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名知识简介

姓名知识简介

一、姓氏
1.姓 

“姓”本义为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中国的姓最早产生于伏羲、女娲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婚姻形式为群婚制,孩子随母亲生活,随母姓。

“姓”字本身是“女”旁。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有:姬、姚、妫(guī)(sì)(yíng)(jí)(yún),每个姓的字中都有“女”字,这些就是有力的证明姓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同姓的人都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人类在长期的婚姻实践中发现,近亲婚配容易导致婴儿不健康,为了避免这种危害产生,人们将族人按血缘关系区分为不同的族群,这些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名称,这些名称就是最初的姓。

古伏羲女娲图

2.氏 
氏”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个族会分为若干分支,每支都以自己的称号作为标志,于是便产生了氏。如:姒姓之下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

氏和姓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姓是具有相同血缘关系族群的称号,氏则是族群分支的称号。先有姓,后有氏,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姓区别婚姻,氏区别贵贱;妇人称姓,男人称氏;贵族有氏,平民无氏;姓是固定的,氏是可变的。但到了战国时代之后,姓氏便合二为一了。

例如,元代纪君祥创作的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的《赵氏孤儿》,其中讲的“赵氏”,即赵武,为嬴姓赵氏。因在先秦男子用氏,故史不称嬴武而称赵武。再如成语“完璧归赵”中的“璧”指“和氏璧”,“和氏”即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姓和氏,是和氏璧的发现者。

自战国时期之后,姓氏合一。大致在汉魏以后,女子嫁入男家,称谓改随夫姓,如夫姓李则称李氏;或在夫姓和娘家姓后加氏,如张家女嫁入李家,则称李张氏。有时也有保持娘家姓的,如称秦桧的老婆为王氏,称慈禧为叶赫那拉氏,这时的氏与姓便没什么区别了。因此,现在说姓氏,一般都是指姓。

但在现在家谱、族谱名称上还保留用氏而不用姓,因在远古时代是男子为主导的族群标识,而家谱、族谱是记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血缘关系的缘故。

随着历史的发展,姓越来越多。姓按字数分为单姓和复姓。单姓为一个字的姓,如张、王、李、赵等,是姓中的大多数。复姓则为两个及两个以上字的姓,如:两个字常见的有欧阳、上官、西门等,另外有三字姓、四字姓……以至字数最多的甚至有九字姓(如: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十字姓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字数多的一般为少数民族的姓。宋代初年的《百家姓》一书,共收集了442个单姓,61个复姓,共计503个姓。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共集录我国古今有文字记载的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则多达11969个。

总体上,中华姓氏的发展和演变可分为以下阶段:

(1)姓的产生。姓产生于伏羲、女娲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为避免近亲婚媾对后代产生的危害,将族人按血缘关系区分为不同的族群,便产生了姓。

(2)氏的出现及其演变。氏大约出现于炎、黄二帝时期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原来的姓族分裂衍化出若干以男性为主的氏族,氏族显示家族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标志贵贱和等级的差别。

(3)姓氏的普及和定型。周初实行贵族内部的层层分封制,建立许多诸侯国,分封了不少有功的异姓贵族,至春秋时期发展为一百多个国家。这些诸侯多以封国为氏,封国以下层层递封,有更多的人以封邑、官职为氏,从而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姓氏制度。

(4)姓氏混一。至战国时期后,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等级制度的破坏,姓与氏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意义姓氏的产生。

(5)少数民族的融合。秦汉以后,少数民族不断入侵、入主中原,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将他们融入了中华姓氏。

二、名字 
1.

在一个族群中,为了区分不同的个体,则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志,以便于联系、交流,这种标志就是“名”。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称呼就是名,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乳名、小名或者昵称。但古代贵族对于子女的起名还是相当重视的,有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礼仪,而且这时的名主要是为了供长辈呼唤,到了成年则要取“字”。而一般平民对子女起名则较为随意,且不取字,名一般终生不变。

2.

在古代,贵族男子不仅有名,而且有字。一般在男子20岁行加冠礼时取字,以便于社会上的交际。女子15岁行加笄礼时也取字,供朋友呼唤。因此,古代也把未许嫁叫“未字”“待字”。这样,在成年以前称“名”,成年以后则称“字”,朋友一般不可再称他的名。“字”也称“表字”,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名”。一般用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作为字,如古代:曹操,字孟德;孔丘,字仲尼;诸葛亮,字孔明;李白,字太白。近现代人如:孙中山,字德明;李大钊,字守常;陈独秀,字仲甫;胡适,字适之;蒋中正,字介石。

                                            加冠礼

古时传统一般平时交际时自称名,对他人则称字而不称名。有时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汉代以后,则要先名后字。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时才互相称名。一般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时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在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否则就是“大不敬”。

现在已经不再分别取名和字,也没有了名与字的区别。因此,现在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字”。所以“名字”就不能写成“名子”。

三、

1.号的由来

“号”不同于名和字,可以说是对人的一种非正式的特殊的称呼。在古代,名和字都是由尊长所起,其内涵反映的是尊长的想法、期望等,而名字所有人的思想情感却无法通过名字反映出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于是就产生了号。号多由自己所起,也有别人所赠,在选字起法上不像正规名字那样受传统习惯的限制,号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所以很受人欢迎,特别是读书人,在史上留下了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号。按类别、性质、用途及不同时代等区分,有名号、外号(别号、雅号、绰号、诨号)及谥号、庙号、年号等。

