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破女性天花板!95岁女院士全英文演讲冲上热搜第一:想要什么,勇敢争取!

今天,一名95岁的女院士冲上了热搜第一

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天文学泰斗、中科院院士叶叔华,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行了演讲,她温柔且坚定地鼓励女性,要勇敢打破天花板——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勇敢去争取。

当然,这不是一场拳击赛,女性在赛场上也不会带来什么伤害,但对于女性来说,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机会。

因为我们受到不公待遇已经太久太久。

演讲视频👆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看完叶叔华的演讲后,受到了莫大的激励:

女性要在各自的行业发光发亮!

社会对于女性而言更加残酷,我们要努力让社会听到女性的声音,看到女性的力量!

没有什么事是可爱的女孩子做不到的!

事实上,叶叔华自己的经历就是一部典型的、不断冲破社会束缚的“女性奋斗史”。

在中国,人们习惯称呼95岁的叶叔华为“叶先生”“北京时间之母”,在国际科学界,人们尊称她为“Madame Ye”;在浩渺的宇宙,小行星3241号被命名为“叶叔华星”

可叶叔华所拥有的,远远不止这点东西。

故事还得从1927年说起。

1927年,叶叔华出生在广东一个开明、民主的家庭,这也造就了她果敢泼辣的可爱个性。

年轻时的叶叔华

受战乱影响,叶叔华只能随同父母一直辗转于广州、香港等地。

一路颠沛地念完中学后,她于1945年考上了中山大学,却在选专业时犯了难。

叶叔华喜欢文学,但父亲却说这专业将来吃不饱饭,中和了家人的意见后,她选择了数学系,并以全区第一的成绩考了进去。

当时的中山大学数学和天文是合系的,大一时,邹仪新教授讲的天文课特别有意思,叶叔华被深深吸引,大二就直接主修了天文

中山大学理学院数学天文系颁给叶叔华的临时毕业证书

叶叔华心想,毕业后我就踏踏实实在香港当名老师吧,安稳还富足。可爸爸的一句话让她改变了主意。

“现在大陆在打仗,不是很太平。”

祖国遭遇的战火和屈辱,让叶叔华听后当即表示,要投身于报国的事业之中。

“只有体会过亡国奴滋味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忱,才会明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就这样,叶叔华和人生伴侣程极泰在1950年的暑假,一同来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

原徐家汇观象台主建筑

可现实却给满腔热忱的叶叔华泼了一盆凉水。

当时的紫金山天文台长,天文学家张钰哲拒绝道:“我们只招收一名男性。”

凭什么?!

气不过的叶叔华提起笔就给台长写了封长信,内容主旨是:你不该不请我,并一口气附上了五个要请她的理由。

难以想象,当时的张钰哲看到信后,受了多大的震撼。

就这样,成功说服张钰哲后,叶叔华如愿进入了当时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

她也是这里的第一位女性研究人员

当时的条件可不比现在,员工总共四个人,还在半地下室办

那会儿徐家汇观象台是全国唯一的时间工作站,叶叔华的第一项工作是观测恒星,计算恒星时,再换算成世界时。

每逢夜晚观测,叶叔华都要打开观测室的活动屋顶,让室内外温度达到一致,夏天多的是蚊虫叮咬,冬天就更难熬了,操作仪器时不能戴手套,叶叔华常常冻得手指发僵

叶叔华在观象台工作(1959年)

天文领域,听上去浪漫又神秘,可真做起研究来,却又显得枯燥乏味,艰苦难耐。

但就是那腔报国的热血,让她克服了日复一日的枯燥。

最后,也正是叶叔华,带领中国天文从弱到强,如今在国际天文界拥有了发言权

「北京时间」大家都不陌生。

新闻中,手机上,酒店大堂的时钟里,时常出现「北京时间」。

国家授时中心

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北京时间」,正是叶叔华主持建立的

建国之初,新中国还没有统一的全国地图,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被测量到,整个中国地图东一块西一块,根本连不起来。

而所有的大型工程建设都需要地图,制作地图就要测绘,而测绘离不开天文授时

一个天文授时竟关系到了国家的工程建设?

建立中国自己的综合世界时系统,这个任务迫在眉睫。

代表国家做事,还不能在国际上丢脸,想想压力就很大,不过最难的,还是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设备老旧不说,还经常出毛病罢工。

但这个重担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叶叔华身上。

虽然很艰难,但“国家需要”就是叶叔华排除万难的唯一理由,不仅要做,还要做得不输别国。

“我衡量了一下,一定要做得和国际上一样好,最主要是保持数据平稳,要搞一套自己的方法。”

她苦苦寻求适用于我国综合世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用了独特的方法——对观测员根据其误差的变化而取平均值

到了1964年,中国世界时系统达到世界第二名,它的精准度超过了由4个国家共17个台站参加的苏联标准时刻系统,仅次于法国的“国际时间局”。

1966年初正式作为我国的时间基准向全国发送,“北京时间”横空出世,在国际上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也标志着,在时间工作上,中国不再需要依赖国际合作

而当时的“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不过39岁。

十年动荡期,也波及到了叶叔华。

1970年,“改造”完的叶叔华第一件事就是去图书馆翻阅国外的天文学杂志,她迫切地需要知道外国同行现在都在干些什么。

她发现所有新的技术当中,最难最新的一种叫做长基线干涉仪(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它的精确度比传统观测仪器提高了几十倍,既可用于时间,又可在天体物理研究中应用。

叶叔华与同事在讨论中国地壳运动

当时的天文台才刚刚醒过来,大家伙都没想到要干什么,叶叔华率先提出,就发展VLBI技术。

“如果不能追上去,我国时间工作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要做就要让国家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当时的叶叔华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国家科研经费不足

叶叔华跑去电子工业部,询问局长能不能造一个25米的射电望远镜。

局长头也没抬,直接说:“不行!”

