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古国——鄫国,曾发明了蒸锅,孝子曾参来自这里

相关“曾”国,先秦历史上有三个,一个为姒姓,夏禹后裔所建缯国或鄫国,《世本》记载:“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其始封地有两种说法,一为河南方城说;二为山东苍山说,各执其词。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有“缯国”,曾在西周末年与申侯联合犬戎攻打镐京,西周覆灭记它一笔。这个缯国应该就是指河南方城境内的缯国,《国语·郑语》韦昭注:“缯,申之与国也。”意思是缯、申为友邦,说明西周时期的缯申两国关系很铁。另有一个姬姓曾国,西周初封,在今湖北随州境内,也就是与楚关系密切的随国,著名人物有上世纪出土的“曾侯乙”。但有说法认为随州的曾国不是它的始封地,曾国的始封地在河南方城县。随国在春秋中晚期被楚国灭掉后,寄居在缯关(今河南方城县境内)的曾人在楚国的帮助下迁到了随国,从此,随国成了曾国,并成为楚的附庸。春秋末年楚国被吴国攻破郢都,楚昭王曾在随国避难,这个时候的随国应该就是曾国。但这里要说的是山东苍山县境内的鄫国,《左传》中出场次数最多的也是这个鄫国。

河南方城古缯国

山东苍山古鄫国

缯,鄫,都脱胎于“曾”,“曾”的来历,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的解析,下面是个带多孔的可以搁食物的“箅(bì)子”,上面是“两道微微升起的气雾”,后来的金文底下再加上一口“锅”,锅内一“点”,表示有水,更具形像化。“曾”的本义当为一种用来蒸饭并带有夹层的“饭甑”,“甑”是“曾”的后来词,因为这种炊器多为陶瓷制,故加“瓦”为“甑”,代替了“曾”的本义。因为“曾”有一层“加热”的意思在里面,故又引申出“第二”、“重新”、“曾经”等字义,后世凡带有“曾”字的派生字基本都含有“二次以上”的涵义,比如“增”,加土;“赠”,转赠、回赠;“矰”,回收的箭等等。应该说这个部落发明了“曾”,极大改善了当时的烹饪方式,因此这个部落以“曾”命名。而后来的“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缯”为古代的丝织品,《说文解字》:“缯,帛也。”远古族人已经掌握了从植物藤条中抽取纤维作丝来制织布料的技术,《诗经·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详细介绍了一种葛藤从割收、洗涤、熬煮、抽取,到织成布、制成衣、穿着舒适的全过程。“缯”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经过多道工序才完成”的丝织物。据说曾地盛产这种丝织物,故而为“缯”。还有一种说法是“缯”即“矰”,“矰”是一种在尾巴上系上丝绳的短箭,射出去后可以抽回来,反复利用,曾地族人们在创造了丝织物后又发明了这种可以回收的箭,故而又叫“矰”。

《说文解字》说:“鄫,姒姓国,在东海。”指得就是山东苍山县西北一带的鄫国。鄫国在西周时的历史不可考,在春秋时沦为弱国,周边是鲁国、邾国、莒国、齐国等强国,鄫国只能依附大国而存。鲁僖公时,鄫国国君娶了鲁国公主季姬,但似乎两国关系并不怎么和睦。据《左传·僖公十四年》记载:“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原来,季姬去娘家省亲,但鄫国国君没有一同前往,因此,鲁僖公大为不悦,然后扣押了季姬,不准她回鄫国。两年后的公元前644年,鄫国遭到了淮夷国家的侵扰,鄫国只好厚着脸皮去求鲁僖公,但鲁僖公因为鄫子不尊重他拒不出兵。鄫国只得绕过鲁国向齐桓公求救。据《左传·鲁僖公十六年》记载:“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说得是齐桓公出面,召集宋、陈、卫、郑、许、邢、曹在淮地结盟,商议如何施救鄫国一事。后来决定由盟国们共同出力,帮助鄫国加筑城墙。但是由于齐桓公年老,威信已远不比当年,叫诸侯们为一个小小鄫国出资出力,大家都表示不服,等齐桓公一回国,诸侯们也一哄而散,鄫国的城墙只筑了一半。

鄫国在齐桓公霸主时期日子倒还好过,但齐桓公死后,倒霉日子就来临了,附近的邾国接连欺侮弱小的鄫国。据《左传·鲁僖公十九年》记载:“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说得是公元前641年,照猫画虎的宋襄公想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新任霸主,当霸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会盟,于是,宋襄公召集了一纵小国在曹南会盟。大概这些小国们不大愿服宋国,态度冷淡,鄫子姗姗来迟,满口“仁义”的宋襄公居然学着当年大禹杀迟到的防风氏来“儆猴”,令邾文公拘捕了鄫子,杀鄫子以祭祀次睢之神,想以此方式使东夷诸国降服自己。可怜的鄫子就这样无缘无故的成了大国争名夺霸的刀下鬼。到了公元前591年,又有一位鄫子死在邾国刀下,据《左传·鲁宣公十八年》记载:“秋,邾人戕鄫子于鄫。”说得是邾国侵犯鄫国,鄫国败,邾人冲入鄫国宫殿杀死鄫子,但鄫国并没有亡国,太子即位后,重振鄫国,为了防御邾国,鄫国只好回头重新依附鲁国。鄫国依附鲁国,邾人和莒人都不服,鲁国只好派使臣去晋国,用与鄫国一起事奉晋国的名义请晋国裁决,晋悼公同意鄫国归附鲁国,于是邾人联合莒国出兵攻打鄫国,其实是向鲁国示威,虽然鲁国作为东道主出兵援助,但这次战争以失败告终。

莒人打败鲁国,气焰越来越嚣张,《左传·襄公六年》记载:“莒人灭鄫,鄫恃赂也。”公元前567年,莒人攻入鄫国,灭亡了鄫国。史官说,鄫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曾经送过莒人大量的财礼而疏于防备。鄫国亡国后,国人以国名为氏,称鄫氏,后去邑为曾,形成曾姓。春秋末年鲁国有孝子曾参,为孔子的得意弟子,著《孝经》,即为鄫国之后。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戎族之国——陆浑国,楚庄王“问鼎”之处,陆姓的一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武王的战略分封:北有燕国,东有鲁齐,南面有谁?十年前才揭晓
杞、鲁关系与杞国文化
14僖公十四年
先秦嫁娶情况统计表(齐国)1
揭秘:齐国称霸的起点是杏仁会盟吗?
【闲话春秋】之八十九:量力而行其过鲜,成败由己不由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