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头之争背后 | 时代最大网红的马云,及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根本


国民爸爸:网红马老师


昨天晚上等到零点看了马老师的荧幕首秀,就是拉来王菲一起唱主题曲那个电影GSD,《功守道》,在优酷上有22分钟的完整版,有兴趣的可以去看。


此前网络上就有不少对马老师进军华语乐坛并拉来天后站台的行为进行猛烈批评,称马老师这是在侮辱音乐,并连带《风清扬》的作曲者高晓松也一并喷了。讲道理,我是不太赞同这种抨击的。


风清扬-马云&王菲 来自秦小明 03:46


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咱还能不能有点娱乐精神?况且,我真心觉得,好像爸爸唱得也没有那么糟糕?不过,当我满怀期待地看完GSD之后,我的内心却是崩溃的。


老子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天下武功,唯钱不破!


你我本无缘,全靠我有钱


……


看到「华山派出所」这个冷得有些尴尬的结尾时,我承认我是一脸懵逼的。这踏马就完了?然后我能想到的,就是上面那些亿万网友纷纷点赞的这部片子下的留言。


如果你以为我写这个文是要喷马老师,那你就想错了。尽管在音乐和影视艺术上,马老师是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氮素!如果你真的把他的这些行为那艺术的角度去审视,那真的就是图样图森破了!


马云爸爸最重要的身份是什么呀同学们?当然是商人!所以你得从商人的角度去看他的很多行为,包括录歌,包括拍电影。


大家有注意到GSD海报上大大的「决战双十一」的字样了吗?



没错,不管是拉来王菲站台,把《风清扬》炒到亚洲新歌排行榜第七名,还是搞来功夫明星的半壁江山「为推广中国功夫做公益」,其目的都只有一个:


那就是为阿里系,具体地,为虾米,优酷,天猫双十一等等,


搞流量!


虾米音乐在《风清扬》单曲发布当天日访问突破3000万,优酷GSD从昨日零点开播到目前播放量超3000万,双十一的成交额则更是超过了1600亿。从商业上,马老师这一系列的「跨界」效果显著!


我一直认为,尽管没有李彦宏的牛逼技术,也没有马化腾的产品sense,但马云一定是中国商界大佬中最懂互联网精神的。


你拿着显微镜找一圈,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如此懂用户/粉丝思维,如此敢于自黑,如此接地气的大佬了。


随便看一条马老师的微博截图:



表情的运用,遣词造句的表达,丝毫没有大佬架子,也没有说教的感觉,完全就是一个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的网红Ma!


然而不少人说,马云这样的企业家,早就该退居幕后,而不是到这个阶段,还在舞台中央成为「出头鸟」抛头露面。


well,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考虑到下面这个原因,马云不可能走典型的「隐退之路」。

作为企业创始人的马云,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离不开马云在舞台中央一直的表演。


这一点和腾讯的Pony马,有着本质不同,后续我会详细讲。马云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网红,是个人的选择,是阿里商业模式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2

传统经济学与互联网经济学


要理解杰克这一超级网红的身份,就离不开对互联网整个商业形态的理解。要理解互联网,最好的方式是将其与传统经济进行比对。


基于工业经济文明产生的古典经济学,在考察企业成长和市场发展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规律:


边际成本递增 ,意思是企业生产或者规模的扩张,会伴随着越来越高的新增成本。


工业经济时代是典型的「分工、协作」的时代,在这一生产组织体系下,信息传递的迂回半径,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不断变大。通常所说的管理半径的扩大会带来管理成本的上升,即是这种「迂回成本」的典型表现。


典型的工业经济形态,是作坊起步,实现规模经济(这一阶段可能出现边际成本短暂下降的现象),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边际成本上升-规模触顶-兼并收购-市场整合-垄断。


从根本上来说,工业经济时代的边际成本递增,是由于信息的迂回所致,而这种迂回在分工协作,尤其是在地理上的隔离,变得不可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是信息迂回的一种表现。



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在市场中的传递路径。信息迂回大幅减少,信息不对称大幅改善,同时管理半径也变得更加可控。


互联网经济学里,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历史性地出现了持续下降。且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下降甚至与企业规模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也即是,企业规模越大,边际成本就会越低,甚至下降得更快。


边际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不断下降,是互联网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最根本的规律。


在这一规律下,互联网公司的增长策略和路径,也与传统公司,大相径庭。


看看阿里巴巴最新一季的财报,哪怕是市值已经达到4600亿美金这样的巨无霸,仍然能保持61%的巨幅增长,这在传统经济模式里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但如果你从边际成本的信息迂回的根本原理上去理解,就会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巨无霸的高增长」了。


然而,边际成本的不断下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基础,那就是流量的不断增长。


3

互联网商业模型的根本


所有互联网的商业模型,从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如下这个简单的公式:


流量*转化*ASP


其中的ASP代表 Average Selling Price,指的是单个用户付费水平。


这一公式是理解任何互联网商业模型的根本逻辑,也是最基础的底层逻辑。无论是用户直接的「前端付费」(如各种会员增值服务或者游戏里的人民币玩家),还是广告主买单的「后端付费」,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今天要讲的,是这个基础逻辑里最基础的东西,就是第一个变量:流量。


很显然,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相较于PC时代,流量变得更加「无处不在」,因为每个人都变成了一台24小时接入互联网的「机器」。实际上,把每个人看成移动互联网里流量分发的一个节点,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任何创过业的同学肯定都能身受感同,什么叫流量决定一切。尽管好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自带流量的功能,但是绝大部分的新生产品和商业模型,都必须要靠外力来解决初始流量的问题。


