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00小时定律 vs 20小时定律
原文地址 by Selladore

一、10,000小时法则

格拉威尔(Gladwell)在2008年出版的《异类》(Outlier)这本书中反复提及“一万小时定律”。这本书在畅销榜头条待了3个月,因而一夜之间,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这个定律。

事实上,对于天才的成长所做的研究已经有40年的历史。在《异类》出版前两年,也就是2006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Anders Ericsson博士的研究成果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一书出版,引发了对于这个领域研究成果的深入挖掘。该书不含索引页等有787页,是实打实的大部头,Gladwell的工作就是基于该研究。

虽然说“一万小时定律”的基石并非由Gladwell建立,但是作为《纽约客》的拟稿人和畅销作家,从影响力上来看显然Gladwell更了解如何“引爆趋势”(The Tipping Point)。

Gladwell总结道:心理学家对天才的研究越深入,就越发了解到天赋的作用是多么小,后天的努力是多么重要,在任何领域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一个特定的任务上练习10,000个小时左右。

是不是非常熟悉的说法?这让我想起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99%的努力和1%的天分”。这句话的意思正合Gladwell的本意。或许你们会下意识地想起国内盛传的“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其实这后半句话并非是爱迪生说的,事实上爱迪生对努力更加看重。所谓三人成虎,流言的详情大家可以参见此链接的考据。

二、这是个好理论吗?

这个理论初听起来有些像“中国式成功学”——“你瞧,这些、这些还有这些成功人士做过我说的这些事,他们成功了,所以你按我说的做也能成功!”但是事实上,这个理论还是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之上的。

而从科学理论的评判标准(综合性、可证伪、简约性、实证效度、启示意义和应用价值)来看,一万小时定律除了在可证伪性上不能很好地符合标准,其他的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是它的启示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人们认知的拓展和行为的指导都很有意义。

因此虽然这个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评论也认为Gladwell的《异类》更像是作者的自传——但10,000小时定律确实地向社会揭示了我们究竟忽略了多少人类的潜能。我认为这也正是这个理论的最大价值,不是吗?

试想,当你只是尝试了5分钟,然后对自己说“不,我做不到,我完全不擅长这类事情,而且我以后也再也不想碰这种东西了”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个定律。又或者当你看“People are awesome”视频时,在赞叹之余,也不会把自己贬低到一无是处,把越来越多的事情归类到自己的 “有生之年系列” 中。因为你知道自己也是具有一定潜力和天分的,欠缺的只是投入时间的决心,因此不要自我设限。(当然,成为短跑冠军不算,某些体育项目需要天分)

三、科学理论?还是人生哲学?

关于如何进行这一万个小时的训练,我强烈推荐同人于野的博文怎样练习1万小时,他总结了Ander Ericsson提出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概念。

在此我仅仅将其简单列举如下: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2. 大量重复练习
3. 持续获得有效反馈
4. 精神高度集中

然而,真正值得考量的不是这个理论是否是一个好的理论(或假说)——连精神分析法和分析心理学等作为科学理论进行评判的时候也都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而是这个定律如何被我们理解,(无论被动地或主动地)吸收为对世界的看法和行动的纲领。

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个说法放在艺术领域是一个至高的赞赏,但是在公理或是行为准则的评判标准上,多种不等价的解读是很危险的。

误读的前车之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屡见不鲜,我想古文没有标点对此负有有很大的责任。比如孔子那句非常有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义截然相反!因此一直以来,孔子是否支持愚民政策都存在争议。可以想见对于“畏圣人之言”的读书人来说,能不成为怀疑论者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如你所见,虽然一万小时定律是个符合奥卡姆剃刀的简单理论,但是同样它并没有附上一本《傻瓜手册》(For Dummies)手把手教导我们怎么去做。因而往往这个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实践几次(因而我们难以形成直观感觉)的理论,往往不能成为“生命之光”,反而是把我们引到歧路上去了。

四、对10,000小时定律的误解

那么我们从这个理论中中获得什么?

其实在不久之前,这个理论给我生活带来的启示大部分还是负面的。当然责任在我,但是我犯下的错误其实非常常见。

看到这个理论时,我的第一感触是:“哇,原来我离世界级大师的距离也不过是10,000个小时而已!只要努力,我也一样能够成功!”然而好景不长,当意识到10,000个小时是怎样一个时间长度之后,第二个想法悄悄在心底产生:“天呐,学习一项技能是这么长期的一件事情啊!”

这两个想法对我影响更大的却是第二个,因为第二个想法产生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作为一个兴趣广泛的“三分钟热度症候群”患者,我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去学习新的东西了!——要花1万个小时啊!!

人一生也才不过70万个小时,除去睡眠占去的三分之一,剩下50万个小时左右。这些时间需要用来工作、学习、吃饭、打理自己等等,剩下的时间还要用来娱乐。从中腾出10,000个小时这种事情,一生能做的次数屈指可数。

另一方面,我们凡事追求完美。人们往往对短期收益期望过高,而忽视长期收益。而人是不能一步登天的,追求完美的结果便是连第一步都无法迈出。完美是卓越的绊脚石。(TalBen Shahar在哈佛公开课“幸福”第15节课详细阐述了这个观点)

于是我便待价而沽,最终发现时间都花在等待时的百无聊赖上了——或许在浪费时间上,我已经是准大师级的水平了?

