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菲女儿退学的背后,是2.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

湖南卫视有一档综艺节目《少年说》,

它被称为中国版的“天台告白”。

节目内容就是鼓励那些学生们走上天台,

当着全部师生、家长的面,

勇敢的对自己喜欢的人大声的告白,

或者说出想说的话。

国外的天台告白让人看的很温暖,很治愈,

但中国的《少年说》,让人看了很气愤。

1

“我相信你”,是父母最敷衍的鼓励

新的一期节目,有个初一的小女孩,

她喜欢用写小说的方式来记录生活。

从三年级开始,到现在已经写了56本,

一共有30多万字。

因为有这样的爱好,她的文科成绩非常不错,

但理科成绩却成为她的短板,

一上数学课,便控制不住地想睡觉。

爸爸很着急,认为是她写小说耽误了学习。

在又一次当看到她书包里的小说时,

爸爸一怒之下,冲进了她房间,

找到她的“小说窝”,

把她50多本一笔一划写的小说全给撕毁了。

加油团的陈铭都惋惜道:

“要是我女儿写了30多万字的小说,

无论它影响了什么,我把全部看一遍都来不及,

撕掉也太可惜了。”

“爸,你把我的小说都撕毁了,

那段时间我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你知道,我的座右铭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毁了我的诗书,

不等于毁了我这全身上下的气质。”

明明心里感到很委屈,

但小女孩还是面带微笑,

用轻松的语气询问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女儿站上天台,勇敢地说出这番话,

本是想得到爸爸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爸爸却是这样说的:

“你偏科严重,这样下去考不到好的高中,

更考不到好的大学。”

一直默默低头在听的女儿,忍不住为自己反驳。

我不是不想努力,是我真学不进数学,

看着其他数学好的同学,

感觉我一辈子努力都追不上。

爸爸却直接反驳:

“别人能行,你也行。

我相信你,你会把这个成绩赶上去的。”

本来还面带微笑的小女孩,

再也忍不住,背过身哭起来了。

讲述爸爸撕了她30万字小说时,她没哭;

询问爸爸为什么这么做时,她面带微笑;

却在一句看似鼓励的“我相信你”之后,

终于崩溃了。

可能这位爸爸到最后都没有明白,

孩子此时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

而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我相信你”。

“我相信你”,实在是一句万金油答案,

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脱口而出,充满敷衍。

说这句话的父母,

根本没有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焦虑和无助,

而是再次将自己的期待再次抛给了孩子。

“这次没考好,我相信你下次肯定可以”,

“下次不行,还有下下次”……

这种期待,是永无止境的压力。

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

自己所热爱的,所创造出的心血,得不到认可,

家人却反而要你一再去尝试你不喜欢的事情,

那样的心酸和委屈,真的很让人崩溃。

以我自己的经历体验来说,

这个时候孩子最想听到的,

不是“加油”,不是“我相信你”,

而是“你可以放弃”,“你失败了我也爱你”。

我希望有人给我一个出口,

允许我停止无谓的挣扎。

如果可以,我想走到那女孩的身边,和她说。

姑娘,别怕,做你想做的就好。

2

“我是为你好”,是父母最大的自私

春节在家看了电影《囧妈》,

电影讲述了徐峥扮演的伊万和母亲的火车之旅。

旅途中因为两人的想法和观念不同,

产生了很多的分歧,

像极了我们家中和父母相处的日常。

比如一起吃饭,妈妈一直让他吃红烧肉,

但剩最后一块的时候,又不让他吃了,说他太胖了。

同时说出了那句隐藏心里许久的话:

“我要控制你。”

就连在火车上,妈妈也要安排好营养计划,

随时随地都在给徐峥喂食。

葡萄、红枣、小番茄,绿豆、薏仁、红枣汤……

最后来徐峥不耐烦,

直接把妈妈的小番茄扔出了窗外。

从发型、体型、健康状况到谈恋爱、结婚、要孩子,

伊万的人生每一步都要符合母亲心意。

后来,妈妈在车里流着泪说:

“妈妈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你好。”

听完,儿子却对母亲说出来了这样一番话: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

在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的儿子,

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难道你没有发现,

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儿子吗?”

这就是当今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

她们希望我们健康幸福,生怕我们走弯路,

所以总是用各种方式“约束”孩子,

却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这种“照顾”。

中国父母的最大错误在于,

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

他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自认为美丽的图案。

所以,很多人会给孩子规划人生,

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于孩子身上,

甚至将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龙的努力中。

更为可怕的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徐伊万”们,

也会用这样的思维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

去控制、干涉自己爱人、孩子的生活,

试图将他们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难以和别人建立起真正友好平等的关系,

更难收获属于他们的真正的幸福。

纪伯伦的《孩子》里写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如果一个人连选择权都没有,

都在按别人的意愿生活,

那还是他自己的生命吗?

