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滹沱河是条什么河?
userphoto

2024.01.23 云南

关注
滹沱河
发源于繁峙县横涧乡桥儿沟村
由三条清流从悬崖流下汇入沟中
其中最大的一股水流叫青龙泉
便是滹沱河之源头
《水经注》云
“其大如轮,泉源涌沸,腾波奋发,
以巨石投之,水辄喷出,
亦云潜通燕京山之天池也。”


滹沱河是为五台山而生,也是为忻州市而生。围绕五台山环流500多里,千折百转,绕佛国画了一个清澈的圈子后,才依依不舍掉头东行。在忻州市流经繁峙、代县,转折西南入原平、忻府,又向东到定襄、五台,因受五台山阻隔,复流定襄,东入盂县,市境流长260公里,流域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峨河、峪河、清水河、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等,于定襄县岭子底村出忻州市境,被称为忻州市的母亲河。盂县闫庄是滹沱河流经山西省境内的最后一个村落。而后东入河北平山,行25公里转东南,再行15公里出太行山,缓流于华北平原大地。经灵寿、正定、藁城、无极、深泽、安平、饶阳,至献县老河口与滏阳河汇合,称子牙河。“滹沱既入直隶,由西而东南,折而东北,又东入海,行1200余里”(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第四册》)。由兹可知,滹沱河自泰戏山发源,环绕台山,穿割太行,奔驰平原,归于渤海,古称其流全长2100余里,今谓干流587公里(指至汇滏阳河处),确系华夏名河之一。

1


历史之河

滹沱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所以在历史上称谓也多。古文献《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秦称厚池河东,汉称滹沱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直至唐《元和郡县图志》之后的史籍记载中才统称为“滹沱”水或河。其名从字义上讲,因滹沱河从晋北高原发源,突破太行,泻入平川,其水流湍急,浪涛汹涌,奔腾之处,多成天堑,故其名皆含呼啸、凶猛之意也。
滹沱河今属海河水系,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却多属黄河水系。翻阅地理古文献得知,西汉以前滹沱河一直为黄河支脉。在东汉时黄河从濮阳处南徙,至唐代滹沱河自成派系,注于渤海。到五代十国时,黄河再次从濮阳北流,至宋代滹沱河仍汇黄河入渤海。只是到了金代,黄河从李固渡处彻底南迁,滹沱才归于海河水系。
历史上滹沱河的水量很大,曾是航运的重要通道。据《水经·汾水注》载,曾一度“转山东之漕”,将河北的粮食运至山西,供应太原地区人民食用。雨季水势一望无际,旱季沙洲浅滩罗织,沿河渡口轻舟横渡,上下游则风帆相济。时至民国,河中船舶500有余,往来于正定周边。晨曦夕照时,滹沱河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热闹非凡。河内鱼虾鳖蟹成群,水面天鹅鱼鹰游弋,两岸飞禽走兽栖息,河滨之地绿草繁茂,牛羊成群,是河北平原理想的居住之地。
相传宋朝年间,河北真定龙藏寺(今正定隆兴寺)筑佛建阁,官府派遣数千人到五台山伐木。伐好的扎筏顺滹沱河漂流而下,没想到适逢雨季,河水大涨,数以万计的木材一发而不可收。建寺的和尚及工匠一筹莫展,跪在河岸祈求菩萨保佑。这时忽然霞光万道,菩萨现身于滹沱河上空,对洪水说:“留木于此,乃天意也。”顿时,大河波涛不惊,万木戛然而止,顺流归岸,龙藏寺的佛阁得以建成。
滹沱河上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和刘秀联系在一起的。西汉末年,刘秀经略河北,讨伐王郎,败退至滹沱河,无舟可渡,前锋害怕军心动乱,诡称河水结冰。刘秀督军赶到,河水竟真的结冰,刘秀军踏冰而过。王郎兵赶到时,冰却融化,无法渡河追赶。滹沱河沿岸一些村庄的名字便与此典故有关,诸如凌透村、水冻村等。唐代诗人胡曾的《渡滹沱河》写道:“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正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文天祥对此也写道:“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

