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海音| 精神分析核心理论30讲之一:精神分析心智模型(听课笔记)

'小编有话说

           


      晴空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这套课程啦,从张海音老师的地面课程到网络课程,都不放过。晴空老师说,张老师也是个有趣的人,听他的课可以收获很多。所以晴空老师也是花了心思,整理这套课程的听课笔记,关注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

以下是听课笔记

心智模型是指从心理层面如何去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有什么规律。

精神分析起源于1892年或1893年左右,标志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出版。

弗洛伊德时代对精神疾病的诊断非常粗糙……现在诊断非常精确,DSM-5ICD-10CCMD-3,它们大都是描述性的,有局限性,没有办法对症状有精神动力学的理解,但它有可强的操作性。所以我们希望对一个人有精神动力学的理解,一个人心理症状有什么象征意义,它的功能是什么,精神分析往往有一个看问题的思路与视角。一个来访者往往对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一无所知。所以我们精神治疗师要去了解他们那些非语言的、高度象征化的心智语言表达,甚至要在他的幻想与梦中去寻找。这样就有可能去帮助一个来访者了解自已和别人,而不是得病。也就是一个人潜意识里的那些欲望、冲突,恐惧没有很好地得到处理,防御失败,有可能形成一个心理疾病,症状就是这么产生的。我们不仅仅是去探索这些症状,还要理解一个人的潜在情绪意义功能。

一些熟悉的概念如驱力、性驱力、攻击驱力(报复、竞争),还有人的一些需要:爱的需要、关系的需要、自我主张的需要、独立的需要、自我感觉超级良好、崇拜他人的需要。爱恨情仇、焦虑、恐惧、内疚、羞耻、骄傲自大等情绪,我们要去了解它的意义,更好的了解自已,才有更完备的处理方法,这就涉及一个人人格的发展,自我的水平,涉及到一个人的防御机制,是否有更成熟的防御机制。人格的发展也有延迟、停滞等发展的缺限,一个人到了成年依然会用儿童的应对方式来处理问题。所以精神动力学治疗就是协助来访者有面对现实的能力,延续他停滞的人格重新发展,发展为跟他的年龄相契合的成年人水平,因此我们也了解了精神动力心理治疗的目标。

弗洛伊德当年曾试图去系统地规范他的发现,并希望能够发展出一套精神工功能的的心理学模型,但由于当时对神经科学的知识和功能认识非常有限,所有他在1895年放弃了在健康和精神疾病中去构建健康神经心理学神经功能心智模型的尝试。

弗洛伊德有三个非常经典的分析模型,但由于后来实践的对象在不断变化,精神治疗师接触了不同的来访者,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所以促进了很多新的模型的研究和产生,但弗洛伊德的心智模型仍具有一定的价值。他们的一些新的临床现象肯定要有新的心智模型来解释,用弗洛伊德的心智模型已不能解释新的临床心理现象,肯定要有新的心智模型的产生。


弗洛伊德的三种心智模型:

第一种心智模型称为阻遏效应。由此引出了治疗性的宣泄,这是由弗洛伊德和他的同事布洛伊尔发展而来的,弗洛伊德当时是一个临床的精神神经科医生,他的理论来源于他的实践,他在治疗一些具有解离症状,或者叫癔症这样的病人,发现他们受苦于早年的一些创伤,比如,遭遇到性虐待,或者遭遇到早年的父亲和母亲的丧失,才会导致他们后来才会出现癔症症状或者叫解离症状。弗洛伊德一开始的时候,是用催眠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回忆,后来发现在催眠中病人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移情,后来改用自由联想的方式来替代催眠,希望通过一个人在自由联想状态中,能够呈现早年的各种各样被压抑在记忆深处的回忆。在治疗中,当一个病人能够重新回忆起他被压抑的创伤,这些创伤事件会被重新生动、活化,把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不但感觉好多了,症状也会消失。这样一个模型可以解释弗洛伊德当初大部分的女性癔症患者。弗洛伊德在《癔症研究》的著作中使用了催眠或者说强迫联想的方法,发现病人的核心问题,往往都是一些受压迫的核心记忆,包括我们刚才谈到的性的虐待和早期失去最爱的亲人等等,或者一些秘密被激起、禁忌的爱,或者某种期待亲人死亡的冲动的念头,治疗成功地把这些人的秘密挖掘出来以后,帮助他承认并回忆过去在情感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治疗情景当中重新经历当年痛苦的情绪。

