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画论道】也谈山水画的“空间表现”(附“三远法”)


文/张伟平

很多当代画家喜欢在山水画里谈“空间表现”,这是不准确的说法,因为山水画里的所谓“空间”,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立体或三维概念,它不是我们作画的目的,或曰最终成画的终极目标。比它更重要的是前后位置的安放问题。山水画有“石分三面”、“树分四枝””的说法,都是形成一个石体、树体的最基本要求。具体解释起来,是石块有阴阳向背的关系,而树枝也分前后左右四枝。《芥子园画传》在《山石谱》的开篇就谈到 “画石起手当分三面法”,又说“盖石有三面,三面着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这个结体的基本法强调的就是“体格”,既然是体格问题,那么就涉及到笔墨的虚实问题。离开体格问题,空谈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只会陷入西方绘画中一味追求空间形式感。


《芥子园画谱》中的石块分面法

古人云:“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画里不用去刻意经营空间,转而应该去注意营造虚实关系。比方说,近浓后淡、近实远虚可以产生空间感,但近淡后浓、前虚后实也能产生空间感。而有些出众的山水画家,总能以最少的笔墨,使读者感悟到最大的空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笔简而意远,物少而景大。


宋·郭熙《早春图》正是营造空间叠进、深远构图的杰作。


以下两图相比,景物(树木)的位置和高低没变。但下图对比上图而言,巧妙地将地线虚以云烟,故显得空间增大,营造出了幽深的观感,这就是古人说的“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


借景

以下两图采用了借景手法,山水画置物布景不仅要在画内作文章,还要在画外做文章。借景也是扩展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上图所示两组山石,通过山势的一出、一入,便增强了画面纵向的深进感;下图的树法也同理,箭头表示树势的出、入,因靠右画面的树枝延伸至画面外后又转入,便自然而然地扩宽了画面横向的空间感。



三远法

a. 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b. 韩拙《山水纯全集》:“愚又论三远者:有山根边岸,水波亘望而遥谓之阔远;有野霞暝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

c. 黄公望《写山水诀》:“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张伟平《山寺寒林》,近景、中景、远景树木丛生,最远处淡墨渲染远山,意境悠远、深邃。


张伟平《参差烟树五湖东》,画面舒展,远景云雾缭绕,给人一览无遗之感。


张伟平《漓江烟雨》,左侧巨石耸立,以大观小,为高远布局。


坚持原创,欢迎分享!
转载请标明作者,侵权必究!
『张伟平山水画教学』
  • 致力于打造国内最佳山水画教学平台

  • 中国美院国画系教授数十年教学经验汇总

  • 画论、画理、画法、课徒稿、经典名作一网打尽

  • 原创图文,独家视频,名师示范,循理入道


  • 欢迎扫码关注,加入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凡•画论拾贝:山水画笔墨理论的学术化成就
张伟平:画论发微
独家采访 | 继痛批“笔墨等于零”,20年后,童中焘对当代画坛再发新声!
写意山水画视频教程③点叶树法 | 夏日炎炎,给你一片茵茵绿意
论盆景艺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共通之美1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