3

真正的父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王菲的育儿观,

是我知晓的明星里,最正最值得学习的一个。

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王菲做到了三点。

第一,充分的肯定。

王菲的小女儿李嫣,出生时患有兔唇,

可看小姑娘的照片,

虽然唇边手术的痕迹依稀可见,

但没有丝毫自卑和孤僻,骨子里无处不透着对自信。

这离不开王菲一直以来对她的肯定和赞美。

在一次杨澜访谈录中,王菲这样说道:

“我就把她当成正常的小孩,

我觉得她很美,真的很漂亮,一点都没有问题。

她也因此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从小到大,王菲对女儿的一言一行,

都无时不刻的在告诉李嫣,

你和每个人都不一样是正常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与众不同的。

李嫣也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她告诉女儿,当遇见别人诧异的目光时,

不用躲避,可以对别人回报一个最甜美的微笑。

“上帝给了你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

第二,高质量的陪伴。

窦靖童出生前,王菲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

但她冒着再也红不回来的风险,

毫不犹豫暂别歌坛结婚生子,隐退了1年多。

而且在窦靖童小时候,

王菲几乎每次外出演出都会把她带上。

每天表演完深夜回到酒店,

依然亲自给女儿洗澡、哄睡。

而生下李嫣后,

王菲几乎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为了陪伴李嫣,王菲做了整整5年的家庭主妇。

她把教育孩子当成了自己一项事业来执行,

专门去学习了儿童教育的课程。

之中有上百次的课程,她基本上是全部出席的。

为了让李嫣了解节气,

王菲陪李嫣在十三陵水库做观测,

测量水温和空气湿度。

有时候,一家人还会住在帐篷,晚上在山顶观察星星。

每个节气都如此,

风雨无阻的坚持了7年。

第三,足够的尊重。

王菲从未把两个女儿当做是自己的附属,

而是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

窦靖童15岁时,在北京名校上学,

但她不想读书了,想学音乐,想要唱歌,

她去询问王菲,王菲只有一句回应:

“你想好了就行。”

窦靖童第一次文身,

她没有告诉王菲,先斩后奏,

王菲后来得知也只说了一句:

“你不会后悔就好。”

18岁时,窦靖童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校退学,

王菲还是尊重她的决定。

曾有媒体采访王菲,问对两个孩子,

怎么去把握“控制与自由”两者之间的尺度。

王菲回答说:

“对孩子的保护欲及担忧只存在于婴幼儿时期。

过了这个阶段,就把她们视为独立个体,

与她们相处和交流。”

充分的肯定,高质量的陪伴,足够的尊重,

这样优秀的教育方式,

使两个女儿窦靖童和李嫣在细节中,

显露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今年23岁的窦靖童,

15岁发布第一首原创歌曲,

17岁拍摄第一部MV,18岁正式出道,

虽然她染发、文身、退学,

但看她与媒体打交道时,

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谦卑有涵养。

还会主动端茶送水,给采访人员搬凳子,

根本就不是叛逆的小孩。

小女儿李嫣,

则完全没有因自己的小缺陷受到影响,

不仅多才多艺,还非常自信。

9岁就开美妆直播,11岁前往巴黎走秀,气场全开。

两个女儿性格不同,但同样有才华而不自傲,

不太坏也不太乖,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真正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

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只有母亲有意识地把孩子慢慢放出去,

孩子才会有自我成长机会。

正如如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

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

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4

张爱玲有一篇文章,叫《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路口,有条小路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

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

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开放季节,

每个孩子亦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我们为人父母需要做的的,

是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对孩子足够的接纳和信任,让孩子“慢慢来”。

而不是拿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园丁与木匠》一书中说: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

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与其想方设法把孩子改造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如用信任、接纳为孩子提供爱的给养,

这才是孩子爱的源泉和成长的动力。

一个孩子完美的人生,是拥有选择权。

一个能决定自己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

因为他拥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

一个能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父母,是明智的,

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控制欲,

敢于让孩子过自己的人生。

作者: 时光君--双木,90后,慢时光专栏作者,喜欢烹饪,热爱旅行。用理性认真思考,用态度安静生活。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个人微信号:shiguangjun33。本文授权自公众号:慢时光(id:manshiguang3),转载请联系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菲女儿退学,4.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父母的控制欲,害了多少人
王菲女儿退学的背后,是4.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父母的控制欲,到底害了多少人
王菲女儿退学的背后是4.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父母的控制欲,到底害了多少人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去上班?父母的开局决定孩子的格局
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所谓完整的婚姻?还是爱?
啧啧...王菲的闺女就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