用图式的方式来看这个步骤,首先,患者被他早年的精神创伤或者无法忍受的激情体验控制,记忆被冻结在当时那一刻,没办法时刻在记忆层面当中、意识层面当中回忆。这是防御在起作用,不让自己崩溃,太过痛苦了,因此这些创伤性的情感被阻断,然后被转换成功能性的躯体化的症状,就如弗洛伊德当年所看的那些病人的症状,手不能动了,脚不能动了,瘫痪了,胃难受,不舒服,又查不出身体的毛病来,或者眼睛看不见了,或者失去了发音,讲不出话来。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在治疗中病人感觉足够安全,能够去除防御,病人可以去重新经历这个创伤性的事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当年创伤事件应该体验的各种情绪痛苦,如果没有经历过,就是被压抑,被隔离了,就会变成症状。治疗就是让他有机会去经历被回避压抑掉的情绪感受。

这个模型也会有局限,就是仅仅通过自由联想和催眠去宣泄还不足以让病人领悟他内心的冲突是哪里来的,这是他局限的地方,没有长期疗效,只有短期疗效,症状会复发。但是这个模型现在还是很有价值,但是一个人要解决深层的问题,不仅仅是情绪宣泄就够了,只有借助长程的治疗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而后能够自发地呈现宣泄,这样治疗的程度就更深了。现在有一些强烈表达性的心理治疗,大家可以发现,好像效果挺好,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中,某些创伤被强烈的激发出来,好像很释放,好像问题解决了,但是就像打一次鸡血一样,过一阵子又回到老样子。所以要效果快,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心理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我们要建立持续不断的长程治疗关系,给予来访者长期稳定情感上的安全感,这才能够让来访者持续不断地去宣泄,这个模型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治疗思路,就是要去处理潜意识中压抑的情绪感受,包括创伤体验,或者要去修复、修通这一部分。其他流派的疗法中也会提到,我们要去关注内在的小孩,或者说,要跟我们的过去和解,这也都是这个意思,因为不能到我们意识层面、记忆层面的东西,它一直都还在那里。

弗洛伊德提出的第二个模型,叫地形学模型,就是来自于地理形态,就是指潜意识的理论,也就是冰山理论,水面以下是潜意识部分。这个理论在神经症谱系当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应用,包括弗洛伊德当年提到的焦虑型的抑郁症、恐怖症,还有一些转换障碍,也就是癔症,还有强迫症。1900年以后,弗洛伊德发现,某些患者的创伤是基于幻想或者梦境,并非来自现实,他就越来越重视潜意识的重要。现在不仅是专业人员,连老百姓都知道潜意识,似乎是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个年代去重视潜意识却是有重大意义的,重视潜意识就把人从神坛上面打到地面上,人类自认为和动物不同,就是可以掌握自己的主观意识,掌控自己,受自己意志支配,但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给人当头一棒,一个人忙了一辈子,折腾了一辈子,原来都是被他潜意识里不知道的欲望、冲突所支配的,甚至不断地在同一地方摔跟头,也就是创伤的强迫性重复,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说人并不是万能的,能够自我掌控。弗洛伊德在那个时代提出的理论是非常有冲突性的,争议性的,大家对他都非常质疑,弗洛伊德提到,一个人有神经症是他早年有创伤,甚至是遭遇了性侵,那当时很多人听了就非常愤怒,特别是癔症患者的父母,他们感到非常气愤,甚至认为是弗洛伊德误导了他们的孩子,诱导出了他们儿时曾经历过性创伤。所以在实践中,弗洛伊德反复思考,得出人的心智是无法区分幻想和现实的,特别是婴幼儿阶段,他们的幻想会被当做现实来处理,所以这不是事实上的真实,只是心理上的真实,这就是负性潜意识罪恶幻想。成年人也有这样的经历,在路上突然碰见警察,会产生莫名的慌——慌什么慌,你又没干过坏事。这就是潜意识的罪恶感和内疚感。

安娜·O在治疗当中,对布洛伊尔有强烈的情欲移情,真实地感受到她肚子里已经怀了布洛伊尔的孩子,布洛伊尔被吓坏了,断然结束治疗关系,落荒而逃,带着老婆去威尼斯,二度度蜜月,之后就远离了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却迎头而上,去面对这一部分。

梦是了解自己潜意识非常好的途径,潜意识的思考像梦一样,有很多原始的过程,如凝缩,置换的手法的使用,还有一些象征化,在梦当中,时间、空间和人物会完全混淆,但是通过凝缩、置换和象征化,我们可以去还原它,所以潜意识的思考,遵循快乐原则初级过程,而意识和前意识却发生于更高的层面,称它为次级过程,它遵循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废除了压抑的防御机制后,他发现了更多的防御机制,如癔症的戏剧化的防御机制,强迫症的置换防御机制。虽然地形学没有涉及到临床治疗中患者由环境和重要他人的关系,但它现在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像一个来访者他讲的事情看似很荒唐,但也代表了他的心理现实,治疗师不是做侦探,不是做检察官,去确认他说得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认为发生过一定是在他内心起过重要作用的,至于现实中有没有发生过,并不是很重要。或者不是说一个心理咨询师索要去追究的,如果去追究的话,我们就很难对来访者共情,很难走进来访者的情感深处。