当然,这当中最典型的路径,又是砸钱烧钱买流量,比如早年的滴滴快的,现在的共享单车,还有各种互联网金融App,概莫能外。


对创业的同学来说,一个不好的消息是,现在的流量价格,正在以比房价涨幅更快的速度迅速攀升。


实际上,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寻找流量价值洼地的历史。


从最初的传统线下媒体,到后来互联网产生后的门户资讯网站,到PC时代流量的集中入口搜索引擎,再到社交网络包括社交媒体的大行其道,到最新的内容平台,流量的价格经历了从高到低,不断探寻价值洼地的过程。


如果你明白流量价格变化的趋势,你就明白为什么现在阿里和腾讯两家最牛逼的互联网寡头,都在花大力气布局内容产业,包括阿里的大文娱战略,腾讯的「三个百亿」的内容大平台战略,从根本上,都是因为内容是目前整个互联网,价格最低潜力最大的流量入口。


不要觉得现在很多公众号写个软文动不动就要收十万块很贵,相比其他渠道,这依然是整个互联网里获取流量最便宜的方式。未来内容的价格会像过去十年的房价一样,持续上涨。


很显然,只有控制了流量入口,才能在互联网经济中最终傲视群雄。


这也是阿里一直以各种方式死磕社交(尽管毫无例外地都华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其不余遗力推「新零售」的根本原因(线上流量成本太贵,不得不重新往线下转移)。


支付宝最近一次社交尝试:校园日记



回到第一部分,我说马云成为时代最大的网红,某种意义上是时代的选择,也是阿里商业模式的必然。如果你从流量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这样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再也不像PC时代「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那么集中了,移动时代流量正在从集中入口变成小而多的分散入口,从大品牌权威式的渠道变成自品牌,定制化的「自媒体」入口。在这众多的分散入口当中,「网红」又成为了最大的新兴入口。


因此,把马云打造成时代最强IP,最大的网红,便成为了阿里获取移动互联网时代价格日趋昂贵的流量最可靠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那为毛马云不能像马化腾一样呢?马化腾很低调啊,为什么他不出来做网红?这个问题就要从阿里和腾讯两个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说起。


巨头之争


先说百度。


很显然,BAT已经是个过气的名词,百度的市值甚至只是另外两家的零头。但探究一下百度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年内出局,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还是要回到前面讲的根本逻辑。理解互联网发展最根本的变量,就离不开对流量的探讨。


百度之所以会被大幅甩在后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百度对流量入口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现重大失误。


在PC时代,因为人们上网的时间非常有限,除开工作必须,每天2个小时已经非常富余。那个时代的百度,扼守流量最大的入口,所以曾经也是BAT三家公司里,市值最高的(大约在2010年前后没记错的话)。


百度错误地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依然会以搜索引擎作为信息的入口(流量入口)。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流量入口在手机端上,再也不是PC端那般严重依赖搜索入口了。


人们在手机上越来越习惯以这些平台作为信息入口:社交平台,分散化的内容平台,更个性垂直的资讯平台等,如微信、微博、公众号、今日头条......


至此,百度失去了传统互联网流量入口的战略高地,进而也在新一轮的流量竞争中,越来越被边缘化。相反,腾讯由于抓住了微信这一流量入口,快速崛起。


接下来说回到为什么马化腾不必像马云一样把自己变成超级网红。


从流量入口的角度来说,阿里毫无疑问是输给腾讯的。


与腾讯比,阿里并没有拳头产品可以实现「自带流量」,哪怕一直被寄予重望的支付宝,也无法自带流量,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支付宝始终只是一款钱包一样的工具产品。


因此,阿里必须想办法通过“强运营”来增加流量,这也符合阿里这家公司创业至今的文化基因。观察阿里巴巴的布局,所到之处,无不高举高打,讲政治,讲文化,给员工洗脑。这些都是强运营之必需。


反观腾讯,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腾讯从QQ这个产品创立开始,就植入了「强产品」的公司基因。所以你会看到,尽管两家公司的市值非常接近,但是马化腾和马云的网红指数,却差异极大。


马云马化腾的微信指数对比


是马云想红,而马化腾不想红吗?当然不是这么简单!都是商业模式选择的结果。


既然阿里缺乏腾讯系下的QQ,微信这种自带流量的产品,那么它就不得不靠强运营的方式来获取流量。而最好用的运营办法,当然就是无限放大马云这个超级个人IP。


至此,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马云总是很高调出席各种活动,参加各种会议,今天和这个总统会面,明天和那个明星唱歌,后天又跑去非洲看大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马云跨界,皆为流量。


腾讯正是因为扼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才得以把PC时代一直搞不起来的支付(财付通搞了很多年了实际上)重新搞起来,并迅速追赶支付宝,而支付宝在这一场战役当中,从份额的丢失上来说,堪称完败。


此外,再回到理解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根本公式的第二个变量转化率来看,因为社交关系天然具有更强的粘度,更好的圈层文化,以及信任感,因此所带来的转化率,也必然会高于通过强运营的方式吸引过来的流量。


因此,从流量的战略高度看,很明显阿里是不如腾讯的。正是因为腾讯处在了战略上最有利的位置,目前资本市场给腾讯的估值(PE倍数)也高于阿里。


以我个人非常粗浅的判断,未来三到五年,两家公司的市值差异会逐渐拉大,腾讯有相当大的概率超越阿里巴巴,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曾说,自己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最开心的是当老师一个月拿几十块钱的时候。


从商业模式和历史对马云的选择来说,当有一天他不愿意再如此频繁地抛头露面,而又不得不这样做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所言非虚。


阿里诚可贵,理想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完。


PS: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里收高德:源于难言的失望
BAT的死穴及战略布局解析
从BAT发展现状看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下一风口——场景化营销
小程序和他连接一切的未来
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变迁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