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明白”与“教清楚”——谈小学写作教学的应为与可为


“想明白”与“教清楚”

——谈小学写作教学的应为与可为

郑桂华

 

摘  要:造成写作教学课效果不佳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时代因素、社会因素和课程建设因素,而前两点是语文教师不可控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想清楚”的就是把写作教本来不该承担的许多职责拿掉;其次要“想清楚”小学写作教学应该承担什么,应该怎么做。小学写作教学的特殊性有很多,关键在于培育学生愿意写作、喜欢写作的种子,引导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项生活技能,是生命的需要。写作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估,均应围绕培育这颗种子来建构。


关键词:小学习作;影响因素;写作功能

 

多年以来,人们对中小学教育的不满声一直不绝于耳,其中,写作教学无疑是舆论重点照顾的对象。学生的写作水平今不如昔,作为专门讲授写作知识、训练写作技能的中小学写作教学自然难逃其责。


不过,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下降、写作教学课效果不佳的原因比较复杂,因为影响写作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并不单纯是学校语文教育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写作教学上有所作为,并获得认可,首先需要理清哪些是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哪些是自己能够做的,哪些不是,然后才可能去摸索和总结一些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把影响写作教学的因素分为这样三类:


一是时代因素。主要是网络等媒体的普及带来海量信息,增加了人们选择有益信息的难度;其次,在信息传播与接收方式上,读图时代、影像阅读时代的特点对人们的文字阅读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由于人的心理在接收信息上倾向于选择娱乐方面的内容,这无疑大大地增加对学习者行为控制的难度。对上述因素的反应表现,往往青少年比成年人敏感、男性比女性敏感。这也可以解释现在的中小学中男生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普遍更差的现象。


二是社会因素。以目前来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即全社会的功利主义化,使得人们比较亲近经济、科技等工具类学科,而语文等人文类学科自然成为被殃及的池鱼;二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副作用,即大量机械、重复的操练和测验,消耗了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兴趣,语文中的阅读与写作也成为恨屋及乌的对象。


三是课程建设因素。如对写作活动及写作教学的认识尚达不到科学的层面,写作教材建设不足让教师放心省心地使用,当然,面对这种种艰难,许多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的主动追求和创造性也被消磨了很多。


在上述诸因素中,第一类无疑是全球性的。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不仅深刻影响中国,对世界各国的传统教育模式都会形成冲击,疏远文字、阅读量不足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从一九九九年开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国民阅读调查”共进行了九次大规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时间持续下降。以第九次调查为例,2012 年未成年人群的图书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为7.96 本,比2011 年的10.68本降低了2.72 本;9~13周岁未成年人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6.04 本,比2011 年的7.24本降低了1.20 本; 0~8 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3.85 本,比2011年的5.40 本下降了1.55本。[2]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这个难题不仅现在无法消除,而且还会愈演愈烈。因此,对抗电子媒体的侵蚀是传统学习方式长期的任务。第二类问题是全国性的,一段时期以来,社会观念的趋功利化使得人们的教育价值观也难免走向功利主义,那些不能为人们带来直接的、眼前的利益,如升学、就业、发财等好处的学科,都普遍受到冷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带有人文性质的语文学科很难独善其身。事实上,在中小学里的学科当中,语文远不是被排斥的最多、影响最严重的,像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教育等不能直接当成工具的学科受的负面影响更深,而艺术、社会等非高考学科被应试屏蔽的情况则更加严重,因此,如何在寻找平衡,是所有被排挤的学科共同的课题。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在讨论“影响写作教学成效的障碍”这个话题时,就应该明白这样一个前提:前两大因素———时代因素和社会因素既然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它们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就属于不可控的因素,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自己能够施加影响的,或者说那些能影响写作教学的因素中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几分之一而已。因此,社会舆论过多地把学生语文能力下降的账记在语文教师头上不够客观,也不够公平;同样,语文教师们过多地抱怨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不利影响,对改善语文教师的工作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而我们所能够讨论、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改进的,只有第三类因素,即写作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我自己在写作教学上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存在哪些问题,这才是我们可以控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加以改善的,因此,要想让自己的写作教学发挥作用,必须明白语文教育对学生写作会有多大影响,怎样产生影响。这便是第一个需要“想清楚”的地方。