2


人文之河

滹沱河是繁峙县最大的河流,横贯东西。水从青龙泉流出后,便“泅蓄不流”,渐浸漫为湿地,有数里长,直至大孤山(孤山村一带)。山侧有潜泉与之汇集成流,西5公里至三泉。三泉名“品字泉”,泉水自南面与青龙泉汇合形成滹沱河,泉水清凉,三泉并涌,周围小泉密布,水草丰美,清泉绿地,堪称胜景,被称为繁峙古八景之一。滹沱河流至大营镇上浪涧村郝家湾即潜入地下,而再出于下茹越乡永兴东,暗流20余公里,形成伏流河,被学界称之为“滹沱暗流”。

关于“滹沱暗流”,《繁峙县志》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繁峙境内有两条大河,一条叫做滹沱河,一条叫做羊眼河,滹沱河水流缓慢,羊眼河奔腾澎湃。有一天,羊眼河见滹沱河朝它奔跑的方向慢悠悠地过来,便咆哮着说:“你叫什么名字?胆敢和我一道行走!”滹沱河说:“我叫滹沱河。路是供大家走的,难道你走得,我就走不得?”羊眼河无言以对了,只好搭讪着说:“朋友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滹沱河不紧不慢地说:“我从泰戏山来,要到东海去。”羊眼河不屑一顾地说:“瞧你那个慢腾腾的劲儿,啥时才能去了东海?”滹沱河还是不紧不慢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没恒心。别看你虚张声势,恐怕未必能跑过我呢!”羊眼河一听,愤怒地说:“不服气,咱们打个赌。”滹沱河说:“好吧,谁落后了,谁就背王八!”
羊眼河施展全身的本事跑了半天,回头一望滹沱河还在后面慢腾腾地走着。羊眼河觉得用不着多费力气,就能提前赶到东海,于是便放慢脚步,沿途尽情和那些石头伙伴嬉戏追逐,忘记了比赛。
滹沱河始终不停地行进。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意麻痹羊眼河,使它松下劲来,自己却从上狼涧和碱峪一带悄悄地潜入地下,疾驰了四十里才钻了出来。回头望时羊眼河已被抛得老远了。
羊眼河正在刚出沟的南浴口和李庄一带,悠闲地晒太阳,猛听得西面水声哗哗,抬头望去,滹沱河像一条长蛇,蜿蜒曲折,不知什么时候早已超过自己,奔向远方。羊眼河顿时大惊失色,悔不该半路玩耍,误了正事。它立刻拔腿狂跑,拼命追赶。由于用力猛,大口喘气,从此变成了“吼子”(水声大),半路上还吐了许多“血”,使水流变成了暗红色。
滹沱河这时放慢了脚步,边走边等,向跑过来但还喘息未定的羊眼河说道:“老弟,以后要接受教训,戒骄戒躁,不要目空一切,自大逞能,我们还是一道前去东海吧。”
在滹沱河经过的大营村以北、齐城以西的开阔地带,人称“卤城滩”。相传这里是汉代和北魏时卤城县故址。虽然城毁多年,但过去在阴雨濛濛时,常可以望见城池楼台的幻影。这就是被称为繁峙八景之一的“卤城现影”。
滹沱河出繁峙流经代县的第一个村叫东留属村。东留属村因有杨七郎墓而游人络绎不绝。

杨七郎墓是陵园式的大型墓地。墓下为汉白玉墓基,上为黑石圆型墓冢,冢周30米。墓基四面平台,汉白玉护栏,前为石人文武士各一尊。石碑两通,一通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敕立墓碑,书“宋赠武勇将军延兴杨公神墓”;一通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立艺文碑。陵园内沿墓冢中轴线,依次建祭台、献殿、东西配殿各5间,周植青松翠柏,红墙碧瓦颇具“无敌”气势。
相传雍熙年间,宋太宗趁辽国更替皇帝之际下令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当时兵分三路,第三路为潘美统帅,从雁门关向北挺进。战争开始后,三军节节取胜,尤其杨业所率部队所向披靡,先后收复云州、应州、朔州等地。但到五月其他两路军连连败退。此时,辽国肖太后和耶律贤统兵十万抵达雁门关,杨家父子终因寡不敌众退守陈家谷,火速派七郎回代州向潘美搬兵。潘美却拒不发兵,见七郎单枪匹马而回,便趁机派手下把七郎绑缚花椒树上,用乱箭将其活活射死。为消灭罪证,潘美将七郎头割下抛入滹沱河中。头竟然逆流四十里,漂泊到杨家将家属驻地东留属村,百姓发现后悄悄收起埋于村边,即今日七郎坟冢。

