子,造成了父母被动的局面,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奖励不当会起到相反效果

  • 模糊孩子是非观

家长和孩子'讲条件',不仅会有失灵的时候,还会带来严重的隐患。过分讲'条件'、'交易'首先带来最大的问题是,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当他发现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要挟'大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时,他就会故技重施,哪怕他的要求并不合理。

《正面管教》一书中写道:'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他们不需要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反而是被爱的名义给予太多,理所应当享受一切。

'你要我做家务,你就必须给我奖励。'错误的奖励方式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认为得到奖励理所当然。孩子不懂得为家庭付出的重要性,忽视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剥夺了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取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

孩子更没有办法区分'有条件的爱'与'无条件的爱',还会认为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在围着他转。

  • 丧失学习享受感,使学习充满功利性

当交换和奖励被滥用的时候,孩子就丧失了学习的享受感。很多家庭都喜欢用讲条件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学习,有时还很有效,但长期使用,就会削弱孩子的学习动机,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产生不良的学习态度。

如果我们人为地为将学习和奖励对立起来,就会让孩子体味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让人避之不及的痛苦。

其次,一旦孩子习惯了生活中事事和父母'讲条件',会让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喜欢做交易,看不到好处就不做,形成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奖励开始和物质挂上了钩,和学习挂上了钩,物质奖励使用不当会极大地削弱孩子的内驱力。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孩子便不乐于主动去学习新事物,削弱了他的探索精神,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丧失很多主动权。

  • 不会自律,缺乏自制力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睡觉、吃饭、上学,做什么事都得催,否则,就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现。'奖励不当'是造成孩子不会自律、缺乏自制力的重要原因。

孩子做任何事都在'做交易',看不到好处就不去做事情,如此下去就不会主动学习新事物,也不会有探索精神。你想要孩子学习画画,他就要去麦当劳;你想让孩子帮忙收拾衣服,他就会伸手向你讨要玩。学习应具有自主、自发、主动的特点,但是'奖励不当'却在扼杀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

'奖励'推动孩子前进,会使得孩子处在被动之中。孩子只把心思放在'奖励'上,就不会积极去培养自身兴趣,固然也难以去自律地做事。

孩子从父母身上得知,想要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学会讲条件。当'讲条件'被应用到生活中一切事情上,孩子就会变得斤斤计较,他们想得到的礼物、想实现的愿望,都会被当做谈判的筹码。

久而久之,对孩子来说,做任何事情都成了自己换取某种东西的一种条件而已,而完全忘记了这些都是自己的责任。家长对孩子的每一次妥协或满足,都会强化孩子的'条件意识'。

正确的奖励应该有原则、划底线,父母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 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正确认识'有偿劳动'和'等价交换'

父母需要给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必须要做的。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庭负责。吃饭、做家务、做作业都不是'有偿劳动',因而不能试图以此来换取好处,父母也不必为此给予奖励。

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承担不听父母话后来吃亏的后果。让孩子知道不可以用讲条件的方式来威胁别人,达到自己的要求,更不能够用情绪去解决问题。

当孩子得到了奖励,我们也应当让他明白,这并不是所谓的'等价交换'。父母给孩子奖励,是出于赞扬和鼓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讲条件'的界限,慢慢树立起个人责任意识,不再和父母'讲条件'。

  • 奖励要有底线、有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要讲清原则、设立规则,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不软弱退让。大多数孩子看见大人不接招、不妥协就明白'讲条件'不是万能的,慢慢改掉'事事要奖励'的坏毛病。

一些爸爸妈妈们因为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这是不可取的。奖励的价值要适中,不能够太贵重,最好是和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之类的相符。

一旦奖励的规则建立起来了,就要坚决执行,父母和孩子一同遵守,才能使奖励发挥正面作用。边立边破的规则,收效甚微甚至弊大于利。

家长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而且要明确而清晰,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晚上9点上床睡觉、每天早上起床叠被子、玩1小时电子游戏等等。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些日常小事的'一事一议',又可以在家中培育共同协商、共守规则的氛围。

  • 慎用物质奖励,注重精神奖励。

许多父母觉得物质奖励才实际,才能真正表达赞扬之情。其实并不然。赞许孩子,只要给他一个拥抱和微笑,都能达到奖励、鼓励的效果,还更容易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相反,物质奖励容易使孩子的行为逐步降低到只以获得奖励为目的,而忘记自己的兴趣与初衷,为奖品而行动,而对被奖赏的行为本身失去兴趣,客观上阻碍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哪天没有奖励了,孩子就不愿行动了,错误地把行为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把努力变成了一场交易。

孩子都喜欢被父母肯定的感觉,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赏识。所以,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鼓励的眼神,赏识的言语,会更能激发孩子自信的潜能。

孩子习惯于'讲条件',虽然有许多不利的影响,但这也说明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权利意识,所以'讲条件'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当然,我们既不能一味禁止,也不要过于迁就。偶尔的奖励促使孩子积极与从事某件事是适当的,但当奖励变成做事的条件就产生了偏差。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孩子要通情达理。

孩子独立思维能力、自我权利意识以及对他人的心理猜测能力都大大提高,讲条件实际上是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他们动脑子想办法争取权利的表现。可见,有些时候,父母面对孩子提的合理要求,父母可以适当做出一点让步,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怪孩子爱讲条件,是你的方法出了错
当孩子拿学习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妈妈,你给我买玩具我就做作业!”家长必看,不怕孩子讲条件
靠谈条件让孩子听话,是父母最不该犯的错!
班主任告状,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笨妈妈只会打骂聪明妈妈这样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