古人很早就有了号,但是从上古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取号的人并不多,至元明清时期才达到顶峰,几乎人人有号,而且取号之风一直延续到近代,近现代的文人则逐渐以笔名取代了以前的号。

名号是总称,也叫称号,是他人或者自己给某人或者某事物取的一个便于称呼并区别于他人(他事物)的代名词。包括给人起的,给居室、书房起的(如斋号、堂号),给商店起的(商号、字号),等等,有时也用于指某一类号。

2.别号

别号(外号、绰号、雅号、诨号)是在人的名与字之外取的别称,唐代多称“别号”,宋代多称“诨号”,元代则多称“绰号”。“外号”则是民国以后的叫法。现在,一般把富有诗意和情趣的外号叫“雅号”,比较通俗的叫“绰号”,而直白、搞笑的则叫“诨号”。另外,号还有自取号(“自号”)和人送号的区别。

自取号的古人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唐寅,号“江南第一才子”。近现代人如:秋瑾,号“鉴湖女侠”“竞雄“;何香凝,号“双清楼主”;齐璜,号“白石”等。

人送号的如唐代诗人温庭筠文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人们便称他为温八叉;大诗人李白才气横溢,下笔成章,人们便称他为李谪仙近代如贺龙因总留着英武的胡子而被称为“贺胡子”。

“绰号”和“诨号”一般都是他人取的。《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人人都有绰号,如: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霹雳火秦明、浪里白条张顺,等等,都形象而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

3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即为谥号。分为上、中、下三种。上谥(美谥)如:楚庄王谥号“庄”;唐太宗李世民累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谥(恶谥)的如:西周第十位天子姬胡谥厉王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谥“炀帝”等。中谥(平谥)的如:西汉第二位皇帝刘盈谥“惠帝”、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yè)谥“愍(mǐn)帝”等。

4.庙号

庙号是古代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而追尊的名号。始于商代,如成汤的庙号为太祖。周朝、秦朝没有沿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汉朝时期逐渐恢复,但并非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自唐代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元世祖、唐太宗、清太宗等。

5.年号

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我国年号,他的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唐朝时如:武德、贞观等;宋朝时如:建隆、淳化、咸平等。

    一般对于唐代以前的皇帝,多称呼其谥号,如:汉武帝、晋康帝、隋文帝等。对于唐代以后的皇帝,因谥号太长不便于称谓而多称呼庙号,如唐玄宗、宋太祖、明太宗等。到了清代,则一般称呼其年号,如顺治帝、康熙帝、光绪帝等。

四、姓名

“姓名”是现在通用的说法,指个人自己现在使用的姓与名。通常一般在询问对方或书面填写表格时使用,过去用“请问尊姓大名”则是客气的说法。一般提及姓名时可以说姓×名××,或姓与名连起来说,×××。

因为各人有自己的情况,有时会有好几个名字,如小时候有乳名或称小名;正规取名时相别于小名而叫大名;在不同时期或不同需要时,名字甚至姓都会有变化,于是姓名就有了原名、现名、曾用名、别名、笔名、艺名、化名等说法,现在又出现了网名。

从古到今,国人的名号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而简单的过程。

如:商汤前1670年—前1587年),子姓,成氏,名汤。商朝开国君主。庙号太祖,谥号武。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前1046年,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谥姬昌为文王,史称周文王。

朱元璋(1328-1398)小名朱重八(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字国瑞,别名朱兴宗、朱公子(参加义军时受到郭子兴赏识,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因此军中称他为朱公子),年号洪武,谥号“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为区别于诗人杜牧而被称为“老杜”。因诗歌精湛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圣”。后世称其杜拾遗(唐肃宗时,官左拾遗),杜工部、杜员外(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他杜少陵(曾居住在古长安城南的少陵)、杜草堂(后半生颠沛流离,长期定居在四川,在成都郊外建起一座草堂)。元帝至正二年(1342)封谥号“文贞”。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炳麟。因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人送绰号“章疯子”。

鲁迅(1881—1936)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原名周樟寿,入南京水师学堂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鲁迅”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其他笔名有“越丁”“家干”“何干”“干”“子明”“余铭”“张沛”“阿二”“阿法”“戛剑生”“孺牛”“旅隼”“晓角”“宴之敖者”等等,据统计达一百八十多个,其中从一字到六字不等,还有拉丁文字母。

梅兰芳  乳名裙姊,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号缀玉轩主人,兰芳为艺名。

贾平凹小名“平娃”,原名贾厉平。小时因身体单薄无力,人曾送绰号“菜籽儿”。

莫言(笔名,现用名)原名管谟业。

(艺名,现用名)(男歌手、音乐制作人、影视演员)本名濮树。

主要参考文献 

1.汉字的姓与名.孙绪武.编著

2中国人名的故事.张壮年,张颖震.编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的姓氏名字号(2023-04-19).docx
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2)
第四讲_古人的姓氏名字号
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姓名学(五六)
中国古代姓名字号考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