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说(我的脉学经验)
 脉说
   学医难,而学中医更难,学中医难而学中医脉学更难,相信这是大多数医生发自内心的感悟。自古以来,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的传统特色,不可忽略,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所谓,熟能生巧,思可通神。众人皆以神医而自居,不知巧医可成,“望闻问”三诊虽可见可辩,唯切脉可以直测病机,去伪存真,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拨云开雾之功。
    自古学习脉学的医者,多数感叹,脉学之难,明于书而未必明于心,明于心而未必明于手,“心中易了,而指下难明”就连王叔和都这样说,从《内经》六脉,到《伤寒》十脉,再到《脉经》的二十四种脉,学愈越多而脉越多,讲越繁而脉越锁,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疾病四万多种,如果一一对应到脉上,应该也有上万种,每个脉学大家都有自己的心得,如某人发明了浊脉,见于三高病人,某人发现了郁脉等等,经验越多而脉越多,诸多脉象从经验而得,让后学者感觉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不知如何学起。
    那么古人发明中医脉学、针灸等方法,本意是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受益的,看过《灵枢》的老师都知道在《九针十二原第一》创造针法时皇帝这样说“……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本人高度认同这一观点,好的东西就应该易学,易用,易传承。
    大道至简,脉法亦然,只是现代学者大多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无法窥探古人本意,前面所说“切而知之谓之巧”就证明脉诊没有那么神奇,古人治病大多先切脉后针灸用药处方,那么切脉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切脉可以直测病机,把握脏腑气血阴阳。我所了解的现代脉学着分两种人,第一种:以全息的概念来解释脉法,这种脉学家善于诊断,大多有西医学基础,或受现代医学影响较深,他们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可以测出现代病名,如胆结石,肝囊肿,身体某部有疤等,而大多数不主要以脉法指导治疗,疗效也不尽满意。第二种:是古法脉学人,他们可以通过脉象测出脏腑气血盛衰,阴阳平衡,升降正常与否,而对现代病名则不那么准确,但对治疗很有意义。本人属于后者,至于以脉测病定症,光凭脉诊便滔滔不绝地叙述病人症状,不建议初学者使用。当然随着经验的积累,脉诊可以测出一部分病症,或多或少,随着经验多寡而异,但以脉定症终究不是大道,容易使初学者误入歧途,仔细分析,一种脉可以代表几种病理变化,一种病机可以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何以以脉定症?脉学的根本是测病机,断阴阳,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脉诊的参考书-脉诊:从初学到提高
一天一学中医 |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看完你就知道 切脉其实不过如此
《奇效舌诊》舌形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附视频】
扶阳脉法是中医治病的指南针(王德国)
[转载]《奇效舌诊》舌形篇,李芳祥,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 2017年05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