3


生态之河

滹沱河进入代县,河床变得宽敞而辽阔,水流变得平缓而温顺。千百年来,沿途十几条支流在这里汇聚冲积,把这里淤积成方圆百里的小平原,滹沱河就从中间流过。河畔是植物的温床,也是动物的天堂。高大的树木和茂密的草丛为各种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为动物提供了广阔的庇护场所。在生态保护完整的时期,这里栖息了大量的野鸡、野鸭、鱼鹳、河鹂、狐、獾、鹿、兔等本土动物。到了秋收季节,肥大的野兔和成群的野鸡经常在河边追逐嬉戏,河畔上到处洋溢着生命的旺盛气息。大雁飞越雁门关或者从关外飞来,这里是必栖之地。每年春秋两季,成群的大雁夹杂着少量的灰鹳、白鹤在河滩上此起彼落,每天早晚间,天空中雁阵的问答声、队友的呼唤声不绝于耳,滹沱河因此热闹异常。
《代州志》里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或许可以说明这里的生态。
出生江南的吴生喜欢游历。在上任雁门郡途经会稽时,娶了一位貌美如花、温柔可人的小妾,伺候其起居饮食。在代州生活不久,小妾的性子突然变得暴戾异常,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便殴打奴婢,撕咬身体,吸食血肉,吓得围观者四散奔逃。有一天,吴生与几个部将外出打猎,得到好多狐兔,放入厨房。第二天,小妾趁吴生外出之际,潜入厨房,将所有猎物生吞活剥,吃了个干净。吴生归来,追问猎物的下落,小妾不敢言声,仆人悄悄地告诉他是小妾所为,吴生将信将疑,便谋划一试。过了半个月,县吏送来一只野鹿,吴生放到厨房,假称外出有事,实则躲在一暗处偷看。小妾看见男人外出,便冲入厨房,散发赤膊,双目圆睁,左手拿着鹿,右手扯出脾肝,大口猛食,吴生大惧,瘫倒在地,之后才命士兵仗剑击杀。故事在描述这个娇柔小妾变成夜叉悍妇时,顺便描写了这里狐兔出没、可以捕捉到野鹿的生态环境,按照动物链的相互依存关系,动物会更多。
滹沱河沿岸两边的高山上,生活着一种非常奇怪的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其他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栖息于山岩峭壁的岩洞或裂缝中,多用细草等做窝,以侧柏叶及其籽为食物。白天匿于巢内,黄昏或夜间外出活动,可由高处向低处滑翔。
明陶宗仪《辍耕录·寒号虫》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彀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史籍记载,明代以前,代州远山上树木茂密,滹沱河两岸麦浪飘香,虎狼出没,麋鹿奔跑,鸟语花香。北京建都后,皇宫和大臣的宅院,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官府便派遣庞大的砍伐队伍来到这里。巨大的树木砍下后拖到河边,夏秋之际,让滚滚的河水运送到石家庄一带;冬季则是在结冰的河上拖运到河北,再设法送往京城。明朝以后,树木砍伐殆尽,致使水情更加恶化,道光《繁峙县志》说:“城多被水冲。”正因如此,万历十四年(1586年),不得不把繁峙县城从河道南岸迁至河道北岸的高地上。
生态的恶化,除了洪水泛滥、灾害频繁,更重要的是沿岸干旱,土地因旱情常常颗粒无收。守着滹沱河水,无法将水引到干涸的土地上,眼睁睁地看着成片的庄稼枯黄死去,沿岸的百姓多么希望滹沱河能为己所用,哗啦啦的河水流进庄稼地,流进去就等于有了收成,有了饭吃。为兴修水利,灌溉庄稼,不少仁人志士、官员财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且收效巨大。
其实,有历史记载滹沱河上最早的水利工程是三国时期的雁门太守牵招兴建的。牵招不仅是曹魏有名的大将,镇守雁门,多次大败鲜卑轲比能部;而且在雁门期间,发动军民在滹沱河畔的古城附近挖渠引水,灌溉禾苗,当地年年丰收,确保了戍守士兵的粮食供应。同时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大量饲养军马,使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
