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版画成就中国画:肖映川画作中的融通与共振

肖映川

1946年7月生于汕头市,广东潮阳人。

历任海军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美术员,总政治部解放军文艺社美术编辑,汕头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广东画院外聘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人民大学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广东省嘉应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入选第6、7、8、9、10、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2、3届全国中国画展览。并获第7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第8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12届全国版画展银奖,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






当版画成就中国画:肖映川画作中的融通与共振


杨灿伟 /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硕士研究生导师。


当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亦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更是一个迈向文化自信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画家与学者不得不重新审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画的评价标准及其发展路向,其中有力持走传统笔墨路线的,也有倡导多画种相互渗透与借鉴的,个中利弊,难以论定。但很显然,中国画若要真正要走向繁荣发展,势必不能固守任何一种观点、一条道路,因为20世纪美术史中不论是以现实主义融入中国画、还是以油画或版画为出身再转向中国画,并取得瞩目成绩的众多画家案例便是对此的有力佐证。先贤在前,后来者当然络绎不绝。与赖少其一样同为广东潮汕人,同在版画创作领域声名鹊起而其后再转向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肖映川便颇具难得意味。



肖映川 天界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说其难得,是因为在当下的中国画坛上,1946年生于广东汕头、版画出身的肖映川极其活跃且有所为:他频繁深入或各大山川、或革命圣地、或田园农舍等进行写生;他的中国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各重要展览亮相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他连续多年出版《今年》系列画集以记载当年的足迹……这些是肖映川中国画历程中不可或许的组成部分,亦成画家自身的常态。



肖映川 夫妻泉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版画中的情缘与语言


使肖映川与美术结缘并在全国美术界享有声誉、首具人生转折意义的无疑是版画:他创作于1971年的“成名作”《鱼水情深》(套色木刻)入选1972年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展”,但在其后却并未对木刻版画进行持续的创作,反而在1985年后转向对丝网版画的研究与创作——在这之中,他得到了著名版画家陈望的支持与鼓励,凭着简陋的工具在短时间内创作了一批丝网作品,先后入选各届全国美展,其中还获得第7届全国美展银奖、第8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等。



肖映川 阳光初照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众所周知,广东潮汕籍版画家如张望、赖少其、谢海若、陈铁耕等人在20世纪中国木刻版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受此影响下的潮汕版画在80年代之前几乎以木刻为“一统”。而肖映川率先对丝网版画的探索以及获得的成绩与产生的影响,使其历史性地成为拥有深厚版画底蕴的潮汕地区丝网版画领域的拓荒者,其丝网版画也才被美术理论家梁江称为“拥有一片五色的故土”。



肖映川 晨曦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故乡”与“色彩”,为肖映川丝网版画最显著的艺术元素。故乡是画家的情缘所系之处,如《出花园》(1988)、《潮汕农家》(1989)、《红壳桃》(1990)、《休渔》(1999)、《辞郎州》(1992)、《姐妹们》(1992)等描绘的是故乡的民俗风情;如《招商》(1994)、《四面来风》(1996)、《田野》(1996)、《山雨欲来》(1996)、《血脉》(1997)、《阳光工程》(1999)等则表现出受改革开放影响下故乡的时代之变。他以富有巧思的点、线、面构成元素,联通着故乡与色彩。



肖映川 一线天 50×68 cm 纸本水墨 2018



而对色彩的运用,取决于肖映川对阳光与欢乐的喜爱,以及对恬静与祥和的向往,因为他“深知人世间还存在着忧伤和阴影”,也因为他“知道人需要在躁动不安中寻求解脱,哪怕只是短暂的。”由此他曾发出如此思考:“对于在作品中追求一种明朗、欣悦、宁静、纯真、音韵自足的美,是否是对生活的一种表层的粉饰?我以为不是的。”而这样的审美取向,转换至丝网版画便发挥了该版种的独特优势:即简洁、明亮、单纯的视觉美。