但是,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把这上述三个影响因素混淆起来。比如谈到写作教学,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总不够自信、不够踏实。他们觉得,社会上对写作教学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因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不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确实不大,教师对写作教学确实没有好办法,不少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的确与教师的教学没有多大关系,于是,他们也会跟着社会舆论一起抱怨语文教学。这种认识和心态,等于是把时代和社会变迁对学习方式的影响这副重担全部压在语文教师自己的肩膀上,这当然是我们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了。


因此,我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想清楚”,就是把写作教学本来不该承担的许多职责拿掉。但是这一条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一方面,社会舆论总是希望教师多承担一些职责的,比如很多学生家长就习惯于把自己孩子不喜欢写作文怪罪于语文老师,而不太反思自己很少与孩子一起阅读、过早给孩子买ipad 等行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媒体也常常以讨伐语文教育的弊端为乐事,但不太反思占去学生大量阅读时间的电视节目、网络八卦就是他们制造出来并极力推销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些专家也偶尔会就语文教育发起争论,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是,一些语文教师自己也喜欢,他们不仅不想把一些本来不属于语文教育———包括写作教学背的包袱放下,相反,他还拼命往自己身上加,比如有一位教师为某一节写作课设计的目标当中就这样写:“知道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写讲真话的意识和习惯”,这就有些过头了。


首先,“写真情实感”固然是衡量写作优劣的重要指标,因为并不是所有文体都要“真情实感”衡量作文优劣,写一篇某一食物的制作说明书,其表达的关键就是清晰明确,是否充满感情似乎不是考量的目标。其次,“讲真话”应该是社会道德建设的目标,如果不从社会环境诚信体系入手则很难实现,成年人如果对孩子不讲真话,媒体如果对受众不讲真话,那么,仅仅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说真话,这种“讲真话训练”最后势必会演变成一种“虚伪竞赛”。当然,类似的包袱还有很多,诸如“作文即做人”、“生命作文”、“创新作文”等等,都有“把所有问题自己扛”的成分,都应该“想想清楚”。


排除了“不应该承担什么”以后,接下来就应该思考的是,小学写作教学应该承担什么,应该怎么做,这就是第二层“想清楚”。


当然,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里面有许多小问题互相纠缠、交错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理清,必须把它们剥离开。我认为至少应该把它分成这样几个小问题:(1)为什么要写作文;(2)小学习作教学与整个写作素质培养是什么关系。其中第一个小问题的实质是认识写作的功能,第二个小问题是明确小学习作的特殊性。


人为什么要写作文?人类为什么发明了写作这样一种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生活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与他人沟通的需要在起作用(往更高处说,是生命存在的需要也可以),这个认识没有多少异议。比如说“叙述”吧。人类最早的叙述文之一,很可能就是一个原始人在外面发现了一头野兽,因为他单独一个人没有能力对付,必须回来搬援兵才行。要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要把遇到野兽的时间、地点,遇到野兽的经过,野兽长着什么样子等情况讲清楚,这不就是记叙文的几个“W”嘛!再比如“议论”。人类最早的议论文之一,很可能就是一群原始人因环境改变等因素,需要将居住地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这类事情自然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主持者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就需要提出问题、概述现象、分析利弊、陈述原因、引用祖先的遗训等,以证明搬迁的合理性。诸如此类,这种基于交际需要的表达后来借助于书写工具来呈现,于是就演变成各类用途不同的文体了。


写作服从于交流需要的这一本质特点启发我们,写作是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只有有具体的交流目的、有交流对象,写作才有意义,也才能激起写作的兴趣。那么写作教学从题目设置、到写作过程指导,再到习作评价依据,也应该从交流需要的角度去考虑,如写作任务交流需要,写作过程还原真实的情景,写作内容依托生活体验,写作评价应看重交流的效果等等。可是,我们的许多写作题,例如《一件小事》《在路上》《同桌》《校园一角》《一幕》这类题目,其共同特点就是比较抽象、比较空泛,看不出多少实际交流的目的,学生会把它们当成像算数试题一样的一份作业,写作过程中没有交流的欲望,也缺少交流目的达成以后的快感,兴趣自然会随着时间递减。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写作任务,什么是具体的交流需要呢?我们可以看以下两则例子:


下面是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四年级作文水平测试的写作题:


