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弗兰人和胡建人

80后90后可能是最熟练的一代、也是最后一代,能在不同场合切换方言和普通话的人。

1937年,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夫人海伦·斯诺(Helen Snow,美国人) 动身去陕西黄陵,可是延安保卫局给她派的特护人员是来自江西的老兵。这位江西老兵操着一口“看灰机”的赣方言,当地的陕西农民完全听不懂,无法交流,最后居然由海伦·斯诺女士,给他们俩中国人来当翻译。

无独有偶,哈佛博士、中科院士竺可桢讲吴方言,严重影响教课和开会,以至于学生只能抄讲义、参加政协会还要请人翻译。他无奈地说,“我学了英语能走遍世界,我说中国话却走不出家乡。”

在推广普通话之前,上面这两幕在中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时至今日,普通话推广还没有完成,保护方言、抵抗普通话侵蚀的呼声却又再起,理由是我们不能坐视方言消亡。例如前不久,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先生出资465万元,专门用来保护方言。那么,方言真的需要保护吗?就算不强制推广普通话,方言就能被拯救吗?

语言是活的,自然也会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调查报告,目前,全世界有6000-7000种语言,但是其中4%语言涵盖了97%的人口,而剩余96%的语言,却只有3%的人在用。这六七千种语言中的绝大多数,将于本世纪内消亡。而且,其中2500种现已濒危,199种语言“严重告急”,其中就包括大清朝的官方语言——满语。

以目前的速度来看,全世界平均每2周,就有一种真正的语言消亡。单说中国,中国各民族的80种语言中,至少12种已经消亡,包括和阗语、粟特语、东巴语、契丹语、西夏语等等;剩下的60多种语言,也大多数都处在消亡的前夜。

这是因为,使用这些语言的人越来越少,有的只剩下几千人,甚至不足一千人,已经不足以维持一种语言的鲜活生命力。要知道,这些都是真正的语言,而不仅仅是方言,这些语言在历史上大都有过自己的文字,甚至创造过自己的政权。

方言保护者经常从文化多样性的方面,来阐述保护方言的必要性,其实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上来说,真正的语言比方言更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这些语言大多都无法得到保护,平静地消亡于历史的波涛之中。

要说文化,方言的确承载了一些文化内涵,但并不多,也非不可取代。毕竟,方言只是同一种语言因地域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书面文字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统一,不同方言区的人,用着同一种文字进行非常流畅的书写、记录和交流,各方言当中的文化成分,有足够的时间保存下来,像不同方言区的历史、民俗传统、民间传说等等。

如果经历这么久的时间,方言所承载的文化,仍然只能存在于口头之中,那么只能说明这些文化成分过于稀薄。比如一些独特的声调和韵律等等,除了对语言学家有研究价值之外,真正的文化意义很小,甚至远不如其他民族语言。比如满语,其语言具有类似于日语的”主宾谓“语法结构,具有比英语还丰富的时、态、体等变化,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更不用说,还有海量从未译读的满语书面档案,仅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有200多万册。

有人强调说,自己的方言当中有多少普通话里没有的词汇,因此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其实无此必然性。哈萨克语当中,仅仅形容马的毛色的词,就有数百种。况且,普通话和北京官话也同样保存着大量的生动词汇,同时更在以各方言不能比拟的速度持续创造。要知道,语言发展具有马太效应,大者恒大。一种语言使用的人数越多,创新能力就越强。所以才会如前文所言,全世界4%的语言已经囊括了97%的人口。

方言并不都代表温情

方言保护者的出发点,往往是乡愁、温情、民俗文化等,而实际上不同方言所衍生的结果,远远没有这般温和,有时甚至凶残到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比如从清朝延续到民国的土客大械斗。最典型的,是讲粤语的广府人和讲客家话的客家人之间的械斗,互相残杀持续达七八十年,参与双方动辄几千人、上万人,经常有整个村庄被杀戮殆尽,甚至“屠戮过百万”。这两个同属于汉族的群体,如此惨烈地互相仇杀,比异族仇杀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当然,土客争斗有社会和历史原因,这锅不能完全由语言来背,但语言是最大差异。同属于汉民族的两个群体,既无民族矛盾,又无宗教冲突,更无政治分歧,如果不是语言差异所导致的沟通障碍和族群隔阂,断不至于如此决裂。

今日客家方言分居江西、福建、广东、四川等数省,方言岛跨千里飞地,语言仍能互通,同时却大都与周围方言不通,说明其背后往往都有一部与当地土人互相争斗,进而被迫抱团、隔绝的血泪史。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一些侨居美国的粤民,虽然祖辈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土客械斗之中,但仍然对客家人保持着很深的敌意,到了大洋彼岸,仍然反对两边的子女通婚。尽管他们都是同一个民族,来自同一个地区,只是说不同的方言而已。

很多人都对今日各种方言的弱势地位报以同情之心。而事实上,能保存至今的各大方言,在历史上都并不好惹。以粤语为例,其本身形成于秦汉以来北方汉语对岭南土语的冲击,而在唐宋时期粤语成熟壮大之后,又开始对周围的区域进行吞并,还有过对北方地区的逆向侵蚀,才得以形成在南方最具普及度的汉语方言,甚至享有“白话”这一特殊名词。

而粤、客方言今天的交错局面,只不过是强硬的粤语遇到了另一个“硬茬子”。可见,在看到方言的温情一面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语言隔阂带来的分歧、排斥和缺陷。