肖映川 天地悠悠 46×68 cm 纸本水墨 2018



进入21世纪后的肖映川丝网版画,以往画面中明显的直线以及几何构成的意味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画味,有着深入塑造对象、印制丰富的表现手法开始浮现,描绘对象也由此变得更为灵活,如《志愿者》(2009)在灰暗的色调中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提高农村教育的期盼以及对甘愿去往农村支教的志愿者的尊重与歌颂;



肖映川 玻璃海 46×68 cm 纸本水墨 2018



《扎西徳勒》(2013)表现了晒佛节的一幕,其肌理表现宛如一幅油画,既使严谨刻画的佛身与周围写意涂抹的色带形成对比,也使斑驳的山体画布与平整的天空、亮白的飞机形成一种交错的时空感;如《大巴扎》(2014年)描绘了集市中的一个服装店,其中维吾尔同胞被笼罩在橘红色调的阳光下,脸上洋溢着一种美满生活的喜悦……另外,画家创作于2016年《金色的草原》与《移动的风景》两幅作品,那写意大气的表现与描绘对象、构图视角等转变,更可以视为画家转向中国画创作后对版画创新的反哺。



肖映川 晨光 46×68 cm 纸本水墨 2018



实现融通:从版画转向中国画


尽管在版画领域获得瞩目的成绩,但肖映川的艺术创作并未局限于版画,曾经的军旅生活赋予了他乐于挑战,勇于攀爬的可贵品质,他在进入21世纪不久便转向中国画创作领域,其勇猛精进之态势令人惊叹,而这离不开他所遇之名师知友以及经由多年版画创作所锤炼而出的艺术表现力。



肖映川 山中一夜雨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据肖映川说,他刚尝试中国画创作的头两年犹如“瞎子摸象”的不知所以然,直到第三年,才在林墉与李宝林两人的帮助下“开了窍”、“睁了眼”。而从版画启航的肖映川,既在形式营构上有着高度的敏感,也对形式美有着始终如一的追求。这样的特点在他转至中国画领域后也得以留存,甚至成为其中国画艺术面貌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如他的中国画作品《雪疆醒来》(2011)、《塞北的雪》(2012)、《小寒》(2013)等作品便以“正负形”的营构、色彩与墨块的拓印、斑驳的碎点肌理等,呼应着作品中的苍茫韵味。



肖映川 日出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任何绘画,本质上体现的是画家自身的修养,版画与中国画均是如此。当块面意识与笔墨精神结合在一起,肖映川在艺术创作上最有深度的修养,则当属其对“构成”的布局与“线条”的营造,这也是肖映川的版画与中国画之间联通彼此、成就彼此的主要表现手法。



肖映川 大山的怀抱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肖映川善于利用各种点线面的关系去作画面的重要辅助,他将黑白灰关系的整体统筹、不同的色块与色彩的灵活对比以及不断更新的现代意识,掺和到版画与中国画的双重创作领域中。可以说,单纯凝练的平面构成与简洁明快的视觉表现,既在肖映川丝网版画中得有明显体现,同样也贯穿于肖映川中国画作品之中。不同的是,画家从版画到中国画的转向中,在“笔墨”的感召下自觉地以遒劲有力、风骨雄强的线条,联通着中国画的历史并与诸师进行对话,同时对一味力求古意、遁世消极、柔弱纤细的画风示以质疑。



肖映川 那山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如果说,肖映川在丝网版画中的线条感,是制作印迹外露的匠心独运,那么他在中国画中的线条感,则指向一种“画”出来的写意精神,如他在《飞雪》(2007)、《雪飘飘》(2007)、《腊月》(2010)、《秋雪》(2009)等作品中的线条,不仅起组织画面之用,也作为一种特殊张力,“撑起”了画面的内在结构,我们从中既能看出画家在线条运用上的独到火候,也能感知他对于各种题材的灵活掌握。



肖映川 白夜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或许是由于版画(与其他画种相比较)更容易出现偶然性的艺术效果,或许是画家本人便喜欢惊喜感,肖映川尤其反对千篇一律、套路化的创作。因此,他在中国画创作中也体现出自如灵活的制作性,但可贵的是,其制作性往往被涵盖在写意性之中。如《信天游》(2003)作于肖映川转向中国画创作的早期阶段。在作品的整体观感上,画面以暗蓝色的天空、白色团状的云朵、处于亮部的红色而又连绵不绝的山丘与暗部的黑色山体,构成了一幅极其视觉冲击力的重彩作品;