叶叔华也蒙了,她不知如何是好,但也没走,只是一直站在原地。

大概过了十五分钟,局长抬头发现叶叔华还在,就问她还有什么事。

叶叔华说:能不能见见部长

最终,部长同意了叶叔华的想法。

总有人问叶老工作的秘籍,她都会说:“脸皮厚一点,事情或许就能办成。”

叶叔华决定先试制一个6米望远镜。

“在上海建了一个 6 米望远镜,和德国的100 米望远镜做了首个欧亚大陆的联合观测,果然成了。我就提出在中国建 3 个站——上海、乌鲁木齐和昆明,都是 25 米的望远镜。”

叶叔华提议在中国建立三个站组VLBI

叶叔华清楚,这3个站将组成全球最大的三角形,其他国家没有这个魄力,只有把这件厉害的事做成,上海天文台才有新生命。

“人很奇怪,先把难的吃掉,容易的就好弄。如果先做了容易的,难的就开展不起来。”

1981 年 10 月,叶叔华担任上海天文台台长,VLBI 项目正式上马。

叶叔华及射电组部分科技人员与美国VLBI专家合影

上世纪90年代,VLBI的用处一直没能很好的凸显出来,可马上机会就来了。

我国启动了“探月工程”,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之前我国航天器最远只去过8万公里远的太空,而地月之间足足有38万公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棘手的难题:卫星飞到月球附近要改变轨道,需要非常精确的空间测量。

“如果飞船没有按照原定轨道走,要么撞上月球,要么飞到很远的地方,这两个都是'大失败’。”

叶叔华就跑去主动请缨,并说能在10分钟内把VLBI测轨结果报到北京总部

10分钟?所有在场的同行都沉默了。以前的天文工作大多都以周为工作单位,10分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从观测到把轨道算出来,再从上海传到北京,实际上只用了6分钟

到了“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的任务时,完成上述动作的时间,缩短到了1分钟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叶老做过的一些事情就算放在现在,也不一定能完成,但叶老总是说:

“想想办法,再争取一下。”

就在这样的“再争取一下”中,叶老为天文事业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叶老直率到可爱。

人们都觉得,有一颗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件很浪漫的事,叶叔华却觉得这毫无意义——反而认为小行星们长得像洋芋、山药,外形很丑,是宇宙空间的“废物”

年轻人都在说着“水逆”会影响运势,叶老却说无聊得很,完全没有科学道理

人们觉得这位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是个酷劲儿十足的老奶奶,但叶叔华却认为自己是个“大坏蛋”

有一年,叶叔华的老伴骑自行车摔断了股骨,需要做一个很大的手术,但这时候叶老犯难了。

四天后,将有个很重要的会议在国外举行,是去开会还是留下来照顾老伴?

最后,叶老选择了前者

开刀后的那几天,正是病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可直到老伴开刀完的三天后叶老才回家。

老伴略带责备的说道:你知道吗,我在家里穿了一个钟头才穿上一只袜子。

这件事一直是老伴心中挥之不去的疙瘩。

之后两人吵架拌嘴的时候,老伴还会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都不在我身边

平日里,叶老和老伴是人人艳羡的恩爱夫妻,但只要叶老一头钻进自己热爱的天文事业中,就什么都忘了。

“我很爱我的儿子,也很爱我的丈夫,但是工作起来就会把他们忘记。”

“我确实是个'大坏蛋’,但我毕竟做完了一件事情。”

贤妻良母,似乎与叶叔华的气质格格不入。

在一些刻板印象里,有些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女性细腻的情感让她们更容易被家庭所牵绊,但又有谁规定了女性就必须成为贤妻良母呢?

真正的平等自由是什么?

是女人有选择成为「贤妻良母」的权利,也有选择不断突破事业天花板的权利

“顺从”的女性只能当老师、文员、稳定的公务员?

女博士是相亲链最底端?

女人唯一的出路便是嫁个好老公?

...

用我们做出来的成绩,去堵住那些反对的声音吧!

要相信,每个女性都有潜力用自己的方式来定义成功,那种成功不是与男性一决高下,而是独立、积极,不畏艰险地专注于自身。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勇敢去争取。”

男女都一样。

ref:

新民周刊:《“北京时间之母”,94岁院士叶叔华的“天文人生”!》

上海科协:大师小事 | 叶叔华——仰望星空的小女孩 征途是星辰大海

《开讲啦》:初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

环球人物:《这位95岁女院士,终于上热搜第一了》

本文系原创文章发布,作者:阿美,当地出稿比较慢的美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位95岁女院士,终于上热搜第一了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引网友点赞:想获得什么 就要努力争取
中国科学院院士
92岁院士叶叔华:我愿为年轻同志搭舞台,敲锣打鼓,摇旗呐喊
95岁院士告诉你:女性天花板在哪里?
95岁女院士火了: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勇敢去争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