比较大的灌区要数宋金时期在定襄滹沱河北岸开通的滹水渠了。
据元好问《创开滹水渠堰记》记载,滹水渠由宋金时代的邱村人尔朱氏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倡议开建,尔朱氏家有良田百顷,在乡间很有声望。他带领家里的仆人,想从忻口分支流为渠,有人认为他的想法是迂腐的,不但没有人帮助,反而嘲笑他,因而沮丧作罢。大定九年(1169年)无畏庄人乔信武,号称“十万乔氏”,揣度其财力能够修渠。当渠开至日阳里(现称向阳村)时,农民因盗水争讼官府,官府态度模糊,无法定案,捕役散归,至此官民以开渠润田为避忌。金大安年间,横山绅士齐全美率乡间愿意跟他干的村民,想按乔公故迹重修此渠,也没有修成。金代定襄县属忻州,有忻州副史、定襄县知事李子成,总结了尔朱氏以后三人兴水润田的教训,聚众延伸此渠,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八月始,历二年之久终于修成,长30公里,灌田万余亩。滹水渠的创开,给白村、汤头、横山、宏道等地的贫瘠土地灌进了甘露似的肥水,农业有很大发展。人们歌曰:“以人事补天时之憾、济地脉之穷者,莫水利若也!”后因社会战乱、灾害频繁,滹水渠毁于明朝洪武初年。
到明代比较兴盛的万历年间后期,横山人张梧任直隶新乐县知县,家里拥有钱财巨万,可怜故乡百姓贫寒凄惨,呈本县刘士麟知县审阅,申请抚院等复批准,买州地(白村一带属忻州),修石洞(即水口闸口等),工费千金,渠道大体成。可是不到三年,与州民小忿,后演变成大怨,加上天雨连绵,渠几经淹没而废。
清初康熙十九年(1680年),年成大歉,县内人心惶惶,恐怖不安。这时锦州府广宁县人赵继普知事到任,他下乡巡视,寻求农业增产之法,以兴水利事下询,生员李鼎巨、乡民李宏业等汇报了过去修渠的情况,于是赵公下决心再修水渠。建渠之始,部分州、县之民还抱有过去纠纷之成见,不考虑长远之计。那些富裕人家又以费重为由,贫苦之人又推托饥腹薄衣的困难。为此赵公即令张二酉等人分头到各个村庄,劝说农民,集起民夫180多人,立刻动工,赵公又即捐银百两,作为奋力劳动的奖金。两年建成渠,总计用工3.7万多个,折费银一千一百余两。正当人们快乐地期望水利即要大兴的时候,是年十月初五晚未时,“地大震,其声如雷,平地决裂涌水,或出黄黑沙。四面城楼垛口尽裂,村中屋垣塌倒。压死人千余、畜类无数,而横山及原平等处尤甚。”“是冬大震后,时动摇每日夜十数次,五六年内或一日数次,或数日一次,渐复其常。”地震将两载之辛劳,毁于瞬息之间。而赵继普立志为民做成此一好事,意志更加坚定。他告诉人们说:“天所以坏此渠者,正天之所以永此渠也!”于是他再捐银百两,亲自到渠上劝说民夫,开导民心。仅一年穿山、逾岭、架壑,通流四十余里。后人为纪念赵继普知事,给渠取名为“赵公广济渠”。
广济渠在乾隆初年废弃,后屡有地方官员、乡间绅民倡议修复。清政府也于光绪六年(1880年)命山西巡抚曾国荃筹办,曾国荃派忻州知州方茂昌、定襄知县郑继修认真勘察,二人后以“该渠界连三属(县),人民众多,此争彼阻,容易酿成械斗重案,过去几次有人要求开复,上控到省到京,几朝均禁开渠”为由,建议禁止开复。当地传说翰林梁善济,三次倡议修渠,甚至清廷赐“尚方剑”,在其修渠过程中如遇到阻拦,允许其先斩后奏,也因忻州白村村民的阻拦,未能成功。
1912年春,续西峰率忻代宁公团从大同撤回,时有大营村民蔚文堂建议复修广济渠,推举续西峰主持复修工作。续西峰先在宏道镇成立大同银行,由续范亭、续式甫、邢斌丞、张淑琳、赵三成、康佩珩等人负责,号召沿渠富户集资,又派邢斌丞、续果良、续干等人召集忻、定、崞三县沿渠村庄地户代表协商,最后决定捐钱者为“财股”,占其地者为“地股”,执办其事者为“人股”,渠成后三年结账,按股分红;在宏道镇设立广济渠水利有限公司,邢斌丞为经理,续干为协理;另在于家庄设立分局,由续干主持;各受益村庄设渠长一名,白村、上下汤头、横山、季庄、无畏庄、宏道分段建有监水房,设监水员一人,所用民工出钱雇用,各村分段施工。当渠开到忻州的白村时,该村郭姓乡绅诨名“三星照”者组织村民以“开渠毁地、破坏风水”为由竭力阻扰。