难道这个理论不是一个好东西吗?

不,我只是混淆了10,000小时定律所说的“专家水平”。为了娱乐和兴趣去学习的话,我们并不需要成为专家级。而如果只需要达到“让练习不再痛苦,而是一件自得其乐的事情”的程度,我们完全不需要花费10,000小时!

这看似是很容易辨明的一个点,但是当你不去梳理其中的逻辑时,可能就会和我之前一样,抱着某个拖后腿的想法过上不知几多年!人类的信念往往就是未经过『批判地论证』的,没有经过辨明的信念没有一个好的理由支撑。秉持这样的想法去生活,总有一天会感慨“我这一辈子啊”。对于人类这台精密的机械来说,存在复杂而混沌的正负反馈机制。很多时候重要的并非事实如何,而是这台机械的逻辑是否健全。

似乎又回到了哲学层面对信念的自我拷问,将那些接触过的未经仔细斟酌过的观念,提炼和过滤成为自己观念的一部分,以此作为对外部世界反馈的标准。所以,闲暇时还是学习一点点哲学吧,这花不了多少个小时哦~

回归正题,如果我暂时只是想要发展一项爱好呢?

我发现了20小时定律。

相比于成为某个领域顶尖的大师,并为此花上10,000小时进行练习,仅仅只是学会某项技能需要我花上多长时间呢?

五、20小时定律

20小时定律由Josh Kaufman在畅销书The First 20 Hours – How to Learn Anything Fast中提出,也是一种对1万小时定律的反向思考的产物。如果想对Kaufman的理论快速预览,可以看看他在TED的演讲(墙内陆址)。

书中提出了一个理论,如果你只是想要达到“足够好”的水平,那么你所需花费的时间比你想象的要少得多,大概只需要20个小时左右!

听上去不错,不是吗?至少这让我又有动力开始学习新的东西了!

六、学习曲线

20小时定律的指导思想便是学习曲线。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方法正确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大师,到达图中的A点,而且能够忍受曲线后半段缓慢的进步速度,你可能需要花费10,000个小时;但是如果只是想要达到图中的B点,也许仅仅20个小时便足够了。

哈哈,Just for fun, 我们来看看没办法使用10,000小时定律学习的emacs,它的学习曲线如下:-P



 
Bingo,就是这个了!如果实在喜爱某个项目,而对世界锦标赛冠军没有什么野望的话,20个小时看起来也不是个太可怕的数字,那么为什么不去做呢?

七、怎样学习20个小时?

Josh Kaufman在书中提到了他总结的10条快速学习方法,并且辅以几个他利用20小时定律学习的例子。

遵照奥卡姆剃刀原则,在此将其精简为4条,如下:

(1)把目标技能解构成子技能

首先从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项目开始,并确定你想达到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多数我们认为是一项技能的事务,其实是一系列技能的集合体。比如想要学习吉他,那么关键的技能有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左手换和弦、节奏掌握等等。

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将这些技能分解为最小的子技能,以便我们能够进行专门的练习。

并且,为了让进步速度最大化,在开始的阶段选择最关键的技能进行大量练习。

(2)学习足够的知识,以便进行自我纠正

第二件事情是自我纠正。因为是自学,所以为了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行,我们必须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

这一点和“刻意练习”中的“持续获得有效反馈”的意义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我们只能从自己身上得到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是不能代替练习的。想要学会一项技能,那么你必须确实地练习20个小时,仅仅只是看书、获取相关的知识是不够的。

这或许是我犯过最多的错误了,而且直到最近我才认识到这一点!看五本关于python的书籍并不能让我学会编程,事实上最后我也只能写出“hello world”而已。

当然了,这些学习的时间是不应算到20个小时里面的。

(3)去掉现实的阻碍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开始练习了,移除那些阻止你坐下练习的一切障碍。比如把吉他放在顺手可以拿来的地方,关掉电视,把网线拔下来快递给明天的自己(这样今晚你就没法上网了,哈哈)。

总之,将自己进入学习状态的成本降到最低。

(4)至少练习20小时

我们都知道,学习新技能一开始是有一个沮丧时期的。此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生疏,练习是一项痛苦而不是快乐的事情。这个时期我们感觉自己特别的蠢。

使用意志力对抗这种感觉是一个比较蠢的办法,因为我们每天所能支配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详情可见罗伊·鲍迈斯特所著《意志力》一书)。为此Kaufman引入了类似番茄工作法的方式,将练习时间分成20-40分钟的单元,每当进入这个单元,倒计时停止前都不能停下练习。并且保证每天练习至少90分钟。

最后的最后,如果到现在你还对于20小时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心存怀疑的话,建议你可以看看我之前提供的Kaufman在TED的演讲视频,从16:00处开始看起。你会诧异,仅仅学习12小时,可以用四弦琴做到什么程度!

Kaufman已经使用这个方法学习了瑜伽、编程、围棋、键盘盲打、风帆冲浪以及四弦琴。

在我看来,学习技能的关键更多在于你是否付诸实践,而不是能不能。以这个理念武装自己,解放自己的潜能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小时专家定律
1万个小时太久?这位自学专家提出了20小时速成法
快速学习心法,20小时学会任何东西
打破一万小时定律,四分钟看完《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
只需要20个小时,能学会任何事情
学不会,还是不会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