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佳节之时,孝亲之道(教出懂爱的子女)

讲孝道,其主要用意在教人懂有“亲”。能亲自能仁,能仁自能爱。这里可以奠定人们做人的基础,养成他一种良好而高贵的心情,然后推而至于对家庭,对朋友师长,对社会国家,对于全人类,到达一个理想的“为人之道”。

——钱穆先生《中华文化十二讲》


传统文化老师说到在很早以前看过一幅有意思的漫画,至今仍然记得。漫画由四幅图构成:第一幅上,妈妈与儿子在吃鱼。第二幅上,妈妈把鱼肉小心翼翼地剥到了儿子碗里。第三幅,妈妈把鱼骨架放到了自己碗里。第四幅,儿子已经长大了,并娶了媳妇,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儿子和媳妇两个人吃得大鱼大肉,前面的盘子里摆着一副鱼骨头,这时儿子对他媳妇说,我妈妈爱吃这个把鱼骨,夹起放到白发苍苍的妈妈的碗里,说:“妈妈,我知道你一直喜欢吃鱼骨头!”



父母如果到了那一天,他是怎样的心情?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最后他得到的是这样的结果。

这不是漫画,是千家万户的真实写照。原因是现在的父母都是把万千的宠爱集于孩子一身,有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满足孩子。对于【长者先,幼者后】这个道理早忘了。在这种一贯的接受中,孩子把被爱、被满足视为了理所当然。


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给予了孩子爱,有没有教他们也学会爱?

这绝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它的答案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不会爱,他们不懂得对亲人和朋友付出关心,这会使他们成人后的家庭、生活不和谐,工作上人际关系恶劣。

更有甚者,扭曲心灵导致了行为的偏激,无论学识有多好、智商有多高,他们仍然毁灭了自己,毁灭了他人。

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父母全身心的关爱。照理,父母老去时,克尽孝道也是天经地义。然后现实生活中,“尽孝”却往往被人们排在次要的位置。


关于孝顺的数据调查

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以上的父母表示子女不够孝顺。也就是说,平均每五个老人,就有一个生活在“孩子不孝”的阴影当中。很多老人在反映儿女很少看望自己;自己就是孩子们的保育员、钟点工……

调查中,71.63%的年轻人认为,孝的含义是“善于奉养父母”。有人提出给父母足够的钱;有人说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人说老人就是“老小孩”,隔几天哄一哄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孝顺还包括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慰藉,是情感上与父母的融洽,更是心灵深处与父母相依相伴的儿女真情。

孝顺是一种道德品质,要注重后天培养。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想要拥有一个孝顺的孩子,就必须在家庭中,让孩子从小体会“爱”的教育和“孝”的熏陶。

第一,明确家庭关系。家庭中,应当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让孩子从小知晓长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看电视先征求长辈的意见等。

第二,坚持细节训练。孩子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几乎完全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回家主动和父母问好”;中学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等。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须知,您今天给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将来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汤,送到您的床前。

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父母的责任是有限的,义务和付出也是有限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


长按二维码,关注无量光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老了,最害怕的却不是孤独…
八字看你的孩子是否孝顺
无论有多少个子女,将来最孝顺的总是这个,可惜有的人到晚年才懂
这几类老人,晚年多半难以幸福,尤其是第一种,自找的
暮年不被子女孝顺的老人,往往有这三个特征
孝顺已经过时了?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