一、虚构作文


描述不寻常的一天。


想象一下,一天早上你起床后去吃早饭,下面是你在餐桌上看到的东西。


你十分惊奇。随后……


二、写实作文


描述你的午餐时间。


描述一次你在学校的午餐时间。描述时要使得那些没有和你在学校共进午餐的人可以知道你是在哪里进餐的、你的午餐是怎么进行的。


三、说理作文


说服图书管理员。


试想下面的情况发生了:学校图书馆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丢失了。这本书你可能想要反复阅读,或者这本书是你的老师或父母曾读给你听过,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并未决定是否要再次购入这本书。


写一封信给学校图书管理员,说服他再购入一本。在你的信中请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明学校图书馆应保存此书。


下面是德国语文教材中的一道写作题[4]:

给年轻人的家庭、退休了的老夫妇、面包店老板各写一封信,写信时考虑以下问题:


①年轻的父母、老年人、商人喜欢孩子们怎样对他们说话?


②年轻的父母有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老年人习惯了清静,面包店不在比赛场附近,老板对噪声并不介意。针对不同的情况、思想,信里该写哪些内容?怎样写才能促使他们赞成你们的比赛活动?


③用哪些词语来作自我介绍,怎样写结尾的寒暄话和祝颂语。


看得出,这些题目大都来自身边的生活,有真实的表达对象和交流目的,还有具体的写作要求。可以想象,当学生面对这类题目时,一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有了激情和兴趣,自然愿意表达。学生能像说话那样写文章,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喜欢表达了。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布置的“校园一角”、“我的家庭”“难忘的一天”,“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我的宠物”,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的,都真实的写作,为什么学生还是不感兴趣,还是有人说它们脱离学生生活、没有交流意图呢?可以这样说,就这些题目的内容指向本身而言,的确是有生活基础的,但题目中缺少一种引导他联系生活、唤起他的表达欲望的渠道,效果自然不佳了。比如我曾经以“我们的学校”为题目执教过一堂六年级学生的写作课,课的设计思路这样的:


(1)你熟悉自己的校园吗?有喜欢的地方吗?请你以“我们的学校”为作文题,写一个片段。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整体表现是:写作兴趣不大,介绍缺乏特点。学生写的“学校”,不外乎运动场、图书馆、食堂等,课堂交流中也没有热点。


(2)如果有下面几种情况,你会选择什么内容,用什么语气来介绍自己的学校呢?


A. 一位小学生想转到你们学校来,想了解一些你们学校的特点。


B. 香港或台湾的一群小学生想到你们学校来参观,想知道你们学校有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C. 一位毕业多年的老校友来信,想知道母校最近几年里有哪些主要变化。


你跟他们推荐什么地方,推荐理由是什么?你选择什么方式介绍?


要求学生从上面三类中挑一个对象,并针对这个对象的需求选择介绍的内容、考虑介绍方式。任务一变,学生的反应也跟着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他们的交流欲望被大大激发出来,原本普通、平凡的“我们的学校”立刻有了神采,譬如有学生借“校徽”的含义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的针对那个转学学生的特长介绍社团展区等等,对象一变,不仅选择的内容会不同,连语言都比以往生动了许多,这就是真实交流对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的魅力。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其中担任的是一种转换工作。按照上面的思路来类推,如果把泛泛介绍“我的家庭”转换成参与慈善机构发起的“家庭结对子”活动的竞聘广告,把“难忘的一天”转换成“告别2013 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把“我最喜欢的一道菜”转换成“网上家庭厨艺大比拼”,把“我的宠物”转换成“爱动物校园达人”的一项内容,结果会怎么样?


我曾经收到这样一份电子邮件,她说她带的班级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尤其是不喜欢写作文。我问她给孩子出的题目是什么,她说也就是教材中的作文题。我在给她回信中建议,不妨就让学生给远方的父母写一封信,并且要真的发出去,而且要连续写下去。一开始他们的信可能很短,格式也不一定对,可过半年以后你再看这些学生,恐怕会大不一样。


话又说回来,基于生活的写作只是提高写作教学原则的一个方面,因为课堂写作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成人世界的以交流为主要目的的表达,而是让学生参考一些范文、借助一些话题,去学着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学习一些简单的表达技能,为将来走上社会进行真实的表达做准备。因此,我们可以把布置真实写作任务看作改善写作教学效率低这一问题的切入口,如果从写作教学课程的角度看,还要有较系统的训练计划,还应有一定的知识作背景,不能完全由他们“自由”写作,否则写作教学的效率也不高。


