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效应趣谈系列① | 皮格马利翁效应

从今天起,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有科学实验支持的心理学效应。这些心理学效应通常都有一个故事背景,而且不但很有趣,也很有用,它可能正好可以揭开你生活中经常遇到却不明所以的某些现象的谜底。今天是本系列的第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学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反之亦然)的一种现象。

小故事:为什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变形记》中记述,皮格马利翁为一位雕刻家,他根据自己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创作了一个象牙塑像,然后他爱上了这个塑像,并给她起名为伽拉忒亚。爱神维纳斯非常同情他,便给这件雕塑赋予了生命。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那座女性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活的女神。皮格马利翁的故事被后世许多艺术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演绎。

雕塑《皮格马利翁和伽拉忒亚》

[法]法尔康涅,1763年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现实中的作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典型的「自我应验预言」现象。以此观点,内心常常带着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着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在社会学,这个效应经常被引用与教育或社会阶级有关。

自我应验预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信念和行为之间的正反馈被认为是自我应验预言成真的主要原因。吸引力法则就是自我应验预言的一个著名的延伸法则。

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科学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与佳口本森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做了研究实验并发表了论文。他们研究发现,假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加强,学生的表现也会相对加强。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实验的目地是用来支持现实层面是可以受到他人的期望而影响的假设。这种影响是有效的,当给予某人正面期望时,容易得到正面效果;反之若给予负面期望,就容易得到负面效果。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尤为明显。老师对学生的偏爱,甚至是无意识的偏爱,比如一个眼神或一句无心的话,都可能使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越差。

在实验中,罗森塔尔告诉一位小学老师,通过检测,他们班某几位学生比其他学生更聪明(实际上没有进行过测试,这几名学生是随机挑选的)。那么,这位老师可能会潜意识去帮助和鼓励这几位学生成功。1911年由一位心理学家所做名为「聪明的汉斯」的实验指出,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匹懂得算术并能做出各式各样惊奇技能的马,事实上却是靠训练员和观察者无意识下给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势)而得出正确答案。

罗森塔尔断言这样的期望可以实质上去影响并且完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心理学效应之“期望效应”!
皮革马利翁效应(心理学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郑委
罗森塔尔效应|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最强大的力量
【教综考点】罗森塔尔效应:“闭眼吹”真的可以让人变得更好吗?
论赏识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