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均有避暑消夏的作品 形成另类中国画题材

■刘贯道 消夏图 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骊山避暑图

■唐寅 石林消夏图

历代绘画中,不乏以“避暑”“消夏”为主题的作品,并且都成为经典作品,例如五代宋初有《明皇避暑图》,后经证实清仿宋的《骊山避暑图》,元明均有《消夏图》,此外,还有寄情山水的“高士图”。这类题材的技法笔墨语言丰富,不同朝代皆有同类题材。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五代宋初郭忠恕已作有《明皇避暑图》

五代宋初,郭忠恕的作品《明皇避暑图》绢本,原藏于故宫博物院,现流传于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他的构图十分巧妙,以界画的表现形式展现,画面三分之一是描绘远处的山峰树木,运用了披麻皴的绘画技法。

《气势庞大精致细腻——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图>赏析》作者李贞,在文中写道,“正因为郭忠恕热爱自然,长期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和不断研究,才把此技法运用得如此灵活。此绘画技法非常讲究用笔、用墨和用线,用笔的起落、用墨的浓淡相宜和用线的错落有致。此画法是画山水画的技法之一, 适宜于表现山峰细密的纹理,可见郭忠恕的艺术修养极高。”

画面有三分之二是大面积的亭台楼阁,这也是整幅画的主体,都是用界尺画的细直线,用线精致细腻、工整完美。中间的楼阁稍偏左,使其错落有致,巧妙地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手法,墨笔精致细腻。大面积的亭台楼阁密集,宫廷深处,门廊洞开,或有屏风遮挡,人员穿行其中,巨石、林木、山谷、涧水点缀其间。

郭忠恕的人物画也是十分生动细致的,在整个画面中也贯穿着一些人物的流动,栩栩如生,侍卫、执事人员来来往往不断,干活的宫女辛苦的劳动和宫殿里的达官贵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骊山避暑图》反映建筑界画成就

以“避暑”为主题的还有《骊山避暑图》,一幅大青绿山水界画,绢本设色,宣和裱装,绘制了唐代帝王贵族前往骊山行宫避暑消夏的情景。曾一度被传为南宋作品,但经考证,此图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八月,扬州袁江以南宋人笔法绘制。骊山是陕西临潼境内断块山,风景奇绝,山水秀美,因距离都城长安较近,是唐玄宗时代的避暑胜地,有著名的华清池。画中宫殿有题“九成宫”,九成宫位于陕西麟游境内云台山,是隋末唐初时修建的帝王行宫,唐太宗时重新修葺并常往消夏,亦有“九成宫醴泉铭”的佳话。

首都博物馆馆员李泱认为,晋商在艺术审美上对大山大水、精谨富贵、皇家气派的欣赏,促使以鬻画为生的袁江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方向,进一步确立了融雄浑壮阔山水、精工华丽建筑于一体的构思模式,并将这种富丽堂皇、精致气派的风格不断推向极致。有了这样的审美需要,早期老师仇英一派过于妍丽的画风便不能满足袁江的需要,故而他自发地上追北宋、南宋院体绘画,大量临习名家之作,取他人所长补己所需,就顺理成章了。

他写道:“《骊山避暑图》是首都博物馆一级藏品,其作为清朝早期江南一带运河经济推动写实绘画复兴的产物,反映了南宗文人画之外,以袁江为代表的职业画群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院体山水、建筑界画方面的突出贡献,在清代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面貌和重要的价值。”

魏晋传统与唐人作风内化于文人的创作中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人《柳荫高士图》也值得一提,在《石渠宝笈》也有记载。从图中可知,这是一位高士箕踞在柳荫之下,袒胸露腹,且坐前有酒盈樽,自斟自饮,头着葛巾。近前还有一幅手卷展开。而柳荫与高士头部之间的空隙中留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柳荫高士若为高,放浪形骸意自豪。设问伊人何姓氏,于唐为李晋为陶。”乾隆皇帝对这幅宋人的《柳荫高士图》十分喜爱欣赏,不仅亲自题诗其上,而且还对这幅“高士图”上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位高士是唐代人物,就是李白,如果是晋代人物,便是陶渊明。