小学习作教学的特殊性在哪里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值得“想清楚”。我们从训练量来计算。一个小学生若是从三年级开始练笔,到小学毕业只不过四年多的时间,如果他在一个学期写7篇习作,整个小学阶段他一共会写50 多篇作文(据我所知,很多学校达不到这个数目),如果一篇习作平均写400 字,加在一起也就是2万字左右。按照通常的说法,一个作家要使自己的文字达到发表水平,应有一百五十万字的退稿量(可以被认为是训练量),因此,稍有点写作常识的人都知道,小学生的这点训练量,与一个社会人要达到基本写作能力所需要的训练量相比,只不过是一个零头而已。因此,小学写作教学的立足点,恐怕还是打基础,这个“基础”有多重含义,从纵向来看,相对于他的整个学习阶段(一般小学到大学),小学是基础,再从横向看,相对于他的全部语文活动———包括阅读、与人交流等活动来说,课堂学习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么,小学写作教学的意义,应该是让学生参与表达活动胜于教给他们知识,引导他们建立写作与社会阅读及交流活动联系胜于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文体写作训练,培养他们对表达和写作的兴趣胜于让他们写出好文章。也可以说,小学写作教学相当于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一颗愿意写作甚至是喜欢写作的种子,这颗种子生长在一个对写作不排斥的心理土壤,能广泛吸收阅读与生活经验所获的营养,还有比较开阔的发育的空间,我认为这就是小学任务,小学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均应该围绕着培育这颗种子来建构。


那么,给小学写作教学以这样的定位是不是太低、要求是不是太笼统了?这样的定位会不会成为教师们在写作教学上不作为的理由呢?我认为不应该是,我们主张把小学写作教学不应该承担的一些东西拿去,把小学写作教学的职责定位于培养兴趣、建立联系,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定位于指导他们写出好作文,其目的正是让小学写作教学的目的集中一点、纯粹一点,以便让自己“教得简单一点、明白一点”,因此,它不应该是教师无所作为的理由,相反,倒可以作为反思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依据。当然,让单纯体现效果,从笼统达到具体,还是要依靠教师的努力。以下一些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尽心:不去抱怨时代及社会环境对写作教学的不利影响,而是设法自己解决问题,有这样的追求的老师当然已经很多,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李白坚老师的快乐作文等。


联系: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作文水平不是单纯的写作教学能提高的,尽力引导学生建立写作与阅读、说话、知识积累及生活体验的联系。如贾志敏老师的《找手机》等课例,又如上海松江谈永康老师的《节气里的读写———小学生 24 节气语文课程》等著作。


主体参与:学生的习作就像练游泳,达不到一定的量没有效果,因此要让他们一直待在水里。我看到一个著名特级教师的一堂写作课,这位教师演讲写作知识的时间占了近三分之二的课时,这样的教法不会有好效果。


激励:不吝惜对学生写作的表扬,多画圈,利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让学生发表习作,如墙报张贴、上课朗读,教师引用、建网页、广播、登在家校联系簿上、创立班级刊物。美国一本指导写作的畅销书,书名就叫《发表,发表!》,江苏吴江管建刚老师设计并实施的发表激励系统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说法:在写作教学上,教师提出任何口号、进行任何探索几乎都有效果,包括前面我们批评的“生命写作”“人文写作”“创意写作”等,有效果并不是因为这些口号符合写作规律,而是有口号教师就会重视、教师重视就会增加活动量,这相当于木偶剧表演的“提线效应”。


坚持: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三五堂作文课能改变的,有的作文中的毛病纠正多次也未必见效,有时候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会出现反复,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学习:其实,在写作教学上,前人有很多好做法,把别人的好做法及自己成功的经验、学生的进步原因,包括考试作文方面的材料,一点一滴地地收集、研究,化为内在的能力。几年下来,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适合你的学生、属于你自己的写作教学套路。从这个角度说,提高小学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3.

[2]息慧娇.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 中国出版网,2013-4-19.

[3]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NAEP)四年级阅读水平测试.小学语文教师,2009(5).

[4]联邦德国中学.作文训练.朱章才,译.斯图加特·埃恩斯特·克勒特出版社出版,1980.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4年2期





精彩预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指点拨】小学生作文障碍因素分析及排除策略研究
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
孩子不喜欢写作文 如何提升孩子的作文成绩
“送教下乡”高效课堂进校园,共谱教育新篇章——昌邑市石埠流河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特级语文老师:巧编“21条写作口诀”,打印掌握,写作篇篇范文!
小学生教育存在问题(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