时至今日,粤人在语言方面仍然很有“文化野心”,所谓“粤语是独立语言”的说法还在流传(闽语也有)。其实要说语言,每一种方言都是语言;但要说独立,粤语远远不够。粤语有专门的英文单词cantonese,可客家话也有英语单词hakka。

粤语造字虽然多,但吴方言等也有。从功能上,粤语字只是为了表达口语,因此才含有众多的口字旁(啲嚟嘅叻喱咁哋唔之类),并没有真正取代文言或者白话文汉语的书写功能;从政治上来讲,也没有得到政府的规范和承认。所以说粤语只是汉语较为独特发展的方言语言,而不是独立于汉语的语言。

当然,如果将粤语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绝,假以几百年,可能真的会变成为类似南非语(Afrikaans)与荷兰语(Dutch)那样的独立语言,但这只是假设。时至今日,这已经不可能发生,区域交流不可逆转,粤语也和其他方言一样在消亡,只不过消亡的速度慢一些。

没有推广普通话,方言也得死

今天许多人将方言的衰落归咎于普通话的推广,但即使没有强制推广普通话,方言消亡也是注定的。要知道,从明清开始官方政权才象征性地推广官话。朱元璋曾命人修订《洪武正韵》,试图在全国“正音”,但最终基本只起到了“正字”的结果。

到清朝初期,雍正皇帝认为,”(官话之外)惟有福建、广东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因此开设了”正音书馆“,只面向福建和广东读书人开小灶,补习普通话,但几年之后就不了了之。可见,在官方有意识推广官话之前,北方方言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到民国二三十年代开始正式推行国语时,北方方言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国土和人口,这都是方言间的自由竞争和传播的结果,以至于先后三次确立国语的过程中,以北方方言为国语,都是语言学界不可动摇的共识(粤语等各种方言差一票成为国语是谣传)。所以,方言的消亡结局是自然决定的,与推广普通话并无必然联系,唯有快慢而已。

汉语方言地图 / 维基百科

如今,大部分人都认可推广普通话(尽管强制推广普通话的确粗暴简单)。但在保护方言的问题上,有人坚持认为,既要推广普通话,又要保护方言。而实际上,二者很难兼得。

而现代社会里,个体有充分的迁徙能力,教育、就业、恋爱都不再局限于故乡地、故乡人。方言的适用度越来越差,大多数人更会选择通用的普通话,除非力所不逮。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代的教育,如果夫妻双方来自于不同的方言区,在教育后代的语言上通常要进行取舍。

能学一种方言算好的(往往取决于哪一方的老人带孩子),搞不好双方方言都要抛弃,甚至故意避免学乡音,而只讲普通话。他们认为让孩子学方言,明显既不经济,也非必要,更缺乏环境,甚至还有负面作用,尤其是对于其他南方方言地区的孩子们来说,要兼顾普通话和闽南话、湘方言、赣方言之类的乡音,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学不好普通话。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报告,截至2015年底,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上世纪末的53.06%上升到70%。这也就意味着,仍然有4亿左右的国民,仍然不能良好地进行语言沟通,中国人互相不通中国话的情况,每天都在各地上演。更重要的是,不会普通话的群体大多处于社会弱势,能否与外界顺畅交流,是他们以及子女务工、求学的刚需技能。保护方言对他们来说,结果可能有害无利。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孩子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学点英语,考试出国都有用。这一切,都是家庭出于交流成本、教育精力等方面的自愿选择。2016年,知名编剧林瑞武联合有关专家对福州、厦门、莆田和龙岩4地各200名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使用当地方言的学生比例分别是,福州23.65%,厦门36.68%,莆田38.97%,龙岩仅17.53%。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下一代,方言消失的速度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

当然,我们不反对从感情上热爱和保护方言,但实际上的保护方言,完全不是你想象的样子。我们看汪涵先生保护方言的措施,其除了一般性的呼吁之外,主要是出资组织调查研究团队,对湖南方言进行搜集研究,保存方言的声像资料,然后———整理捐给湖南省博物馆。你没看错,捐给博物馆了。这不是给方言续命,反而更像安排后事。

这不但是汪涵先生的选择,也正是官方保护方言的主要措施。国家教育部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包含了80多个少数民族语言(含濒危语言)调查点、50多个汉语方言(含濒危方言)调查点和30多个语言文化调查点,规模要大很多。

许多人和汪涵先生一样,都对方言抱有很深的情感。有人说,80后90后可能是最熟练的一代、也是最后一代,能在不同场合切换方言和普通话的人。但情感归情感,逻辑归逻辑。汪涵先生有保护方言的情感冲动,是因为人家吃语言这碗饭,既能在湖南台靠普通话安身立命,又能用各种方言谈笑风生,而且他还有钱,这是最主要的。

而对于普通大众,就完全不必纠结于所谓的方言文化了。有些方言里的文化,用书面语记载下来,感情也丝毫不逊色,甚至流传更广。比如马未都先生曾引用过的,这段陕北信天游:“大雁雁南飞秋声声凄,荒了责任田你肥了自留地,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么好的地方咋留不住你”,感染力简直催人泪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
粤语不是方言?
方言到底该不该传承?
你听不懂的方言排行榜 2011年05月08日
中国古代各朝代语言演变探索--古代普通话,闽南话,粤语,客家话,吴语
粤语真的不是唐朝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