任教于广州大学的戴一菲撰文写道:“正如乾隆皇帝面对宋人《柳荫高士图》而产生‘李白’或‘陶潜’的疑问,魏晋传统与唐人作风在后代高士图中留下不同的印迹,都内化于文人的创作中,成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笔端流淌。”

《消夏图》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博古好尚

现藏苏州博物馆的《消夏图》是一件少见的人物精品。画面右上部铃有两方印中,一方白文印已模糊难以辨认, 另一方朱文印为“张则之”,即江苏镇江人张孝思,字则之,活动于明崇祯至清顺治间,由此可知该页曾经被他收藏。

画面展示的是一个优雅舒适的庭园环境:浓绿的槐树荫下,有一方水池,池沿用白石砌边,并环绕着雕砌精美的白石栏杆;池边是一口大荷花缸,缸体布满冰裂纹,应为南宋著名的哥窑瓷器,满缸荷叶,丰满肥大;池另一侧放置一张带屏风的床,屏风上所绘山水,虽然用笔不多,但从山顶树丛和山体点子皱看,颇得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笔意;床前一张精致的朱漆桌上,放置着饮食器具、瓜果和一枝珊瑚树;荷花缸前的石案上也堆放着华丽的饮具、满盆瓜果,并且也有一枝珊瑚树;画面左下角还有一些较大 的器皿和第三枝珊瑚树,以及玲珑湖石一块。庭院中满地绿草茸茸,还点缀着几丝细嫩的竹叶。这些饮器和盛物器皿大多作上古青铜器式样,正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博古好尚。整个环境富贵而不俗艳,是有修养的文人休闲之所。

原作为册中散页,虽然画作右边题名“南宋人画五王嬉春图神品”,但有学者认为,“嬉春”与画面描绘的节令特征不符,故一般都将此页称为《消夏图》。

刘贯道《消夏图》描绘的是对儒家入仕生活与道家出世观的相互补充

元代画家刘贯道所作的《消夏图》也值得关注,作品描绘的是对现实儒家入仕生活与道家出世观的相互补充;也有观点认为此卷是现已失散的《七贤图》中阮咸一段;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扬之水认为这可能是对元代某位高士精妙巧思的肖像画作。

手卷展开,以画幅为界,内外三重,最外层描绘一内府庭院,闲散休憩场景。从左及右站立两位女子,一位女子肩撑一绘有山水之扇,面向画内,与之相对站立一位手抱包袱、面容清秀的女子。两人似正在一边窃窃私语,一边向着画面左侧走来。画面视觉中心的榻上斜卧一着道服男子,眉头紧蹙,若有所思,背依隐囊,隐囊后一把阮咸。榻旁方案一堆文玩清供茶茗器具,案前榻旁几架上冰盘内有冰块,冰旁有瓜果。

大榻之后又是一架屏风,屏风上画着一幅山水画,右边近处是高山怪石险峻,树木繁茂,其间一条山路依稀可辨,道路尽头山石掩映处一座古刹隐约可见。古刹之后高山巍峨,蜿蜒至画面左上侧渐远渐隐,左侧中部是一架孔桥,驾于水面之上,将一广阔湖面分隔成前后两段,近处河岸边依稀见得草木影绰。

研究者任蕊认为,这张《消夏图》虽作于元代,却在表现文人高士风雅生活时,于器物中处处流露出唐宋之风。“若从画中之物读取作意,便可见作品的重要,第一在于它是画家用于造境或曰表现风雅生活的各种‘道具’的集成。”

明代唐寅《石林消夏图》写石林消夏,画的似是吴门天平山景色。近处平岗乱石,泉流淙淙流向山外,茂林板桥之上,有高士扶杖入山,不远处一红衣士人正回首相呼。岗后悬崖斜出,危峰入云,泉流奔泻。境界高旷幽绝,画法秀润,虚实生发。画上落款未记岁月,从画法论,似是其较早时期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画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古画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古画里的消夏纳凉
消夏图|心静自然凉,优哉游哉地度过漫漫炎夏时光,此乐何极
柳庭风静人眠昼——炎夏三伏天赏古画饮清凉
明 仇英《竹梧消夏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