肖映川 黄昏之歌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在作品的细节处,画家在画面正中稍下的位置处描绘了一个正在放牧的陕北农民与围绕其周围的白羊群,其中人物形象直面观者,使观者虽看不清人物脸庞但又似乎能感受到其正作歌唱状。难能可贵的是,画家在该作中不仅体现出些许童稚拙朴的韵味,还以此强化了一个真实存在的、符合观者想象的“信天游”场景。当然,我们也可以直觉地感受到,作品中那看似粗野的横涂竖抹的背后,其实是画家饱满真实的情感。而这样的情感,始终贯穿于肖映川各个阶段的中国画创作中。



肖映川 月亮湾 68×68 cm 纸本水墨 2018



在画面对象的择取上,转向中国画创作的肖映川喜画山川,更独爱大气苍茫的西域雪山,与水相比,画家更喜欢山石与树木,这恰与画家姓名“映川”相一致。而纵观其多年作品不难发现,苍茫雄浑的画面效果是他始终追求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是他对自然的大爱彰显。有意思的是,肖映川版画传达的情缘往往系于故土,而其中国画则倾向于表现远方。他从油墨到水墨,从故土到远方,从充满人味、恬静安详、阳光明媚到人烟稀少、宽广无垠、寂静苍茫——这样的跨域与转向,一方面体现出肖映川在艺术创作规律上的深刻体会;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画家对自我的艺术瓶颈的丈量与突破。他在新的一方天地里灵活转换以往的艺术积累,找到新的路向与归宿;他以版画促进中国画,反过来也使中国画开拓了他既往的版画视野。



肖映川 延安颂 183×144  cm 纸本水墨 2017



与版画起共振的中国画


若论肖映川的中国画走向成熟,成功使版画特性融入中国画创作中并能引起有效共振的阶段性作品,则当属其在2017年创作的《雄关漫道》组画。值得一提的是,肖映川在解放军文艺社工作的8年间,每年均有两个月时间下部队体验生活,他于1976年便曾选择红军长征路线。在时隔多年后的2017年,肖映川以虔诚、敬畏、礼赞、激昂的态度与情怀再次踏上这神圣的富有革命精神的征途,归来之后便悉心构思、精心创作了18幅尺寸一致(纵为182cm、横为144cm)的《雄关漫道》组画系列作品。



肖映川 井冈风云 183×144  cm 纸本水墨 2017



其中,《井冈风云》为黑白水墨作品,画面右侧矗立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稍下位置以错落有致的房子立于一光滑平台上,除此之外便是重色的巍峨壮阔的山脉与“撞”出大面积灰色的天空,线条隐于山脉而尽显苍茫;《乌江》山川低洼处的江流以团黑色块作铺陈及晕染,画面至上而下挂着红叶并“盖”于山川之上,起着遮挡视线又丰富空间的效果;《遵义的阳光》以线勾勒出当时举行遵义会议的外观建筑,其以单色朱砂铺底,与大面积的深灰色天空形成强烈对比,加以建筑上方的留白处共同喻示着革命胜利的曙光;《赤水》的视觉中心虽为赤水大瀑布,但主要刻画处却在于瀑布两边那层层叠加的山石与“撑”起画面的挺拔松柏,瀑布的“疏”与其周围的“密”(包括瀑布上方的连绵山岭与黄绿色的天空)形成明显对比;《金沙水拍》画面中的山岭与江流皆以亮金色作渲染,既使山岭的坚实与永恒的特性得到彰显,也让一种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力油然而生;