第三种心智模型是结构模型,这个模型不仅适用于神经症,还可以去理解抑郁症、自恋问题、受虐问题、自我挫败感,偏执问题等,这是弗洛伊德在后期逐步发展出来的一种模型,在1923年,《自恋的引论》、《哀伤与忧郁》中建构了这个模型,在《自我》、《本我》的文章中也都提到过这个模型。但它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专注于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人际关系在人的内心的真实反应。内在的客体关系与它对应的部分,也就是本我、自我、超我。结构模型认为人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当进行内心自我对话的时候,不同的组成部分在共同起作用。本我要“即刻满足”,超我的道德要求不允许,自我进行协调,自我不仅要跟内部环境协调,还要跟外部环境协调。在正常的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自我认同的问题。一个人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会导致一个人产生神经症,势必会产生一个人的人格障碍。自我、本我、超我都是从内在客体关系中衍生出来的。一个人在童年的客体关系中会逐步内化,然后应用于当下的自己和他人,也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已。内化有一个过程,并行于人的心理成长的阶段,从最原始的吞噬,到“内射”,这也是一个缺少界限的表现,然后又通过模仿的方式来内化,最后通过“认同”的方式来内化,这就是内化的四个阶段。

本我就是本能深处的潜意识,是本能驱力和身体需要的来源。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他执行认知,包括自我防御机制,还有执行现实中的各种各样的功能。一部分自我功能是来自于潜意识,比如说心理防御机制。有一些是我们能意识到的,比如判断现实,和感知各种信息,帮助我们做各种决定等。意识不到的那部分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在潜意识里面运作,是自我的一种功能。超我是自我演变而来的,认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把他人的意见内化,这是一个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他人,如权威。自我功能强大和自我实现可以从结构模型来理解,自我功能强大是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我的欲望,但也很少受到超我的惩罚,就是一个人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本我的欲望,有没有被周围人灭掉,甚至被肯定和接受,他满足的方式肯定是比较高级的如“升华”这一类防御方式,这是自我功能强大的表现,这就是自我实现。自我功能强大,自我实现绝不是去压抑本我的冲动,而是通过更好的、建设性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欲望。

本我要求“即刻满足”,就像小孩想要吃一块巧克力,就想要立刻吃到,大一点的孩子就有了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是自我在掌控。“即刻满足”是本我在掌控。自我和超我也会发生冲突,当医务人员面对一个患者,查出是恶性肿瘤时,是如实地告诉他,还是给他一些善意的安慰。自我功能强是需要忍受一定的焦虑的,撒一个善意的谎的时候,其实内心是蛮焦虑的,现实功能强就是看它符不符合现实,合不合算。遭到攻击的时候,即刻还手是本我占上风;考虑一下打得过、打不过是自我在起作用;还手是素质差的表现,是超我在起作用。这三个部分在同时起作用,最后总有一个占上风。“屁股决定脑袋”,坐什么位置决定做什么事情,这是被决定的自我功能。所以我们一定要看一个人是否有道德洁癖,或者是不是太本我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它像买一件东西,自我说:“我买不起。”本我说:“我要把它偷来。”超我说:“偷盗是不好的行为,是要坐牢的。”本我在潜意识里存在,要求即刻满足,超我一部分是在意识层面,道德良心、自我理想等;也有一部分超我是在潜意识里,比如说有些人有很强的“禁忌”感,他身不由己地就很克制,形成一种习惯,自己对自己很苛刻,但他意识不到。如个体的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不再能管束自己了,可是父母已经被内化到儿童的心里了。大部分自我都是在意识层面上,去整合、感知各方各面的信息,自我在潜意识里的就是指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自我的功能,在潜意识里运作。


