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院士”命名!研究转化型肿瘤医院,是如何打造的?



以院士为名,上海孟超肿瘤医院自建院之初,就承载着吴孟超院士的大医情怀,同时这也是对医院创新发展的一种鞭策。



来源|《上海社会办医管理创新与发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我是医生,我想背着每一位患者过河。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发展基础研究,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是“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的一生夙愿。

以院士为名,上海孟超肿瘤医院自建院之初,就承载着吴孟超院士的大医情怀,同时这也是对医院创新发展的一种鞭策。从试运营起,医院逐渐完成了从0到1的阶段性跨越。

2020年5月6日,医院启动试运营,试运行仅一个月的时间,授牌成为上海大学附属医院,此后不到半年即开通医保,实现了上海市和异地医保结算。

作为上海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上海孟超肿瘤医院是一所按照三级专科医院标准建设的研究型肿瘤医院,规划设计床位410张,隶属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

自运行以来,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坚持“两品”(品质、品牌)发展理念,实施医、教、研、管四轮驱动战略,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诊疗模式创新。

以“细胞治疗+”为特色,打造研究型医院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细胞治疗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包括上海在内的多省市相继颁发支持干细胞转化研究的计划、方案和意见,推动细胞产业发展。2019年,细胞治疗首次写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指导细胞治疗加快由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变。

上海孟超肿瘤医院正是在这一行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家以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为特色的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医院专注肿瘤全周期管理,以“细胞治疗+”为特色医疗差异化发展,成为上海细胞治疗领域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打造研究型医院是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品牌建设的方向。为达成这一目标,上海孟超肿瘤医院重视基础和临床的双向发展,形成了研发、临床、生产三位一体战略闭环融合发展模式,医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参与到药物研发当中,从而减少临床转化应用的壁垒。

作为肿瘤专科医院,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围绕肿瘤精准早筛和精准诊治打造诊疗特色,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诊治方案。依托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细胞治疗技术和产品优势,出台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管理办法,组建以“手术+细胞治疗”“放疗+细胞治疗”“化疗+细胞治疗”等多种特色临床研究诊疗团队。

同时,依托集团细胞健康、细胞药物和白泽检验所,进行深度科研融合,积极推进临床科研转化应用。目前,医院已建成一批特色学科,如肿瘤内科、血液肿瘤科、肝胆肿瘤外科等。

此外,上海孟超肿瘤医院还充分利用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前沿技术,整合医院学科优势,组织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组建了肝胆、胃肠、妇科、泌尿、肺、血液肿瘤等系列MDT团队。利用远程会诊手段,邀请院外知名专家共同参与,为患者真正提供有价值的、全面的诊疗服务。

与高校合作,搭建人才强院通道

不论是研究型医院的打造,还是临床科研的进展,都离不开人才,高水平的医疗人才队伍也是建立优势学科的关键。

成为上海大学附属医院后,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在职称评选、科研经费申请、立项和研究方面,获得了与公立医院相媲美的机会。

2021年4月,该院科研院长刘昌功还受聘为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在后续人才招聘及培养上,医院逐步与上海大学拟定高端人才引进“校编院用”(即学校编制、附属医院工作)创新模式,广泛吸纳海内外临床及科研高端人才加入。

通过内引外联,不断扩充院外或远程会诊专家库,该院先后引进皮肤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教授,影像学专家肖湘生授等知名专家到院开设专家工作室。目前,医院已拥有了一批以两院院士领衔、国内外医疗人才深度融合为特色的专业化医疗团队。

医院各专业均由知名专家担任专业组组长,由一批科研型临床中青年技术骨干作为中流砥柱,住院医师由以硕士为主的临床医技人员构成,实现人才梯队可持续发展。

而众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和优秀人才的加入,也为医院细胞领域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引进人才外,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针对多样化的岗位制订差异化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人才培养计划。

一方面,引“智”输“血”,举办精准医疗峰会、诺奖及大师论坛、学术沙龙等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院授课;另一方面,搭“台”造“血”,结合临床需求和医师自身能力,有计划地分批、定期外派进修医疗技术。

从“项目、人才、经费”等方面出台举措,建立院级科研管理办法和科技奖励机制,鼓励年轻医生大胆创新和实践,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

对标三级医院,提升医疗质量

人才有了,医疗质量管理也要跟得上才行。运行以来,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对标三级医院标准,通过完善体系、细化标准,多项管理措施并举,落实质控指标绩效管理,实现了医院医疗质量建设的不断提升。

首先,建立并完善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三级管理体系。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事管理与药营治疗学等若干专业委员会,对临床管理进行科学决策。

按照三级医院和JCI评审标准,建立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管理制度。严格落实18项核心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范流程,编写各类管理制度500余条,制定各科室、各管理项目质控管理标准1300余项。

其次,构建常态化质量与安全管理机制。明确质控督查内容,对医疗质量进行条块纵向督查、对诊疗流程横断面地毯式检查。设计移动端督查量表,实现走动式督查和便捷统计分析。建立临床医师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积分卡,实行“驾照式”管理,建立“红、黄、绿”交通灯式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开展“六类重点患者”实时监管,规范医师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以专项质控为抓手,先后开展“合理用药”主题月、“病历书写规范”主题月、“院感防控”主题月等专题活动,加强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技术、重点人员的管控。通过院周会、条线会方式反馈质控督查结果,利用PDCA(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循环进行)、QCC(品管圈,是采取发动员工自愿主动组合的方法开展质量促进活动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等管理工具,进行专项医疗管理整改,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根植优质服务理念,架起医患沟通“连心桥”

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为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打造“三心型”(舒心、放心、信心)医院,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从患者就诊的便捷性、舒适性及实效性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品质。

一是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本着“全员参与、流程优化、专业优质”的原则,该院发布了门诊服务、住院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和行政机关服务的岗位服务标准,按照“每月有重点、每季全覆盖”的思路,开展优质服务督查,树立优质服务标兵和窗口。

同时,建立满意度调查信息系统,既实时接收患者满意度评价,也开展内部各岗位满意度测评,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服务水平,真正让改善措施落地生根,构筑医疗服务管理闭环。

二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该院从患者角度出发,提供院前、院内和院后的全流程服务。如7X24小时的院前咨询服务,开通电话、网络和微信预约医疗服务,满足在院患者多种需求,门诊设立“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实现微信线上缴费、报告查询方便患者就医。

在住院部,设立医患助理,为患者与医生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建立出院随访制度,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关心患者病情,有效跟踪患者出院信息,加码守护患者健康。

三是营造舒心就医环境。通过持续优化门诊、住院环境和氛围,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和充满同理心的服务沟通,营造了舒心的就医环境。该院生活设施齐全,病房有地暖、直饮水,院内有咖啡吧、超市、水果吧、洗衣房、健身房、图书馆等。

文化软实力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孟超肿瘤医院自筹建初期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为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该院与安亭文体中心合作打造“白泽健雅沙龙”共建项目,定期开展艺术鉴赏,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等公益服务,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社会等多方面人文关怀,让每一位走进医院的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以上内容摘编自《上海社会办医管理创新与发展》一书。目前该书已经出版,该书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张苏华主编,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和上海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作序,并邀请行业著名学者专家进行案例点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在嘉定试运行,推动更多肿瘤治疗药物进入临床
物联网能改变医疗吗?这几个例子让人充满期待
郑州人民医院:办人民最满意的公立医院
开启肿瘤患者的慢病管理模式 | 医疗营销网
重新认识新生代的医院经营管理
于金明院士: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最有希望的治癌手段!防治癌症 未来可实现“量身订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