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 初三物理比热容同步学习,必备!(内附课后习题答案)

比热容是学生比较难以把握的一个重要热学概念,倒不是概念和公式有多难理解,难得是应用比热容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大家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预习导航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1、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2、结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是不相同的。


二、比热容

1、意义

表示物质的吸热本领,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用符号c表示。

3、单位

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水的比热容

(1)c=4.2×103J/(kg·℃);

(2)意义:质量为1kg的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5、公式

Q=cmΔt。


课堂探究

热量的计算

根据物质比热容的定义可得到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值,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升温吸热过程可表示为Q=cm(t-t0);降温放热过程可表示为Q=cm(t0-t)。(其中t0表示初温,t表示末温)


【例题】用电磁炉烧水时,将5kg的水由20 ℃加热到100 ℃需要20 min。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电磁炉功率是2 000W。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电磁炉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电磁炉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点拨】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2)公式书写和统一使用国际单位;(3)升高、升高了或降低、降低了都是表示温度的变化,即Δt,升高到(或降低到)表示的是物体的末温。物体吸热升温时,Δt是末温与初温之差;物体放热降温时,Δt是初温与末温之差。

【解析】结合以下思路解答本题

(1)Q=cm(t-t0)=4.2×103 J/(kg·℃)×5 kg×(100 ℃-20 ℃)=1.68×106 J。

(2)Q=W=Pt=2 000 W×20×60 s=2.4×106 J。

(3)

【答案】(1)1.68×106 J (2)2.4×106J (3)70%


教材习题点拨

1、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个特性,它与质量、温度及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B 

解析:因为铜比铝的比热容小,相同质量,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上升得高。


3、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上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比海水热得多。

解析:“水的比热容大”,主要可以体现在:(1)吸热放热多,质量相同的物体,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根据Q=cmΔt,水的比热容大,水吸收(放出)的热量多,因此“用热水供暖”水放热多;“用水冷却发动机”水吸热多,以更利于发动机降温;初春夜里气温低,秧田里放水后,水温降低一点,能提供很多的热量,使地表温度不致过低。(2)水温变化小。质量相同的物体,吸收(放出)热量相同时,水的比热容大,根据Δt=Q/cm可知,水温度变化小,因此“夏天,河水凉而沙滩烫”“内陆气温变化大而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初春夜里,秧田灌水,防止秧苗冻坏”也可以用这个思路解释。

4、解:该物质的比热容


5、538.2 J

解析:由公式Q=cmΔt=0.46×103 J/(kg·℃)×1.5×10-3 kg×(800-20) ℃=538.2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士课堂||中考物理:第12期 机械能和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3节《比热容》必考考点精析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比热容
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陆三元老师与他的:比热容、热值复习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