通过结构模型,我们发现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内部世界,就是指内在的客体关系。另一个在外部的现实世界,就是跟他人的关系。这是一个人为的区分,实际上所谓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是在不断地动态交换的,我们的内部世界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由外在世界对待我们的态度形成的,然后逐步形成我们的内在世界;内部世界也会影响我们怎么跟外部世界的人相处。因此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如一个小男孩会内射他父亲的形象,并形成超我,成为他内在的权威,这个理想化的父亲就是他的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超我的一个代表,与外在关系的怎么相处,受内在客体关系的影响,广义来说都属于移情。比如说,父母、小学老师或者领导对我们的评价,我们特别在意,因为他们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这个人从小到大对我们内在客体关系的塑造有很大影响。比如一个母亲会在女儿身上看到自己的理想自我,所以女儿常常会被母亲期待去完成母亲没有办法完成的那一部分理想自我;儿子也会被父亲期待,去完成他那部分没有办法完成的理想自我,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不要把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放到他身上,父母常常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但是对我们的孩子完全没有期待也是不可能的,那是别人的孩子。如果一个来访者,他的咨询师是女的,他身不由己地把咨询师当做妈妈来使用、依赖;一个来访者对他的男性咨询师总是抱怀疑的态度,后来了解到这个来访者小的时候,爸爸经常打他,他甚至都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打他,莫名其妙就会被打,所以当他面对这个男性治疗师的时候,他潜意识就会预测这个治疗师是不是也会不好的对待他。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内部的世界塑造了我们外部世界的模式,制造移情的来源,我们的改变就开始所以了。所以说当你的来访者,初次见面就质疑你有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培训啊,有什么样的治疗背景啊,你也不用太恼火,他并不是质疑你在现实生活中够不够格,跟你现实中够不够格并没有关系。一个来访者总会把爸爸妈妈投射到咨询师的身上,这是由咨询师的身份角色决定的,治疗师就像他早年的父母一样,对他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人,移情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但只有在精神动力学的治疗中,才会把移情当做一个焦点,当做分析理解的一个现象或者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甚至可以这样说,只有分析移情阻抗,才算是精神动力学治疗。

弗洛伊德从神经症方面的冲突,开启了他第一理论,阻遏效应,然后是地形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证明这些理论还是不够的。然后他再进一步发展他的机构理论,那就不单单是癔症或者是其他的神经症,还有抑郁症,还有偏执,还有自恋的一些个案,就需要有人格结构理论来处理。后来他的后继者又发展出了自我心理学,后来又继续扩充了他的理论,如客体关系理论,还有自体心理学,我们知道自恋这个词,弗洛伊德也曾提到,只不过后来的自体心理学家又把它进一步发扬光大。那我们要问,究竟选择哪一种心智模型来理解我们的来访者,毫无疑问,所有的这些心智模型,我们都要理解并掌握,至少知道每个模型,它的基本特征。

从一个人的防御机制,可以看一个人成熟不成熟,防御机制分等级,他是用原始的防御机制,如投射性认同和分裂、否认啊、贬低啊,理想化啊,我们就知道这个人自我功能弱。当一个人用利他、升华这样成熟的防御机制时,这个人的自我功能会比较强,一个人的自我功能看出他是怎样组织自己的生活、职业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人类有5个很重要的心理机能和重要的心理领域,一是自我,二是人际关系,三是适应,四是认知,还有工作领域的表现。一个人的自我,涉及到他怎么来感知自己,包括自我同一性。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也跟一个人的自我有关。被威胁的时候,他是脆弱的,还是羡慕、嫉妒。一个人面对威胁挑战的时候,他内部的反应是自大还是自我贬低。还有施虐还是受虐问题。

下面是提问环节:

 提问:什么是“吞噬”?                        
 回答:一个婴儿非常饥饿的时候,他就想要把乳房、奶水完全吞噬?内化、吞噬是比较原始的,完全一点边界都没有,这涉及严重的精神病,还有暴食、贪食、厌食,其中都可以看出一点吞噬的特点,他们很难通过其他很复杂的功能去内化去感知外在世界,是内化最前初的环节。                    


问:有些来访者用一些精神分析理论把自己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咨询师应该怎么办?                     
回答:道理都懂了,却并不代表他一定能行动,理论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情感体验是否被触及,主要是咨询师如何去共情地回应到他,在咨询的此时此地是如何来示范这一块的,他才会有可能去触及到自己的内心情感深处,去辨别在现场被激发出来的许多感受。咨询师的反移情非常重要,可以利用反移情来识别来访者早年的客体关系模式,这些都是非言语的东西,所以最重要的是咨询师要对此时此地被来访者激发起来的感受保持敏感,更多地来共情来访者内心的体验是很重要的。                    


问:一个学生觉得社会很黑暗,人心险恶,要拯救中国的教育界,还拉同学和老师一起签名,做提案,这个该怎么看?他的思维逻辑还是可以的。                      
回答:在青春期孩子身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刚进入青春期,他有了一些独立的思考,看问题比较走极端,超我非常理想化,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极端,能被谈出来就已经很好了,正确地引导他谈论出来,重要的是咨询师能够抱持得了.                        


问:现在CCMD-3为什么买不到了?                        
回答:现在临床上主要是用ICD-10已经很好了,研究的话就是用DSM -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记 ‖ 张海音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与临床技能长程课(一)
打破心理自我防御,面对真实的自己
一个独立的客体关系探索者—比昂的临床思想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选择成为咨询师,或许是想要充当母亲的角色
精神分析学派基本概念及其发展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