广济渠在历史上之所以屡废、屡开不果,与忻州白村村民的阻扰有很大的关系。白村居于滹沱河岸边,水源充沛,自己本身并无缺水之虞。实际上村民阻止的原因一则占地太多,如白村渠宽9尺至1丈,而广济渠宽2丈,所占之地是白村渠的二倍之多,况且白村地处山区,人地关系本就十分紧张;二则导致渠道周边的土地沙化、盐碱化,因为滹沱河河床沙层很厚,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渠道极易淤积,所以需要定期清淤,清出的泥沙堆积在渠道两旁,被风吹入周围的田地,极易造成渠道周围土地的沙化。此外,广济渠将滹沱河水从忻口引入,穿白村,渠水大量补给地下水,使得白村、寺家庄、玉会村等渠道上游地区的地下水位大大提高,形成一片径流闭塞区,地下水排泄不畅,造成土地不同程度的沼泽化或盐碱化。鉴于上述原因,广济渠的每次议开,都遭到白村村民的竭力阻挠。据当地老人回忆,因开广济渠,白村与定襄、崞县发生多次冲突,清末定襄曾组成铁锹队强行开渠,在沙沟地区与白村村民发生械斗。
据续西峰当时的警卫员李元亨回忆,针对白村的阻拦,续西峰派续国良前往协商,提出渠成以后一是要给予白村“功德股”按股分红,二是将白村的渠道用石头铺底、修桥、筑栏杆,防止渠决。为了安全起见,又派5名公团士兵随行,不料6人刚进村,即被“三星照”纠合的村民包围,续国良正欲传达续西峰的意见,却被“三星照”之子郭六劈了一锹,随行士兵慌忙开枪,竟将郭六打死(实际上死的是郭五),白村村民哗然而退,续西峰又派公团两个排,驻扎在白村东西两头,强行开通白村的一段干渠。修成的广济渠穿忻州的白村、寺家庄、玉会村,定襄上下汤头村、于家庄、马营房、北受禄、季庄、辛安村、向阳村、回凤村、横山村,最后到达崞县的宏道镇、东社、南社、北社、西社。干渠全长61里,宽2丈,深1丈,水深3尺,灌溉28村田5万余亩。时人续琨作诗记述开渠之功:“渠开广济福黎民,泽被三县田万顷。杨柳成荫丰穰日,应念郑白开山公。”广济渠开通以后,由广济水利公司经营渠务,灌田一亩收水费大洋1角8分。这次开凿的广济渠使定襄县一直受益至今。
后1914年续西峰因与阎锡山政见相左,远走陕西,忻代宁公团解散,白村人遂状告到阎锡山处,因续西峰已远走,遂将续国良拘捕,续国良为此入狱数年,后经赵三成向阎锡山求情,方得释。续琨又作诗云:“滹沱水利溯古今,建瓴高屋走白村。为杀阻工三星照,怨结累世讼不停。”诉讼虽然不了了之,但白村村民与广济水利公司发生多次冲突,白村的一些老人迄今仍然记得。新中国成立以后,广济水利公司解散,白村与宏道隶属定襄县管辖,这种关系才得到缓解。
在忻定盆地的北部边缘,沿滹沱河谷地分布着一种神奇的地下水资源——温泉。山西六大温泉之中的四个温泉,分别是大营温泉、汤头温泉、顿村温泉、奇村温泉都聚集在这里。它们属于同一水文地质带,面积之大、水质之优在我国少见。四大温泉复合多种矿物元素,蕴含亿万年地势资源,对多种疾病具有疗效。
奇村温泉。
奇村温泉坐落在一处凹陷盆地之中,古代的造山运动、岩浆运动,为这里造出了丰富的地下热水,由于无法测量其深浅广袤的热水,长期隐伏于地下,未曾被人们发现。上世纪70年代初,一场大旱,迫使这里的人们向地下找水源,南高村在开凿抗旱机井时,首先发现了温泉。此后,奇村及周围的一些小村也先后凿井,开发温泉资源,建起了温泉疗养院。
奇村温泉属于高热泉,最高水温78℃,日涌水3000立方米,水质为含氡硫化氢、硅酸盐的优质超级复合泉水,与庐山温泉、湖南灰汤、日本别府的温泉齐名,是世界上水质最好的温泉。浴后除具有解除疲乏、振奋精神、润滑皮肤等一般作用外,还可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起到调节植物神经,平衡高级中枢神经的作用,尤其对糖尿病具有明显疗效。硫化氢和氧的共同作用还可改善肌体的氧化还原过程,提高组织氧化,促进金属排泄,改善皮肤血液循环,消炎镇痛活跃网状内皮系统,调整血压,促进心脏冠状血流量等。该处是疗效显著的浴疗温泉。
顿村温泉。资料图