肖映川 大渡桥横 183×144  cm 纸本水墨 2017



《大渡桥横》以大面积的险峻群山突出了桥索的渺小,以此表达出红军当时英勇渡桥的艰辛与不易,画面左侧的江流作大面积的空白,其中水纹颇有些陆俨少画水法的意味,但又更为铿锵有力;《过雪山》画面中雪山的“大”与红军队伍的“小”形成鲜明对比,使观者从中能清晰感知红军过雪山这一幕的困境与大自然恶劣环境的难以攀越;《若尔盖》油墨色彩浓厚,大胆地表现了五彩缤纷的草原,画面极其抽象意味;《腊子口》描绘了深夜里静谧的腊子口,画面中的月亮为唯一亮眼处,其他均作暗蓝色调的渲染,虽为深夜,但腊子口的险峻也尽显无遗;《会宁》描绘了傍晚下透过密布的树木而观看到的会师塔,红色调的铺陈渲染与画面四周茂密坚韧的树木相结合,使作为视觉瞩目点的会师塔尤具象征意味;《延安颂》画面下方是粗壮茂盛的松树,上方则是当下延安的一塔一桥,与罩染其上有“照耀”意味的亮黄色一并使该作犹如一曲以往的革命与当下的发展相互交错的时空颂歌……。



肖映川 甘孜 183×144  cm 纸本水墨 2017



肖映川在此组画的18幅作品中,可谓十八般武艺尽出。而仅从上述作品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他拒绝套路化,拒绝视觉惰性;他在作品的内容表现上虽有叙事与歌颂的能力,但同时兼具形式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他喜爱并主动地在画面上制作出偶然效果(如在表现云朵方面上便多次使用撞水撞色),同时又能自如地掌握这种偶然效果的尺度;



肖映川 黄河壶口 183×144 cm 纸本水墨 2017



他尤其重视视觉冲击力在画面中的营造,灵活的构图、奇特的视点、大胆的色彩均是他在这方面的有力武器。正如肖映川艺术上的领路人李宝林所说的,肖映川“将自己在版画创作中对生活的热爱,对民族性、当代性的追求,对现代艺术语汇的研究,触类旁通,成功地融入到国画中去。(李宝林《小肖风格》)”这无疑更契合艺术之为永恒的本质,更是艺术之所以能打动人心的可贵部分——那绝非是哗众取宠的形式语言或作直白图解的表现内容。



肖映川 凉山秋雪 183×144  cm 纸本水墨 2017



从艺已达50年之久,并于2011年当选为“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的肖映川从不懈怠自己,总是在忙碌中体味着自身的快乐。当然,我们很难、也没有必要对肖映川的中国画作过多的解读,那有可能陷入失真的“过度阐释”泥潭中。因为他没有在中国画创作中作过多刻意的寓意与象征,他只是单纯直接地追随于自己面向生活的感受,曾经的军旅经历也使他对众多革命圣地能生发出真切的礼赞——或许,这才是他在创作中体现出的真实。对于肖映川而言,情感真实意味着创作真实,同时也才意味着自己得以在创作中找到自我,乃至获得真正的自由。



肖映川 腊子口 183×144  cm 纸本水墨 2017



从2009年开始,一年一本至今未断的《今年》系列自传式画集,一方面直接鲜明地呈现出肖映川在创作上非同一般的充沛精力;另一方面也立体显著地传递出肖映川那乐观奋发、正面坚强的军旅性格。令笔者感到惊讶的是,今年70余岁的肖映川总以饱满的激情与壮阔的情怀投入到每一幅作品中,正如他所说的,他喜欢“爱着梦着拼着”的状态。但就是在这样的不懈探索中,肖映川的中国画实现了版画与中国画之间的融通,以及两者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共振关系,既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范畴,也丰富着中国画的视觉形态——从这个层面上看,肖映川与不同历史阶段诸多致力于中国画发展的画家一样,是同道人,是求索者。



肖映川 太行深处 183×144  cm 纸本水墨 2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情迸发——肖映川山水画作品欣赏
【国画周刊】朱剑|水墨乡愁 处处家山:安正中的中国画
李金宇: 我眼里的园林及园林山水画创作
版画是我的原配,水墨画是我的情人|肖映川水墨山水画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画家方政和|工笔花鸟画大赏
中国画是否已“穷途末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