顿村温泉已探明地热面积13平方公里,温泉水温50℃,是含氡、氟、硫化氢、硅酸盐等十几种矿物质的超级复合矿泉水,其泉水珍贵、奇特,矿物质丰富,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作用,被称为“祛病泉”“不老泉”。
大营温泉距原平市20公里,热矿水日流量9600吨,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和天然饮料开发价值,矿泉水富含多种使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水温平均48℃。温泉水不仅可以洗浴,还可饮用,这是其他温泉不具备的,用温泉水浇灌蔬菜,养殖的水产尤为鲜美。汤头温泉位于定襄县凤凰山万亩生态植物园内,与这里良好的生态田园相辅相成,集农家生活和温泉休闲于一体,吸引了众多游客。
大营温泉。清代词人陈维崧《过冯唐故里》:“滹沱水抱太行流,行过鄗南关口。”滹沱河和太行山紧紧
依偎,山水共情。在漫长岁月的流逝过程中,逐渐哺育出了一条西起恒山,东至渤海岸,蜿蜒千余公里的绿色文明长廊,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滹沱河畔定襄长大的诗人牛汉在《滹沱河和我》中写道:“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它大,我小。我永远长不到它那么大,但是,我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包括它那深褐色的像蠕动的大地似的河水,那颤栗不安的岸,还有它那充满天地之间的吼声和气氛。”

本期编辑:赵菁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忻州户外露营、野炊、烧烤地方大全!都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忻州.66忻州的牧马河
滹沱河源头——桥儿沟
这事受理了|定襄南关村供水不足
7月,和自己私奔!太原周边9个清凉游玩地!
古今地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